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尊师礼仪

发布时间:2012-03-17 18:32:00

古代的尊师礼仪

完颜绍元

学习目标

知识重点:

了解中国“尊师重道”的传统文化礼仪

能力重点:

学习体会尊师礼仪的精神内涵

预习

1.阅读课文,找出课文的有关典故。

2.查找资料,你还能找到哪些古代的尊师典故与作品?

3.思考:今天如何发扬“尊师重道”的传统?

古时,逢学校落成或新的学年开始,都要举行隆重而俭朴的开学典礼,其内容就是学生们在学校里的水池中采集萍蘩、芹藻等各种水生植物,祭祀先师孔子。师生依次肃拜奠献,祭物虽薄,态度却相当庄重。

据《礼记文王世子》等古籍记载,这种祭仪早在周代就有了,王都及诸侯国的新学校落成后,以及每年春天贵族子弟入学时,都要采集野菜献祭先圣先师,称为“释菜”或“释采”。《礼记月令》记:“上丁,命乐正习舞释菜,天子乃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亲往视之。”郑玄注:“将舞,必释菜于先师以礼之。”又说明当时举行释菜仪式时,连天子也要亲率公卿和诸侯大臣前往观礼,重视的程度非同一般。

释菜之礼在流传过程中,世人对此仪式的源起又有新的解说,大致内容是,孔子率学生周游列国,一度困于陈蔡之间,七日不食,依然讲颂弦歌不衰。学生们背后发牢骚,之路说:“如此可谓穷矣”,子贡说:“君子之无耻也,若此乎?”

惟有颜回照样认真听课,又采集芹、藻、茆、蘩之类的水生野菜,煮成菜羹,给老师充饥,还驳斥子贡说:老师有道而不能行,是那些当国者的耻辱,怎么能说老师“无耻”呢?孔子表扬颜回说的对,再针对子路“可谓穷矣”的谬论,又讲了一番“君子通于道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的大道理,主题是,真正的君子,应该以是否拥有理想抱负等精神财富来衡量穷与通,处境越坏,越要“内省而不疚于道”。同时也婉转地批评了子路等人不该以处境顺逆来判断穷通,更不该因此放弃对老师的信仰与追随。“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既表示了对“吾道”终将行于天下的信心,也是对颜回中心诚意的赞赏(《风俗通义》卷七)。

子路、子贡等人唯唯受教,从此明白了尊师的根本意义在于重教的真谛,只要老师未穷于道,哪怕他处境再艰难,做学生的都应该始终尊敬不怠;像颜回这样,即便是弄一些野菜来,也足以表示尊师重道的一片心意啊。其后,大家老老实实地听孔子传道授业,并采择野菜供老师充饥,知道楚国派出营救人员把他们接走。数年后,孔子带领学生返回鲁国,一直不忘此事,每逢新学年开始时,都要学生先采择野菜供奉,以此养成他们尊师重道的品性。因为鲁国的学校叫“泮宫”,校内的池塘叫“泮水”,影响所及,后世宫学里的水池也都沿用了“泮池”、“泮水”的名称,学生用于祭祀先师礼仪的野菜,多是从这里采集的。《泮池跃鲤》说的是清代天津府学泮池中有跃鲤之瑞的故事,读者则可借此设想新学年开始时众学生簇拥在水边争相采集植物的情景。他们的身后,便是奉祀孔子和众先贤的文庙。

释菜之外,还有一系列弘扬尊师重道品德的仪式或规矩,其对象也由“先师”转移为现实生活中的老师。如新生入学,应向老师敬献贽仪,依各人家庭经济状况,“无论薄厚”,借此表示心意。听老师讲课,“出入恭敬,如见宾客”,哪怕是位尊九五的皇帝,也要在这方面做出表率。《改容听讲》说的就是北宋仁宗继承帝位时,还未脱离课堂受业的学生时代,每天都要在崇政殿恭听学士孙奭和冯元为他讲解儒家经典。每逢这位学生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或坐姿不正、神情怠懈时,老师便停止讲课,宋仁宗立即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赶快端正态度,认真听讲。皇帝如此尊师,各级官员更当惕厉,以明清时代的州县官学为例,只要是上面派来了新的老师,地方官“必躬率士子迎礼”,绝对不许有轻视老师或其他傲慢放肆的行为发生,“苟有此风,亟宜正之”。哪怕是在日常生活里,也有“先生将食,弟子馔馈”、“先生已食,弟子乃彻”等种种仪节讲究。做得更地道一些,还有学生主动相帮老师做家务干杂役的。

据说现在有些农村地区,仍有学生将菜蔬放在老师门外以表示尊敬的风俗,有人认为这应该是古代释菜之礼的余韵不衰。夫子闻说,或许要感叹“礼失而求诸野”了。

选自《千秋教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完颜绍元(1955 ),满族。做过火头军、箍铜匠、搬运工,业余从事历史和民俗文化方面的撰述。1996年,由上海书店出版社的作者转变身份为该出版社的编辑,并荣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优秀古籍图书奖一等奖。其作品追求在历史资源中孜孜发掘切近生活原貌的细节,从中提取别有旨趣的话题,缀织成文。主要作品《风水趣谈》、《千秋教化》、《趣说古代官场生态》、《天下衙门》、《流氓列传》和《细说汉高祖》等。

导读

作者完颜绍元用生动的笔触讲述了古代的尊师礼仪,避免了一般历史著作堆积史料、枯燥乏味的缺陷。

“千秋教化”这一专题,主要谈的是古代的尊师传统礼仪。“教化”一词,长期以来已经被儒家提炼为最重要的政治观念。《礼记·学记》有言: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这里就已经表明,“化民成俗”是国家一个重要的政治理想,而主要的实现途径在于教育。因此,长期以来,中国形成了“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

课文里主要介绍的是古代尊师释菜之礼。《礼记·学记》同样对此有所记载:大学始教,皮弁(biàn)祭菜,示敬道也。释菜之礼的形成,也表明了人们表达对老师的尊敬,不在物质的奢华,朴素的物品一样能透出真诚的情感。

阅读时请思考,古代人们对于尊师如此看重,我们今天应该如何继续发扬这种传统?

学习活动

1分享交流你自己所找到的尊师典故与作品。

2关于师道尊严我们都不陌生,但现实中的问题往往令人深思。四十前“师道”的尊严被践踏得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一些兢兢业业的教师被自己的学生戴高帽、剃阴阳头、游街批斗。有的还死在造反的学生之手。四十年后的今天,据某报报道,北京几个中学生因值日不认真被老师罚做500个蹲起,最终导致尿血。现实中的一些负面现象决不应成为我们否定师道尊严的理由。那么,请你谈一谈,今天的时代我们如何继续发扬尊师重道的好传统。

学习延伸

阅读辅助教材《由温总理尊师重道想到的》一文,思考,今天国家大力提倡“尊师重道”有什么意义?

古代的尊师礼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