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2014-06-11 16:55:05

.文献综述

迟子建小说对人生困境的展现及诗意化解

文献综述

要:从上世纪八十年闯入文坛起,迟子建以自己的天资和勤奋在文坛博得了自己特殊的地位。笔耕二十余年,三次鲁迅文学奖,一次茅盾文学奖,一次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迟子建骄人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而众多研究者也纷纷从人性温暖、民间立场、特殊视角、特殊审美追求等方面对她的作品展开了研究。本文将结合不同研究者的立场、观点以及自己的体悟去对迟子建的作品做一个综合性的阐述。

词:迟子建小说;人性温暖民间立场;特殊视角

The show of the plight of life and the poetic puncture of the plight in Chi Zijian’s novels

Document Summary

Abstract: Since eighties of the last century, Chi Zijian wins her special status in the literary world by her own talent and hard work. Writing 20 years, she won the LunXun Literature Award three times, the MaoDun literature Award once, a “suspense sentence Literature Prize” in Australia once, Chi Zijian’s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are for all to see. Many researchers have alse began to work on her novels from different angles, such as the human warmth, the civil position, the special perspective and the special aesthetic pursuit. This context will combine the researchers’ study and my own understanding to try to make a comprehensive exposition on Chi Zijian’s novels.

Keywords: Chi Zijian’s novels; Human warmth; Folk position; Special perspective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位来自大兴安岭的叫迟子建的女孩,带着她的《北极村童话》闯入了文坛,闯入了人们的视线。在她的童话里,我们认识了一个秀丽而又充满了忧伤的北极村。那里有高大宽敞的木刻愣房,有皑皑的白雪,有密密的原始丛林,有慈祥孤单的俄罗斯奶奶,有独自吞咽丧子之痛的姥爷,有善解人意的姥姥,有天真纯洁的小女孩。迟子建用她细腻温婉清丽的笔触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充满和谐温情的世界。之后,她陆续为我们带了长篇小说《树下》、《晨钟响彻黄昏》、《热鸟》、《伪满洲国》、《越过云层的晴朗》、《额尔古纳河右岸》,八部中短篇小说集《北极村童话》、《白雪的墓园》、《向着白夜旅行》、《逝川》、《白银那》、《朋友们来看雪吧》、《清水洗尘》、《雾月牛栏》和五部散文随笔集《伤怀之美》、《听时光飞舞》、《女人的手》、《假如鱼也生有翅膀》和《迟子建随笔自选集》。而迟子建勤勉的劳作也为她带来了诸多的荣誉,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一次获得茅盾文学奖,首届中国女性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等,她的作品也陆续被英、法、日、意等多国文字在世界出版。在文坛的二十余年,迟子建一直固守着她的北极村,不论喧闹的文坛有怎么样的潮流,她始终把视线投在东北浩淼的黑龙江,山川,原始森令,以及生活在那里的底层人民。正如作家苏童对她的评价,“大约没有一个作家会像迟子建一样历经二十多年的创作而容颜不改,始终保持着一种均匀的创作节奏,一种稳定的美学追求,一种晶莹明亮的文学品格”。迟子建,始终用以她对生活朴素的理解,怀着悲悯的情怀,执拗深情表达着她对这片黑土地的热热爱。她展示给读者的始终是一个纯净,明朗,哀伤而不绝望的世界。

以如此丰硕的创作成果和独特的审美追求屹立在中国文坛的东北一隅,迟子建的作品自然是吸引了研究界众多的目光。目前,关于迟子建以及她的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一下几个方面:

一、人性的温情关怀。论述迟子建小说呈现的人性之光和对温情力量的坚守。如徐坤认为:“她(迟子建)以她悄声的歌吟为力量,带给我们对于人类性本善的坚定信念。……她只以善来化解人世间一切龃龉,让所有的矛盾都消融在一片悦耳的和谐当中。”刘传霞指出“迟子建以母性情怀创造了一个温馨和熙、充满人情人性的文学世界” 谢有顺也曾说:“迟子建常常在平凡的生活中坚持高贵的人性立场,发现人性的光辉。”

二、从创作立场的角度,论述迟子建小说坚持的民间立场。“以民间视角与世俗情怀来揭示人性和生存的意义。”从创作之始,迟子建就一直坚持书写小人物的命运,书写人们朴素而平凡的生活。“与民间保持着不懈的心灵对话,用一颗完整的心灵去感悟、思考民间的内容,用生命体验和文化想象去书写生动活泼的民间,使民间有了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三、儿童、女性的特殊视角。从叙事学的角度,探讨迟子建小说中与众不同的叙述视角和叙事技巧。如方守金的关于迟子建儿童视角的研究《童年视角与情调模式——论迟子建小说的叙事特征》一文,对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在女性视角研究方面,则有唐晴川认为迟子建“对女性的生存困境进行了真实深刻地书写,并由此导入对形成性别差异的文化根源父权制意识形态的反思,暴露了其对妇女生存的危害性与残酷性,以及女性对它的由屈从、认同到捍卫、延续的荒诞性与可悲性,从而表现出作者对女性命运的深刻思考和人文关怀”。

四、美学风格与艺术特色。从迟子建特殊的审美追求论述迟子建作品所呈现的意境美、伤怀之美以及小说的诗化散文化特征。“以意境之美在当代中国小说世界显现着自己独特的风采,也是以意境之美获得了人们的喜爱与赞扬”, “小说总是充盈着强烈的真实感,形成了一种纯净明朗、哀而不伤的独特艺术风格”,有关这方面的比较深入的研究有李博微的《迟子建小说美学特征探析》与翟苏民的《迟子建小说艺术论》。

五、同萧红的比较研究。萧红和迟子建同是黑土地的女儿,同样是在这片冰天雪地的冻土地上成长起来的。所以毋庸置疑,她们的小说创作在很多方面都是有着相似性的。而迟子建也曾说过她非常欣赏萧红。目前对她们的研究比较主要集中在地域文化,乡土意识,儿童视角,生死观等方面。如有论者认为“在对黑土地的言说中,萧红主要是以现代启蒙者的身份对乡土进行冷竣的审视和批判,而迟子建则恰恰相反她更倾向于对乡土肯定性的归依和缅怀”,.“萧红和迟子建的许多作品往往是从童年记忆出发,以童心去捕捉灵感、关照世界、表现自我”,“她们的作品,不时闪现出对于生与死的感悟和哲思。萧红呈现的是一种张力之美,迟子建更多的表现为一种和谐之态。”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者从文化维度去探析迟子建小说中的地域文化和宗教文化等特征。因为生长在地域特色鲜明的极北之地,所以她的作品中也鲜明地呈现了这一地域文化特质。一般研究者都会从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两方面入手研究。与地域文化的研究相比,相关宗教文化的研究则显得薄弱了些,主要原因也还是迟子建的作品并没有太多的涉及这一领域。还有少数评论者将迟子建和沈从文、汪曾祺相比较,主要探讨在面对现代都市文明和传统乡村文明发生冲突时,他们各自所持的相似的态度、立场和价值取向。如文莉认为,“迟子建和沈从文虽属不同时代的作家,但其小说都以对人性美的充分展示为母题,营造起了自己的‘现实童话’与‘梦中田园’。

评论家雄罗与杨帆曾说:“在两个方面,大作家与优秀作家会有惊人的一致性。第一是都具有成熟毯定的感受生活的方式和切入生活的角度,在这感受方式和角度的背后,有粉某种祖定的抽神哲学和情感态度作支持.第二是都能创造出一个完整的世界。这不是指某一部作品具有某种完整性,而是要求作家的全部创作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有统一的主题和气质。这个艺术世界的每一寸空间,都抓荡着作家的灵魂和情感。” 也许年轻的迟子建离大作家还有一定的距离,但“优秀作家”这个名号她是绝对有实力获得的。因为就如这两位评论家所说的,迟子建的写作始终有着某种淡定的情感和精神在支撑着她,从而她的作品也有了一个完整统一的主题和气质。2003年,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在颁奖给迟子建时,对她的评语便是“具有诗的意境”。确实,迟子建一直在执着地抒写着她那尚未被开发,山川河流接近最原初风貌的故乡,她一直在倾力构筑一个田园牧歌的诗意世界。在她的作品中出现的人物,大多数都是生活在乡下的农民,他们卑微地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日常生活捉襟见肘,琐屑不堪,充满了无尽的愁苦和无奈。但在他们灵魂深处却无时无刻不在散发这人性的温情和光辉。冰冷残酷的现实在迟子建这里被浓浓的温情和爱意包围着,给人带来希望和力量。因此谢有顺评论迟子建的小说“忧伤而不绝望”,他觉得“这些在历史与追忆中建立起来的理想主义,保存了许多在当下的现实中所没有的事物,如诗意的生活、美好的人性、朴素的情感、对艺术与美的虔敬等,而这些恰恰是支撑人活下去的动力。”

应该说,目前国内对迟子建及其作品的研究还是非常全面的。而因为迟子建尚处于创作能力旺盛的阶段,所以要对她的作品做一个更为彻底的研究,还得等着她的下一部作品问世。笔者在通读了迟子建的小说集和散文集的基础上,结合了众多研究者对迟子建的研究成果,试图对迟子建小说展现的人生困境做一个概括和简略的分析,同时着重探讨迟子建如何诗意地化解这些人生困境,为我们找到一个安居之所。

参考文献:

[1] 方守金. 迟子建论[J].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1(1):6—8.

[2] 姜桂华. 执着于困境的发现与出路的寻找—— 迟子建中短篇小说通解[J]. 当代作家评论, 2004(4):11—14.

[3] 秦殿启. 论迟子建小说的艺术特色[J]. 盐城工学院学报, 2007(4):4—6.

[4] 施战军. 独特而宽厚的人文伤怀[J]. 当代作家评论, 2006(5):23—25.

[5] 汪树东. 论迟子建小说的温情叙事[J]. 绥化学院学报, 2002(4):15—17.

[6] 王芳. 迟子建小说的诗意美[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4(8):31—34.

[7] 王英. 迟子建研究综述[J]. 怀化学院学报, 2008(5):11—15.

最后文献综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