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贝母研究现状

发布时间:2020-11-03 03:09:02

川贝母研究现状

赵高琼,任波,董小萍,童婷婷,张乐乐,向晖

【摘 要】[摘要] 为了保证川贝母的充分合理利用,现对川贝母的本草考证、植物来源、产地、化学成分、提取工艺以及药理研究进行综述,为川贝母的质量标准研究、非药用部位资源的开发以及新药资源的开发提供参考。

【期刊名称】中药与临床

【年(),期】2012(003)006

【总页数】6

【关键词】[关键词] 川贝母;研究进展

川贝母为四川产区道地药材,有悠久的应用历史,为润肺止咳的要药,疗效卓著。由于川贝母生境的恶化以及人为的大力采挖,川贝母的资源面临着日趋枯竭的问题。目前,在安国药材市场上质量较优的松贝价格已经上涨到每公斤2500元左右。为了保证川贝母的充分合理利用,对川贝母展开深入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现对川贝母的本草考证、植物来源、产地、化学成分、提取工艺以及药理研究进行综述,以给川贝母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1 本草考证、植物来源及产地

贝母是一种常用中药,应用历史悠久,其以百合科贝母属植物的地下鳞茎部分入药。贝母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主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瑕,喉痹,乳难,金疮,风痉。”[1] 明代倪朱谟《本草汇言》总结了川贝与浙贝功效和功能主治的不同,始有川者为妙之说[2],并认为川贝母以分布范围广、繁殖能力强的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 C. Hsia和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为入药品种,至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正式将川贝与浙贝明确分开,谓川贝味甘而补肺,不若用象贝治风火痰嗽为佳。若虚寒咳嗽,以川贝为宜。[3]清代医家张璐《本经逢原》亦认为贝母,川者味甘为佳;吴仪洛《本草从新》则载川产开瓣,圆正底平者良[4]

贝母为百合科Liliaceae贝母属Fritillaria多种植物的干燥鳞茎,是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要药。贝母属植物全球约150种,大多分布在北温带,其中中国约30多种,全国各地皆产。[5]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对贝母属植物的不断深入研究,许多本属新植物也不断被发现,目前除201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川贝母项下五个品种、平贝母项下一个品种、伊贝母项下两个品种、浙贝母项下一个品种以及湖北贝母项下一个品种外,尚有50余种新种,40多种新变种及变型。[6,7]

川贝母研究现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