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兵卫与葫芦

发布时间:2016-10-20 10:46:18

清兵卫与葫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复习话题知识,了解志贺直哉其人其作。

2把握小说情节的基本模式,体会情节中的“摇摆”及结尾的跌宕;领会作品的内容主旨

3: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期望和坚持个性解放、人道主义的精神追求。

、重点难点:把握小说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体会情节中的“摇摆”及结尾的跌宕。

三、学法教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人物、时间等的变化把握情节的基本运行模式。

四、知识链接

(一)、知识储备

小说答题技巧

小说的情节(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是生活片断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展开、发展的过程)。

1)情节的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情节安排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圆融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起到制造悬念,引人思考。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3)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

4)看情节的发展如何表现人物性格.答题思路:按顺序归纳情节,然后指出性格

5)看情节的发展如何表现主题答题思路:先归纳情节,后点出主题

着重于情节的概括、情节的特点分析、情节的高潮或结尾作用理解、情节的合理性探究。解题时要注意其思考的方向。

(二)、作者简介

志贺直哉(18831971 日本作家。1883220生于宫城县,祖父是相马藩府的家臣。3岁即随父母上京,开始受贵族子弟式的教育。18岁从学于宗教家内村槛三,21岁入学习院高等科,有志于文学创作。1904年发表处女作《菜花与少女》。1906年入东京帝国大学文科英文系,两年后转国文学科,中途辍学。与武者小路实笃、木下利玄共同创办传阅杂志《望野》。创作短篇小说《某晨》、《到网走去》,向《帝国文学》投稿被退回。继续创作《速夫之妹》、《荒娟》等小说。1910年,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武者小路实笃、木下利玄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围绕于这个刊物的一些年轻作家与美术家,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追求个性解放,发挥人的尊严和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

志贺为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流派“白桦派”的主要代表作家。1910年发表曾被《帝国文学》退稿的《到网走去》与新作《剃刀》,1912年发表短篇小说《克罗谛思日记》,显示他出众的才华,为文艺界瞩目。1917年发表的著名中篇小说《和解》,写他立志于文学与父亲发生冲突而终于得到和解的经历。作者从此进入创作旺盛时期。《在城崎》(1917)、《佐佐木的场合》、《好人物夫妇》(1917)等名著,以及历史小说《赤西蛎太》(1917)相继问世。

1921年开始,着手写他生平唯一的长篇小说《暗夜行路》,历时15年之久,于1937年完成。这是他的代表作,写一个孤独的知识分子在不幸的生活中与思想苦闷的道路上探索的历程。主人公时任谦作是祖父和母亲的私生子,在兄弟间一直遭受歧视,在母亲死后,他与祖父及其年轻的妾共同过着寂寞的生活。为立志从事文学事业与父亲发生冲突,婚后又发现妻子不忠,便独自流浪,最后在旅途中病倒。妻子赶到时,只见病床上的丈夫睁开柔和而充满爱情的眼睛。

志贺直哉于1918年经过短暂停顿后,重新执笔,以创作上新的成就,蜚声于大正文坛,被称为新现实主义的第一人。他对人性作深邃的观察,对于庸俗与虚伪有惊人的敏感与强烈的憎恶。他具有理想主义的热情。1917年的中篇小说《好人物夫妇》,表现了他心境的转移,从生气蓬勃与激越的性格转变为苍劲沉着的态度。

志贺的作品大多从自己及和自己有直接关系的生活中取材,是现代日本文学中从自我经验中取材最多的作家。在创作方法上的现实主义的精神,对同时代的日本作家有深刻的影响。

志贺一向关心社会事务,在政治上和文学上表现坚贞不屈。早年关怀足尾矿工中毒事件,同情小林多喜二的牺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保持沉默,以示对侵略战争的抗议。后期的作品还有《万历红瓷瓶》(1933)、《台风》(1934)、《早春的旅行》(1941)、《寂寞的一生》(1941)以及战后创作的《灰色的月亮》和《被腐蚀的友情》等

19711021逝世。

、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

简介故事情节。

课文采用倒叙的手法,以葫芦为线索主要写了一个叫清兵卫的小学生热衷于葫芦,并且对鉴赏和收藏葫芦有特别的天赋,但最终在老师 父亲的压力下被迫放弃爱好的故事

()情节分析

1情节的基本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就这篇小说而言,它的情节是怎样运行的?

发生:(清兵卫)痴迷葫芦2-6

发展:(清兵卫)发现葫芦7-27

高潮:(教员)没收葫芦(父亲)砸碎葫芦28-36

第二高潮:(校役)卖葫芦(商人)高价转卖葫芦37-44

结局:(清兵卫)开始绘画45-46-1

2情节和冲突

1小说情节的发展一般都是由矛盾冲突推动的。这篇小说中的矛盾冲突体现在那里?

明确:清兵卫的爱好 —— 家长老师的不解

清兵卫的眼光 —— 世俗常人的眼光

2在矛盾冲突中,清兵卫是失败了还是胜利了?

明确:有失败有胜利结果:第一个矛盾的结果,葫芦被砸。(失败)

第二个矛盾的结果,葫芦被卖了六百块。(胜利)

3小说中的开端和结局都很简单,作家决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到底的,而是让他千折百回,最终才抵达胜利的彼岸。这就是小说中情节的摇摆。“摇摆”是小说情节设置的一个很重要的技巧,它让小说的情节波浪起伏。请小组合作欣赏小说情节“摇摆”设置之处,并体会其妙处。

明确:2—6段均以“清兵卫”或“他”来领起,属于典型的叙述段落,分别从五个角度来叙述清兵卫是如何“热衷于葫芦”的事迹。

2:清兵卫玩葫芦、加工葫芦。(动作)

3:清兵卫错看葫芦。(心理,神态,动作)

4:顺理成章地写他看得多,看得“呆呆地”(动作,神态)

5:收拾葫芦、藏葫芦、看葫芦、挂葫芦的一系列动作(动作)

6:所有的葫芦,也都已被他一一看过了(总说)

可见,第25段间,第346段间其实是有承接关系的。

最基本的信息放在最前面,然后写如何收拾葫芦(第2段),随后跟一段最有趣、最生动的信息(第3段),紧随其后,把看葫芦的信息加以拓展(第4段),但并不说完,而是另起一段详细交代清兵卫收拾葫芦(第5段),对前面说他收拾葫芦的第2段进行补充,然后才以“大概所有的葫芦,也都已被他一一看过了”(第6段)来对前面的信息做个收束。不枝不蔓,却又有所摇摆。

28-36高潮部分的情节摇摆

当清兵卫上修身课玩葫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这一事件发生以后,没有马上叙述其后果,而是宕开一笔,去写这个教员的爱好。

②教员家访,父亲恰好不在,清兵卫心跳,只求不要危及自己剩下的其他葫芦。幸亏教员只管训斥,没有注意到葫芦。

刚刚松了一口气,父亲回来了,最终注意到那些葫芦,并粗暴地将之“一个一个地砸碎”。

作用:造成文章情节的跌宕起伏,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可读性,突出主题

4清兵卫、父亲、教员的爱好分别是什么?各有什么象征意义?

明确;清兵卫喜欢没有开过口的带皮葫芦,很周正,很平凡的。象征自然、美、和谐。

父亲喜欢又长又大,奇特的葫芦。象征急功近利。

教员喜欢武士道的,听戏。象征压抑个性、外强中干甚至带点滑稽的强权。

3情节和细节

⑴清兵卫一毛钱买来的葫芦被校役卖了五十元的高价后又被古董店老板卖了六百块的高价,你觉得这样得情节设计合理吗?为什么?请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加以体会。

明确合理说明清兵卫眼光独特,很识货;也说明大人们对清兵卫不理解。增强悲剧色彩,对父亲和教员的无知与粗暴最有力的反驳和讽刺。呼吁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这就是文章的主题(具体细节见课本)。和前文形成对比,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⑵在刻画清兵卫这个人物时,用了一些简练传神的细节描写,试着找出来体会一下。

明确:P65页最后几段(第21—27段),具体写清兵卫买葫芦的细节。

从塑造人物形象的角度看,本部分采用了何种手法?

神态、动作、语言描写。

这些描写表现了清兵卫怎样的心理?有何作用?

看到钟爱(珍贵)的葫芦时激动万分,急于得到,惟恐失去的心理。体现了他对葫芦的痴迷,为后文葫芦卖出高价做铺垫。(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还体现在2-6段的看葫芦)

4.情节和主题

根据上面的情节安排,可以看出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老师骂清兵卫没出息,父亲骂清兵卫没出息,说明他们也都希望清兵卫成为一个有出息的孩子。可悲的是,他们自以为是,用世俗的标准来衡量孩子智慧的眼光,用粗暴的方式来扼杀孩子纯正的的爱好,也恰恰扼杀了一个孩子无可限量的天赋和潜力。更可悲的,是他们永远不知道这悲剧的真相,还满以为拯救了孩子的人生。也许,这正说明了真正的美和自然在恶俗的时代氛围中其处境是多么艰难,真正的天才是多么孤独和苦闷,让人忧思呼吁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

(三合作探究

清兵卫是孤立的。他每天从学校回来,也不和别的孩子玩,不是上街看葫芦,就是自己玩葫芦。清兵卫似乎没有朋友,他的朋友只是他的葫芦、他的爱好。他的世界无法跟别人沟通。这突出了小说深层次的主题,向我们传达了作者对美和自然在恶俗的时代氛围中处境艰难、倍感孤立的忧思。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谈谈自己的理解。

如果我是清兵卫,我会如何与父亲沟通?

如果我是清兵卫的父亲,我会怎样对待清兵卫的喜好?

如果我是清兵卫的老师,我会怎么对待违反纪律的清兵卫?

解析:有追求、有爱好是孩子的天性,但发展自己的天性应在一定的前提下。你喜欢打篮球就可以24小时玩吗?你爱上网,就能不分时间,不选内容,无节制的上吗?你爱看小说,就可以上课看吗?这样还能要求家长理解支持吗?应该明确发展个性的前提:完成学习任务,不影响身心健康,不违反法律,不侵害他人利益,不违背道德;在合适的时间、场合进行。

老师家长和社会:提高认识,对孩子的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给予理解和支持,并正确指导、调控,给孩子以自由的空间,发展自己,健康成长。(可结合自身,言之有理即可)

(四)、点石成金

从“情节”角度对小说进行欣赏的要点和步骤:

1、梳理小说的情节,指出情节运行的模式

2、抓住情节的“细节”、“摇摆”、“运行的动力”、“戏剧性”的某个方面进行赏析。

3、点出情节对表现主题所起到的作用

六、作业:在沉重的打击下,清兵卫最终自觉地放弃了爱好,是多么可惜啊,他将永远无法正确估计自己天才般独特的审美力,而这一切与他擦肩而逝,永远地消失了。过了不久,他又有了代替葫芦的东西,那便是绘画。正如他过去热衷于葫芦一样,现在他正热衷着绘画……” “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小说至此戛然而止,意犹未尽,无限的后续故事留待读者自己去想像,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清兵卫的父亲、老师对于他的新爱好会不会象先前那样粗暴地干涉?清兵卫能守住这个爱好吗?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引导学生依据小说的主题和情节,运用摇摆的技法,续写故事。

板书:

断了关系、新寄托

清兵卫与葫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