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论述文学作品的类型

发布时间:2020-01-30 05:04:35

举例论述文学作品的类型

内容摘要:举例分析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和象征型文学三种文学类型,对三种类型进行了区别。

文学作品类型的含义是指文学作品反映现实的形式,和文学体裁有本质的区别。

文学作品的约定文类有三种: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和象征型文学,这是一般的文学作品的类型分类。还有其他的分类方式,如按创作手段分为:口语文本,文字文本,印刷文本,大众媒介文本和网络文本;按创作动机分为:主导文化文本、高雅文化文本、大众文化文本和民间文化文本;按创作题材的分类尚未统一。

本文已约定文类的文学作品类型的三种形式,进行举例分析。

一、现实型文学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 1.再现性现实型文学的最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再现,指对外在客观现实状况作如实刻画或模拟。它要求文学立足于客观现实,面对现实,正视现实,并忠实于现实生活,而不是绕开现实,躲避现实。 文学作为反映,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一方面,它应在其话语系统中,真实地再现现实矛盾与规律;另一方面,文学应在认识基础上,显示出对现实矛盾和规律的情感评价。 2.逼真性现实型文学立足于客观现实,再现现实矛盾和本质规律,在艺术表现手段上的基本特点便是逼真性。 逼真,是指以写实的方法,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精细逼真的描绘。客观事物感性状貌和细节的真实,是它的特色。

例如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

《阿Q正传》向我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面貌。它的发表,有着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讽刺了一些心灵丑陋的旧中国人。

根据鲁迅做小说的目的、治疗国民弱点的论述和《阿Q正传》的成因等言论,我们可以概括《阿Q正传》的创作意图:着眼于启蒙,写出中国人的人生,主要是广大受剥削压迫的劳动人民的苦难、悲惨而又愚昧落后的人生,希望改良这悲惨的人生,唤醒沉睡的民众。作者在这篇小说中,为疗救这样病态的社会、病态的国民而发出痛苦的呐喊。

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民典型。他是赤贫的雇农,社会地位低下,受压迫受剥削,被侮辱被损害,生活十分悲惨,阿Q的性格十分丰富、复杂。他有农民的优点:“真能做”,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他身上又有农民的弱点:主观、保守、狭隘、愚蠢。他还受封建思想的种种影响,严于“男女之大防”及排斥异端等等。

Q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所谓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但不正视现实,用盲目的自尊自大、自轻自贱、畏强凌弱、健忘、忌讳缺点、以丑为荣等种种手法来自欺自慰,自我陶醉于虚伪的精神胜利之中。

《阿Q正传》之所以说是典型的现实型文学是因为它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鲁迅娴熟地运用典型化的创作方法,采用了融现实与历史于一炉的手段,“杂取种种人”,创造典型形象,勾勒出沉默的国民的灵魂,从而使典型具有极大的艺术概括力量。

  另外小说采用了悲喜交融的表现手法。作品引起人们的阵阵笑声,但同时又是一出写得异常沉重的悲剧,寓庄于谐,亦庄亦谐,在笑声里隐含着深沉的忧郁与哀痛。

  并且文章用“传记”式结构,塑造了一个圆满的典型形象。小说继承了我国传统小说以叙述为主,把情景和场面描写融入叙述的表现手法,来表现人物的复杂命运和性格。

  《阿Q正传》的基调是悲喜剧相结合与出色的讽刺艺术。其喜剧因素由夸张、幽默、滑稽、讥嘲、反语等多种表现手法构成。讽刺艺术主要分两类:对赵太爷等重在揭露其贪婪阴毒的丑恶灵魂;对阿Q则是含泪的鞭挞,重在显示其虚妄、健忘和耻辱。这种逼真性,使当时社会中的矛盾和人民的压抑淋漓精致的表现在读者面前。

另外贾平凹《废都》,《秦腔》;老舍的《四世同堂》;余华的《兄弟》,《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陈忠实的,《白鹿原》等也都是现实型文学的代表作品。

二、理想型文学

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 1.表现性表现,指把内在主观世界状况(如情感、理想、想象、幻想等)以形象呈现出来。显然,在理想型文学中,主观理想具有高于一切的地位。 理想型文学的主观理想精神,在文学反映方面体现为对现实矛盾的情感评价的侧重。理想型文学与注重客观再现的现实型文学不同,它极大地突出了文学的抒情表现功能。理想型文学的情感态度常常是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出来的,而不像现实型文学那样不动声色地将情感隐藏在对事物的描绘之中。这也正是现实型文学与理想型文学作家之间论争的一个焦点。 2.虚幻性现实型文学以写实的方法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真实描写,理想型文学则充分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的方法,不求外表的真实,而遵循情感的逻辑,追求情感的真实。理想型文学并非完全不从现实生活中汲取素材,但这种素材一经作家的处理,便具有了独特的夸张、变形的色彩。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就是典型的理想型文学。

在结构上,莎士比亚用了多线索多层次的手法,以哈姆雷特为父报仇的线索为主线,以挪威小王子和雷欧提斯的复仇古诗为副线,互相对比,激化矛盾,使戏剧场面不断转化,推进情节矛盾,走向高潮,以达到艺术效果,共同表现全局的主题。两种主观的矛盾形象的呈现,既表达了主题,也给人一种情感态度,是直接抒发情绪。

 在人物塑造上,着重内心世界的描写(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物形象的复杂正突出了人物的魅力。为了达到人物形象的丰富性,还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这种细致的描写,追求了情感的真实,所以读者的心中的哈姆雷特是独特的,夸张和变形使人物形象更生动。

巴尔扎克《高老头》;雨果《巴黎圣母院》;屈原的《离骚》等也都是理想型文学的代表作品。

三、象征型文学

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 1.暗示性现实型文学重在再现现实,理想型文学重在表现情感,象征型文学则重在寄寓某种意念、意蕴。暗示是象征型文学寄寓意蕴的方式。暗示指词语寄寓某种超出本义的内涵。这表明,现实型与理想型文学的意义就在其形象自身,而象征型文学突出文学形象的意义的超越性。 2.朦胧性象征型文学的间接表现的暗示方式使它具有一定的朦胧性。朦胧,指词语含有多层不确定的意义。象征是抽象之物与具体之物之间的比较,其中的意义是纯粹暗示出来的。并且由于象征经常是单独存在的,读者又很少得到何物被象征化的暗示,因此,象征主义的作品不可避免地具有某种内在的朦胧性。象征型文学的暗示不能用单一的确定的意义去概括,因为它具有超出个别现象的更宽泛的意义。象征型文学为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的空间,要求读者去积极地思考、探寻丰富的“象外之象”、“象外之意”、“言外之意”。

象征型文学的代表卡夫卡的《变形记》。

卡夫卡的《变形记》中,由于沉重的肉体和精神上的压迫,使人失去了自己的本质,异化为非人。它描述了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孤独感与陌生感,即人与人之间,竞争激化、感情淡化、关系恶化,也就是说这种关系既荒谬又难以沟通。推销员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甲虫,尽管它还有人的情感与心理,但虫的外形使他逐渐化为异类,变形后被世界遗弃是他的心境极度悲凉。三次努力试图与亲人以及外界交流失败后,等待他的只有死亡。由此看来他的变形折射了西方人当时真实的生存状态。卡夫卡通过小说并不只是单纯阐述事实,而是抗除这个世界,追寻人类人性的完善。暗示了当时的西方社会环境,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活。

《卡夫卡》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冷酷,人对社会的绝望。艺术上强调使用极度夸张以至怪诞离奇的表现手法,描绘扭曲的人性,表现人的本能和无意识的主观感受,开掘个人的直觉、本能、无意识、梦幻、变态心理以至半疯狂、疯狂的言行、心理。现代主义的优秀文学作品探索人的心灵,为揭示人的内心世界提供了新的艺术手法。

还有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朱熹的《泛舟》;余光中的《夸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尤涅斯库的《秃头歌女》等均是象征型文学代表作品。

三种型式的文学有本质的区别,现实型文学侧重于写实,要求立足于客观实在,力求把生活的实在面目描画出来,是对生活的再现和复制,没有添加生活本来没有的棱角。它着重的是逼真再现,如同拍照,拍出来的作品是最真实的、没有经过化妆或其他手段美化处理的、最朴素的生活照。理想型文学则侧重于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重在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理想型文学并不旨在写实,而是要求超越现实,突出表现性,具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象征类型文学作品侧重于寄寓某种意念、意蕴。继续上面的比喻来说,这种类型的文学作品就如同是抽象派画作,而不是照片。因为,它一方面见出它自己的特性,另一方面显出个别事物的更深广的普遍意义而不只是展示这些个事物本身。它通过暗示使人的想象延伸开去,由此及彼,扩展开来。象征主义文学作品在诗歌创作中体现最明显。

举例论述文学作品的类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