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女》说课稿

发布时间:

《诗经•静女》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诗经•静女》,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实践型说课。诚请各位评委给予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静女》是高中语文必修一中的第四单元古典诗歌《诗经》两首中第一篇诗歌。本单元学习《诗经》-《楚辞》-《乐府诗》-魏晋南朝等各时期的名篇名作及流派。《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启中国数千年来文学的先河,具有重要的文学地位,而其中占比重最大的是关于爱情和婚姻的诗,《静女》侧是《诗经》中爱情诗的名篇。通过学习《静女》,学生可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了解我国奴隶社会的现实生活及他们对爱情婚姻的态度;了解《诗经》具有现实主义风格,名式上以“四言”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从章法上是重章复沓,反复吟咏来表达内心的真挚情感,初步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为后面学习古体诗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古文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已具备结合课文注释初略弄懂诗文大意的能力,但是他们分析、品读诗文的能力还是比较弱,因此还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合作学习。
(三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高中阶段要能达到初步鉴赏文艺作品,能感受、想像、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
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受到感染和启迪。结合教学大纲、教材的特点及学生实际我制定如下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点。2、体会赋、比、兴的艺术手法。3、能够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能力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结合注释,能初步读懂诗作的能力。
2、背诵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3、结合高考对诗歌的表现手法等的要求,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1

1、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传承文化精神。知识目标:教学重点:
1.通过准确、有感情地诵读诗歌,领会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妙处。2.引导学生分析、把握人物形象。教学难点:
诗中女主人公形象的把握。
二、说学法
⑴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前预习,结合注释去读懂课文。
⑵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通过引导、谈话等方法,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理解吸取新知识。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养成质疑探究的习惯。
⑷“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指点学生拓展延伸,课外阅读与本诗有关的名篇,强
化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为高考作好准备。
三、说教法
首先从学情出发,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精讲多练”教学原则,结合教材特点和教学大纲要求,借助多媒体主要采用诵读法、谈话法、讨论法、比较法与学生一起互动学习。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课堂的时间要尽可能还给学生,让他们朗读、品析、感悟、讨论比较,在学习中找到主人的感觉,收获学习的快乐。教师是策划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
1.诵读法:以读为本,突出诗歌教学重“读”的特点。要读出节奏,读出重音,读出感情,在诵读中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2.串讲法: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句。
3.点拨法: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字、词去分析人物的形象及所运用的表现手法。4.讨论法:让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思维,筛选提取自己所要的信息,也活跃也课堂。5.讲授法:在完成教学重点、难点中,教师适当讲解,使学生较快地接受。6.训练法:强化了学习效果,提高对古文的鉴赏能力。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思维由易及难,由感性向理性认知规律,我设计了“布置课前预习、导入新课、整体感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等教学环节。其中,导入新课估计需要5分钟;整体感知需要15

2

分钟;合作探究20分钟;拓展延伸5分钟。至于教学反馈这一环节是否安排在课堂上进行,视学生对本课学习重点、难点掌握情况而定。
第一步:布置课前预习;
第二步:导入新课,简介《诗经》。通过背诵《诗经》中的爱情名句,来感染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巩固《诗经》的文学常识,主要是学生各抒已知,教师总结归纳;
第三步:检查预习,朗读诗歌,解词译名,领会诗意。主要运用串讲法,谈话法。第四步:研读分析,合作探讨.学生自主学习,归纳分析提练出老师布置的任务,进一步地分析,品读诗歌,包括人物形象分析,总结归纳本诗的艺术魅力等。
第五步:总结全文,做课堂练习来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第六步:布置作业。将《静女》改写为现代诗,加强对本诗的理解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搜集《诗经》中的爱情名篇名句,进一步积累和亲近古典文化。
第七步:板书设计:
《诗经•静女》
期望约会(赋)(细节描写:心理、动作)人物形象分析
恋人赠物(比)(心理描写)美好的爱情静女:美丽、活泼、俏皮、热情赞美恋人(兴)(心理描写)男子:憨厚、真诚、朴实

3

《静女》说课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