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读书经验交流 都

发布时间:2013-10-28 09:26:50

个人读书经验交流

尚集乡尹东小学 都玉华

那是在2006年读教育硕士期间,省教研员张伟中老师给我们上第一节课时候要我们做自我介绍,并谈谈自己的读书情况,比如最喜欢什么书、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书有那几本?许多同学侃侃而谈,而我的发言是这样的:“说起读书我倍感惭愧。我出生在农村,受家庭条件和家庭环境限制,我上一年级时才开始接触到书,小学阶段除了学习课本,唯一读的课外书只不过屈指可数的几本小人书。三年的初中生活也不过课余时间看点当时学校发的《校园文艺》,摘录点好词好句,为习作所用。高中阶段由于备战高考,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死啃书本,没有时间读课外的‘杂书’。上了师专,乃至工作之后有时间读课外书了,也只是凭自己的兴趣看些杂七杂八的书,没有系统的去读一些文学巨著,所以总觉得自己的文学素养很低。说到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书,至今还未发现足以影响自己一生的书,但自己喜欢的书还是有的,如:《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

虽然自己不是一个博学者,但毕竟是一个有着三十几年读书经历的人,关于读书还是有一些体会的。

首先介绍一下我读书上的不足。

一、读书的功利性强。“读书在一定程度上如果是为了功利,自然就缺少了乐趣,而使读书成了负担。”的确如此。相对来说,专业书我读的较多,并不是我对它感兴趣,而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如:专科毕业后,我上过函授,考过离职,读完教育硕士,为了做硕士论文,我整天泡图书馆,自己买书、借书、网上下载专业资料······我如饥似渴地读着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其实我是为了强迫自己读书而自我布置任务,我知道,专业书籍虽然枯燥,但它有用,它能开拓自己的视野,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所以我想通过这种任务的压力变成读书的动力,这或者可以算作一种间接的读书兴趣。不管是负担还是兴趣,书,我读了,收获了,这就够了!

二、读书不够专心。也许与所学专业有关系,我读书较杂,曾有同学笑我是“杂家”。“家”谈不上,“杂”却是真的。我专科学政治、本科学人口、硕士学语文,我教过《中学政治》、教过《市场经济》、如今又教语文。我所选读的书总是与我的专业密切相关,所以说什么也懂点,但都学得不精、不透。读硕士时,因羡慕同学、导师博览群书、文学底蕴深厚而下决心努力弥补,于是乎疯狂购书,文学的、哲学的、自然的、还有一些专业理论书买了一大堆,但因工作忙、事务杂,没能一一拜读,更不幸的是“年龄不饶人”,读过的书也只是短时记忆,一段时间过后也只能是“似曾相识”,唯一感到欣慰的是:读书让我快乐,让我感到充实。

三、我的读书的速度太慢。也许是少时读书少的缘故,读书的速度一直没练出来。我总喜欢逐字逐句的读书,速读、泛读、浏览的能力较差,这就限制了我对知识的获取广度,限制了对信息的获取数量。

我的读书短处,我已经体验了许多的不方便,特地写出来,望读者鉴于我的短处,第一能舍去读书的功利性,这会让你轻松、有趣。第二能专心,趁年少时读书,这会真正使你学有所成、学有所长。第三能练就一目十行的真功夫,这会帮助你读更多的书,获得更多的知识。读书做到这些一定有许多成效。

其次我在读书方面也有一些可取之处。如:

一、坚信读书是有用的。这一点千万不用怀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我们读书的目的虽然不同于古人,但大抵也有两个。一是为了实用,二是为了增加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修养。谁都明白,阅读和写作是老师的“绝活儿”,老师拿什么来教学生?还不是他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功底吗?文化功底深的老师就是特受欢迎的。就是我们不也是佩服那些满腹诗书、出口成章的老师?所以读书的好处诸多:(1)能增加文化底蕴。“没有一艘船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动德式行/把人带向远方”,书籍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及其辉煌的文明,书看多了,在文化里浸润的时间长了,文化积淀就厚实了久而久之就会透出书卷气,一种特有的气质,这种气质的外化就是古人所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也。一个语文老师就要重文人气质,重提高自身的文学功底,多一点书卷气。(2)能摆脱平庸。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教师这个崇高的职业功利化了,教师也被同化了,人文品格丧失,书生气没有了,清高没有了,聪慧没有了,沉静没有了,变得粗俗、鄙陋、愚钝、浮躁,日趋平庸。黄山谷说:“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教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这就是平庸的写照。要摆脱平庸就要“用古今浇灌”。从名人传记中可以读到奋斗的精神;从描绘高科技发展的文字中可以读到雄视天下的胸怀与气度;与智者对话,你可以领悟到人生的短暂和生命的崇高;从飘逸着古典情韵的诗句,你可以遥想个人的悲欢和时代的兴衰。阅读不仅使人获得各方面的知识,得到各种信息开阔视野与活跃思维,更重要的是,他能使人在一种宁静中,在一种美的享受中得到修养的熏陶、灵魂的净化。(3)能适应时代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语文老师每年不读五六本书,几年之后,他就不好当教师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终身学习并不断地再培训自己。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我们只有不断地读书、读书、再读书以避免被淘汰。(4)能指导学生学习。教师如果不多读书、多读杂书,怎么指导学生横向涉猎、纵向求索?又怎能迎接新教材的挑战?怎能教学生“得法于内,得益于课外”?因此认真读书实在是形式所迫。

二、读书时注重勤积累,勤摘抄,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当读教育专著时,我就把书中的主要的思想、观念标出来折上角(自己的书)或摘录下来。读报刊时发现有意义的、富有哲理的篇、章、段或摘录、或剪贴,以备日后查找之用。摘抄做笔记的过程就是静下心来深入理解、吸收、消化、揣摩作者的思想的过程,如果只是看过,一则不能深入理解,二则不能消化吸收,三则不便于日后急需之时查找。正是“好脑筋不如烂笔头”!

三、读书得有自己的想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管你有什么心得,你得有自己的“得”。不能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一点想法也没有,得有想法,不管你有什么想法,都是一种收获。

四、读书要善于疑问,要采取批判的态度来阅读。有疑问才表示你确实思考了;批判了你才有创新。读书要采取批判的态度,这里的批判不是指全盘否定,而是指联系实际、结合实践、加以吸收,不可能全部接受,也不可能一无所获。“非以批判的态度,便无从接受前人的意见”,批判是接受的基础。

读书的人很多,但是不会读书的人也很多。我们要努力地读书,更要努力地学会读书。读出书的价值来,实现自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个人读书经验交流 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