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盛行背景下大学生法律意识培育分析—以沧州师范学院为例-

发布时间:

网约车盛行背景下大学生法律意识培育分析——以沧州师范学院为例
在当今我国全面实行依法治国政策之下,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法律意识水平直接影响着依法治国将来施行的结果,此设法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培育也是及其重要的。尤其近些年以来,网约车以一种新兴产业的方式快速融入到人们生活之中,其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社会问题,这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要求变得更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广泛关注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培育方面的问题,而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法律知识匮乏、法律意识淡薄、法律能力不足和不会运用法律维权问题又让我们不得不深思。如今在社会的新形势、新要求之下,对大学生提出针对性的法律意识培育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通过学校和教育机构、政府和有关部门、学生本人以及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使大学生更快增强法律意识,使法治中国建设的目标更快实现。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当代大学生 法律意识 网约车 法律意识,是一种以社会意识为形式,是人们对法律的情感以及看法的综合,它的内容包括人们对法律的本质的观念,对国家法律的态度和要求,对法律的释义和评价,对义务和权力的认知,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以及关于法律现象的知识及法制观念等。而法律意识培育就是指人们关于教育法和教育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大学生法律意识指的是大学生对法律和他人行为的心理、知识、思想和观点的反映,是一种对法律及其现象的情感、评价、认知等的一种内在体现。想要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综合国力作为目标,必须要先增加对其法律意识的培育,因为在当今全面实行依法治国策略的前提下,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直接和我国依法治国方略挂钩,关系到今后我国发展状况,所以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培育显得尤为重要。尤其近些年以来大学生普遍法律意识单薄的现状又让我们不得不深思。如今在社会的新形势、新要求之下,对大学生提出针对性的法律意识培育的是必然的要求。
一、网约车的含义、兴起的原因和社会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约车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应运而生,网约
1

车与传统出租车不同,不用现金支付,它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大大的便利和机会,虽然网约车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便宜,但是网约车市场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和影响。
(一)网约车的含义
网约车,即网络预约出租车,其模式为乘客通过打车软件提出乘车诉求,告诉司机自己所在地以及目的地,司机在软件上接单之后到所在地接到顾客并将乘客送到指定地点,然后乘客再通过网约车软件支付乘车费。[1]目前常见的滴滴打车等等软件都属于此类网约车平台。
(二)网约车兴起的原因
1.出行便利
网约车不同于传统的出租车,网约车是通过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网络预约,这种方式就给乘客提供了非常广阔的选择空间。乘客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求选择不同车辆的类型,还可以设定车辆到达的时间等等。而且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满足乘车需求,体验到乘车服务,是极其方便的。[2]网约车的出现将是否乘车的选择权和乘车服务的主动权交给了乘客,基本上满足了人群的多样化的需求。
2.充分利用了汽车资源
现如今私家车比较普及,人们普遍拥有自己的车,而人们的私家车一般仅供自己或者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使用,实用率相对不高,而且使用时间较短闲置时间较长。网约车平台针对这种这种情况,车主可以通过平台将自己使用私家车转化变成为出租车,有效地将闲置的私家车这个资源利用起来。使得有车的人可以充分利用闲置的车辆,利用上下班碎片化的时间,在空闲时段充当司机,挣些外快,有效地利用了汽车资源。[3]
3.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
因为网约车平台注册的要求简单,条件也比较单一,所以成为网 [1]魏薇.网约车平台的监管问题探究[J].品牌研究,2018(06:69.
[2]田园园.网约车发展趋同逻辑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24:93.
[3]王俐,周向红.平台型企业参与公共服务治理的有效机制研究——以网约车为例[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6:602.
2

约车司机的门槛并不高,只要拥有驾驶证,拥有私家汽车,就能在打车软件上注册成为网约车司机,然后搭载乘客。许许多多待业的人便可以通过开网约车来赚钱,这种较低的门槛为很多的待业的人们提供了就业的机会。
(三)网约车带来的社会问题
随着当今社会科技与经济不断进步,网约车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习惯的出行方式,改变了以往路边打车和电话叫车的打车方式,同时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需求。但是,当下网约车发展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司机违约、事故赔偿、法律监督以及监管等问题。近几年网约车事故也是频频发生,乘客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群,即将结束在校园单纯的环境,进入复杂的社会环境,面对网约车事件和其带来社会问题的严峻考验,大学生更应该具有法律意识。现如今司机违法犯罪的事件屡见不鲜,大学生也成为作案对象之一。
1.财产安全问题
随着网约车的盛行,很多不法分子打起了通过网约车用违法手段赚钱的算盘。“2018310日凌晨,王女士通过“嘀嗒出行”拼车。按照“嘀嗒出行”的规则,车主和乘客只需要在软件上沟通时间即可,车费也是由软件计算好的,乘客先将费用付给第三方“嘀嗒出行”,等到了目的地再点确认就可以,费用就到了车主账户,确保了双方利益,但是,在确认好时间后,司机要求王女士加微信,让王女士通过微信转账的方式支付定金,事实上“嘀嗒出行”根本不需要提前支付所谓的定金。王女士转账后,司机谎称没收到钱,又让王女士再次转账,紧接着司机以“平台要超时了”“嘀嗒平台同意退款”“邀请活动”等理由先后8次让王女士转账总计9000多元,之后就不再回复,王女士没有办法,最后只好报了警。”[1]因为王女士的一时疏忽,造成了财产损失,试想如果防范意识足够,不轻信司机谎言,不轻易给犯罪分子犯罪的机会,可能减少了上当受骗的几率。由此可见,法律意识对于我们来说及其重要。网约车盛行下,违法犯罪问题仍发生在我们身边,增强法律意识是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
[1]资料来源于河南都市频道https://m.baidu.com/sf_baijiahao/s?id=1610587718744435982&wfr=spider&for=pc.
3

2.人身安全问题
网约车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不仅危害到人们的财产安全,人身安全也存在危害的风险。前不久,郑州空姐被滴滴顺风车司机杀害一案更是引发社会的极大关注。“55日晚上11点,身为空乘人员的李先生与女儿飞抵郑州,次日早上,女儿搭滴滴顺风车,路上,司机通过语言对李先生女儿进行骚扰。12点时李先生打女儿电话已经是关机状态,之后多次尝试联系一直都没有联系上。直到58日早上,警方找到了李先生女儿,但是已经没有呼吸,警方在它身上发现二十多处刀伤。510日,警方发布通告,网约车司机刘某华有重大嫌疑,警方顺着线索追查,发现刘某华作案后跳河自尽。”[1]21岁女孩花季殒命,人人痛心,由人及己,大学生普遍都是刚刚成年,也不过20岁左右,李先生的女儿遇害一事应该给广大大学生敲墙警钟,别人身上发生的事可能有一天自己也会遇到,怎样才能保持冷静最有效地规避风险保护自己才是大学生们应该学会的,再次强调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育已经是刻不容缓。
3.社会管理问题
网约车的出现为社会带来了诸多好处,但同时有利有弊,其争议也颇多,在社会管理方面也出现诸多问题,例如客户的信息泄露、投诉无门等等问题都存在着,社会上也有很多人群在关注,网约车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相关的制度和法律不够完善也是一个极大的弊端。此背景之下政府有必要加强监督,实施监管,用法律来维护乘客的人身财产安全和信息安全,从而达到改善网约车平台服务的质量,改善人们乘车条件的目的。
4.公共秩序问题
由于网约车司机这一岗位的门槛较低,且无法进行注册条件的严格筛选,所以网约车司机的素质也参差不齐。有的人通过不法手段获取金钱,更有甚者通过违法手段扰乱公共秩序,伴随着网约车兴起此种案例也逐渐增多,这些都是社会和公众所不能容忍的。
近些年以来,网约车虽然以一种新兴产业的方式快速深入到人们生活中,给社会和公众带来了利益和机会的同时,无可避免的也带来 [1]资料来源于百度搜索http://m.news.wmxa.cn/gundong/201904/618840.html.
4

了一连串消极的影响。对于已经步入社会的成年人来说,他们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行为处事方面也更加成熟,而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尚且在监护人的保护之下,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处于即将步入社会但还未步入社会的阶段,并且大学生一般都是寄宿,父母不在身边,加上自身刚刚成年,心智发育不够成熟,还不具有妥善处理事情的能力,所以更容易成为非法侵害的对象。[1]新形势之下,社会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要求越来越高,而大学生本身的法律意识又差强人意,所以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培育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王女士作为一个在社会中的成年人,也有不察之时,被犯罪分子有机可乘,骗取财产,而李先生的女儿和当代大学生都是刚刚成年,也是刚刚或者还没有接触社会,若遇到犯罪分子难保不会遇到危险损害自身利益,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培育是积极重要的,让大学生尽早学会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利益,等于给了他们防身的武器,给了他们自保的能力。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培育相关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为深入了解沧州师范学院的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状况,通过设计“大学生对网约车的使用情况”的调查问卷,深入沧州师范学院对大多数学生展开广泛调查,本次调查共计发放500份调查问卷,男生女生各250份,回收455份,其中有效问卷449份,男生213份,女生236份,有效问卷率为89.8%
(大学生法律意识培育存在的问题
1.法律知识匮乏,守法意识较差
本调查问卷的设计在综合考虑沧州师范学院的大学生法律意识状况为参考目标,在调查过程中对于“从哪里获得法律知识”这一问题,累计有76.5%的学生是通过学校或者网络获取基本法律常识,16.8%的学生通过法律专业课获取法律知识,而仅有6.7%的学生是因为兴趣或其他原因有意识的阅读书籍或新闻获取法律知识可见学生获得法律知识的途径较为单一。法律知识是形成一个人法律意识和法律能力的根本,通过问卷调查中提到“是否知道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的问题,统计超过83%的同学都选择了“否”,可知,许多大学生明显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识,超过80%的大学生对网约车相关 [1]肖琪畅.对空姐网约车遇害案民事赔偿诉讼的几点思考[J].法制博览,2018(31:93.
5

[1]法律完全不了解,法律意识极其淡薄。除了法律专业的大学生以外,其余的学生普遍接触法律知识少,法律观念比较模糊。很多学生不学法、不懂法、不会用法,对网约车平台的了解只是认为方便和新鲜,并没有相应的法律知识储备去了解和掌握网约车相关法律。 2.法律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
调查问卷中对于“法律意识水平怎么样”这一问题,80%的学生都选择了法律意识中等,仅9%的学生选择法律意识强。而对于“是否觉得网约车存在安全隐患问题”这一问题统计发现,有35.6%的学生认为网约车不是足够安全,存在各方面的安全隐患问题,而仅有20.8%的学生“听过一点”网约车相关法律,多数学生对网约车相关法律完全不了解。可见极少数的学生法律意识强,少有大学生法律意识较高,发生问题能采取法律手段解决。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民群众几乎都存有着“权大于法”的这种错误的认知,认为法律只是统治阶级用来维护统治的手段。多数学生认为网约车很安全,即使发生了问题也还是会选择网约车软件,觉得侵权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觉得违法和犯罪没有什么区别,很难意识到问题的真正所在,而且如果真的遇到违法犯罪行为,不少大学生都选择为了面子或者不多生事端而忍气吞声,少有通过采集证据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权益的。不少大学生对于给自己合法权益造成的损害在维权方面存在着明显不足,不敢或不想去采取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很多时候都“自认倒霉”、“吃哑巴亏”,更有甚者采取极端手段反而害了自己。
3.法律能力薄弱,维权意识较差
调查问卷中对于乘车发生途中与司机发生矛盾的做法这一问82.5%的学生选择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或“直接要求下车或打电话报警”,只有11.6%的学生选择了“稳住情绪,保留证据,到达目的地再说”。而对于最近网约安全事故频发问题,56.8%的学生都选择了还是会选择网约车。由此可见,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法律观念模糊,学校教育方面和社会方面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培育力度不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大学生可以接受信息的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接受的多样化信息也变多,较从前也一定的提高了法律 [1]李欣亮,洪戎,王爱兵,刘秀敏,李丽芳,杜荣.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素养现状及培养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0:43.
6

意识,但由于大学生对法律知之甚少,生活中遇到法律问题时不会选择用法律手段去解决,容易做法偏激,不够理智。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选择了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或“直接要求下车或打电话报警”做法就是忍气吞声不会维权或者直接可能导致激怒违法者产生更严重后果。只有少数学生选择了“稳住情绪,保留证据,到达目的地再说”,理智的稳住违法者情绪,采取证据才是比较正确的做法。因为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塑造和发展的重要阶段,思维的转变较大,心智发展不够成熟,遇事容易情绪失控采取偏激方式解决或者本着息事宁人的态度,不会维护自己权利,不会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法律能力和意识都比较差。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培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法律知识储备不足,学校法制教育不够
我国教育制度现行下,学生在一整个中学和小学的时期,完全都以高考和升学作为学习目标,学校也是以智育为重,德育为辅,多数学校都是进行了敷衍性的法制教育工作,只作足了表面功夫,中小学时期储备的法律寥寥无几,所以很多学生到了大学还处于半法盲状态之中。现在的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几乎都比较低、法律意识淡薄,直接的表现为大学生犯罪率增加和大学生的维权意识非常薄弱,从学生被动学习到自主学习的转变在大学开始慢慢出现,但是并没有顺利进行,大学新生刚入学的几个月往往内心会发生剧烈的变化,相当于重塑一个新的人生观,而某些法制教育力度不够的学校环境就使学生的法律意识变得淡薄。[1]而且现阶段虽然每个学校都开设法律相关课程《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但是效果却并不十分理想,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接触法律知识的机会和方式还是少之又少。一方面因为教学条件上面的限制:在学生的学校课程的总的时长有严格规定,所有公共课的总时长占用的课时量不能超过一千,所以适当的加以分配的情况下,法律基础课程一般只能学习一学期,有效课时量更只在30左右,而且教学方式也比较单调,和普通的课程相比而言并没有明显区别,在如此之短的课程教学中学生们难以对法律知识有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是学生和老师对待《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的态度上面,没有给 [1]杨素祯.大学生网络犯罪中高校法律教育缺失之思考[J].高教学刊,2018(21:45.
7

予特别的重视,所以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普遍匮乏。
2.中国传统思想影响,社会法律现状的冲击
我国历史上比较专制,而且缺乏法制的传统,儒学思想到现在仍然潜移默化着广大人民群众,“义务本位,畏权畏法,忽诉罢讼,民不告官”的传统理念仍然影响着人们法治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要让人们很快忘记这种观点很困难。再加上人们传统的法律观念潜移默化,所以在传统的法律认知里,法律的并不是很大,人们普遍存有耻松、贱讼的观念,大学生也深受其影响,所以如果遇到了需要靠法律才能解决的事情,也不敢或者不会去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且现下我国广大人民基本都保留着对法律和国家不信任的消极态度,现在他们不信任相当一部分法律制度和机关,更不愿意去主动地了解和询问法律,还有很多人对本身拥有的公民权利例如检举权、控告权等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只求明哲保身,怕引火烧身。更有些人即使被别人的违法行为危害到了自己的利益,也不愿意去检举、控告,宁可以“私了”解决,也不愿意法庭上见面,只想息事宁人,以求自保,担心产生后顾之忧,如今新闻上经常看到“市民街头围观暴力行为”、“见死不救”等事件,让人不得不深思,即使有自己的家人被坏人欺负,不敢出头的甚至躲着不敢说话的人也有的是。究其原因,不但传统法律意识影响根深蒂固,而且中国的“人治”和“腐败现象”的存在仍然影响公民对法律的信任,也在影响他们法律意识的进步,即使国家不断出行政策政治腐败贪官,但腐败现象也依旧存在,并且对社会造成恶性影响,而且造成了人们对法律的及其不信任。“人治”的存在以及其影响增加了执法人员的滥用职权、以公谋私的行为,虽是少数害群之马,但影响非常广泛,这种现象的发生也降低了公民对法律的信任程度。公民若无良好的法律意识,社会若无良好的法制之风,大学生又怎么会不受其影响?从此方面来说,我国社会的法治之路才刚刚开始。
3.自身心智尚未成熟,价值取向容易偏差
现在的大学生基本刚刚成年,刚刚迈入大学的校门,即将面临独立,也即将面临成长成为一个成年人多必须经历的社会上的一切,智上和经验上都很欠缺,还不成熟,而且加上自身的基础法律知识比
8

较欠缺,对法律知识没有自己的理解,如果遇到一些突发情况,无法做出正确选择和做法,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而且如今的大学生正处在心理和生理的发展阶段,心理方面非常渴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独立意识比较强,而进入大学以后,无论是学习环境还是人际关系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当今社会中,大学生也承受着学业和就业的双重负担,这些问题容易让大学生产生心理承受能力超重,产生巨大压力。[1]因为大学生的生理年龄和社会经历都很浅薄,大学生心理上容易盲从,思维和认知方面也比较容易产生极端想法,遇到突发情况有时甚至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莽撞行事。很多学生对法律现象都是通过自己的想法进行认识,用自己道德观点来进行评论,是非的认知,从而推理法律是不是合理,所以不可避免有一定的片面性,大学生的三观产生偏差,其法律意识和法律行为也就带有不确定性和不可控制性。
通过以上所述的问题和原因可见,当代大学生普遍法律知识欠缺,法律观念淡薄,实践能力太差。而当代大学生逐渐成为社会的重要新鲜血液,其法律意识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依法治国的未来方略,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处于校园和社会的分水岭,当代的大学是开放性的,大学生在日常的活动中增强法律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利益和保护自身的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非常重要。[2]当今社会发展飞速,类似网约车这种新兴产业已经屡见不鲜,而其快速发展的同时伴随着许多的问题和争议,其中最重要的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问题不容忽视,而且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区别利弊,了解法律并学会运用法律,才能在将来进入社会时处理事情得心应手。
三、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培育对策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面临网约车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有必要增强自身法律意识,而学校和社会都应该担负起相应的责任,同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社会环境,学生个人也应该主动汲取法律知识,不做高学历的法盲,在面临不法侵害时能够积极寻求法律 [1]张晶,柳翠.全面依法治国视阙下的大学生法治教育——以理工科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为视角[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05:35.
[2]杨用才.大学生法律信仰培育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8:15.

9

帮助。
(一)加强和改进学校法制教育
学生住在大学里,学校教育应该首当其冲,无论什么专业的学生都应该接受普法教育,学校里,如果不是专业学习法律的学生,通常可以通过观摩普法演讲、学习基础的法律知识,开办法律课程等方式方法来培育大学生法律意识。大学生在学校中获得法律知识最为重要,让学生成为学会运用法律的人,而不是学历高的法盲。改善学校的法治风气,建设相关的校园文化,举办法制教育讲座时应注重教育内容的选择,应理性地去根据学生主题的特点,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研究重点,在有限的课程里尽可能的进行更加多的的法律知识的教育,应多输入一些贴近学生自身生活的法律,比如民法、刑法等,以此来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从而达到使学生掌握法律知识的目的。并且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改变成更加多样化,比如大学生法律知识竞赛、学法守法知识演讲、案例分析和法律录像等方式,多给学生传授一些网约车案例来了解一些相关做法和普及现行网约车方面的法律,做到有备无患。提高大学生学法的积极性,从而创建完善的学校法制教育系统,达到促进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增强的目的。
(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首先,要做到“有法可依”,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有的现行法律已经明显不适应,部分法律之间也还存在明显不一致和不衔接的问题,理应加以整改,网约车作为新兴产业,相关法律体系不够完善,法律制度不够健全,所以加强网约车方面法律制度,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非常重要。其次,要做到“有法必依”,遵守宪法,保护法律的权威,必须坚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有超过宪法和法律的特权。[1]
(三)引导和重视社会舆论宣传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通过移动设备或替他方式在各种媒体上获取的信息及其多,可以说互联网作为最便利高效的传播手段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大学生的观念。
[1]曾学清.网络时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培育及教育对策[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2018(10:84.

10

1.加强网络的舆论引导
大众传媒拿起社会责任的担子,更加广泛地传播网约车事件的案例和相关法律法规、形成良好社会风气。让大学生通过各种媒体获得正面积极的信息同时也接受一些消极的、不法的信息的过程,形成可以辨别利弊的三观。通过增加网络道德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的法律道德素养,来达到让大学生加强自身法律意识的目的。
2.加强网络舆论的监督
应做到完善网络舆论监督机构,对于网约车方面,必须加强监察力度,对舆论进行分类、分级,实行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车内监控,保障消费者权益,有关部门应做到及早发现倾向性的苗头问题及早解决,涉及群众自身利益的重要事项要提前中断,以避免群众听信他人而产生的误会和不必要的消极情绪,减少消极舆论,给大学生营造社会的良好氛围。
(四)增强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改善学习态度,增加法律知识
大学生应该将学校开展的法律课程重视起来,积极学习学校和社会的普法教育并且牢记在心,多注意学习网约车相关法律和案例,刻学习教育内容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多多丰富自己的法律知识,平时生活与学习中也要多注意自己接触的信息,做到“处处学法”,但是面对社会中良莠不齐的信息,一定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
2.增强法律实践性,做到学以致用
大学生要勇敢的将所学法律作为手段去惩罚违法犯罪行为从而保护自己,学到的法律知识最终还是要运用到实践中去。如果真的遇到他人违法犯罪的行为直接危害到自身权益,不要惊慌,要学会运用法律的方式维护自身权益,产生保存证据的意识,学会求助与人。网约车乘车途中一旦遇到侵害,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注意保存相关证据,通过法律手段,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合法权利,让违法犯罪分子得到应有的惩罚。

《双城记》里有句话,“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社会不断地进步和发展,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网约车应运而生,而

11

网约车的到来的为社会来带了更多可能和新型出行方式,而阳光下是不可能没有阴影的,网约车为人们带来利益的同时也有其弊端,这对于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不失为一种考验。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发展的重要阶段,而在这一时期,大学生更需要在学校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之下的不断学习来提高和完善自己。所以,要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育,需要学生个人、学校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田园园.网约车发展趋同逻辑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24. [2]魏薇.网约车平台的监管问题探究[J].品牌研究,2018(06. [3]王俐,周向红.平台型企业参与公共服务治理的有效机制研究——以网约车为例[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6. [4]肖琪畅.对空姐网约车遇害案民事赔偿诉讼的几点思考[J].法制博览,2018(31. [5]李亚楠.“空姐遇害案”中的聚焦叙事对舆论场的影响分析——基于“澎湃新闻”公号推送分析[J].新媒体研究,2018,4(19. [6]李欣亮,洪戎,王爱兵,刘秀敏,李丽芳,杜荣.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素养现状及培养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0. [7]郭红英.大学生法律意识问题分析[J].法制博览,2018(32. [8]杨素祯.大学生网络犯罪中高校法律教育缺失之思考[J].高教学刊,2018(21. [9]王玮琦,徐一娉.高等教育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8(41. [10]冯进.高校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农家参谋,2018(19. [11]张晶,柳翠.全面依法治国视阙下的大学生法治教育——以理工科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为视角[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05. [12]陈晓宁.依托法律教育提升大学生创业教育质量[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28. [13]杨用才.大学生法律信仰培育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8. [14]曾学清.网络时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培育及教育对策[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10. [15]孙渔珽.新时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培育对策分析[J].才智,2018(18. [16]钟澄.新时代大学生法律基础教育方法研究[J].法制博览,2018(30.
近年来,网约车盛行背景下对大学生法律意识要求也越来越高,

12

为了调查相关实际情况,并发现大学生法律意识培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沧州师范学院的学生进行了此项问卷调查。主要问题如下: 1、你的性别是? A. B. 2、你的年级是?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3、你一般从哪些途径获取法律知识? A.电视媒体和网络 B.有意识阅读相关书籍 C.学校基本法律教育 D.法律专业课教育 E.社会法律宣传 F.其他
4、在生活中遇到侵犯自身权益的事情时你会怎么做? A.向亲人、朋友。老师求助 B.自认倒霉 C.用武力解决
D.向有关部门寻求法律保护 5、你认为法律重不重要?
A.十分重要,是维护权益的有效手段 B.比较重要, C.一般重要
D.不重要,对生活没什么作用
6、你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解是? A.在法律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 B.指官民平等,官员没有特权 C.不清楚
7、你认为法律意识的强弱与受教育程度有关么? A.很有关系 B.一般关系 C.没有关系 8、你知道全国法制宣传日是那一天么? A.315 B.111

13

C.121 D.124 9、你认为你的法律意识怎样? A. B. C.
10、你认为你周围的人是否重视法律? A.十分重视 B.一般重视 C.不重视
11、你对网约车平台有了解吗? A. B.没有
12、你对国家颁布的网约车相关法律了解程度怎么样? A.完全不知道 B.听过一点 C.非常了解 13、你一般都在什么时候使用网约车平台? A.白天日常出行 B.深夜时间和紧急情况 C.二者皆有
14、网约车作为出行工具的频率? A.从来不用 B.偶尔用 C.经常用 15、认为网约车很安全吗? A. B.
16、如果在乘车途中与司机发生矛盾怎么做? A.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默默忍下
B.稳住情绪,保留证据,等到达目的地再说 C.直接要求下车或打电话报警
17、最近网约车事故频发,你还会选择网约车吗? A. B.不会

14

网约车盛行背景下大学生法律意识培育分析—以沧州师范学院为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