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然之策

发布时间:2012-03-23 12:58:22

[]计然之策,陶朱事业

所作所为 2009-02-07 19:32:55 阅读1931 评论2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成就了勾践或者说越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之后,范蠡开始做自己的事业。

《史记·淮阴侯列传》有范蠡存亡越,霸勾践,立功成名的评价,按字面意思说,就是范蠡把越国和勾践当作对象经营了一把,经营目标和范围界定为:越国没有短期威胁地存在于春秋后期,消灭吴国,称霸为标志。完成了这个目标后,这位老哥就走人,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

离开了越国,离开了政治舞台,范蠡这个大官就变成了大商。

《史记·货殖列传》中如此记述:(计然之策: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故岁在金,穰;水,毁;木,饥;火,旱。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夫粜,
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
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
币。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论其有馀不足,则知贵贱。贵
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
修之十年,国富,厚赂战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饮,遂报彊吴,观兵中国,称号
五霸
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
施於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於江湖,变名易姓,適齐为鸱夷子皮,之陶
为朱公。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与时逐
而不责於人。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
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脩业而息之,遂至巨
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

范蠡用计然之策强越灭吴的事迹传扬很广,几乎是妇孺皆知,而陶朱公经商的招式,却不尽为人所知。

有一篇商训:

1、 生意要勤紧,懒惰则百事废。

2、 接纳要温和,躁暴则交易少。 

3、 议价要订明,含糊则争执多。

4、 帐目要稽查,懒怠则资本滞。

5、 货物要整理,散漫则必废残。

6、 出纳要谨慎,大意则错漏多。

7、 期银要约定,延迟则信用失。

8、 临事要责任,放弃则受害大。

9、 用度要节俭,奢侈则用途竭。

10、 买卖要随时,挨延则机会失。

11、 赊欠要识人,滥出则血本亏。

12、 优劣要分清,苟且则必糊涂。

13、 用人要方正,诡谲则受其累。

14、 货物要面验,滥收则售价低。

15、 钱账要清楚,糊涂则弊窦生。

16、 主心要镇定,妄作则误事多。

这些内容大致是管理原则纲要。可以释读出他的经营管理思想,其经营领域和策略却未提及。但是我们还是通过字面判断出陶朱公主要的业务集中于物流商贸,没有涉足太多金融和制造,或者农业。不定经营目标,甚至没有业绩要求,基本上以计然之策为基本原则。

计然之策

读史 2011-05-09 08:31:15 阅读565 评论3 字号:大中小 订阅

计然,生卒年不详,春秋时期越国经济学家。然又作倪,或作研。他曾南游于越,范蠡师事之。计然曾辅佐越王勾践争霸图强。《史记》说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那么,计然之策到底是什么呢?
  所谓计然之策就是计然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的治国方略。主要是指农业丰歉循环论、储备论、平籴论、息货(商品流通理论)、价格论、货币周转论、国家调节论、自然贫富论及积著之理等。其积著之理,是古代最早出现的商业经营管理原则。总之,计然之策用一名话概括就是以商富国论,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
  一是富国强兵论-一治国方略。要知道军事就在于从事战备,做好后勤战略防备工作,时刻准备好待用之物。如果能知晓国库物资的多少,相互对照各种物资的供需状况,就可以做到胸有成竹、了如指掌了。一个国家如果想要富国强兵、称雄于天下,只有首先将经济基础打好,国家物质富足了,才可能有条件训练军队,使自己的国家兵力强盛,而人民的富足,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二是货物增值论-一经商良策。要知道货物的生产季节与社会需求的关系,才算得上知道货物。季节与需求的关系能够明确了,那么,所在天下货物的供需行情,就能够看清楚了。年岁在时农业就会丰收,在时就会歉收,在时就会发生饥荒,在时就会干旱。干旱时就要先预备船只,水涝时就得先准备好车辆,这才是掌握货物价格涨跌的关键。
  三、富国强兵论与略货物增值论相辅相成。前者是战略层面,是方向,目的;后者是战术层面,是行动,手段。二者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计然曰:故岁在金,穰;水,毁;木,饥;火,旱。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计然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按照五行的说法,岁星处于金位,是丰年;处于水位,是荒年;处于木位,有饥荒;处于火位,是旱年。旱年则预造船只,水年则预造车辆,这是适应市场变化的一个经营法则
  《越绝书·计倪内经》载论),即主张由国家来平粜粮食,使粮价维持在3080钱之间,以便做互农末俱利,随着物价的弹性而起伏,关卡的税收和市场的供给都不缺乏,这乃是治理国家必须遵守的基本法则。
  在这里,计然从治理国家的角度去阐述市场运行的规律:太阴三岁处金则穰,三岁处水则毁,三岁处木则康,三岁处火则旱。太阴即木星,在天空的相对位置每12年为一周期。运行至酉宫(方位)称岁在金,是,即大丰年;又6年运行至卯宫为岁在木是,即小丰年;运行至子宫是为岁在水为:毁,即大荒年,隔6年至午宫是岁在火,又是旱年。也就是说农业生产,是6年丰收,6年干旱,12年有一次大饥荒。计然认为,掌握这种年岁丰歉的循环知识,就可预测五谷及其它商品价格变动的趋势,可以利用它使国家财政丰裕和个人致富。计然认为,出售的谷子如果每斗价格为20钱,农人就要吃亏;如果每斗卖到90钱,商人就要吃亏。要是商人吃亏了,钱财就不会流到社会;如果农人吃亏了,田地就会荒芜。因此,谷价最高不得超过80钱,最低不得少于30钱,这样农人、商人才会双双有利。这就是史传的平籴论(或平粜而且又从商业运作的角度谈论了应当如何去具体操作。他的观点无疑是十分有见地的、具有实战意义的。
  除此之外,计然还认为,要在商业领域里保持长盛不败,关键要善于用智。他曾经这样说:积蓄之理,务完物,无息币。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具行如流水这段话说明了囤积发财的关键在于务求把货物卖光和决不贷款,它意思是说,经营商业的基本法则是,货物必须完好,不积压商品,在商品的销售过程中,容易腐烂的货物和食品不要长期贮存,不要囤积货物企图抬价。考察某种商品是有余还是不足,就可以预知它的贵贱。价格上扬到了极限就会下跌,下跌到极限又会上扬。因此,价格上扬时就要像对待粪土一样及时出售当价格下跌时就要如同珍爱珠玉一样及时收购应该使资金货物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通。
  很显然,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商业经营原则。计然的这些见解十分中肯地揭示了商业运作的最为基本的规律,它对后世商人搞好经营工作具有极好的指导作用,是弥足珍贵的商业文化经典箴言。
  计然之策本是计然教越王勾践以商富国,勾践用之十年竟国富而霸,不但最终打败了强大的吴国,报仇雪耻,之后又进军中原,成为春秋时期的五大霸主之一。范蠡在助勾践灭吴后就功成身退,他用计然之策富家,他到了陶这个地方,叫朱公,后人尊为陶朱公。《史记.货殖列传》为货殖者作传,先写陶朱公,再写子贡。太史公写道: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由此,范蠡在十九年之中三次赚取千金,年老后子孙继业,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
  jì rán zhī cè
  【解释】:泛指生财致富之道。
  【出处】:相传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用计然之策,修之十年而国富; 范蠡既雪会稽之耻,用计然之策于家而富至巨万。所谓计然之策,主要指六岁穰六岁旱的农业循环学说,农末俱利的平籴论,以及物价观测、贵出贱取等经商致富的积著之理。后因以泛指生财致富之道。
  计然十八策:
1生意要勤紧,懒惰则百事废。

2接纳要温和,躁暴则交易少。 

3议价要订明,含糊则争执多。

4帐目要稽查,懒怠则资本滞。

5货物要整理,散漫则必废残。

6出纳要谨慎,大意则错漏多。

7期银要约定,延迟则信用失。

8临事要责任,放弃则受害大。

9用度要节俭,奢侈则用途竭。

10买卖要随时,挨延则机会失。

11赊欠要识人,滥出则血本亏。

12优劣要分清,苟且则必糊涂。

13用人要方正,诡谲则受其累。

14货物要面验,滥收则售价低。

15钱账要清楚,糊涂则弊窦生。

16主心要镇定,妄作则误事多。

计然之策

(2011-05-09 00:00:00)

转载

  【解释】:泛指生财致富之道。

  【出处】:相传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用计然之策,修之十年而国富;范蠡既雪会稽之耻,用计然之策于家而富至巨万。所谓计然之策,主要指六岁穰六岁旱的农业循环学说,农末俱利的平籴论,以及物价观测、贵出贱取等经商致富的积著之理。后因以泛指生财致富之道。

  计然十八策:

  生意要勤紧,懒惰则百事废。接纳要温和,躁暴则交易少。 议价要订明,含糊则争执多。帐目要稽查,懒怠则资本滞。货物要整理,散漫则必废残。出纳要谨慎,大意则错漏多。期银要约定,延迟则信用失。临事要责任,放弃则受害大。用度要节俭,奢侈则用途竭。买卖要随时,挨延则机会失。赊欠要识人,滥出则血本亏。优劣要分清,苟且则必糊涂。用人要方正,诡谲则受其累。货物要面验,滥收则售价低。钱账要清楚,糊涂则弊窦生。主心要镇定,妄作则误事多。

  计然之策

  计然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战略家、思想家和经济学家,计然并不是真实姓名,而是取善于计算运筹的意思。据说他是老子的弟子,博学多才,无所不通,尤长计算。《史记·货殖列传》说范蠡曾拜计然为师。他教给范蠡贵流通尚平均戒滞停等七策,范蠡只用了其中五策,便使越国强盛,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灭吴之后,范蠡携西施离越赴齐,改名为陶朱公,后世将陶朱公视为商人祖师。

  1 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这些话极为精辟地揭示了商品价格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他指出商品价格上涨,生产者们就会将资源集中到这里,供给自然增加,增加到一定程度,供大于求,价格则会狂跌,反过来也是同样的道理。因此经营活动不能从众,要从供求关系的角度,确定自己的经营品种。

  一贵一贱,极而复反。在进行经营活动时,不能苛求过高的利润,在价格高到适当程度时应果断抛售,这就是贵出如贱土;在价格低谷时,应大胆地买进,这就叫贱取如珠玉。事物的量变在积累的过程中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对于商家来说,对事物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

  2 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

  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物之情可得而观已。意思是说要有目的地进行自己的经营活动,认识市场规律,有遇见地储备物资。根据自然环境条件的变化,预测市场需求的变化,提前做好货物的购销工作。他认为天时变化的规律是可知的,岁在金,穰;水,毁;木,饥;火,旱。就是说影响市场变化的无非是这样一些基本因素,根据这些因素的变化做出判断是经营成功的关键。

  范蠡还曾提出农业经济循环学说,他认为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即天下六年一次大丰收,六年一次小丰收,十二年一次大的饥荒,这些都是气候变化引起的,是有规律的。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可以提前做好准备。例如大旱之年应收购舟船,因为其价贱,而旱后船只必会成为紧俏商品。水则资车,旱则资舟夏则资裘,冬则资xi”,即夏季贩运皮裘,冬季早售葛麻。只有将经营的眼光放到未来需求最迫切的市场上,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

  3 财币欲行如流水

  财币欲行如流水无息币。这就是说,在营销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持资金流转的通畅,不能把过多的资金积聚在自己的手中,这就叫做无息币。不要看轻薄利,在资金加速运转的情况下,实际上就已经达到了增加利润的效果。而一味地囤积居奇,抬高物价,则有可能血本无归。这就是无敢居贵。毕竟高额利润不可能时时存在,薄利多销实际上就是将风险转化为利润的最佳方法。范蠡认为谷贱伤农,太贵又伤害商贾的积极性,因此缩小价格波动的幅度,无论对商家和买家来说,都是最受欢迎的。

  4 务完物

  务完物意即一定要保证所经营的货物质量。在采购货物时,对易腐烂的东西,切勿长期存储,贪图价高;还要防止以次充好,坑害消费者。务指一定,是强调的意思,说明对产品质量的看重。

  5 择人任时

  择人任时是指范蠡的经营策略。商业经营需要认真选择贸易伙伴和良好的贸易时机。择人强调的是职业道德,在这一点上,他的观点是与时逐而不在责于人任时强调的是贸易时机的预测。择人任时二者之间有着不可忽视的有机联系,既不可只顾贸易伙伴的和谐而放弃适宜的贸易时机,更不可看准了贸易时机而认钱不认人。

  计然之策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范蠡使用计然之策中的五条,在十年之中将越过建设的国富民强,报复了强大的吴国,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实例。而范蠡在功成名就后弃官,也是他为人聪明、申明道理的明举。范蠡研究了商业经营的地理条件,看中地处中原,四通八达,有利于事业发展,因而选择了陶地定居,将计然之策用于家庭的经商活动,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获得了陶朱公的称誉。

人之智有上中下三品

(2011-05-09 16:30:42)

转载



范蠡,字少伯,春秋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实业家。后人尊称商圣。他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助勾践灭吴兴越,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激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变官服为一袭白衣与西施西出姑苏,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中,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又自号陶朱公,乃我国儒商之鼻祖。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刘筠《春夕遣怀》:

范蠡扁舟终去相,冯唐半世只为郎。

风飘玉笛梅初落,酒泛金樽月未央。

休把虚名挠怀抱,九原丘陇尽侯王。

猗顿,战国时魏国人,号猗顿。姓名与生卒年代已无可考。他是我国战国初年著名的大手工业者和商人,为山西地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猗顿原是春秋时代的鲁国的贫寒书生。他在生计艰难时,找到范蠡,往而问术。范蠡点拨曰:子欲速富,当畜五(母畜)猗顿千里迢迢来到西河(今晋南一带),定居于猗氏王寮,大畜牛羊,后又兼营盐业,十年之间,成为与陶公齐名的巨富。
渔阳居士曰:人之智有上中下三品:上智师己,中智师人,下智无所适从也。陶朱公尝问计于《计然之策》而兴邦定国,值功成身退,为行商坐贾,而使天下之才聚散自如,皆师己之成心也,此上智者也。猗顿问津,陶朱公一语道破,陶朱公点化之巧,猗顿悟解之透,乃天下师徒之楷模。然猗顿非师之人而能成大业者,终不失为中智者也。今天下众人,师者焚膏继晷,学者兀兀穷年,虽思财若渴,而终不失为小商小贩,偶有暴富,又堕入奸商之伍,如是师生皆下智者也。

经商如是,为学如是,官宦亦无不如是也。

窃以官宦谕之:擅仕宦者藏则布衣一介,行之一飞升天,出将入相,吕尚伊尹是也;不擅仕宦者,前抓后登,台阶历历,此所谓向上爬之俗谚之源。其稍有成就者,但不知面被上司唾过几回回,背为下属戳过几回回也,其心中之酸楚更与何人说!

所谓计然之七策,主要指“农业丰歉循环论”、“平籴论”和“积著之理”。关于“农业丰歉循环论”,《越绝书·计倪内经》说:“太阳三岁处金则穰(意为庄稼丰熟),三岁处水则毁,三岁处木则康,三岁处火则旱”。这就形成了六年一穰、六年一旱或者十二年一大饥的循环。计然认为只要掌握这种年岁丰歉的循环知识,就可以预测粮食及其他商品的价格变动趋势,以便利用它促成国家财政丰实和使个人致富。所谓“平籴论”(也可称做平粜),是主长由国家在丰年收购粮食储存,备荒年发售,以稳定粮价。计然指出,“夫粜二十钱病农(谷贱伤农),九十钱病末(粮贵伤商人),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辟矣!”他主张使粮价维持在三十至八十钱之间,做到“农末俱利”。至于“积著之理”,指的是经商致富的一些原则。这些原则是:()“务完物,无息币”。意思是说要使货物及时周转,且周转得净尽无余。如果使货物长久停息则无利可图。()“旱则资舟,水则资车”。(范蠡对此发展为夏则资皮,冬则资纟希(一种葛麻布),旱则资舟,水则资车)。此称之为“待乏原则”,即利用旱涝寒暑之机,低价购进,待贵而售,随时逐利。()“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即是要掌握商品供求关系变化趋势和规律,乘机购进与销售。()“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宝”。此指商品价格的变化规律是“贵极必贱,贱极必贵”。经营者要时刻观察和掌握贵极贱极的规律和商品价格信息。抓住购进和出售的关键时机。()“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对易腐的食品不要久留,更不要等待高价出售。否则,将因小利而招来亏损。()“财币欲其行如流水”。经营之道似细水长流。流则活,滞则死。搞活是经营的原则。范蠡正是实践并发展了这些理论和原则,才成为我国商业史上第一位经营之神的。约在2300年前,宋人计然就提出了如此精辟和周密的经济原理,至今仍有借鉴价值,实在不愧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商学大师。

《计然篇》

然者,自然,天然,必然,物之道也。物道乃物之情与势,不依人意所动。视物之情与势而计所为,不求于心,不责于人。计其始末,智基于此矣。疾疾缓缓,曲曲直直,如依水而舟,依鱼而网也。顺其自然,为可为,避不可为。无可无不可,则容与率然,始有我。

计物之情与势必于审时度势,不可不察。势之蓄当有时,谓之机缘也。贵在得时。势成则时至机至,虽难而易,其效自然。势不成则时不至机不至,虽易犹难。时过则境迁,机缘尽失,大势去矣。审时度势之妙在择时捉机。权衡时机,尤当精察,毫厘必较,成败由此。择时之妙,如逐如竞,如捕如捉。待时而动,动不妄举。动静,迟速,轻重,繁简,必以时定。此一时非彼一时也。待时蓄势,备而待发,则静如泰山。得时则发如疾电,时不我待,稍纵即失。疏于此而欲其功,无异缘木求鱼。

计然之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