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帖》

发布时间:2012-09-09 22:00:55

苏轼《寒食帖》艺术特色

寒食帖》,全称《黄州寒食诗帖》,纸本、行草书墨迹,十五行共一百廿九字。作于元丰五年,是苏东坡被贬到黄州做团练付使时所写,全诗为二首。

在情感上,诗中自叙黄洲三年,生活清苦,每为寒食、清明之雨所苦,但觉萧瑟难受抑郁的心绪.始则慢声细诉娓娓道来,继则放任声腔,或孑然饮泣,或凄然长啸.书法与诗相得益彰,满纸身世颠沛之悲,家国不宁之苍,字字含泪,给人以深刻的感受。通观全帖,由缓起渐快的节奏,也有由大及小的字体,复有由细变粗的笔姿,更有始淡终浓的墨趣.以行书起笔写洒脱奔放,笔墨与心境相起伏流转,如滔滔江河泻之于纸卷上是苏轼兴到而书的神来之笔,是诗文与书法结合的千古佳作之一!

 在笔法上,丰厚粗壮的点画渊自颜体新法。笔法善用侧锋较多,从东坡墨迹看,他下笔确实不是下去就立直,同时下笔时手腕离纸较近,笔锋略向左侧斜出,使得《寒食帖》力透纸背,姿态横生。《寒食帖》的结字相近于汉、北碑,结体取横势,体势宽博质朴,横平竖直,包围结构较为方整伸展。另外,苏字最显著的特征是结构的参差变化,或左重右轻或右重左轻;有的上密下疏,有的上疏下密。在大智若愚、诙谐的风格中流露出天真。此帖彰显动势,洋溢着起伏的情绪。诗写得苍凉惆怅,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苏轼将诗句心境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联,浑然天成。其结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轻有重,有宽有窄,参差错落,恣肆奇崛,变化万千。

章法上,行笔恣意自然,不拘一格,全凭其情亦如天成。 “情牵笔走,恣意而行充分体现了效法、知法、驭法、变法的苏东坡书法作品的书法要领,点、横、撇、捺不仅保留了苏体楷书的基本形态,而且富于变化,频生意趣整幅《黄州寒食帖》字距紧密,行间有疏有密,间有倚斜。字的线条运动节奏和行距间变化的节奏,相互融合,相互映衬,或抑或扬、或顿或奔、或张或弛,或流畅、或艰涩、或凝重、或箫疏。正因为《黄州寒食帖》是情牵笔走,恣意而行之作,彰现了苏东坡行书所具有的内柔外刚、内敛外张、情牵笔走、恣意而行的艺术风韵。故尔,整幅字帖不仅没有给人丝毫的松散感觉,反而有一种浑厚、灵动的气势。

    苏轼行书曾统领一世、风行百代。论宋代书法基本上是在苏轼笼罩之下形成的。苏东坡的行书无论结字、笔法、章法、气韵都是和宋代尚意书风相吻合的一个整体。历代鉴赏家均对《寒食帖》推崇备至,称道这是一篇旷世神品。《寒食帖》与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祭侄稿》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或单称《寒食帖》为天下第三行书还有人将天下三大行书作对比说:《兰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风格,《祭侄帖》是至哲贤达的风格,《寒食帖》是学士才子的风格。它们先后媲美,各领风骚,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书法史上行书的三块里程碑之一。 

 

班级:103

《寒食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