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含答案(1)

发布时间:2020-07-11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含答案(1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前两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在整首诗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诗中使用了吕尚、伊尹、宗悫的典故。请说明诗人使用这些典故的用意。 【答案】 1内容上,写美酒珍馐,金樽玉盘,极写朋友盛情,表达对朋友的感激。结构上,为下文写自己停杯投箸”“拔剑四顾的情态,抒发行路难的愤慨作反向铺垫。
2①“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口边用吕尚、伊尹典,借两位先贤原先也并不顺利但最终大有作为的故事,表明自己持守崇高理想抱负的信心。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用宗悫乘长风破万里浪之典,表明自己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决心。 【解析】【分析】(1)读懂诗句后,联系下文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作答。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内容上,形容场面非常的盛大,表达对朋友的感激,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结构上,为下文写自停杯投箸”“拔剑四顾的情态蓄势,为抒发行路难的愤慨作反向铺垫(反衬)。读懂诗句内容是作答的关键。一定要答出诗句对抒发诗人情感的意义。
2 闲来垂钓碧溪上传说吕尚(姜太公)未遇周文王时,曾一度垂钓于磻溪(今陕西宝鸡东南)。忽复乘舟梦口边:相传伊尹在受商汤聘请的前夕,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李白借此表明对自己的政治前途仍存极大的希望,表达了自己对贤君明主和施展自己抱负及才华的渴望。长风破浪会有时则化用宗悫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典故,表现了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对现实的关注,以及一种不服输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态度。这是用浪漫主义手法展现出李白自己乐观、豪迈的气概。
故答案为:内容上,写美酒珍馐,金樽玉盘,极写朋友盛情,表达对朋友的感激。结构上,为下文写自己停杯投箸”“拔剑四顾的情态,抒发行路难的愤慨作反向铺垫。
①“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口边用吕尚、伊尹典,借两位先贤原先也并不顺利但最终大有作为的故事,表明自己持守崇高理想抱负的信心。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用宗悫乘长风破万里浪之典,表明自己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决心。 【点评】本题考查诗句的作用。理解诗句的的作用,要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典故的表达效果。古代诗人在创作时大多喜欢用典,以达到委婉含蓄的效果。

2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列小题。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在元曲中极负盛名,被誉为“________”,作者是元朝的________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枯藤老树昏鸦烘托了村落的古朴恬静和温馨。 B. 小桥流水是游子对家乡的美好记忆。 C. 古道西风瘦马写出了游子悲凉的境况。
D. 断肠人在天涯点明了远在天涯的亲人因思念游子而无限悲伤。 【答案】 1)秋思之祖;马致远 2C
【解析】【分析】(1)这首小令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作者是元朝的马致远。
2A“烘托了村落的古朴恬静和温馨错。枯藤老树昏鸦:几根枯藤缠绕着几颗凋零了黄叶的秃树,在秋风萧萧中瑟瑟地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写出了一片萧飒悲凉的秋景,造成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B“对家乡的美好记忆错。小桥流水人家: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你看眼前这小桥、流水、人家都是那么安详,那么静謚。又是那么温馨。而我的家乡、亲人却又离我那么远。哦,他们还好吗?天气渐渐变冷,他们加了衣服吗?买了被子吗?这一切的一切是都么让人牵挂。小桥流水不是描写家乡,是游子眼前的景象。D“远在天涯的亲人因思念游子而无限悲伤理解错误。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极写游子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而不是亲人因思念游子 故答案为:秋思之祖;马致远;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和辨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整体理解诗歌,对选项逐项审读,理解辨析,判断正误。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北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袭,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耐胸应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
望,射天狼。
1)请赏析词首句中字的妙处。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字写出了词人的狂傲、豪情,贯穿全篇,奠定了全词豪迈的感情基调。
2)表达了词人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解析】【分析】(1 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意思是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用字笼罩全篇,表达了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写出了词人的狂傲、豪情,奠定了全词豪迈的感情基调。(2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意思是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故答案为:字写出了词人的狂傲、豪情,贯穿全篇,奠定了全词豪迈的感情基调。 表达了词人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注意结合句意,揣摩用字的妙处。
本题考查诗句思想感情的把握,注意结合句意的理解和写作背景的把握,明确包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4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南湖早春 (唐)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 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本诗白居易遭到贬谪后在江州时所留下的作品。发:开花。舌涩:指言语不流利。涩,形容叫声艰涩,尚不连惯婉转。不道:不是说。衰病:衰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景象,最后两句主要是直接抒发作者对南湖早春景象的喜爱。 B. 颔联乱点将杏花随意开放、随处点染的神态活画出来。并非杂乱、零乱,而是自然、随意,诗人写西湖春景时亦说乱花渐欲迷人眼(《钱塘湖春行》),异曲同工,都中见出天然情趣,毫无人工的矫揉。
C. 第四句中字作用有二:一是描述水蘋的整齐,其次它与字合用,有平展、阔大无边的意思,令人想见湖面的阔远与水蘋的茂盛。
D. 颈联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抓住最具生命活力的动物来写,白雁因为身上雨水未干,翅膀变得沉重,不得不低空飞行;同样由于雨水的淋浇,黄鹂的舌头也颇有些生涩不听使唤之感。
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鉴赏这首诗。 【答案】 1A

2)以乐景写哀情。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水蘋争绿,白雁低飞,黄鹂语涩的景象。渲染了清新明丽、生趣盎然的氛围。末两句突然一转,抒发仕途不顺的忧闷心情,以乐衬哀,造成反差强烈的艺术效果。
【解析】【分析】(1A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主要是直接抒发作者对南湖早春景象的喜爱不准确,有喜爱,但主要表达的是遭到贬谪后消沉郁闷的心情。
2)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明媚动人的景物,描绘的是多彩多姿、生趣盎然的春天画卷。末两句突然一转,抒发忧闷心情,造成反差强烈的艺术效果。诗人正是以南湖早春景色的生机勃勃、明媚可爱,反衬诗人遭贬后的衰病不堪,抒发了诗人面对美景却无心欣赏的消沉郁闷的心情。 故答案为:A
以乐景写哀情。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水蘋争绿,白雁低飞,黄鹂语涩的景象。渲染了清新明丽、生趣盎然的氛围。末两句突然一转,抒发仕途不顺的忧闷心情,以乐衬哀,造成反差强烈的艺术效果。
【点评】本题考查对诗歌总体把握能力。解答此题,是要熟读并了解整首诗歌内容,是要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表达的意思,是要能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答题时需在对这首词总体把握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一比对。
本题考查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古诗的能力。古诗的写作手法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联想想象、借物抒情、用典等。答题时要在熟悉诗歌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玉仙馆 (唐)张籍
长溪新雨色如泥,野水阴云尽向西。 楚客天南行渐远,山山树里鹧鸪啼。
(选自《全唐诗》)
请你完成这首诗歌的微电影镜头脚本设计,来展现诗歌的意境。
镜头脚本设计(部分)
景别
摄法
整体画面
配音
预期效果
远景 从人物后面拍摄 ①________ 水流声、鹧鸪声 ②________
【答案】 新雨后溪水湍急,混浊如泥,天上阴云向西奔涌。楚客孤独一人,渐行渐远,在山林小径中留下一个模糊的背影。
;用声音、远景镜头从后面拍摄的方法营造出悲凉氛围,表现出楚客思乡不得归的落寞、悲苦的心境。
【解析】【分析】整体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新雨后溪水湍急,混浊如泥,天上阴云向西奔涌。楚客孤独一人,渐行渐远,在山林小径中留下一个
模糊的背影。 ②“长溪、野水、鹧鸪啼描摹声音,阴云尽向西、天南行渐远山山树,视线由远到近,几个关联的意象,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营造出悲凉氛围,表现出楚客思乡不得归的落寞、悲苦的心境。

故答案为:新雨后溪水湍急,混浊如泥,天上阴云向西奔涌。楚客孤独一人,渐行渐远,在山林小径中留下一个模糊的背影。 用声音、远景镜头从后面拍摄的方法营造出悲凉氛围,表现出楚客思乡不得归的落寞、悲苦的心境。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意境。答题时应注意,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甲】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乙】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靖康二年(1127年),腐败的宋王朝在金兵的沉重打击下瓦解,徽、钦二帝及赵氏亲属和大批臣民被掳北去。宋高宗赵构不顾有识之士极力反对,带领群僚仓皇南逃,建都临安,本诗即作与南渡之际。
1)【甲】词结尾长叹青衫湿。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下列关于【乙】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本诗从内容看,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借项羽的宁死不屈辛辣地讽刺了赵构君臣的丧权辱国、怯懦畏惧、只顾逃命苟安的丑恶行径。
B. 李清照是婉约派著名词人之一,其词或轻柔婉丽,或缠绵悱恻,本诗诗意明白爽朗,与其婉约词风一脉相承。
C.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D.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词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不肯一词,将那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
【答案】 1青衫湿是化用白居易《琵琶行》的诗句,寄寓颇深。词人泪湿衣裳,表达了知音难遇的情怀,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 2B

【解析】【分析】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是深入浅出的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她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正是上接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两句进一步的思想发展。紧接着表明她是一个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的富有感情的人,但不幸偏遇着这么一个庸夫俗子的丈夫,因她穿着男装独自去看了一次戏,竟遭丈夫的辱打,不由她不发出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这样的浩叹。 青衫湿是化用白居易《琵琶行》的诗句,寄寓颇深。 秋瑾的青衫之泪,绝不是消极的自怨自艾,而是积极的探索和追寻。词中蕴含了词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对之后的革命起到了思想上的推动作用。
B本诗诗意明白爽朗,与其婉约词风一脉相承有误。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慷慨雄健、掷地有声,一反 婉约派之宗而著称文坛的风格。

故答案为: 青衫湿是化用白居易《琵琶行》的诗句,寄寓颇深。词人泪湿衣裳,表达了知音难遇的情怀,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 B
【点评】本题考查体会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从作家、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人手,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分析概括、推理解答。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各个选项的说法,再和诗词相关词句比照,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

7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这首诗歌给我们描绘了哪三幅画画?
2)请简要分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一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答案】 1)一、惜时收割,妻儿送茶饭;二、丁壮勤收割;三、有贫妇拾遗穗,居易感悲伤。
2)写夏天天热昼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体现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字用得非常好,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的感情烈度。 【解析】【分析】(1)《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
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人倍忙的收麦情景。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水壶,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弄得破了产,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据此概括即可。
2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正面描写收麦劳动。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呀!舍不得浪费。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句写出农民劳作的辛苦,以及对农民的同情。 故答案为:一、惜时收割,妻儿送茶饭;二、丁壮勤收割;三、有贫妇拾遗穗,居易感悲伤。 写夏天天热昼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体现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字用得非常好,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的感情烈度。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掌握能力。考生要结合诗句,用流利、连贯、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此题的关键在于考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本题是对诗歌诗人的情感的考查。考生要理解诗句的意思,针对诗句的表现手法和用语进行分析,概括出诗人在诗句中所蕴涵的情感。

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对这首词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天接云涛连晓雾写天上翻腾的云像涌起的波涛,与清晨弥漫的雾相连相接的美景。 B. 星河欲转千帆舞写银河涌动,好像要倒转过来,许许多多船帆在狂风中摇摆起舞。 C. 学诗谩有惊人句写词人自幼学诗,但少有佳句,没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 D. 九万里风鹏正举化用《庄子》中的名句,词人希望能像大鹏一样尽情地施展才能。 2)这首词中哪两个字,巧妙衔接上下片、使之一气呵成?请找出并写下来。 【答案】 1C 2)问;报。
【解析】【分析】(1ABD理解和分析正确。C 谩有:空有。学诗谩有惊人句,意思是即使我学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2)结合词的内容分析,这首词上阙词人首先描绘了一个如梦似幻的天界仙境,接着写
自己仿佛回到了天宫中,听到了天帝的话语,天帝好似一位和蔼的长者,殷勤地问我要到哪儿去。这是由于天帝的问,才有下阕我的答语,因此,上阙的字巧妙地衔接下片。下片都是我的答语,其中字承接上片中的字。据此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 C 问;报。
【点评】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此类题不能单纯的翻译,先结合课下注释翻译为现代汉语,再发挥自己的想象,用恰当的语言描绘所写的画面即可。学生在平时要多读书,积累优美词句,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炼字的能力。诗人写诗的时候为了表情达意,一定要反复推敲、斟酌,从中挑选最富有表现力的字眼,这就是炼字。赏析诗歌炼字一定要首先理解词语意思,然后要理解诗歌描写的景象,最后体会揣摩这个词是如何把诗人描绘的景象传达出来的。

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楚江:指长江。建业:今江苏南京。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浦:近岸的水面。散丝:雨丝。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 古诗常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本诗通过写”“”“”“”“等景物,抒发了离别伤感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B. 从景物状态看,动与静相结合。例如颔联中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
C. 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背景空阔;海门深,浦树远,背景深远。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
D. 从全诗意境看,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并与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营造了一望无际、豁然开朗的意境。
E. 从情感表达看,尾联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把别泪和江面的雨丝交融在一起,委婉地表达出了内心的忧伤。
2)请赏析颔联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中划线叠词的表达效果。 【答案】 1B,C
2漠漠冥冥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水气迷茫和天色昏暗的景象,渲染出浓浓的离愁别绪,使感情更加缠绵浓重;同时也为诗歌增添了音韵美。
【解析】【分析】(1A这是一首送别诗,抒发的离别伤感之情,并没有抒发思乡之情。BC正确。D 从全诗意境看
,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连同诗
人的情怀,交织起来,形成了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并不是营造了一望无际、豁然开朗的意境。E尾联一改含蓄之风,直抒胸臆。不是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故选BC 2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中的漠漠冥冥都是叠词,叠词的运用为诗歌增添了音韵美。结合全诗内容进行分析, 本诗通过写”“”“”“”“等景物,抒发了离别伤感之情。而漠漠,迷茫。冥冥,昏暗, 不明亮。诗人用漠漠冥冥 这两个词语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水气迷茫和天色昏暗的景象,渲染出浓浓的离愁别绪,使感情更加缠绵浓重。 故答案为: B C
漠漠冥冥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水气迷茫和天色昏暗的景象,渲染出浓浓的离愁别绪,使感情更加缠绵浓重;同时也为诗歌增添了音韵美。
【点评】此题考查对诗歌的全面理解能力,涉及题内容、主题、感情、手法等方面。需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一比对。
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词的能力。炼词,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答题步骤: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湖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阅读画线诗句,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2)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本诗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请从炼字的角度说说它妙在哪里。
【答案】 1)我认为图1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图中的江面十分开阔,能表现潮平两岸阔的景象;图中的船帆高高悬挂,能表现风正一帆悬的景象。
2)诗中用”“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赋予”“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时序交替、新旧更迭的自然理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诗中画面的理解掌握。本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句写景,表现了江水上涨,几与岸平,风势正好,船帆鼓起的画面。再仔细观察这两幅图,显然第一幅图与诗中画面相吻合。
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故答案为:我认为图1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图中的江面十分开阔,能表潮平两岸阔的景象;图中的船帆高高悬挂,能表现风正一帆悬的景象。
诗中用”“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赋予”“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时序交替、新旧更迭的自然理趣。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方法:揭示手法;结合诗歌分析诗中是如何体现此手法的;表达效果:结合语句意思、主旨、情感分析这种手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二、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 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 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选自《入关告谕》)
【注释】族;灭族。偶语:两个人在一起谈论。弃市:死刑。案堵:即
,安居不变、安顿不动的意思。霸上:地名,在咸阳东。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上书谏寡人者 诽谤者族 B.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公问其故 C. 门庭若市 烨然若神人 D. 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水落而石出者 2)将选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恐! 4)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
5)【甲】文中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乙】文中刘邦入关前给百姓写告谕,他们这样做各有什么目的? 【答案】 1B
2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我和诸侯们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 3)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4)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5)齐威王是为了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 【解析】【分析】(1A……的人。B原来;原因。C好像。D连词,表并列。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时时:不时。间或:偶然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 王:这里做动词有,为王。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我和诸侯们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
3 这句话的大意是:(我们)是为民众除害,不是想来推动危害大家,不用惊恐!根据句意及语法结构,这句话的断句方法是: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4 本段先写齐威王下令纳谏及奖励方法,然后写臣民纳谏的情况,最后写纳谏所产生的效果。据此概括为: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5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并概括【甲】邹忌曰: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意思就是说, 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怎么才能不受蒙蔽呢,必须广开言路,修明政治,这样才能使齐国富强。【乙】是刘邦的入关告谕,在这个告谕中,刘邦首先陈述秦法的严酷,然后陈述与众诸侯的约定,接着与父老约法三章,最后说我是在这里等待诸侯实践诺言的, 因此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 故答案为: B
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我和诸侯们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 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齐威王是为了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
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时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要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需要在文章各个部分寻找关键的词语,提取关键的信息来组织表达。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中心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句,认真思考语句中蕴含的意思,然后再综合起来概括作答。

1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
(选自蒋世铨《忠雅堂集》)
【注】铨:作者蒋世铨的自称。先府君:指作者已去世的父亲。扑:打。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实词的含义。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________ 援疑质理 质:________ 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________ 吾母垂涕扑之 涕:________

2)选出下列划线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烨然若神人 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B. 以衾拥覆 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C. 教之为吟哦声 吾妻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D. 令跪读至熟乃已 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3)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解说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_(只填序号)
加冠,意思是到了成年。古时男子18岁行加冠礼,戴上成人的帽子,表示进入成年。 经,这里指经书。我们常说的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4)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中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作者谨于求学、渴求知识的情状。
B. 【甲】文中作者通过自己求学的亲身经历,勉励马生勤奋求学、谦虚求教。文章情感真挚,循循善诱。
C. 【乙】文通过作者的自述,再现了幼年读书时父母督促自己学习的场景,在温馨回忆的同时,也包含有对父母过于苛责的不满情绪。
D. 两篇选文都阐明学业有成,必须勤奋这一道理,但表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学习要注重积极求索的内在动力,【乙】文侧重于学习需要鞭策督导等外在因素。 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 【答案】 1)借;询问;同,穿着;眼泪 2B 3 4C
5我却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父亲如果出了错,母亲一定会认真地婉言规劝他。
【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以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属于古今异义词,属于通假字。
2A.……的样子;对。B.用。C.代词,代指铨;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D.才;竟然。
3错,古时男子20岁行加冠礼,戴上成人的帽子,表示进入成年。不是18岁。正确。
4ABD叙述正确。C.错在包含有对父母过于苛责的不满情绪,此文中作者没有表达这种情绪,而是对父母严格教育的感激。
5)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缊袍敝衣:这里是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 ;略无:一点也没有。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我却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苟:如果。正色:认真地,严肃地。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父亲如果出了错,母亲一定会认真地婉言规劝他。


故答案为:借;询问;同,穿着;眼泪 B C
我却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父亲如果出了错,母亲一定会认真地婉言规劝他。
【点评】此题考查解释文言实词的能力。文言实词的解释要求准确并符合语言环境,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时要注意积累、背诵,尤其注意课下注释中出现的词语,必须重点记忆,答题时可按记忆回答。课下注释中没有的词语可以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还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
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对来说较难,要求在平时学习时一定要认真积累,答题时,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根据句意解释词语含义。
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此题考查对课文语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首先理解语句本身的意思及写法特点,其次还要从全篇着眼,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理解全篇的主旨感情,再判断语句的意思及写法即可。
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13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富贵不能淫 《孟子》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与元九书(节选)
白居易

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仆虽不肖 常师此语。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以出;时之不来也,为雾豹 为冥鸿,寂兮寥兮,奉身而退。进退出处
何往而不自得哉?故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故览仆诗,知仆之道焉。
【注】仆虽不肖:我虽不贤。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所坚守的是大道,所等待的是时机。陈力:尽全力。雾豹:藏在深山的豹,与冥鸿均喻指隐退的贤人。处:出,出仕;处,退隐。言而发明:用语言阐发清楚。 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往送之门,戒之曰 戒:告诫 B.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命:教导,训诲 C.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正:准则,标准 D. 得志,与民由之 由:缘由,理由
2)下列各组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一怒而天下惧/学而不思则罔
B.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 妾妇之道也/不闻天子之诏 D. 独行其道/不独亲其亲
3)下面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首联写地点写时间,写出了被放逐的无限悲凉和酸楚。 B. 颔联用典故,写自己孤身归来,物是人非,恍若隔世。 C. 颈联以沉舟”“病树自比,语多愤激,格调沉郁。 D. 尾联紧扣诗题,点酬答之意,表感谢之情,有共勉之趣。 4)对《富贵不能淫》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 景春非常崇拜公孙衍、张仪等人的雄才大略,认为他们是大丈夫。 B.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等人只是一味顺从君王,没有独立之人格。 C. 文章以妾妇之道作比,指出顺从君王意志是坚守儒家仁义之道。 D. 讲仁德、守礼法、合道义,穷达有道、威武不屈,才称得上大丈夫。 5)对《与元九书》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首句引用孟子的话,统领全段,也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行事准则。 B. 作者写闲适诗是表达兼济之志,写讽谕诗是表达独善之义 C. 白居易奉行孟子思想,认为大丈夫要做到独善其身、兼济天下。 D. 选文提出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创作观。 6)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也。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答案】 1D 2A

3C 4C 5B
6)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
7)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解析】【分析】D项错误,句子翻译为: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由:遵从。故选D
A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B副词,表反问,难道;C结构助词,的;D代词,自己。故选:A
C项有误,语多愤激,格调沉郁错,颈联作者以沉舟”“病树自比,表现乐观豁达。故C
C项有误,指出顺从君王意志是坚守儒家仁义之道错误,以妾妇之道作比,讽刺公孙衍、张仪之流没有仁义道德准则,并非大丈夫。故选C
B项有误,原文为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作者写讽喻诗是表兼济之志,写闲适诗是表达独善之意。故选B
讽谕诗的宾语,其后断句;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结构对称,因此后断句,闲适诗后断句。故句子断句为: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句子翻译为:所谓讽谕诗,表达的就是造福天下的志向;所谓闲适诗,表达的就是只顾自我修养的思想。
重点词语有:淫:使……迷惑;移:使……动摇;屈:使……屈服。句子翻译为: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故答案为:DACCB
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把握一词多义,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明确题目中这个词所有的解释或用法,探究每一项中正确解释或用法,最后与之比较,得出正确选项。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仔细阅读文章,在正确理解字词意思的基础上通译全文,提炼概括文章内容,比较辨析选择。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给我给我选项的意思,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写法、感情等方面,比照辨析正误。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作答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信息,加以比较得出正误。
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
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附参考译文】
《富贵不能淫》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有作为、有节气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与元九书》(节选)
古人说:不见用的时候就只顾自我修养,见用的时候就要为天下人造福。我虽然不贤,也常常以这两句话为师。大丈夫所坚守的是圣贤的大道,所等待的是时机。时机到来,就是作云的龙,搏风的鹏,生气勃勃,勇往直前。时机不来,就是深山的豹,远空的鸿,安安静静地,引身而退。仕进退隐,往何处而不怡然自乐呢?因此,我的志向是在造福于天下,我的行为是在只顾自我修养。我所奉行并贯彻始终的是圣贤的大道,以言词表达出来的就是诗歌。所谓讽谕诗,表达的就是造福天下的志向;所谓闲适诗,表达的就是只顾自我修养的思想。因此,读了我的诗,就知道我所坚持的圣贤之道了。

14古诗文阅读
(甲)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小石潭记(选段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丙)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对《饮酒》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人身居人境而尘杂不染,就因为他做到思想上绝弃富贵荣华之念。
B.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的心远是本诗的诗眼,有两层含义:忘世、忘我。 C.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诗人对宇宙人生之理、造化自然之趣的领悟。 D.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动静结合,写出一种暮鸟飞还的温馨之美。 2)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全石以为底
A.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B. 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C. 斗折蛇行 D. 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3)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问君何能尔 尔(________ 心乐之 乐(________ 亭亭净植亭 亭(________ 日光下澈 澈(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乙)文首段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好处?
6)(丙)文作者笔下的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请结合文段内容分析。 【答案】 1B 2B
3)如此,这样;以……为乐;耸立的样子;穿透
4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我唯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5)移步换景。用隔、闻、伐、取、见等词,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极具动态画面感,表现了作者发现小石潭的喜悦心情。
6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体现在:出淤泥而不染;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体现在:濯清涟而不妖;③正直不苟、豁达大度,体现在:中通外直,不蔓不;④具有美好的姿态气质,体现在: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解析】【分析】(1B少了第三层含义,忘言。
2)例句是倒装句,B项相同。A项是判断句;C项是省略句;D项是被动句。 3)此题是多是古今异义词,如,澈:穿透。词类活用词,乐:以……为乐。
4)本题注意以下关键词:凄、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悄怆,忧伤的样子。邃:深。染:沾染(污秽)。濯:用清水洗,这里指洗涤。

5)第一段写作者如何发现小石潭以及小石潭的概貌。作者采用 移步换景的写法,写发现小石潭之经过及小石潭的景物特征,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很象一部山水风光影片,具有极强的动态画面感。第一二句着重描述了作者一行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文章一开头,便引导我们向小丘的西面行一百二十步。来到一处竹林,隔着竹林,能听到水流动的声音。未见其形,先闻其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小石潭的出现,虽称不上千呼万唤,也堪称犹抱琵琶半遮面之妙。再由水声寻到小潭,既是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同时也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地在人们眼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表现了作者发现小石潭的喜悦心情。
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 出了它空管挺直、不牵扯攀附的高尚 品质;再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凛然不可侵犯。 故答案为:BB
如此,这样;以……为乐;耸立的样子;穿透;
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我唯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移步换景。用隔、闻、伐、取、见等词,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极具动态画面感,表现了作者发现小石潭的喜悦心情
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体现在:出淤泥而不染;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体现在:濯清涟而不妖;③正直不苟、豁达大度,体现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④有美好的姿态气质,体现在: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分析选择即可。 此题是考查文言文中文言句式知识点。平时学习要多积累一些判断文言文句式的标志性词语,还要熟悉现代语法,才能判断词语的位置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注意对文言文词语和句式的积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要学习一些词语解释和语句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注意翻译信达雅的原则。内容理解方面可与现代文阅读方法与技巧相联系。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写作手法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来分析即可。
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君子的品质其实也就是莲的品质,从文中概括出莲的品质即可。 【参考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
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水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代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从李氏的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欢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荷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既不生藤蔓,也没有旁枝。香气散播到远处,更加使人觉得清幽,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喜爱莲花的人,与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人数众多了!

15阅读《富贵不能淫》与《郭永传》,完成小题。
富贵不能淫
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日: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郭永传
刘豫举济南来寇,大名孤城无援,永率士昼夜乘城,伺间则出兵狙击。(甲)……围益急,俘东平、济南人,大呼城下日:二郡已降。降者富贵,不降者无噍类益谦辈相顾色动,永大言日:今日正吾侪报国之时。(乙)……良久城陷,永坐城楼上,或之以归,诸子环泣请去。(丙)……金人遣骑召永,永正衣冠南向再拜讫,易幅巾入,黏罕日:阻降者谁?永熟视曰:不降者我。金人奇永状貌,且素闻其贤,乃自相语,欲以富贵啖永,永嗔目唾日:无知犬豕,恨不醢尔以报国家,何说降乎?骂不绝。金人讳其言,麾之使去,永复厉声日:胡不速杀我死?当率义鬼灭尔曹。大名人在系者无不以手加额,为之出涕,金人怒断所举手。乃杀之,一家皆遇害。虽素不与永合者皆面恸,金人去,相与负其尸瘗之。
(选自《宋史》)
注:①[刘豫]北宋叛臣,原济南知府。投降后,协助金人攻宋。②[]郭永,大名府元城
人,北宋抗金官吏。③[噍(jiào)类]指活着的或活下来的人。④[益谦]指张益谦,北宋将领,此役中降金。⑤[幅巾]古代男子以全幅细绢裹头的头巾。⑥[]拽着别人的胳膊。⑦[黏(nián)罕]金朝名将。⑧[啖(dàn]用利益引诱人。⑨[醢(hǎi]古代的一种酷刑,指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⑩[在系者]指被俘虏的人。⑩[瘗(]埋葬。 1)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降者富贵 B. 往之女家 为之出涕
C. 以君之力 或掖之以归 D.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相与负其尸瘗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阅读两篇文章,完成下面的问题。
《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善用类比手法说理,有很强的说服力。《富贵不能淫》一文妾妇之道作比,指出了公孙衍、张仪的本质:他们没有________,所做的一切无非是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不上大丈夫。
阅读《郭永传》,依据上下文,永日:吾世受国恩,当以死报,然巢倾卵覆,汝辈亦 之?兹命也,奚惧。”’应是(甲)(乙)(丙)哪一处所省略的语句?
4)阅读两篇文章,结合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论断,说说郭永能够称得上大丈夫的理由。 【答案】 1D
2)得志的时候(能实现自己的志向时),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不能实现自己的志向时),就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3没有独立的人格与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仁、礼、义的评判标准)。

4)答案示例:强敌压境,郭永秉承为国尽忠之心,亲率士卒倾力抗击;城破之时,郭永下定以死报国的决心,内心坚定,目标明确;面对富贵的诱惑毫不犹豫地拒绝,面对死亡的威胁毫不屈服,大骂敌军,最后献出宝贵的生命。郭永的所作所为,符合孟子提出的关于大丈夫的三方面的标准,因此郭永能称得上是大丈夫
【解析】【分析】(1A.选项中分别为降落投降B.选项中的的意思分别为动词,到,往’”代词,他C.选项中的分别是凭借表修饰,不译D.选项中分别是背负的意思。故选D
2)在此题中,要注意得(实现)、由(实行)、行(走,固守,坚持)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富贵不能淫》一文指出了公孙衍、张仪的行为是妾妇之道,其本质是遵行仁、礼、义的标准。可依据居天下之广居(仁),立天下之正位(礼),行天下之大道(义)这句话来分析概括作答。②“永日:吾世受国恩,当以死报,然巢倾卵覆,汝辈亦何之?兹命也,奚惧。’”这是在大名城被攻破后,郭永与将士们所说的话。依据前文良久城陷,永坐城楼上和后文金人遣骑召永可知,这句话应该放在【丙】处。
4)乙文中的郭永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永率士昼夜乘城;城破之时,郭永又以吾世
受国恩,当以死报,然巢倾卵覆,汝辈亦何之?兹命也,奚惧,表现死报国的决心;面对敌人的劝降和富贵的诱惑,用无知犬豕,恨不醢尔以报国家,何说降乎?怒骂不止,面对死亡的威胁毫不屈服,最后为国捐躯。郭永的所作所为,符合孟子提出的的大丈夫的三个标准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所以完全能称得上是大丈夫 故答案为:D
得志的时候(能实现自己的志向时),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不能实现自己的志向时),就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没有独立的人格与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仁、礼、义的评判标准)。丙;
答案示例:强敌压境,郭永秉承为国尽忠之心,亲率士卒倾力抗击;城破之时,郭永下定以死报国的决心,内心坚定,目标明确;面对富贵的诱惑毫不犹豫地拒绝,面对死亡的威胁毫不屈服,大骂敌军,最后献出宝贵的生命。郭永的所作所为,符合孟子提出的关于大丈夫的三方面的标准,因此郭永能称得上是大丈夫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
本题考查对人物的理解分析,了解大意,根据孟子大丈夫的标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结合郭永在面对金人时的表现逐一来加以分析。 【参考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北宋叛臣刘豫率领整个济南的敌军(来攻打大名),大名成为孤城没有援军。郭永率领士兵日夜守城,伺机间或出兵攻击敌人。围攻的形势更加紧急,被俘虏的俘济南人东平在城下大呼喊说:二个州郡都已经投降了。投降的人都享受荣华富贵,不投降是没有出路的。张益谦等人相互看看,脸色发生了变化(想要投降),郭永大声说:现在正是我等
报效国家的时候。过了一段时间,大名城被攻陷了,郭永坐在城楼之上,有人拽着别人的胳膊回来,众人围观哭泣着离开了。郭永说:我世代享受着国家的恩惠,应当以死报国,然而,整体城都被毁了,没有人可能幸存。你们又能怎样呢?这是命呀,为什么惧怕。金人派人召见永,郭永穿戴衣冠恭恭敬敬向南朝叩拜,之后,再换了衣服头巾才出来,黏罕说:拒绝投降的是谁?永正视良久说:是我。金人对郭永的气概很是惊奇,又一直听说他的贤能,于是好言相劝,要以富贵收买他,永睁大眼睛怒道:无知猪狗,我恨不得将你碾成肉酱以报效国家,谈什么投降?怒骂不止。金人听不下去,将他赶了出来,永还在大喊:为何不快快杀了我?我会率领英魂消灭你们。在场的(大名:应当是宋国的地名)宋人没有不用手抹泪,痛哭流涕的。金人大怒,摔断手中的东西,于是杀害郭永全家。即使是平时和郭永关系不好的人也都痛哭,等到金人离开,一起将背负郭永的尸体,把他掩埋了。

16文言文阅读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巡,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儿子的媳妇。馔(zhuàn:食物。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因谒公 谒:拜见 B. 觉饥甚而不敢去 去:前往 C. 其人已心怪之 怪:怪怨 D. 萧氏子颇骄纵 颇:非常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公约之饭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B. 意为公必盛馔 贤能为之用 C. 觉饥甚而不敢去 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 D. 留其四傍 其真无马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 王安石请萧氏子吃饭,却故意很迟才开饭,又以简单的菜肴招待他,表现了他的吝啬与傲慢。
B. 萧氏子特意拜访当朝宰相王安石,以为能尽享豪宴,反映了他贪图富贵、趋炎附势的性格。
C. 王安石拾取萧氏子吃剩的胡饼来吃,用实际行动批评了这个娇生惯养的萧氏子,让他羞愧离去。
D. 王安石对萧氏子之流非常反感,趁其拜访之际,有意地用约他吃饭的方式来教训他。 【答案】 1B 2C 3A
【解析】【分析】(1B.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解说不正确。觉饥甚而不敢去:他觉得很饿,可是又不敢就这样离开。:离开。
2C.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都是表转折的连词。A.前者代词;后者主谓之间的助词,取独,不译。B.前者认为,料想,后者C.前者代词,指胡饼
后者表疑问的副词难道
3A.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表现了他的吝啬与傲慢错。王安石以简单的菜肴招待他,是王安石俭朴的生活作风的体现。生活节俭,不铺张浪费,即使对方是自己的亲戚他也不失原则,以自己的行动绝妙地教育了那些贪名贪利的人。 故答案为:BCA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实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虚词意义、用法的理解及辨析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注意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虚词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参考译文】
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公子到了京城,就去拜访了王安石,王安石邀请他吃饭。第二天,萧氏子穿盛装前往,料想王安石一定会用盛宴招待他。过了中午,他觉得很饿,可是又不敢就这样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菜肴都没准备。萧公子心里觉得很奇怪。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旁边只安置了菜羹罢了。萧氏子很骄横放纵,不放下筷子,只吃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把剩下的饼拿过来自己吃了,那个萧公子很惭愧地告辞了。

17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________ 阴翳________

乐其乐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文章第段由远及近,从面到点,写出了醉翁亭的位置和环境。
B. 文章写滁人游”“众宾欢”“太守醉”“众宾归均围绕字展开,既写出了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
C. 文中用了不少对偶句,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这种句式工整优美,节奏感强。
D.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是作者被贬之后在政治上不得意,精神极度消沉的表现。 【答案】 1)居高面下;遮盖;以……为乐
2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那太阳升起的时候,树林里的雾气散去;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3D
【解析】【分析】(1)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意动用法,以……为乐。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作为生僻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句意)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花。:开。:枝繁叶茂。:雾气。:散去。:昏暗。
3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表面是喝醉的,其实是于民同乐的闲适让醉翁沉浸于此,忘却了被贬的苦闷,醉在山水田园之乐中。为景而醉,为人而醉,为情而醉。表现太守与众人一起游玩的含义,揭示文章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选项作者被贬之后在政治上不得意,精神极度消沉的表现错。故选D 故答案为:居高面下;遮盖;以……为乐
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像那太阳升起的时候,树林里的雾气散去;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D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要逐项进行审读,注意其语言的阐述,要在文中进行比照。 【附参考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
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1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________ 前人之述备矣 备:________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开:________ 云归而岩穴暝 暝: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比较【甲】【乙】两段文字所写景物的不同点,完成下表。 选段
观景角度
景物类别
内容概括 朝暮之景
景物特点 写景突出②________
【甲】 登楼所见 ①________ 【乙】 ③________
山景
朝暮之景,四时之景 写景突出秀美多变
4)【甲】文和【乙】文都注重对景物的描绘,各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回答。 【答案】 1)美好;详尽;散开;昏暗
2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3)水景;阔大壮观;登山所见
4)范仲淹以岳阳楼的气象万千引发迁客骚人的种种览物之情;欧阳修通过一天之间和一年之间的景色变化引出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的观点。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意思,注意”“属于古今异义词。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则:就是;大观:雄伟的景象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芳:香花;发:开放;秀:茂盛,繁茂;繁阴:一片浓密的树荫。故此句可以翻译为: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3)结合《醉翁亭记》第一段内容可知,当时作者欧阳修在滁州西南的琅琊山上的醉翁亭上观看山景。属于登山所见,【甲】文描写的是洞庭湖壮观的景象,属于水景。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由此可以看出其特点是:阔大壮观。注意概括答案的时候要和题干中的有关内容一致。
4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甲】语段范仲淹首先描写洞庭湖雄伟壮观的景象,然后说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因此下文的迁客骚人的种种览物之情;【乙】语段欧阳修首先描写琅琊山朝暮之景,然后描写琅琊山四季之景,最后总结出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的观点。

故答案为:美好;详尽;散开;昏暗
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水景;阔大壮观;登山所见
范仲淹以岳阳楼的气象万千引发迁客骚人的种种览物之情;欧阳修通过一天之间和一年之间的景色变化引出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的观点。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 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本题考查理解并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已给内容概括其其余的内容。
本题考查分析语段作用的能力。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不能孤立理解,要把这个语段放在全文中,结合上下文内容理解语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19文言文阅读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 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收会计之余,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

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选自《古文观止》
【注释】清河张君梦得:张君梦得,张梦得,字怀民,苏轼友人。蓬户瓮牖:蓬户,用蓬草编门。瓮牖,用破瓮做窗。蓬、瓮,名词作状语。苏辙先世为赵郡栾城(今河北赵县)人。
1)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
始得平地________ 余兄子瞻名之曰________ 不以谪为患 ________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________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3)文言中的许多虚词,有着丰富的意义和不同的作用。联系选文,与选句中划线字作用相符是(
选句: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
A. 提示思路,转换内容。 B. 开启话题,引出下文。 C. 表达语气,突显情感。 4)在苏辙眼中,快哉亭里的张梦得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选文分析。 【答案】 1)才;命名(取名);忧愁;美景 2)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3C
4)文中的张梦得在苏辙眼里是自放的,自适的,他不以谪为患,收会计之余,而自放山水之间不把被贬官而作为忧愁,利用征收钱谷的公事之余,在大自然中释放自己的身心。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即使是用蓬草编门,以破瓦罐做窗,都没有觉得不快乐,反能以美景来自求安适。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这里属
于词类活用,属于古今异义词。
2)这句话的意思是:连绵的峰峦,深陡的沟壑,辽阔的森林,参天的古木,清风拂摇,明月高照。根据题意断三处的要求,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是: 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3)这句话的意思是: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涤。结合语境分析,这句话是承接张梦得张梦得不把被贬官而作为忧愁,非常的豁达乐观。因此这句话中的更何况表达赞叹的语气。
4)结合张梦得的动作、语言故事分析,文中的张梦得在苏辙眼里是自放的,自适的,他不以谪为患,收会计之余,而自放山水之间不把被贬官而作为忧愁,利用征收钱谷的公事之余,在大自然中释放自己的身心。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即使是用蓬草编门,以破瓦罐做窗,都没有觉得不快乐,反能以美景来自求安适。 故答案为:才;命名(取名);忧愁;美景 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C
文中的张梦得在苏辙眼里是自放的,自适的,他不以谪为患,收会计之余,而自放山水之间不把被贬官而作为忧愁,利用征收钱谷的公事之余,在大自然中释放自己的身心。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即使是用蓬草编门,以破瓦罐做窗,都没有觉得不快乐,反能以美景来自求安适。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诵读语句,通过诵读,力求对语句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本题考查理解虚词表达作用的能力。答题时要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再结合语境分析虚词的表达效果。
此题考查把握文中人物性格特征的能力。先了解文章内容;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最后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答题即可。这里找出夏翁、尤翁的相关事例依次进行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长江流出西陵峡,才进入平地,水势奔腾阔大。从南边与沅水、湘水汇聚,向北边与汉水汇聚,水势显得更加盛大。流到赤壁之下,江波水流水势浩大,如同大海一样。清河张梦得,被贬官后居住在齐安,于是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美景。我的哥哥子瞻给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
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假使心中不坦然,那么,到哪里没有忧愁?假使胸怀坦荡,不因为外物而伤害天性(本性),那么,在什么地方会不感到快乐呢?(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如果他的内心不能自得其乐,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忧愁呢?如果他心情开朗,不因为环境的影响而伤害自己的情绪,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整天愉快呢?)

张梦得不把被贬官而作为忧愁,利用征收钱谷的公事之余,在大自然中释放自己的身心,这是他心中应该有超过常人的地方。即使是用蓬草编门,以破瓦罐做窗,都没有觉得不快乐,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涤,面对着西山的白云,尽享耳目的美景来自求安适呢?如果不是这样,连绵的峰峦,深陡的沟壑,辽阔的森林,参天的古木,清风拂摇,明月高照,这些都是伤感失意的文人士大夫感到悲伤憔悴而不能忍受的景色,哪里看得出这是畅快的呢!
元丰六年十一月初一,赵郡苏辙记。

2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 诈孰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减)
【注】王右军:王羲之。减:不足。大将军:王敦。钱凤:人名,字世仪。孰:熟。从:纵。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屏人论事/敛声屏息 B. 大将军甚爱之/可爱者甚蕃 C. 信其实孰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D. 大将军尝先出/浅尝辄止 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
3)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大将军和钱凤为什么大惊?从中看出王右军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答案】 1B
2)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
3)大将军与钱凤商议叛逆的事情,忘记了王右军在帐中睡觉,担心他们商量的计谋被右军听到了,为此感到大惊。机智(聪明)、沉着(冷静、镇定)。
【解析】【分析】(1A项,屏:通,让手下退出,退避/抑止。B项,都是很,非的意思。C项,相信/诚信。D项,曾经/尝试。故选B
2)根据句意:王右军醒后,听到了他们密谋的事情以后,知道自己必定没有活下去的道理,就用手指头抠出口水,弄脏了头脸和被褥。故句子划分为: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
3)第一问,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他们发现王羲之睡在帐子里,怕王羲之听到两人的阴谋,泄露出去对他们不利,才大惊的。第二问,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先了解文章内容;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最后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答题即可。从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佯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可看出王右军的
聪明机智和沉着冷静。 故答案为:B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
大将军与钱凤商议叛逆的事情,忘记了王右军在帐中睡觉,担心他们商量的计谋被右军听到了,为此感到大惊。机智(聪明)、沉着(冷静、镇定)。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结合具体的句意,运用掌握的知识进行理解词义。注意文言词语的一些特殊用法:如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通假字。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进行断句。
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结合文中对人物描写的语句和相关事件的进行分析。 【附参考译文】
王右军(王羲之)还不到十岁时,大将军(王敦)很喜欢他,常常让他在自己的帐里睡觉。大将军曾经先从帐里出来,右军还没起来。一会儿钱凤来了,两人摒退其他人讨论大事,都忘了右军还在帐里,便一起密谋叛乱的细节。王右军醒后,听到了他们密谋的事情以后,知道自己必定没有活下去的道理,就用手指头抠出口水,弄脏了头脸和被褥,装作自己还在熟睡。王敦事情商量到一半,才想到王右军还没起床,两人彼此大惊失色,说道:不得不杀掉他。等到他们打开帐子,发现右军嘴边还有口水,就相信他还在熟睡,于是右军的性命得以保全。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含答案(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