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诵读课-

发布时间:

《雨霖铃》诵读教学设计
无棣一中王青梅
[教学目标]:1、美读诗词,品味感情。
2、理解寓情于景、缘情写景、虚实相生等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美读诗词,品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写作手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离愁别绪,一直是诗人施展才情来咏叹的主题,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首宋词《雨霖铃》,去感受离别词的千种风情。
二、作者简介
借用梁衡的《读柳永》加深理解。“也许我们可以责备柳永没有大志,因为词人不像辛弃疾那样“男儿到死心如铁”,不像陆游那样“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时势不同,柳永所处的时代正天下太平,经济文化正复苏繁荣。都市通俗文艺相应发展,市民文化呼唤着自己的文化巨人。这时柳永出现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的市民文学作家。他在市井这块沃土里酣畅淋漓地发挥了自己的才华。”以至于“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成为婉约派风格的代表作家。
三、明确目标,即以美读诗词来理解诗词的感情和写作手法。
四、教学步骤

(初读感知全文思路,疏通字词,把握感情基调。
讨论交流词的内容,简评字音和诵读效果。
(学生再配乐诵读体味,请同学先自由朗读,再同学互相评论。
要求: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注意重音语调,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配乐:洞箫曲《秋窗风雨夕》,箫声呜咽凄婉,渲染气氛绝佳。
穿插提示:虽说感情深沉哀婉,读时不能一味低沉缓慢,也应该有抑扬顿挫,缓和愤激之情。如开篇应低缓沉痛,末尾应激愤悲伤,余恨无尽,余味无穷。
1
(小组再讨论:如何深入抓住细节解读作者的悲情,走进作者,感动自己。
(教师答疑。通过分析情与景的关系,指导诵读。
穿插写作手法指导。如对意象“柳树”“烟波”等及“执手相看泪眼,
无语凝噎”等细节的引导;对寓情于景,缘情设景,虚实相生等手法的指导。采
用调换方法比较阅读,如下面部分实录:
【课堂实录】
师:“杨柳岸晓风残月”既然是设想,换句话好不好?“青松坡清风明月”,大家感觉有什么样的不同?
:老师您刚改的这一句不符合当时作者的心情。
:我改的什么心情啊?

:比较豁达。
:豁达。从哪里看出?
:清风明月。
:你想起了谁的诗作?
:苏轼。“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你我那是可以共享的,取之无禁,非常的豁达。而青松则突显的是气节,和上文的离别不相吻合。
:,本以为境界很高,结果还是我改的不好。那为什么选用杨柳呢?选杨柳有什么好处?柔软?有的同学说谐音“留”。对,柳树一直以来就被赋予了离愁别绪。人们古时候有折杨柳送别的习俗。那,诗词当中还有这样的例子吗?运用了杨柳表示挽留的?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大家再来看我给大家展示的这首诗:
《柳荫送别图》题诗
东边一棵大柳树,西边一棵大柳树,
南边一棵大柳树,北边一棵大柳树。
任你东西南北千丝万缕
总系不得郎舟住
东边啼鹧鸪西边唤杜宇

一声声
行不得也,哥哥!
一声声
不如归去......
(开始哄堂大笑,继而赞叹连连:作者想运用柳树的千丝万缕来拴住游子的,表达了千般不舍、万种无奈。离别诗词还是用柳树好。
:这就是缘情设景的方法。情与景一定要和谐自然。在读这一句的时候包含什么感情?
:留恋,不舍
:还有凄苦无奈,因为见柳思留,但是想留而不能留啊……

:大家体会这么深刻,赶紧来读一读,读出这种复杂难言的辛酸与孤独。
(小结:内容和手法。
(听教师朗诵,再配乐自读。
(牛刀小试;请选取词中你喜欢的一处描写,展开想象扩写成一段情景交融、语言优美的文字。
学生例文:
孙亭亭:曾经相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而如今再次牵着你的手却是要与你分别。我又何曾不想与你并肩共看夕阳老,可现实不许。我是有千言万语对和你诉说,无奈欲语泪先流。准我尘埃落定,许你一生相随。

张从柔:又是一个凄清的早晨,河岸一排细弱的新柳。晓风拂柳,柳丝轻颤,水面激起一层细细的涟漪,轻轻打破了那本已残缺的月亮。可柳丝哪知残月破人心碎。
(作业:“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离别没有时空界限,请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下让你难忘的一次别离。


雨霖铃诵读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