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李香君人物形象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26 19:41:55

《桃花扇》李香君人物形象分析

摘要:孔尚任的《桃花扇》描写的是李香君与侯方域的爱情故事。李香君在整个中国戏曲史上众多女性形象中烁烁闪光 ,她美丽聪慧,德才兼备,虽社会地位低下,却有崇高的思想,忠贞爱情 ,敢爱敢恨;深明大义,不惧强权;脱俗入道,殉节理想。她是一个饱受压迫、侮辱却立场鲜明、颠覆传统、境界脱俗的典型进步妇女形象。

关键词:桃花扇;李香君;人物形象

《桃花扇》是清初作家孔尚任经十余年苦心创作,三易其稿写出的一部传奇剧本。是中国戏曲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他以复社名士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主戏描写了南明弘光王朝从建立到覆灭的动荡而短暂的历史。商丘才子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相恋,阉党余孽阮大诚为了拉拢复社文人,通过名士杨龙友代出资费,促成侯李结合,李香君得知后愤而退奁,因此得罪了阮大诚。后者设计逼迫侯方域远走扬州,投奔扬州督师史可法帐下,并陷害李香君,强迫嫁入田府。李香君以死明志、誓死不从,血溅定情折扇,后经杨龙友点墨而成桃花扇。李香君被选入福王之宫编演新曲,演出时当面痛骂奸佞,被赶出宫。得到香君所送之扇的侯方域返回南京,二人在栖霞山偶遇,被道士点化,在国破家亡的悲恨中毅然抛弃儿女情长,双双入道。作者旨在“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它是一部爱情戏,更是一笔政治历史剧,作品通过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悲剧集中反映了明末腐朽动荡的社会现实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反映南明覆灭的历史悲剧。[1]

剧中的女主人公李香君是中国古代戏曲中一个光彩照人的妇女形象,她不仅美丽聪慧,而且正直刚强,忠贞不渝;她深明大义,虽然社会地位低下,却不向权贵低头,不受金钱利诱;她虽为歌姬却有明确的生活理想和鲜明的政治是非观。在她身上体现了受压迫受侮辱的妇女身上最可贵的东西。[2]

一、忠于爱情,坚贞不渝

李香君自幼在李大娘身边长大,诗书、琴画、歌舞样样精通,她擅南曲,歌声甜润,深得四方有事追慕,有书云“香君身躯短小,肌理玉色,丰神俊婉,调笑无双。性知书,侠骨慧眼,能鉴别人物。”更难能可贵的是,香君还结交了一群品行端正、刚正不阿的复社名士,使她具有了自己的政治品格。她的老师苏昆生,原在魏府,因为恨其奸佞,宁可生活于街巷也不附从于魏党,后在烟花巷靠教授昆曲度日。李香君的假母李贞丽与复社文人陈宝生也有交往,她对权奸也恨之入骨。通过与这些人的交往,香君深感于东林党和复社文人的政治节操和忠贞的正义感,就像传唱的那样: “慧福几生修得到,家家夫婿是东林”。 从《传歌》出中也可以看出,她的妆楼四壁充满着文人赞美的诗篇,连复社领袖也题赠。

男主人公侯方域正是慕名而来,才有了一场荡气回肠的侯李爱情故事。爱情本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话题,是人生价值实现的一个或不可缺的部分,无论任何人都有追求爱情,享受爱情的权力,少女春心的李香君,自然亦有她自己的遐想与情思,晓妆初罢,她唱:“香梦回,才褪红鸳被,重点檀唇胭脂腻,匆匆挽个抛家髻,这春愁怎替,那新词且记”。 学就半本牡丹亭后,杜丽娘的闺中情怀许也是她春心的写照了。作者让她唱著名的《皂罗袍》二支曲, 可看作是香君闲愁的注脚中,也含她对爱情的憧憬。再看苏昆生教她重唱的其中三句: “良辰美景奈何天”,“雨丝风片”,“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那意境恰正好与她日后的遭逢相若;良辰美景稍纵即逝,春风春雨之中,群芳开遍,只叹牡丹尚早。牡丹是花中之王,但开期不长,往往在春天百花盛开後才姗姗来迟,而春残之前,它已凋榭了,生命短暂。未能及早赶上满园春光的牡丹,好比栽在错误时空里的国色天香,带著丝丝无奈与伤感。 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因明王朝的灭亡而告终。在此经历中,李香君对爱情始终坚贞不渝。

李香君经杨龙友牵线搭桥与侯方域结成连理,她并不看重候方域的相貌俊秀、才华横溢,而是赞赏复社三公子之一的名声。这段美好的姻缘的伊始,是以侯方域仰慕香君的国色天香开始的,本来二人可以过着“只羡鸳鸯不羡仙”的快乐生活,做一对恩爱夫妻,但是在动荡的年代,在个人依附于明王朝兴亡的生存状态下,每个人都不能脱离尘世自由自在的生活。李香君流落在烟花巷,却厌恶这种生活,追求纯洁高尚的生活,对侯方域的爱始终如一。 初遇侯方域,一见倾情,侯方域也倾慕李香君的才貌,但侯方域家境贫寒,身无多文,李香君却劝慰道:“脱裙衫,穷不妨;布荆人,名自香。”从中可以看出李香君的人格气节及其爱情观。在《却奁》一出中,侯方域受迫害离开金陵,李香君忍着夺眶而出的泪水安慰情郎道“有别离的苦楚,才有重逢的喜悦,好男儿志在四方,岂可在媚香楼中消磨了豪情壮志。况且人生离合,在乎心而在不在形,彼此倘若不能心心相印,即使日日同床共枕,亦如相隔千里,只要你我永结同心,虽然远隔干山万水,照样可以魂来梦往!”。侯方域离开金陵后,她“洗粉黛,抛扇裙,罢笛管,歇歌唇”,深深藏着那把定情扇,一心等候侯方域归来。在《守楼》一场中她坚决拒绝再嫁,不管是利诱还是威胁,她毫不动摇,公开声称“奴是薄命人,不愿入朱门”,表现了她洁身自好的高尚操守。她不惜面血溅扇,“碎首淋漓不肯辱于权奸”,这既是对爱情的忠贞,也是对自己政治信念的忠诚。面对杨龙友和李贞丽的劝说,香君时这样回应的:“阮、田同是魏党,阮家妆奁尚且不收,到去跟着田仰吗!” ;面对杨龙友“设若三年不归,你也只顾等他么”的质问,香君这样回应:“便等他三年;便等他十年;便等他一百年;只不嫁田仰!”好一个忠义两全的女子!为了守护自己的爱情,为了守护自己的贞洁,为了守护自己的政治信仰,李香君宁可撞破自己的头颅,宁可撒下鲜血,也绝不妥协! 那点点鲜血,浸透了那把纤巧的折扇;那点点鲜血,流淌出了一个烟花女子对爱情最高的守望;那点点鲜血,昭示了一个女子坚持正义、以死抗争的坚强信念。 像胡雪冈说的: 這是多么震撼人心的战斗精神。[3]

二、深明大义,坚守节操

李香君虽为歌姬,却有明确的生活理想和是非界限。他把坚贞的爱情与反对邪恶势力的正义立场统一起来,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忠贞不渝的歌妓形象。使我们看到了受压迫、受侮辱的妇女身上最可珍贵的东西。 在李香君的形象塑造上,其性格有一个发展的历史。在《却奁》一场前,她还只有比较清醒的政治头脑,而从《却奁》开始,她已被卷入到明王朝政治斗争的漩涡中,并成为矛盾尖端的人物。在尖锐的斗争中,她的性格逐渐地发展,光辉的一面越来越引人注目。她深明大义,坚定正直,虽然社会地位卑下,却具有不向权贵低头,不受金钱利诱的高尚情操与气节。她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对统治阶级的黑暗势力保持着警惕,当她得知阮大铖出资收买侯方域这一阴谋活动时,义正词严的责备侯方域的动摇行径:“官人是何说话,阮大铖趋附权奸,廉耻丧尽,妇人女子,无不唾骂。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处于何等也。”不仅思想上坚贞 ,而且把这种思想体现在自己的行动上。坚定辞却阮大铖暗中为她置办的妆奁,用自己鲜明的政治态度影响侯方域。王季思在《桃花扇》校注本《前言》中就曾指出《却奁》一出的重要意义,在於“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秦淮歌妓与复社文人的关系,这除了男女双方在才华上容貌上互相倾慕外,还在政治态度上互相影响,这是桃花扇以前的儿女风情戏里所少有的

新婚燕尔的侯方域面对佳人难以割舍,李香君在这紧要的关头,再次展现了她的大义和牺牲精神。李香君清楚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他们的生离就如同死别一般,但她还是愿意用个人的牺牲,来避免南明政权中的自相残杀;用个人的痛苦,换取国家的安宁、人民的幸福。在李香君的经历中,爱情的欢乐和悲伤,始终紧紧地与国家的安危和兴亡联系在一起。李香君的性格特征随着故事的发展而不断展现,不断丰富。在其后的《骂筵》一出里,更是达到顶峰。南明昏庸的君王只知道挑选歌妓排练新曲,整日沉溺于声色之中,全然不顾国家爱社稷。“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骂的当然是国难当头夜夜笙歌醉生梦死的豪门权贵,歌女何辜?香君被选入宫中,在一次宴会上,面对这些拆散自己姻缘的当权者,面对这些只顾自己享乐鱼肉百姓的当权者,面对这些葬送国家未来的当权者,李香君冒着生命危险当了一回女“祢衡”,痛骂马士英、阮大铖:“东林伯仲,俺青楼知敬重。干儿义子重新用,绝不了魏家种。冰肌雪肠愿自同,铁心石腹何愁冻。吐不尽鹃血满胸,吐不尽鹃血满胸。”这当面的痛斥换来的是冰天雪地里的一顿毒打,李香君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要做“女祢衡”,已经作好了为斗争不顾一切。在这一出戏中,她措辞尖刻而“粗暴”,骂得官员无法忍受,甚至比男子汉还要决断决绝。她想以自己的微弱的能力为风雨飘摇的国家出点力,尽管是十分微不足道。她始终强烈的憎恨那些误家误国的乱臣贼子。在《骂筵》一出里,他进一步认清了阉党集团的狰狞面目和丑恶本质,以及他们给国家带来的严重灾难,表现了下层人民的善恶观、爱憎观。[4]

三、脱俗入道、殉节理想

古代的风尘女子,其归宿大多是从良,而香君却选择了入道。这是他理想境界上的提升,爱情本是她最初的人生追求,她因种种爱情经历而获得对生命的领悟,而且,这种领悟是和政治紧密相连的。 《入道》这出戏,张道士怒斥:“两个痴虫,你看国在哪里?家在哪里?君在哪里?父在哪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他不断么?”香君恍然大悟,从爱情的梦中醒来,摆脱了尘世的虚妄,入山修道。[5]“爱本身是没有罪的,如果一桩爱情发生了,它不仅不应当因为任何原因受责备,而且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它肯定是美的”无论什么场景,无论什么人,无论什么原因,都是不人道非人性的。李香君在情场转了一回,在完成爱情大业的时候,有所顿悟而放弃,遁入空门,这是她对现实的失望,对自己政治理想的殉节,在经历了人间的沧桑,世态炎凉后,知道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能实现,以致爱情也已经幻灭,只有远离红尘,才是人生的乐土,才能在将生命的根安顿下来。她们并不是不渴望爱情,而是在家国都不复存在的历史条件下,已经无法实现爱情的梦想与誓言一场饱经磨难的爱情,一场政治与爱情的战争,就终止在圆满的门外。那些曾经的海誓山盟,那些曾经的单纯美好,在现实的面前,脆弱的不堪一击。 国没了,家没了,君没了,臣没了,一切都幻灭了, 万里江山和心灵的归宿都消失了, 还有什么?失去一切 ,当然也失去了拥有爱情的资格!

如果换作是其他的男女,可能会在亡国之痛后重拾爱情的美好,继续简单平凡的生活,那也是一种圆满的方式。但李香君不同,侯方域不同,这是一对拿自己的爱情和政治进行较量的男女,一个追寻着自己政治的抱负,一个在政治的漩涡中坚守着爱情,双双入道,只能是这段爱情唯一的结局。[6]因为,必须坚持的信念;因为,那些如梦的过往已经无法找寻;因为,爱在国破家亡离别时。 她的忧患早已超越了个人情感,成为家国之忧。香君的爱情是出自对复社文人的敬重,香君的出家,是对复社变节文人的失望。他们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一个生活与封建社会底层的烟花女子,能有如此搞的卓识远见,真令人可敬,她身上所具有的民族气节,更应受到人们的敬仰。

李香君这一形象,代表着下层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她虽为歌妓却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敢爱、敢恨,对理想的追求始终坚贞不渝。其进步形象不仅是在和侯方域爱情的坚贞节操中体现出来的,也是在和权奸的政治斗争中表现出来的,是血与火的统一,战斗洗礼的结晶,成为戏剧史上烁烁闪光的人物。也是赢得世人敬重的伟大女性。[7]

《桃花扇》中李香君形象分析

摘要:《桃花扇》反映的是明末社会真实人物李香君与侯方城的爱情故事。李香君在整个中国戏曲史上众多女性形象中耀眼夺目,她虽社会地位低下,却有崇高的思想,深明大义,不惧强权,对爱情忠贞不渝、疾恶如仇、敢爱、敢恨,是一个有血有肉、饱受压迫、侮辱却忠贞爱情、立场鲜明、颠覆传统、境界脱俗的典型进步妇女形象。

关键词:桃花扇;李香君;人物形象

《桃花扇》是中国戏曲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1)。它是作者孔尚任以侯方域所写的《李姬传》为蓝本,经过十余年的长期酝酿,于康熙三十八年写成的传奇剧本。是一部爱情戏,更是一部政治历史剧。它描写明末弘光朝廷覆亡的悲剧历史,而以复社文人侯方域和秦淮歌妓李香君的离合悲欢的爱情故事贯穿全剧。作者企图通过爱情故事所联系的明末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描写,来揭示明亡国的原因,是作者借人之离合写国之兴亡,作品中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反映了明末当时社会的黑暗、动荡、腐朽,暗示了明必然覆灭的历史规律,抒发所谓兴亡之感

李香君是《桃花扇》剧作的核心人物,秦淮名妓,社会地位低下,却有崇高的思想,她深明大义,不惧强权,敢于当面痛斥丞相和朝中达官的腐败误国,敢于抗拒权贵的威逼,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疾恶如仇、敢爱、敢恨,是一个有血有肉、饱受压迫、侮辱却忠贞爱情、立场鲜明、颠覆传统、境界脱俗的典型进步妇女形象。

《桃花扇》女主角李香君与顾媚、马湘兰、卞玉京、柳如是、董小宛、寇白门、陈圆圆等号称秦淮八艳。她们不仅颜色如花,身姿绝世,而且具有较高文化修养,多才多艺,琴棋书画、吹弹歌舞、诗词曲赋,无所不通。若论胸中志气,政见节操,有的真能令须眉俯首,男儿气短。政治上,她们仰慕和支持当时的进步势力东林、复社,参预集会,兄弟相称,甚至有家家夫婿是东林之说。成为清流士子的红颜知己,风尘挚友。像柳如是,清兵攻破南京,柳如是劝钱谦益死节,后来又参与了反清复明的活动;李香君这个身材娇小,被称为香扇坠的女子,以其才识魄力,使侯方域避免了政治失节,也逃脱了逆党迫害,令清流士子自愧弗如。柳如是与李香君在鼎革易代之际所表现出来的英风侠概,光彩照人,令人起敬。但在写作指导思想上又存在差异:《柳如是别传》之重点在论证柳如是天下兴亡匹有责观念之形成;且以史识启发人,论人论世,必求真实,恢复了钱、柳的面目。《桃花扇》之重点在摹绘南明亡于昏君乱相,故渲染侯方域、李香君对南明权奸的斗争,作者以情节感染人,叙事塑人,不拘泥于真实,美化了侯、李的形象。为了塑造李香君的形象,孔尚任虚构了赠扇、溅扇、画扇、寄扇、骂筵、入宫等一系列重要情节,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能反映人民的愿望。为了反映国破家亡的悲剧,孔尚任将侯方域两朝应举,改为出家入道,虽对侯方域的行为有所掩饰,却概括了明末清初一部分士大夫的带有普遍性的人生历程。作者对史实的虚构与加工,使情节更为精练,人物更为典型,戏剧特征更为鲜明。同时作者还从社会环境和人物关系出发,去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通过典型丰富的细节描写,揭示这些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社会意义:首先,从性格方面来看,突出了李香君正直,刚强的性格;其次,从立场观点来看,反衬了李香君明大义,识大体的高尚气节;再次,从社会角度来看,折射了作者浓厚的爱国情感和强烈的民族意识,以及南明的社会形态。可见戏剧所展现的并不只是爱情,而是南明灭亡的全过程,作者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分析塑造来体现结构的重要性,意旨突出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通过人物性格思想的变化,反映南明历史的社会面貌。

一、才艺双全、机警聪慧、德才兼备

在明末那个非常堕落的年代,大部分的朝廷大臣麻木得已感觉不到他们所面对的局势,日益变得内忧外患。而南京秦淮河畔,那一座座香浓衣翠的绣楼里,却生活着一群对明朝的前途甚感忧心的红尘女子。其中媚香楼的主人歌妓李香君,就是一个家喻户晓式的人物。这姑娘自小在李大娘身边长大,诗书琴画歌舞,被李大娘调教得样样精通,性情上也学了李大娘的豪爽侠气,着实逗人喜爱。要说李香君的长相,别有她的特点,她身材娇小玲珑,眉眼儿俏丽生辉,小嘴唇微微上翘,显出几分俏皮,整个一个可人儿的模样,因她娇小而香艳,名字里又带个香字,所以客人们都戏称她是香扇坠

《板桥杂记》云:香年十三,亦侠而慧。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梦,皆能妙其音节,尤工琵琶。侯方域《李姬传》:金陵有女妓李姓,能歌玉名堂,尤落落有风调。《桃花扇》中李香君自幼跟人习得艺家诸艺,拜师苏昆生,学习玉名堂四梦,音律诗词、丝竹琵琶无一不精通,她擅南曲,歌声甜润,深得四方游士追慕,男主人公侯方域正是慕名而来,没有才能便就不可能会有侯李的特殊情缘。李香君养母李贞丽说道:养成一个假女,温柔纤小,才陪玳瑁之筵;宛转娇羞,未入芙蓉之帐。这里有位罢职县令,叫做杨龙友,乃凤阳督抚马士英的妹夫,原做光禄阮大铖的盟弟,常到院中夸俺孩儿,要替他招客梳栊。并且杨龙友据左传云:兰有国香,人服媚之,给她取名香君。

作为秦淮八艳之首的李香君,不论是姿色还是才情,都是江淮女子中的佼佼者。有书云:香君身躯短小,肌理玉色,丰神俊婉,调笑无双。性知书,侠骨慧眼,能鉴别人物。更难能可贵的是,香君还结交了一群品行端正、刚正不阿的复社名士,使她具有了自己的政治品格。她的老师苏昆生,原在魏府,因为恨其奸佞,宁可生活于街巷也不附从于魏党,后在烟花巷靠教授昆曲度日。李香君的假母李贞丽与复社文人陈宝生也有交往,她对权奸也恨之入骨。通过与这些人的交往,香君深感于东林党和复社文人的政治节操和忠贞的正义感,就像传唱的那样:慧福几生修得到,家家夫婿是东林 从《传歌》出中也可以看出,她的妆楼四壁充满着文人赞美的诗篇,连复社领袖也题赠。

她聪慧机警,正如所云:俺看杨老爷虽是马督抚至亲,却也拮据作客,为何轻掷金钱,来填烟花之窟?在奴家受之有愧,在老爷施之无名。今日问个明白,以便图报。《访翠》中侯先是闻杨龙友的盛夸而无限向往与无奈:昨日会著杨龙友,盛夸李香君妙龄绝色,平康第一。现在苏昆生教他吹歌,也来劝俺梳栊,争奈萧索奚囊,难成好事。及至见得佳人,大叹:果然妙龄绝色,龙老赏鉴,真是法眼。娶了香君後,欣赏的仍止於她的美貌:香君天姿国色,今日插了几朵珠翠,穿了一套绮罗,十分花貌,又添二分,果然可爱。(《却奁》)但很快他就发现他娶了的原不只是个美丽的歌妓,《却奁》中香君指责他收取阮大铖厚礼后,他对香君的观感马上改变:好,好,好,这等见识,我倒不如,真乃侯生畏友也。这时香君已成为一个兼备内在与外在之美的女子:俺看香君天姿国色,摘了几朵珠翠,脱去一套绮罗,十分容貌,又添十分,更觉可爱"。一前一後的形容,香君在剧中才德一体的形象塑造表达的淋漓尽致。

 二、不贪富贵,敢爱敢恨,对爱情忠贞不渝

她虽是青楼女子,却不贪图小利。如文中在奴家受之有愧,在老爷施之无名;今日问个明白,以便图报。侯朝宗见到珠宝的第一反应是鼓励李香君收下,但李香君却如此回答,可见她并不是贪图财宝的女子,这与很多普通的青楼女子有着本质区别。

侯、李爱情的悲欢离合虽千难万险,但她始终忠贞不渝。情在剧中璀璨生光,写法穿云入雾,或正或侧,而龙荆龙爪,总不离珠”(2)李香君流落烟花场,但却厌恶这种生活,追求纯洁高尚的生活,对侯方域始终如一。遇到侯方域,一见倾情,侯方域也倾慕李香君的才貌,但侯方域家境贫困,身无多文,李香君却劝慰道:脱裙衫,穷不妨;布荆人,名自香。从中可以看出李香君的人格气节及其爱情观。在《却奁》一出中,拒绝奸党余孽阮大铖、马士英的重金购买妆奁,不愿与权贼为奸,金钱买不到她的爱情,威逼也没有吓唬住她对爱情的坚强,因拒绝奸党余孽阮大铖、马士英的重金购买妆奁而受到他们的种种迫害,侯方域只得离开金陵,只身潜往扬州,投奔爱国将领史可法。离别时李香君强忍着夺眶而出的泪水,安慰情郎道:有别离的苦楚,才有重逢的喜悦,好男儿志在四方,岂可在媚香楼中消磨了豪情壮志。况且人生离合,在乎心而在不在形,彼此倘若不能心心相印,即使日日同床共枕,亦如相隔千里,只要你我永结同心,虽然远隔干山万水,照样可以魂来梦往!。侯方域离开金陵后,她洗粉黛,抛扇裙,罢笛管,歇歌唇,深深藏着那把定情扇,一心等候侯方域归来。此时,杨龙友由马士英荐举,做了南明王朝礼部主事。但杨龙友却被马士英所逼,为马家亲戚田仰来向李香君提亲。在《守楼》出里,她坚决拒绝再嫁,不管是利诱还是威胁,她毫不动摇,公开声称奴是薄命人,不愿入朱门。表现了她洁身自好的高尚操守,不惜面血溅扇,碎首淋漓不肯辱于权奸。面对杨龙友和李贞丽的劝说,香君时这样回应的:阮、田同是魏党,阮家妆奁尚且不收,到去跟着田仰吗!;面对杨龙友设若三年不归,你也只顾等他么的质问,香君这样回应:便等他三年;便等他十年;便等他一百年;只不嫁田仰!这是她誓死捍卫爱情的见证。在《骂筵》一出里,他进一步认清了阉党集团的狰狞面目和丑恶本质,以及他们给国家带来的严重灾难,表现了下层人民的善恶观、爱憎观。冒着生命危险赞美复社,痛骂马士英、阮大铖:东林佰仲,俺青楼知敬重。干儿义子重新用,绝不了魏家种。冰肌雪肠愿自同,铁心石腹何愁冻。吐不尽鹃血满胸,吐不尽鹃血满胸。《撕扇》以后,香君堕入空门。这是女主人公对自己政治理想的殉节。至此一个血肉丰满的李香君形象树立在我们面前。尽管后来两人没有在一起,但她的不幸不是因为侯的负心造成,而是黑暗的现实、腐败的政治造成的。而特定的社会时代背景是李香君的艺术形象中包含着丰富的政治内容,李香君成为不让须眉的巾帼侠女形象。

李香君这一形象,代表着下层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敢爱、敢恨,对理想的追求始终坚贞不渝。当然,造成她爱情观除了她个人的原因外,也与时代社会关系。从历史上看,明东林、复社文人与权奸的斗争由来已久,给烟花场带来一定的影响。李香君的养母就与复社文人陈定生来往密切,她对奸佞小人的丑恶行经十分痛恨也影响到李香君,激发了香君对进步文人的爱慕之情,树立崇高的爱情观。苏昆生作为李香君的老师,经常教育香君要明辨是非,除恶扬善,对她的爱憎感情形成着重要作用。

三、深明大义、不畏权贵,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

正如现代诗人洪烛深情的赞颂了李香君的民族气节:风是没有骨头的/水是没有骨头的/你的扇子是风的骨头/你的影子是水的骨头/至于你的名字/是那一段历史的骨头

李香君作为我国戏曲舞台上最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突破了才子佳人剧的模式,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桃花者,美人之血痕也;血痕者,守贞待字,碎者淋漓,不肯柔于权奸者也……”(孔尚任)。它象征着李香君不畏权贵,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李香君虽为歌妓,却有明确的生活理想和是非界限。在李香君的形象塑造上,其性格有一个发展的历史。在《却奁》一场前,她还只有比较清醒的政治头脑,而从《却奁》开始,她已被卷入到明王朝政治斗争的漩涡中,并成为矛盾尖端的人物。在尖锐的斗争中,她的性格逐渐地发展,光辉的一面越来越引人注目。她深明大义,坚定正直,虽然社会地位卑下,却具有不向权贵低头,不受金钱利诱的高尚情操与气节。王季思在《桃花扇》校注本「前言」中就曾指出《却奁》一出的重要意义,在於「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秦淮歌妓与复社文人的关系,这除了男女双方在才华上容貌上互相倾慕外,还在政治态度上互相影响,这是桃花扇以前的儿女风情戏里所少有的(3)

李香君坚贞的爱情和反对权奸的政治态度紧密结合在一起,爱情的不幸遭遇和国家的覆亡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了本身幸福所进行的斗争,跟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很自然地结合了起来。她虽是秦淮歌妓,处受压迫受侮辱的地位,但对统治阶级里的黑暗势力保持警惕,当她知道阮大铖出资收买侯方域的阴谋活动时,义正言辞地责备了侯方域的动摇:官人是何说话,阮大铖趋附权奸,廉耻丧尽;妇人女子,无不唾骂。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处于何等也? ”并坚决辞却阮大铖暗中为她置办的妆奁,以自己鲜明的政治态度影响了侯方域:官人之意,不过因他助俺妆奁,便要徇私废公;那知道这几件钗钏衣裙,原放不到我香君眼里!脱裙衫,穷不妨;布荆人,名自香。这是多么坚贞的性格。如果说却奁以前,她还只有比较清醒的政治头脑,那么从却奁开始她已被卷入南明王朝政治斗争的漩涡中,并成为矛盾尖端的人物。尖锐的斗争锻炼了她,促使她的性格进一步发展。在斗争中她性格的光辉一面又有所发展,终至碎首淋漓不肯辱于权奸。并进一步认识了马、阮统治集团的狰狞面目和丑恶的本质,以及他们给国家带来的严重灾难。在《骂筵》一出里,她更冒着生命的危险痛骂马士英、阮大铖:堂堂列公,半边南朝,望你峥嵘。出身希贵宠,创业选声容,后庭花又添几种。把俺胡撮弄,对寒风雪海冰山,苦陪觞咏。” “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乾儿义子从新用,绝不了魏家种。”“冰肌雪肠原自同,铁心石腹何愁冻。”“奴家已拚一死。吐不尽鹃血满胸,吐不尽鹃血满胸。如此一看,李香君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要做女祢衡。已经作好了为斗争不顾一切。在这一出戏中,她措辞尖刻而粗暴,骂得官员无法忍受,甚至比男子汉还要决断决绝。她想以自己的微弱的能力为风雨飘摇的国家出点力,尽管是十分微不足道。她始终强烈的憎恨那些误家误国的乱臣贼子。戏剧最后,倍经磨难的两人终于相会,纵然狂喜,但是江山已换,家国何在?受到张道士的启示,撕毁了那把桃花扇,两人斩断情缘,双双入道。宋辉由《入道》一出看孔尚任的悲剧意识,仍由历史的主体加以发扬,他以为作者是刻意让作品通过末世人无可选择的命运失落引发历史的沉思;侯李只能在无可选择的命运里选择了最後的逃亡——入道,使这个对纯真情思割舍的细节弥漫著爱之痛苦的理性光泽,故入道并不意味著精神的完全解脱,也不意味道家思想战胜了儒家思想,它意味著严酷的历史里儒家文化精神被挤压,被扭曲,甚至变质和幻灭的悲剧。又说:入道的审美价值在於孔尚任借这场人生结局的叙演,使个体的人物形象成为历史祭坛上永恒的时代见证” (4)

李香君这一形象,代表着下层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敢爱、敢恨,对理想的追求始终坚贞不渝。其进步形象不仅是在和侯方域爱情的坚贞节操中体现出来的,也是在和权奸的政治斗争中表现出来的,是血与火的统一,战斗洗礼的结晶。美好的理想在南明宦官专权的社会里,难以实现,主人公出家,正是对现实的彻底否定和批判,体现了主人公进一步执著的追求。正是有了许许多多像李香君一样的人,为着一个美好的理想而奋斗,那个黑暗的时代,才化作了永恒的过去。

《桃花扇》李香君人物形象分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