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班常规教育随笔

发布时间:2020-05-20 10:23:55

中班常规教育随笔

中班常规教育随笔【第一篇】:抓好每个幼儿的常规培养

进入中班快有一个月了,孩子们也渐渐的懂事了。到了中班,教育的方式和小班也有所不同了,小班的时候能用一个游戏哄哄孩子,但是进入了中班有的时候一个游戏都吸引不了他们了。2个月休息回来,发现孩子们在常规上有了很大的退步,小班的时候只要老师一声令下孩子们就能乖乖的听老师的话,而进入到中班有的孩子却越来越皮,甚至不来听你的话。

常规的教育真的很重要,基础打的好坏往往能让你接下来的工作艰难与否起着重要的角色,小班的时候我们班的常规培养还算是不错的,所以进了中班也只是个别的孩子比较的皮,大多数的孩子还是都能够听老师的。但是我班还是有几个孩子在常规方面有欠缺的地方。中班又来了新的几小朋友,她们几个的常规真的让我无法接受,看见她们几个想想我现在的班级孩子们真的很听话,刚刚进入我们班的孩子不知道自己盘子中的饭菜要吃完,不知道每个游戏结束了要去洗手才能吃东西,有个上午我在带班,我请孩子们小便洗手吃水果,那个孩子解完小便,我提醒孩子要洗手,孩子对我说:“老师,我不想洗手。”我就告诉孩子,吃水果之间必须洗手,孩子“恩”了一声去洗手了。但是第二次让我不解的是孩子还是这样的对我说,老师我不想洗手,有的时候我真的很无奈,但是我没办法,还是对孩子说我们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不管干什么,你结束了肯定要洗手,不然你手上的细菌就会跑到你的肚子里面去,你就会生病了。孩子最后没办法,在我的指导下去洗了手。再说说这个孩子上课时候的常规,她的小屁骨永远是离开它的板凳,不管怎么样教育她,不到3分钟的时间去看,她不是在和旁边的小朋友聊天就是在地上不知道在寻找一些什么。

对于这样的孩子,我和我的主班老师进行了思索,如何把这个孩子培养好?首先要从常规抓起,一次说了没用就说第二次,第二次不行就是第三次,让孩子记住这件事必须这样做。时间久了,孩子就然而然能养成一种习惯,这样孩子也就不会忘记了。无时无刻注意这个孩子的动态,一不行就让孩子改正,一次改正了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中班常规教育随笔【第二篇】:幼儿园常规教育随笔

孩子的天真,老师的职责。

记得上个学期的最后一天,由于新园的投入使用,所以有部分孩子将入读新园,所以当时我很珍惜和孩子们在一起的这一天,和孩子们将近一年的感情,孩子的天真、善良、可爱都让我依依不舍。

为了孩子们能有个快乐的一天,那天我帮孩子们准备了好多的小游戏,如《抢椅子》、《猜硬币》、《猜猜我是谁》等,都是孩子们平时最爱缠着我玩的游戏,那次我就和他们玩个够,一个上午,我们小班的教室里一直充满着欢乐的笑声,看着孩子们那纯真的笑容,我一点都不觉得累,反而心里有股暖流充斥全身。

“蔡老师,我好喜欢你哦!”正当我回想着孩子们生活的点滴时,班里的小才女---陈玺雅突然抱着我的腿说道。我听了,真的很开心,我说:”为什么喜欢蔡老师呢?”“今天的蔡老师一点都不凶,还和我们玩游戏,所以我喜欢你。”陈玺雅用她那天真的眼睛看着我说。听了这句话,我不是开心,反而有点惊讶,难道这就是我给孩子们的印象吗?”玺雅,蔡老师平常是不是真的很凶啊?”我轻声问道。”也不全是,蔡老师批评我们时的样子最凶了,我不喜欢,我喜欢今天的蔡老师,一直在笑。”听了玺雅的这句话,我不禁开始反省自己平时的教态,的确当孩子们犯小错误时,我会很严厉的批评他们,有时还会吼他们,原来我在孩子心目中是这样的时好时坏,我瞬间明白这是为什么:那是因为我由刚刚开始参加工作的热情到现在的随遇而安,从心态上我发生了转变,所以我变了,变得有点心浮气躁,感觉有点是为了工作而工作。

孩子让我更全力地付出,人是有感情的,纯洁的孩子更有纯洁的感情。

中班常规教育随笔【第三篇】:生活常规培养

生活常规是幼儿园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生活基本能力,确保幼儿健康成长而制定的幼儿园生活各环节的基本规则和要求。幼儿园日常生活组织,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必要的合理的常规,坚持一贯性、一致性和灵活性的原则,培养幼儿的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这就需要教师创造充分的锻炼机会,让幼儿多次的进行实践训练。生活在集体中的孩子,他们的每一天都是由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所组成的。幼儿在饮食、睡眠、学习、交往等内容中,获得“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如何做,不该如何做”的认知、体验和经验,逐步形成一系列正确的行为方式,并在反复的实践中得到强化,进而逐步养成良好的班级常规。我们教师应尽最大的努力创造条件,为孩子提供练习的机会,无论在态度上还是在方式方法上。如孩子吃饭,看孩子自己吃太慢了,就去喂他们吃。长久以往,孩子一到吃饭时间,就呆呆的坐在那里,等着我们去喂,养成不好的生活习惯。这时,我会耐心的先教他怎么吃,然后每天用鼓励的语言激励他自己吃,慢慢的养成了自己动手,不再依赖成人了。再如幼儿上厕所,先开始看孩子自己脱裤子太慢,不如自己做来得快、省事,就自己动手帮他们脱。慢慢的养成了习惯,就等着我们帮他们脱。还如睡觉,我都会帮孩子脱好鞋子,这个简单的自理可以完全让孩子自己做。这些做法,其实就是不自觉地剥夺了幼儿学习生活的机会。这不利于幼儿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所以说常规教育对于保证幼儿健康和良好的情绪,使幼儿学会适应生活并具备初步独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现在的教学、生活中我改变“教你做,等你做太慢,不如自己做来得快、省事”的想法,给幼儿充分的多次的实践。在每个环节中,我们都会告诉孩子们需要怎样去做,并且教给他们方法,即如何去做,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从而让孩子最初就明白老师的意图,能够按要求,有方法去完成。给幼儿形成一个定式的概念,循序渐进,逐步养成良好的一日常规。

总之,幼儿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幼儿在集体中如何生活,可以维持班级活动有序的展开,也可以帮助保教人员组织班级活动。常规教育进行得好,会使幼儿终身受益,教师开展活动得心应手。

中班常规教育随笔【第四篇】:中班幼儿生活常规的养成教育

由于现在独生子女在幼儿园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所以生活常规教育是不可忽视的。中班的幼儿,经过了近两年的幼儿园生活,他们都已经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有所提高,但自控能力较弱,在各项活动中需要老师的指导与督促。由于我带的是中班,感触颇多。于是,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一谈培养中班幼儿生活常规的几点措施:

一、教师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幼儿的表率。

所谓的生活常规包括进餐常规、午睡常规、入厕喝水盥洗常规。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好模仿、好学习,这就为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俗语说:“言传身教”。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影响至深。他们不仅把周围的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还会像镜子一样在行动上和语言上有板有眼的表现出来。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时时、事事、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检点自己的举止。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二、生活常规的培养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教育过程中讲求方式方法。

生活常规要求应根据幼儿的实际年龄与班级实际情况提出。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制定本班的常规,请幼儿发表他们自己的意见,提出合理的规则,这样,他们就会乐意接受并遵守。如:针对不主动饮水的幼儿,我们就会采取“两两互助”的方法。让主动喝水的幼儿与不主动喝水的幼儿在一组相互提醒,并到周末我们以互助小组为单位发放“小红花”。对于不爱吃菜、吃饭较慢的幼儿,我们就采取首先通过各种方法讲解吃蔬菜对人体的好处以及进餐如果时间过长就会影响营养的吸收等知识。

三、教师及时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利用榜样的作用激励幼儿。

每位幼儿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只要教师能善于捕捉孩子的这些闪光点也就能进行现场的常规教育了。例如:每次在擦嘴巴的时侯,总会有一部分的幼儿不能按要求将餐巾纸用完后整理好,用完之后总会随手一丢。但是有一次我们发现班级中总有一位小女孩自觉地将别的幼儿用完的餐巾纸丢在了垃圾桶里,利用这位幼儿的闪光点,我们马上表扬了这位幼儿,并请她来督促其他幼儿正确使用餐巾纸并且用完后丢到垃圾桶,并鼓励其他幼儿也向她学习。幼儿都很喜欢模仿,也特别容易受到鼓舞,所以在几次鼓励后孩子们都想改正自己的缺点,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了。

四、在工作中,力争作一位“勤”老师。

其实生活常规的培养,渗透于一日活动的各项环节中。这就要求老师多引导多督促幼儿。幼儿年龄小,虽然已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但是毕竟自控能力较差,不能较好地遵守规则。为此,作为教师就要勤字当头,善于观察幼儿的举动,当发现幼儿不能按要求来完成时,就要反复地引导、督促,直至幼儿能遵守相应的规则为止,并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于幼儿的进步要及时的表扬,使他们感受到进步带来的快乐。因此,我们老师还要在工作中做到“眼到、嘴到。”

总之,生活常规的养成工作是一门学问,它又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生活常规养成是否到位,直接体现着班级整体的面貌,也关系着幼儿身体健康的成长和各项活动开展的质量。所以,做好班级生活常规管理需要老师既用心,又用脑,随时发现问题,改进方法。在工作中要求灵活、勤快、有创新意识,在工作中要善于观察、善于积累经验、勤动脑、勤反思,这样才能让班级的生活常规工作更加出色。

中班常规教育随笔【第五篇】:幼儿排队常规的培养

排队是体育课的一项常规内容,也是上好体育课的基本保证,一位好的体育教师上课时扬扬洒洒,“放得开收得拢”,我想这一定与她平时对幼儿加强排队练习密不可分,但是如何把幼儿的排队常规练好这是一直困拢我们的难题。

首先要求幼儿“快”,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在排队时,哨声响了,他们的队伍还没有排好,有的在追逐,有的在说笑,讲话,究其原因是幼儿较小,个性较散,动作较慢,这样排队就很慢。要求要快,谁快适当的奖励要有,特别是口头上的表扬和送大拇指,这种幼儿马上被调动,只有快了,才能保证排队动作完成。

其次,要求幼儿“静”,排队中要求幼儿静是比较难的,前几分钟讲句话有声音,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是孩子嘛,但是在教师下口令后,就得要求幼儿不能再说话了。

再次,要求幼儿“齐”,齐是队列的最终要求,是我们要看到的结果,也是检验一个班排队好不好的标准,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对幼儿的要求,不能自由发展,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如在排队“立正”时,教师首先要讲清动作要求,然后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找“哪位小朋友最神气”,找一找,学一学。

然后让大家分组练习,通过游戏让幼儿相互学习,待大多数幼儿都排的好时,比一比谁排的最好,为了集体的荣誉,每个幼儿都会认真练习。结合比赛,幼儿身处集体中,都有好胜之心,我就利用它,让幼儿争当“小警察”,互相督促,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会形成。

为了让幼儿尽快排好队,我们还制定一些不同的排队模式。如:按男、女生排成二路纵队。按个子高矮调整队伍,分成4组等,还让幼儿互相督促,看谁最后一个站好,有了这个措施,幼儿集体活动中拖拖拉拉的现象也就不复存在了。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发现不管是体育活动、带孩子外出做游戏或是散步时,经常有行走时急着抢道或边走边玩现象发生。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我们对幼儿提出要求:第一,该走的不跑;第二,行走时不推不挤;第三,注意场地安全;第四,行走时注意力集中。我们知道幼儿园孩子用这种要求过于枯燥,于是,我就创编一些小儿歌,时时督促幼儿注意行走要求,使常规落到实处。

最新中班常规教育随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