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带走一片诗意,留下一抹乡愁

发布时间:2020-04-09 15:32:03

余光中:带走一片诗意,留下一抹乡愁
作者:
来源:《润·文摘》2018年第02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评论家、翻译家,代表作有《乡愁》《听听那冷雨》《白玉苦瓜》等。其诗文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融汇西方现代精神,意象奇特,韵律优美,字里行间闪烁着灵动的情韵和任侠之风。20171214日,这位文坛巨匠在台湾因病去世,享年89岁。

        来自台湾的“Y先生

        余光中在大陆为众人所知,最早是因为诗人流沙河的推介。流沙河当年是《星星》诗刊的编辑。某一天,他收到香港刘济昆的来信。刘济昆说,台湾诗好,有一个余光中尤其好。流沙河从刘济昆寄来的诗集中读到了余光中,深感震动。1982年,《星星》介绍了余光中。

        当时流沙河给余光中写信表示敬意。余光中回了信。流沙河记得,信中的钢笔字很方正,严肃坚定,一丝不苟。余光中在信上说: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只。信上的故国之思,触动了流沙河。流沙河写了《就是那一只蟋蟀》作答。这首诗被收入高中语文教科书,成为许多人高中时的记忆。大家也从这首诗加深了对台湾“Y先生的印象。

        乡愁啊,为何让人热泪盈眶

        1971年,43岁的余光中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里,仅用了十几分钟便写出了《乡愁》,成为他传唱最广的一首怀乡诗。那个时候是1972年,文革并没有结束。我在台湾觉得根本没有可能回大陆了,心情非常黯淡。所以在这种压力之下写出了《乡愁》。

        朋友夸他:这么快就写出一首这么好的诗,真有才思。余光中说:你不知道,这首诗,在我心中已二十多年了。

        余光中生在南京,却在年少时,为避战火,跟着母亲辗转各地艰难生存,二十一二岁时,随父母迁居台湾,他的一生都在漂泊,奔波离乡的日子愈久,怀乡之情愈重。

        余光中的《乡愁》之所以成为名篇,在于使用意象群来表达乡愁,像音乐里的回旋一样,反复表达同一个主旨,乡愁是邮票,是船票,是坟墓,是海峡,这些不同的意象反复吟诵着同一种情绪。意象不断拓展、延伸、放大,从邮票到船票再到坟墓,直至海峡,乡愁被放大无数倍,这乡愁也不是一个人的乡愁,而是一批人、一群人、一代人的乡愁。

余光中:带走一片诗意,留下一抹乡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