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渔综合种养的概念、理论体系及主要模式(下)

发布时间:2023-12-22 04:49:58

_ I垄旦 塑壑垂簦 刘其根衡 (上海海洋大学农业部鱼类营养与环境生态研究中心,上海三、稻渔综合种养的主要模式 稻渔综合种养的模式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 准来划分,如按照产地类型划分,可以分为:山 区型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与平原地区稻渔综合种养 201 306) 治、节水减肥(化肥)技术等都还没有形成成熟的 技术。第三,理论或技术研究对产业的支撑作用 还很不够,如至今还没有选育出一个水稻或水产 品种是专门用于稻渔综合种养的。第四,技术队 模式;按照生产方式,可以分为稻渔共作、稻渔 连作和稻渔共作一连作模式三种;按照水产动物的 种类划分,则有稻一鱼类(鲤、鲫、泥鳅、黄鳝 伍还不健全,特别是缺乏对水稻和水产养殖都精 通的跨学科专家队伍。此外,行业的组织化程度 还比较低,特别是西部地区,资金投入有限、基 础设施落后、技术人才缺乏、产品远离市场等, 都对稻渔综合种养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等)、稻一甲壳类(虾、蟹,其中虾又分为青虾、罗 氏沼虾、小龙虾等)、稻一两栖类(蛙类,包括青 蛙、牛蛙、石蛙等)和稻一爬行类(龟、鳖等);按 照共作的生物种类数来划分:二元共作、三元或 多元共作等。其中最常见的为稻鱼共作模式。适 宜稻田种养的鱼类品种可以很多,一般以杂食 性、适合浅水环境且对溶氧要求不高的鱼类为 佳,目前主要有鲤、泥鳅和黄鳝等,但也可以养 殖其他鱼类。该模式又以稻一鲤、稻一鳅为常见。 2.我国稻渔综合种养的发展前景尽管我国 发展稻渔综合种养还存在一些问题,但目前也是 我国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的最佳时机。一方面,国 家的有关政策在积极鼓励和推动稻渔综合种养的 发展;另一方面,客观上,稻渔综合种养又能够 为解决面源污染、提升食品安全等多个方面产生 积极作用,且我国具有数量巨大的稻田资源,稻 浙江青田的稻一田鱼模式特别适合于在我国的山区 推广,而稻一鳅模式主要在我国平原地区得到了较 好的发展。 此外,我国平原地区最成功的模式主要有稻一 虾(小龙虾)、稻一蟹(河蟹)和稻一鳖三种。这些模 式之所以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主要可能与共作的 对象普遍具有好的经济价值且与水稻之间的共生 关系显著、适合于稻田生产等有关。 四、问题及展望 渔综合种养的产品符合当前人们对优质或有机农 产品的需求,因此必将在未来有长足的发展。 五、结语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是对现代农业在发展过程 中所引起的土壤肥力下降、药残及环境污染等种 种弊端的反省和传统农业的革命,是农业可持续 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广大的农业生产者来说,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推广及普及将减少农业生产 过程中化肥及农药的投入,同时也有利于更加高 1.当前我国稻渔综合种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在理论上,由于相关研究还没有跟上快速 发展的产业化步伐,因此尽管国内己有一些非常 不错的研究,但总体上稻渔综合种养的理论体系 尚不系统和完善,特别是由于我国各地的稻渔种 养模式多样,且新的模式还在不断推出,因此, 建立相对成熟的稻渔综合种养理论体系可能尚需 时日。其次,在技术上,由于理论研究的缺乏, 现有的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基本是建立在对实践经 验的总结,不利于技术的进一步提升;不同地区 由于发展历史不同,技术参差不齐。目前,对最 适放养密度、是否需要投饲、病虫害的生态防 效地利用好土地空间及生产绿色安全的农产品, 进而增加其经济收益。对于我们渔业科研工作者 和部门来说,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带 来了新的机遇,为此我们需要抓住这一机遇,乘 势而上。今后在研发、推广稻渔种养技术过程 中,革新理念,正确定位,即稻渔综合种养技术 不是简单的在稻田中放养几尾鱼、几条虾的事, 它是稳定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安全、改善 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民奔小康的大事。同时也 要将稻渔种养产业的推广及普及与科研结合起 来,实现产学研相结合,从而不断健全稻渔种养 产业配套化服务体系。 全文完) 

稻渔综合种养的概念、理论体系及主要模式(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