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唐四杰”对咏物诗发展贡献

发布时间:2023-03-08 04:35:07

论“初唐四杰”对咏物诗发展的贡献
摘要在咏物诗的发展过程中,“初唐四杰”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他们在咏物诗的内容、题材、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了拓展,从“为咏物而咏物”到自觉的“托物言志”,他们对咏物诗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应该得到肯定的。关键词:初唐四杰山水诗发展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初唐四杰”是初唐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他们在咏物诗的发展过程中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初唐四杰”在吸取六朝咏物诗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对咏物诗做出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在创作风格上追求刚健的风骨,并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初唐四杰”在开始恢复早期咏物诗托物写志的传统精神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并且发展了比兴象征的艺术手法。内容、题材的拓展1内容的拓展
咏物诗到了“初唐四杰”(以下简称“四杰”,尤其是骆宾王的手里,已开始将触角从宫廷台阁转移到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领域,摆脱了应制酬唱奉和的藩篱,使咏物诗的思想内容变得深沉,咏物诗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们的咏物之作不满足于求“形似”,不满足于停留于物象本身,而是通过对物象的描摹写出其个性生趣,赋形以传神,或融入诗人的身世之感,借物抒怀,感时讽世,使咏物诗的创作由六朝的轻兴寄又走回到汉魏的重兴寄的传统
之路上去。但很明显,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回归,而是一次新的质的飞跃。其兴寄内容的广泛性、丰富性也非汉魏时代的托物言志可比。“四杰”的咏物诗已纳入了时代内容,个别咏物之作已显露出了诗人们关心时世、积极从政的政治倾向和政治色彩。2题材的多样化
“四杰”今存咏物诗共34首,其中王勃1首、杨炯3首、卢照9首、骆宾王21首。从题材来看,主要有以下四类:1、自然景物。风、云、月、露、水、雪、尘;2、植物。梅、菊、荷、柳、竹;3、动物。鹅、马、蝉、雁、萤;4、其它物品。镜、云酒、挑灯杖、浮搓。
与六朝时的咏物诗相比,“四杰”的咏物诗不仅有菊、竹、月等传统物象,还有些在生活中常常被忽略的事物,也赢得了诗人的青睐,如:挑灯杖、浮搓、尘埃等。总的看来,“四杰”咏物诗选择物的面比较宽广,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咏物诗的题材,而且对物的选择还体现了诗人勇于探索的精神与创作上的鲜明个性。从“为咏物而咏物”到自觉的“托物言志”1昂扬向上、积极用世心志的表现
“四杰”所处的初唐武后时期,是一个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历史时期,科举制度的大力推进增加了他们积极用世的信心。武后上台以后,为了培植自己的势力,打击反对自己的关陇军事贵族,积极采取各种手段将处于社会下层的知识分子吸收到统治阶层中,“逐渐破坏传统之‘关中本位政策’,以遂其创业垂统之野心。”她把大
量的“杂色”(寒庶之士)放入“流内”,大开科举之门,在《求贤制》中她要求:“其有文可以经邦国,武可以定边疆,蕴梁栋之宏材,堪将相之重任,无隔士庶,具以名闻”,甚至“诏内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姓,咸令自举。《旧唐书·则天本纪》。此举打破了士庶之间的界限,使得一大批庶族寒士走上了权力阶层,强烈地激发了下层寒士心中蛰伏已久的用世热情。就像魏元忠在《上高宗封事》中所云:“夫有志之士,在富贵这与贫贱,皆思立于功名,冀传芳于竹帛。《全唐文·卷一百七十六》)科举制度的实施,在士人群体中产生巨大的轰动效应,这样自然激起士人心中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豪迈情怀,以及济苍生、安社稷的经纶之志。“四杰”也不例外,从他们的历史及相关作品中可以看到,他们无一不希望自己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如卢照邻:“年十五而志于学”“裹粮寻师,褰裳访古”“百舍不厌其栖遑”“千里不辞于劳苦”正是为及早入仕,以实现兼济天下的抱负做准备。卢照邻待“屠龙适就,刻鹄初成”,年甫及冠,就急不可待地出为邓王府典签。这样在他们的咏物诗创作中便自然地流露出了昂扬向上、积极用世的政治情怀。如卢照邻《浴浪鸟》“独舞依磐石,群飞动轻浪。奋迅碧沙前,长怀白云上。;骆宾王《挑灯杖》“禀质非贪热,焦心岂惮熬。终知不自润,何处用脂膏。”卢诗通过描写依石独舞、踏浪群飞的鸥鸟,奋迅沙前而怀凌云之志,寄托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骆诗则赋予挑灯杖以高尚的品格:本性并不贪热,但需要它做出奉献时却不惧煎熬,处身脂膏之中而不求自润,唯愿将脂膏用得其所

论“初唐四杰”对咏物诗发展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