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使用抗生素讲座总结

发布时间:2020-08-12

合理使用抗生素讲座总结

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进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1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资。本站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公道使用抗生素讲座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公道使用抗生素讲座总结我们常说公道使用抗生素,所谓“公道”,其含义极广,通常是指哪些情况应当使用抗生素,哪些情况不该使用抗生素;对某种感染、某种细菌选择哪种抗生素;甚么情况应当选用两种抗生素的联合和哪两种联合为佳。事实上,我们虽然选用了所谓公道的抗生素,但临床效果却常常其实不尽人意,因此广义的说公道使用抗生素不但要从细菌的敏感性斟酌,还应从药物的药效学特点、药代动力学、药物稳定性等多方面斟酌。固然患儿的允从性和药物经济学也是必不可少的斟酌因素。
(1从细菌的敏感性斟酌:这是临床医师在选用抗生素时首先斟酌的因素,儿科经常使用抗菌药物大致有β-内酰胺类、氨基糖甙类、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等。β-内酰胺类中最经常使用的为各类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氨曲南与亚胺培南在儿科较少利用。不同种类的青霉素和不同的头孢菌素抗菌谱各不相同,如有作用于革兰阳性(G+革兰阴性(G-球菌的青霉素G青霉素V;有耐青霉素酶的苯唑西林;有广谱的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有对绿脓杆菌有活性的羧苄西林;亦有主要作用于G-菌的替卡西林。第123代头孢菌素类因其对G-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程度不同而作用各不相同,对G+球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在内,1代头孢菌素作用优于第23代,而对G-杆菌来讲则第3代头孢菌素胜于第12代。氨曲南
对肠杆菌与其他G-杆菌、绿脓杆菌有效,而对G+菌、厌氧菌无活性。亚胺培南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但对金葡菌常耐药。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大多数的G+G-菌和结核杆菌有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菌谱较窄,主要作用于G+菌和G-球菌,但对支原体、衣原体及军团菌有效,目前临床上亦广为利用。喹诺酮类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多种耐药菌株有抗菌活性,但由于其对幼龄动物的软骨侵害,在儿科应谨慎利用。因此,抗生素无高级、低级之分,只有细菌对其敏感不敏感之分,临床医师应根据不同细菌的感染选用相应敏感的抗生素,广大儿科医师对此已10分熟习,应注意细菌的检查与药敏实验,有必要制定抗生素使用指南。目前临床上亦常常产生选用了针对性的抗生素乃至已加大剂量,疗效其实不满意,是不是剂量愈大杀菌能力愈强、用药间隔愈短愈好呢?我们不能不斟酌药效动力学的因素。
(2从药效动力学的因素斟酌:药效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作用原理和作用规律的1门分支学科。临床医师10分重视因不同的作用原理而产生的抗生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协同、累加、拮抗和无关等情况,事实上药物的剂量、剂型、给药途径与用药方案等都可影响药效,选择适合的剂量、给药途径和用药方案以到达最好疗效也是10分重要的。
就抗生素而言,根据药效动力学特点按其杀菌活性及延续效应可大致分为3类,1类为浓度依赖性杀菌并具有抗菌后效应特性者,如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此类药物浓度越高杀菌率和杀菌范围相应增加;同时此类药物具有抗菌后效应,即当血药浓度随时间从峰浓度降至该药对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以下时,仍有抗生素的后效应来禁止细菌的继续生长。如氨基糖甙类其血药峰浓度必须到达
MIC810倍才能到达抗菌效果,因此欲到达良好的抗菌效果必须提高峰浓度,又因其存在后效应,使用时可延长间隔期。第2类为时间依赖性和极短的后效应者,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它们对大多数细菌只有极小的浓度依赖性杀菌,即当这些抗生素的浓度在细菌的MIC45倍时杀菌率已处于饱和,再高的血浓度其实不能更多更快地杀灭细菌。同时,这类抗生素又缺少后效应,当抗生素浓度随时间降落至细菌的MIC以下时,细菌又很快开始继续生长,对这1类抗生夙来说,决定抗菌疗效的重要因素是血药浓度超过MIC的时间,1般要求50%以上的剂量间隔期血药浓度超过MIC,欲到达此目的就必须缩短用药间隔时间,8小时乃至每6小时用药1次,或延续静脉滴注,尽量保持稳定的超过MIC的血药浓度。3类是时间依赖性又有后效应者,如大环内酯类及万古霉素等,属时间依赖,因此需要保持较为稳定的超过MIC的血药浓度,又因其存在后效应,因此允许在剂量间隔期的血药浓度略低于MIC。因此对不同药效动力学的药物应选用不同的用药方案。
但是不同的药物、不同的个体,药物的吸收、散布、代谢和排泄其实不相同,临床医师还必须斟酌药代动力学的因素。
(3从药代动力学因素斟酌:药代动力学是1门以时间函数定量地描写药物在体内的吸收、散布、代谢和排泄进程的学科,与临床利用抗生素最有关的就是“半衰期”,既然对浓度依赖性又有后效应的抗生素应采取提高峰浓度、延长间隔期的用药方案,因此,半衰期是23小时的阿米卡星就能够全日剂量逐日1次给药的方案,使其峰浓度到达常见细菌的MIC810倍,有效禁止细菌生长,又因其后效应的存在,在剂量间隔期继续有抗菌作用。另外根据氨基糖甙与肾脏细胞结合的饱和动力学的原理,1次用药比分次用药的肾毒性
为低,也建议采取逐日1次的给药方案。对肾功能消退者因排泄减慢使半衰期延长,应根据肌酐清除率减少剂量。对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就应当根据半衰期的长短赐与不同的间隔期用药以到达延续的超过MIC的血药浓度,如半衰期为1/21小时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理论上应最少每46小时用药1次,半衰期为12小时β-内酰胺类应最少每68小时用药1次。以青霉素为例,其半衰期为1/21小时,再大的剂量经过6个半衰期即6小时亦将在体内基本清除,细菌又开始生长,因此为保持有效血浓度必须每46小时用药1次,临床医师常为利用方便,增加剂量逐日2次乃至逐日1次用药,一定影响疗效。是不是可以用延续静脉滴注的方法来弥补反复静脉注射的弊端呢?事实上我们还必须斟酌药物的稳定性因素。
(4从药物的稳定性因素斟酌:冲配后的抗生素溶液其活性受温度、日光等物理因素和溶液的酸碱性等影响,大多数抗生素冲配后,随时间延长其抗菌活性减弱而副反应却增加,因此其实不是延续静脉滴注保持血药浓度就能够提高疗效的。再以青霉素为例,冲配后的青霉素可产生青霉烯酸和青霉噻唑蛋白,较之新鲜冲配的青霉素抗菌活性减弱而过敏反应的可能性却增加8倍之多。
(5从药物经济学斟酌:临床医师对明确的细菌感染首先应根据病原菌斟酌选用有效抗生素,然后根据药效动力学、药代动力学和药物的稳定性赐与公道的剂量、用药途径与用药方案等,与此同时也必须从药物经济学的观点斟酌最好方案。药物经济学是1门将经济学原理用于分析卫生资源的使用的学科,它是鉴别、丈量、比较药品和服务的本钱(资源消耗和结果的研究。药物经济学包括本钱分析法、最小本钱分析、本钱效果分析、本钱功效分析和本钱效益分析。本钱应包括药物本钱和劳务、监测、消耗品等总费用,效果、功效和
效益则指终究的健康结果以货币单位表示并进行比较,有的药物看似价廉但要到达一样疗效所需疗程较长,或劳务费用增加,或因毒性较大需监测,其终究结果本钱增加,对儿科患儿来讲简捷方便、最少痛苦、保证良好的生活质量也是相当重要的,疗效好、副反应少、使用方便、价格适合的抗生素才是最经济的,毛病的方案致使医治的失败,失败的结果代价最昂贵。

合理使用抗生素讲座总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