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教学理论

发布时间:2023-08-21 04:32:34


程序教学理论
程序教学最早可以追溯到1924年美国心理学家普来西(S.L.Pressey设计的第一架自动教学机。由于当时客观条件的限制,普来西的工作未受重视。1954,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发表了“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TheScienceofLearningandtheActofTeaching一文,奠定了程序教学理论的基础。教学机器首先在美国军队的军事教学中被采用。
1.程序教学理论的基本思想
程序教学理论的一个出发点是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强化”论,它把学习解释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形成,而且以积极强化来鼓励加强这种联结形成的过程。程序教学理论的另一个出发点认为人类的行为(包括学习)是一个有序的过程,因而可以把学习分成很多小步,进行合乎逻辑的、程序化的安排,用预先编制的程序(Program指导或控制学习的全过程,进而可以通过机器来进行教学。可以说,程序教学是针对传统教学的某些弱点而提出来的。在传统的班级教学中,统一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与学生个别的差异的矛盾无法很好解决,学习不能及时强化,教师难以及时、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造成相当程度的教学盲目性,等等。因此,程序教学注重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的,考虑学生的能力和学习心理特点,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巩固、复习、测验等环节都作了周密的安排,使教学能更灵活地适应不同的学生,使学生能更主动、灵活地学习。
2.程序教学的实现方法
设计教学程序时,必须先编制一个程序大纲和进度表,把有关的教材按教学规律分为

几百个、几千个“学步”(Step,若干个学步组成一“组”(Set,若干个组组成一“段”(Stage,或一个“单元”(Unit。还必须考虑学习的起点和要求的预备知识,以确定学步的数量、内容及进度安排等。按照程序教学理论进行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是:
1逐步前进(Step-by-StepProgression循序渐进。在掌握已有知识或技能的基础上,每次跨出学生所能接受的最大的一步。
2经常反馈(ConstantFeedback反馈即根据学生的反应,将获取的学生学习的信息告知学生,使他能得知计算机教师对他学习的评价。并根据这些信息来调整学习的内容和进度。传统的班级教学因为不容易获取学生学习状态的信息,很难做到经常反馈。
3及时强化(ImmediateReforcement强化也是一种反馈。它可以是教师对学生正确回答的肯定、鼓励,也可以是来自学生学习成功的体验。学习者知道了学习的结果,知道自己有了进步,就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本身就是一种鼓励和报酬。强化能产生或加强学习的动机。
及时强化并不意味每次答对问题都要“强化”间断性强化效果更好。但时间不能相隔太长,否则失去意义。传统班级教学很难做到及时强化。
4个别对待(IndividualizedApproach因为“教师”和“学生”是一对一地进行教学,所以可以根据各个不同学生的情况区

程序教学理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