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生平著、名作品赏析

发布时间:2012-11-06 18:41:07

故乡游子的诗

余光中小传

五十年前,一本诗集《舟子的悲歌》在台湾出版,算是打响了他文学的头炮,随后他的散文集与译书风靡一时,不仅仅在台湾,在美国东南亚等地也是非常受欢迎的,这股强劲之风直到80年代才徐徐吹向大陆,回旋于真正的故乡之地,久久不散。

这位作家就是余光中,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乡愁》一诗震撼了整个中华民族。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1939年因日寇入侵逃入四川避难,这也是余光中诗集中含有川味的原因,他在当地上学说四川话长达六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随父母回到南京,1947年考入金陵大学,1949年转入厦门大学,期间开始创作,在《星空》《江声》两报发表新诗及评论十余篇,后去香港失学一年,19505月底来到台湾,在《新生报》副刊、《中央日报》副刊、《野风》等报刊发表新诗,9月考入台大外文系,随后就开始出版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万胜节》《莲的联想》《五陵少年》《敲打乐》《在冷战的年代》《白玉苦瓜》《与永恒拔河》等及散文集《左手的缪斯》《望乡的牧神》《焚鹤人》《听听那冷雨》《逍遥游》《记忆像铁轨一样长》《凭一张地图》《隔手呼渡》《日不落家》等等,评论集《掌上雨》《分水岭上》《从徐霞客到凡高》,及发表著名论文《再见!虚无》《想象之真》《龚自珍与雪莱》《散文的知性与感性》等等,中译文有《凡高传》《老人与海》《录事巴托比》《不可儿戏》,英译《中国新诗选》《缪斯在地中海》《满田的钢丝网》等,并且担任过《文学杂志》《现代文学》《文星》等主编,获过多种文学大奖,尤其是新诗奖,在各国也举办过讲座,业绩颇为丰厚,是一位多元化的高产作家。

因为余光中处在多种文化与思想的交汇处,所以关于他的争论也此起彼伏,他的作品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主要流行于台湾及其向西地区的华人华裔之间,东南亚也颇有影响,直至80年代由四川诗人流沙河编《余光中一百首》,大陆读者才开始接触,最为著名的恐怕是《乡愁》这首诗,因为这首诗的流行,他也被大陆称为“乡愁诗人”,但是乡愁诗只占余光中诗歌的十分之一。

余光中不仅诗歌出名,散文也非常优美,《听听那冷雨》思维如此细腻,仿佛江南才子之笔绚烂的绘出一幅春雨行图,看到这篇散文就如同以前读王安忆的《长恨歌》前几篇的感觉一样,瞠目结舌,我以为就王安忆能够将文字运用的如此得心应手、呼风唤雨,大凡读者都会自愧不如,余光中的这篇的散文同样给我不小的震撼,一是并不只有王安忆一人能下笔如神,二是这篇散文时空转化交错,让读者不仅佩服他的文采更佩服他的文思,而这只是那众多文章中的一篇,各个文集的名称也相当优美,其实,如果大家留心就会发现从集子名称就可以看出余老先生是受各种思想影响的人。

由于余光中作品繁多,各种领域都有所涉及,此次调查我只对余光中的诗歌和部分散文做了一些浅析,评论文译文等未做调查,请读者见谅。

诗文不分家的,余光中在《炼石补天蔚晚霞》写道:不过散文家也有偏才与通才之别,并非一切散文家都擅长于捕捉感性。写景,需要诗才。叙事,需要小说家的本领。而真正抒情的话,还得有一支诗人之笔。从而道出了诗人眼中的诗文互动。

余光中诗文首先是传统与现代相交错,他的诗是传统精神和现代艺术意识的联姻,从50年代末到60年代,台湾诗坛多次论战,焦点之一就是如何对待传统以及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余光中认为,任何现代诗人的创举都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纵横交错的坐标上考察,在空间上要强调民族性,在时间上要强调时代性,在艺术上要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余光中这位诗人,我们从他的生活背景可以看出,民国时期出生,在抗战中长大,后来又去台湾、美国、香港、在各地完全不同领域之间的奔走,肯定会或多或少吸收异国文化,而余光中本人又是国学相当精深的人,所以在他身上传统与现代并存着。

哈雷彗星76年才光临地球一次,堪称奇迹,余光中来到这个地球82年了,这位以“故乡游子”名世的诗人,堪称厉害。

让我也举镜向你致敬吧

亿万的镜头,今夜,都向你举起

六寸的短镜筒,一头

是悠悠无极的天象,一头

是匆匆有情的人间,究竟

这一头有几个人能够等你

下一轮回翩然来归?

至少我已经不能够,我的白发

纵有三千丈怎跟你比长?

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

但我的国家,依然是五岳向上

一切江河依然是滚滚向东方

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

向着热腾腾的太阳,跟你一样

——《欢呼哈雷》hail halley,hallelujah halley (节选)

诗人对“哈雷彗星”的咏唱显示的是一种深沉博大的现代人的宇宙意识,但又仍然表现了中国诗人传统的入世精神,其中也有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的翻用,但从句式的运用上看可见诗人对西方诗歌句法的吸收运用。

还有一首诗见解十分新颖:

为什么要苦苦挽救黄昏呢?

那只是落日的背影

也不必吸尽大泽与长河

那只是落日的倒影

与其穷追苍茫的暮景

何不回身挥杖

迎面奔向新绽的旭阳

去探千瓣之光的蕊心?

壮士的前途不在昨夜,在明晨

西奔是徒劳,奔回东方吧

既然是追不上了,就撞上

——《夸父》(节选)

大家都知道夸父追日的神话传说吧,在古代许多文人都抒写过这一题材,但大都思路相仿,旧守陈规,而余光中的这首诗却与众不同,有明显的逆向思维,前人是写“追”而他却写“撞”,以现代精神改造古典题材,使古老的神话形象具有现代开放与竞争意识,不愧为一首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好诗,余光中关于传统与现代的诗歌远不止这些,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关注一下。

其次运用创新思维来写诗,诗从古至今都有人钻研,脱去文言文的语言形式之后,白话诗就得另辟蹊径了,光靠古人诗中的意蕴是无论如何发展不起来的,寻找新的灵感成为新诗的主要任务之一,余光中的诗中新异思想多,思维活络,是新诗的代表。

比如说,余光中的组诗《六把雨伞》分别写《遗忘伞》《音乐伞》《记忆伞》《亲情伞》《友情伞》《伞盟》,表现了各不相同的“伞趣”与“伞境”。就像李元洛先生分析的一样,月光也有好多种方式:

月光还是少年的月光

九州一色还是李白的霜

——《独白》

月光光,月是冰过的砒霜

月如砒,月如霜

——《月光光》

那就折一张阔些的荷叶

包一片月光回去

回去夹在唐诗里

扁扁地,象压过的相思

——《满月下》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寻李白》

其三,余光中的诗中国意识强烈,这并不是指乡愁诗,而主要是身处异国他乡时,有感而发的一类诗,比如说《敲打乐》《在冷战的年代》《当我死时》《我之固体化》等。

在此地,在国际的鸡尾酒里

我仍是一块拒绝溶化的冰——

常保持零下的冷

和固体的坚度

我本来也是很液体的,

也很爱流动,很容易沸腾

很爱玩虹的滑梯

但中国的太阳距我太远

我结晶了,透明且硬

且无法自动还原

三月十日午夜

——《我之固体化》 此诗1959年作于爱荷华

用鸡尾酒做背景,用冰块做意象,敏锐地勾勒出一个留美的中国学生的落寞情怀,在外留学的人可能就深有感触了,在异国是没有热情的,是无人关怀的,所以自己就像一块不肯溶化的冰,很凉也很坚硬,可是说一句心里话,我本来不是这个样子的,我很爱流动,很有热情,也很爱玩,可是现在我究竟怎么了,哦,原来是母亲的太阳没有照到我身上,所以,我只好结晶,变质,变得无法还原,这就是一位游子的心声吧,漂泊在外,思念着祖国,慢慢地就得了顽疾,治也治不好。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

之间,把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

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

从前,一个中国的青年曾经

在冰冻的密西根向西瞭望

想看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

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

地图,从西湖到太湖,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

——《当我死时》1966.2.24卡拉马加

这也是一首十分明显的中国意识诗篇,读这首诗让我感受到一颗赤子之心,令人十分感动,也许是我们都未曾离开过祖国,所以总会觉得诗人就是诗人,说话总会夸大,可是如果真的在异国,这样的情思又有何理由去责备呢?我们能真切的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将我葬在长江与黄河之间吧,让我回到母亲身边吧,只有这样我才会坦然安睡,只要听到黄河长江的声音,我就能坦然面对一切。

其实这也算是乡愁诗了,但真正代表乡愁的是他的这几首诗《乡愁》《民歌》《乡愁四韵》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972.1.21

这是一首妇孺皆知的诗篇,也是最早被大陆认同的台湾诗人的诗,由人民日报刊登,流传颇广,不过也带来了误区,许多人只知道余光中的《乡愁》,却不知道他的其他作品,实不应该。

《乡愁》这首诗首先给我们短小精悍的整体感,结构一致,逻辑很严谨,很显然是按时间顺序来叙述抒情的,第四小段是全诗的高潮,非常鲜明的表现了主题。“流浪的人在外想念的你,亲爱的老妈妈……”这是一首歌,小的时候爸爸妈妈经常唱它,那时我就被它那忧郁悲伤的的情感所打动,这首诗同样让我感动着,如果你身处异国那这首诗就是你最好的心里写照了,这首诗被大陆称为最优秀的乡愁诗,因此余光中就被称为“乡愁诗人”了。

如果说《乡愁》是一首忧伤的诗歌,那么《民歌》《乡愁四韵》就属于气势磅礴,感情像热烈岩浆一样喷发着的曲子了。

《民歌》

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

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

从青海到黄海

也听见

也听见

如果黄河冻成了冰河

还有长江最最母性的鼻音

从高原到平原

也听见

也听见

如果长江冻成了冰河

还有我,还有我的红海在呼啸

从早潮到晚潮

也听见

也听见

有一天我的血也结成冰

还有你的血他的血在合唱

A型到O

也听见

也听见

1971.12.18

这首诗是我比较佩服得一首,因为它的结构严谨,看起来特整齐,可以说是“对仗”,总共有四节,每节都有不同的意蕴,黄河、长江、红海、血液,这些都是民族发生的源地,这就是民族的根。最后用血液来比喻我们的爱国情怀,为国家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同时也感到我们流的是祖国的血,我们也要与他共存亡。与《乡愁》写作时间很近,同是家国之思,同是对华夏山水的依恋,同样结构都很严谨,感情体验同样活跃而丰富,我觉得与《乡愁》算是各有千秋了,因为我在那里同样看到一颗热忱的心,我想这其中的妙处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

《乡愁四韵》这首诗,情感丰富,语言流畅的可以唱起来: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腾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这首诗写得很好,我也非常的喜欢,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分别象征着长江那样的水有那么一种醉酒的滋味,是一种沉醉的感觉,象征海棠花一样的红色是我的血的颜色却因为思乡变得沸腾,变得像灼烧过一样的沸腾,家信就像是一片片白色的雪花,我一直站在岁月的齿轮上守候着,等待着,母亲与乡土是我最想回去的怀抱,那里有我留恋的像腊梅一样香的味道。无尽的思恋,烧痛的苦楚,空寂的等待,故乡那芬芳的气息,作者通过味觉、触觉、嗅觉形象的表达了对乡愁的感觉。让我动容。

除了这些外,作者还有不少的咏人的诗篇,不仅有中国古人,还有外国人士,作者通过对古人的褒贬来抒发自己的一己之见。

比如说《淡水河边吊屈原》——

“史上你留下一片洁白,

朝朝暮暮你行吟在楚泽。

江鱼吞食了两千多年,

吞不下你的一根傲骨。

……

悲苦时高歌一节离骚,

千古的志士泪涌如潮。

那浅浅的一湾汨罗江水,

灌溉着天下诗人的骄傲。”

这是一首赞扬屈原傲骨精神的诗,因为“你”才有了这万千诗人,用两千年这样长久的时间来反衬屈原精神的永存。

还有,对于李白的看法也很有意思,其中有两首最有代表:

《寻李白》 《与李白同游高速公路》

“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故乡 “刚才在店里你应该少喝几杯的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进口的威士忌不比鲁酒

而无论出门向西笑,向西哭 太烈了,要怪那汪伦

长安都早已陷落 摆什么阔呢,尽叫胡姬

这二十四万里的归程 一遍一遍向杯里乱斟”

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需招鹤

只消把酒杯向空中一扔

便旋成一直霍霍的飞碟

诡绿的闪光愈转愈快

接你回传说里去”

大家可以比较看看,作者对李白有着不同的看法,认为既然李白的故乡所在地众说纷纭,其实是在月亮里,要不为何斟酒都会望月呢,恐怕连李白自己都不知道呢,第二首就很有乱来的意思,观点新颖,读来令人莞尔一笑。

大家看了这么多,其实他还有一种类型的诗也很出名,就是情诗了,象《莲的联想》和《等你,在雨中》这一类情诗作者用了许多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文字如细水长流般委婉道出心中那一丝丝的情思。

已经进入中年,还如此迷信,迷信着美

对此莲池,我欲下跪

想起爱情已死了很久,想起爱情
最初的烦恼,最后的玩具
想起西方,水仙也渴毙了
拜伦的坟上
为一只死蝉,鸦在争吵
战争不因为汉明威不在而停止
仍有人欢喜
在这种火光中写日记
虚无成为流行的癌症
当黄昏来袭
许多灵魂便告别肉体
我却拒绝远行,我愿在此
伴每一朵莲
守小千世界,守住神秘
是以东方甚远,东方甚近
心中有神
则莲合为座,莲迭如台
诺,叶何田田,莲何翩翩
你可能想象
美在其中,神在其上,我在其侧,我在其间,我是蜻蜓
风中有尘,有火药味,需要拭泪,我的眼睛

——《莲的联想》

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

蝉声沉落,蛙声升起

一池的红莲如火焰,在雨中

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

每朵莲都像你

尤其隔着黄昏,隔着这样的细雨

永恒,剎那,剎那,永恒

等你,在时间之外

在时间之内,等你,

在剎那,在永恒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里,此刻

如果你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我会说,小情人

诺,这只手应该采莲,在吴宫

这只手应该

摇一柄桂桨,在木兰舟中

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

耳坠子一般地悬着

瑞士表说都七点了。忽然你走来

步雨后的红莲,翩翩,你走来

像一首小令

——等你,在雨中》

读了他的情诗让我们感觉作者是一个很执着的很有情调的人,这些诗写得多美啊,就像一杯干红沁人心脾,回味无穷了,意象用的很有创意,也很清新。

他喜欢把情人比作一朵小小的莲花,朵朵可爱,纯洁,有红色的,有白色的,而我会是你的守护神,直到永远。

他还有许多无法分类的诗,都值得去品尝,就像他的散文一样,我们都要用心去体会才能够真正欣赏与喜欢。

以上是对余光中的诗文的小探讨,在文学界,关于余光中的争论非常多,比如李敖说他不懂押韵,还有人通过揭露余光中年轻时写的一些诗的一些极端或错误的作为来诠释他的诗意,更有些人断章取义说他宣扬色情,当人也有回应反驳的文章,期间的争论十分激烈,“骗子”和“才子”的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还要待历史去考验。

推荐阅读:

《茱萸的孩子——余光中传》傅孟丽著 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8年版

《余光中评说五十年》古远清 文艺出版社 2008年版

《乡愁四韵》 胡有清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余光中诗选》 余光中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4年版

余光中生平著、名作品赏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