《鲁滨孙漂流记》教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8-07-01 00:34:55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

汉阴县 城关镇麒麟小学 龙翠荣

一、教学内容

《鲁滨孙漂流记》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三课,本课包括“梗概”和“精彩片段”两大部分,“梗概”是长篇小说《鲁滨孙漂流记》的缩写,“精彩片段”是节选原著中的一个情节,这是一篇阅读训练课文。

二、教材简析

《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是书中的主人公,本课是该书的缩写,是一篇略读课文。鲁滨孙因乘船遭遇暴风失事,漂流到荒岛,一个人在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生活了二十多年。课文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鲁滨孙“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塑造了一位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主人公。本课是《鲁滨孙漂流记》的缩写,重点写鲁滨孙在岛上艰难、惊险的经历。鲁滨孙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难,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困难,是惊心动魄的,“难”中处处透着“险”。

学习本课是要让学生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鲁滨孙在荒岛上独立生存的非凡经历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

三、学情分析

班里部分学生阅读过《鲁滨孙漂流记》这部作品,对作品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学生有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能比较快速地浏览故事内容,能表达一定的阅读见解。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4、设计理念

让学生个体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语文知识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充分体现出“大语文观”。书贵于读,作为阅读训练课文,采用“三读法”(自由读、默读、浏览读)让学生走进文本,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进而拓宽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的阅读从课内走向课外,让学生的生存能力由课堂走向生活。

五、教学目标

1、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断,了解大意。

2、关注人物命运,体会鲁滨孙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六、教学重点、

1、在快速阅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七、教学难点

1、关注人物命运,体会鲁滨孙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八、教学方法

1教师教法:激发兴趣、引导阅读、适时点拨。
2、学生学法:通过自读自悟,小组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感情朗读课文等形式充分理解课文内容。

九、教学准备

1、课件 2、《 鲁滨孙漂流记》原著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了解作者简介。

十、 教学过程

1、对话导入新课。

1、著名的童话家郑渊洁与小读者有这样一段对话(出示ppt1)师与生对话朗读。

“叔叔,你希望有人来敲门吗”

“希望”

“那我去敲门你会开吗”

“当然会开”

“我要是晚上去敲门呢”

“我讲故事给你听”

“你讲故事给我听,太好了。可我怎么才能找到你呀?”

“我在书中等你 、”

这是作家与读者之间的心灵约定,作家永远静静的守候在书中等待我们。当我们打开书页,其实就是走进作家的心灵,去赴一个不见不散的约会,今天,我们就和经典来一个约会。

(设计意图):对话导入新课,初步调动阅读名著的积极性。

2、板书课题《鲁滨孙漂流记》,齐读课题。(出示ppt2)仔细观察图上的这个人,用一个词表达他给你留下的印象。其实,他就是《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鲁滨孙。

(设计意图 ): 明确故事中的主人公,初步感知主人公的外在形象,让学生对主人公有初步的外在感性认识。

、检查预习

1、学生简介作者

2、检查字词朗读(ppt3

(教学意图):检验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己查阅资料及工具书掌握作者简介及字词读音。

《鲁滨孙漂流记》教教学设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