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案例

发布时间:2019-05-02 22:37:44

《五四运动》教学案例

中原街中学 范慧芳

学校在本学期组织了赛课活动,我选择了《五四运动》一课。这一课即是中国近代史以来屈辱历史的转折点,又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利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有助于转变学生认知历史的曲折性,有助于转变学生学法和思维模式,培养新的学习兴趣和协调能力。

一、教学目标、重难点

1、知识目标:

知道五四运动的起因、发展阶段、结果和性质。

2、能力目标:

通过图说历史、资料,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五四精神、感受先进知识分子主动承担历史使命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进程

教学难点:五四运动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过程:

1、歌曲导入: 师生一起唱这首《光荣啊 中国共青团》团歌的方式导入本课。这激昂的音乐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以热情饱满的姿态进入学习状态;放这首歌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学生是时代主人翁,爱国是学生的优良传统,要有应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烘托气氛,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兴趣。

2、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楚本节课我们要学什么,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

3、讲授新课:我们从寻源五四、图说五四、感悟五四、弘扬五四四个环节来学习本课。

环节一:寻源五四

创设情境 1918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战胜国在法国凡尔赛宫召开巴黎和会。

教师提问:中国有没有参加这次和会?哪个政府派代表参加的?是以什么身份参加的?

学生回答:战胜国的身份参加的。

过渡:那么公理战胜强权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几代中国人的梦想,学生会带着期望走进巴黎和会的会场。

出示电影视频《我的1919》以及展示的历史资料和课本58页回答下列问题来完成本环节的学习。

师提问:1、中日辩论的焦点问题是什么?这一问题是怎么形成的?

2、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来什么要求?

3、“巴黎和会”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4、从中国外交的失败,你得出什么认识?

师过渡:山东是谁的?我们提出的要求合理吗?就是这正当的合理的要求遭到了拒绝,消息传至国内,群情激奋,一场大的风暴即将来临。引入下一环节。

环节二、 图说五四

师出示幻灯片:第一组图片排序是打乱的,要求学生先排序再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在第二组图片中,通过学生的简单描述,知道什么是三罢斗争,教师及时引导各阶层的参与能分析出五四运动具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结果这部分,也是展示三幅图片,学生通过看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这三幅图就能知道就知道五四运动取得了胜利,老师追问:那五四运动是不是取得了完全胜利呢?再通过回顾五四运动的口号哪些实现了?哪些没有实现?学生能清楚的认识到五四运动是取得了初步胜利。在1919628日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这一天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对西方列强说不。感受到人群众的力量和外交官的努力。

再次回顾五四运动的过程,这次是用文字归纳以找不同的形式呈现,明确前期后期的主力、地点、结果不同,对比结果的不同,明确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历史舞台。

整个图说五四这一环节,也让学生意识到爱国贯穿于五四运动的始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达到了突出重点的目的。

环节三、感悟五四

师展示材料:学生阅读材料知道“新姿态”是指新的斗争精神、新的领导阶级、新的群众基础、新的指导思想得出结论: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再结合表格能清晰直观的看到五四运动是新旧民主主义的分水岭,也能清楚的认识到新旧民主主义的异同。

环节四、弘扬五四

师展示材料: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解放,就是压制的反面,也就是自由的别名。自己从种种束缚 不正当的思想习惯迷信中解放出来。——陈独秀

“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生则自由亡。 ——李大钊

教师提问:什么是五四精神?学生能说出爱国。然后出示材料进行补充,除了爱国还有民主、科学、追求真理、勇于解放。再强调陈独秀、李大钊是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人。通过阅读材料培养学生、分析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畅所欲言以及播放视频:《辉煌中国》片段,他们的平均年龄不到29岁,习主席在十九大中说:“未来的中国是年轻人的中国”以这种方式呈现结合,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怀。

树立起在和平年代,中学生应该努力学习、勇于担当、掌握技术,为国家和民族建设作出贡献。

环节四、总结反思

生整理板书、随堂练习进行课堂小结;构建知识体系。

设置随堂练习能及时了解学生对当堂知识的掌握情况,反馈信息,进行反思。

五四运动案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