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之宏大主题

发布时间:2019-03-13 17:16:44

2019年高考热点素材宏大主题

奋斗的脚步如此有力 1

共识是奋进的动力 2

实干是最好的语言 3

善于学习,永葆本色 3

坚持知行合一 主动担当作为 4

中国制度的优越性 5

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 7

读懂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的内在逻辑 8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 9

奋斗的脚步如此有力

李洪兴

2019030409:0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迈着春天的步伐,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和21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齐聚北京,共商国是,全国两会启幕。

  代表委员们履职尽责,准备好了吗?一位全国政协委员调研足迹遍及东中西部,她说,要让议政建言有质量,必须具备深入调研的脚力’”;一位全国人大代表为了心中的制造强国梦,一头扎进生产一线,找问题、求建议、寻答案,车间里的头脑风暴别开生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新时代的追梦人是可爱的人、可敬的人,或是基层干部+的忙碌,熬白了头发也葆有一颗为民谋实事的滚烫的心;或是科研人员不断攀登创新高峰,数十年磨一剑,书写一个又一个中国第一;或是人民子弟兵为国站岗,用自己的负重前行,为群众守护岁月静好;或是快递小哥的街巷穿梭,汗水里折射着梦想的光辉。每一位追梦人的姿态都是向上向前,共同筑牢了发展的基石、托举起美好的生活。

  奋斗者都在与时间赛跑。有人说,要见全国人大代表李莉,难,也不难。难,因为她总是在忙,一会儿在基层、一会儿在外地;不难,因为只要有群众来访,她总是会留出接待时间。履职中,何尝不是一种时不我待的感觉,把恪尽职守、行使权力时刻放在心中;重担在肩的责任,促使把人民的信任化作前行的动力,不敢懈怠、不能懈怠。时间是公平的,奋斗者奔跑的每一步都是坚定的、踏实的。在时间的坐标系里,奋斗的足迹成为时代的鲜明印记。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全国各族人民携手奋进,共同拼搏,代表委员们见证、参与、推动了国家各个领域的建设发展,步履充实且坚定。

  如今,在这个属于奋斗者的新时代,我们所踏过的脚步、留下的足印,如同民族复兴宏伟乐章里的音符,焕发磅礴伟力,奏出了我们时代的最强音。可以说,人之立、国之强,从来不会自己到来,需要我们拼搏争取、双手创造、接力奔跑。

共识是奋进的动力

李浩燃

2019030406:0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春风吐绿、草木初萌,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拉开帷幕。数千名代表委员齐聚北京履职尽责,议政建言、共商国是,集聚众智、凝聚共识,在春天里发出好声音。从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到聚焦两会的舆论场,众人拾柴的心劲在激荡,团结奋进的力量在汇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共识如同事业发展的催化剂,蕴藏着强大正能量。尽最大努力谋求共识,在更广范围赢得共识,就能得到更多支持、争取更多主动,为攻坚克难、爬坡过坎凝聚合力。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一个个指标、一项项数据,标注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不凡成绩。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为何我们能过得很充实、走得很坚定,收获来之不易的成绩单?改革发展共识的凝聚,无疑是重要的一方面。

  拉开时间的距离,从更为纵深的视野来体悟,共识也彰显着智慧与勇气。从唤起工农千百万到建立爱国统一战线,谋求共识、凝聚共识,一直是我们党的看家本领;从团结一致向前看发展才是硬道理,在解放思想中求取共识,一直是我们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方法论;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通过凝聚共识找寻最大公约数,一直是我们砥砺奋进的力量所在。重温人民共和国的筚路蓝缕,回首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不难得到启示:有共识就有团结,有共识就有力量。

  也应看到,共识不会自动形成,也绝非一蹴而就。即便是拉弓射箭,要想一举正中鹄的,也必须考虑距离的远近、气流的影响。以改革为例,凝聚共识往往是首要难题,如果没有广泛的共识,压力就会变成阻力。全面深化改革行进至今,低垂的果子早已摘完,我们面对的是深刻变动的社会结构、深刻调整的利益格局、深刻变化的思想观念,统筹兼顾各方利益任务繁重,凝聚改革共识的难度大大增加。然而,越是利益多元、观念多样,越需要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解开思想扣子、迈开实干步子,从而在思想认识上实现共振,激发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磅礴动力。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心朝一处想,劲才会往一处使。从治理的维度出发,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有利于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也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体现。现实中,浙江温岭的民主恳谈会为什么对村民葆有吸引力?就在于协商有利于达成共识,连接着民主的真谛。众力并则万钧举,群智用则庶绩康。我们的目标越伟大、愿景越光明,我们的使命越艰巨、责任越重大。面对变动不居的时代环境,凡事商量着办、努力求得共识,才能不惧黑天鹅”“灰犀牛等各类风险,也才能书写人心齐,泰山移的新篇章。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时间是充满魔力的变量,警醒我们决胜全面小康重任在肩、时不我待,切不可喘口气、歇歇脚;催动我们广泛凝聚共识、不断增进团结,向着目标艰辛奋斗。代表委员的尽心履职,必将在会场内外汇聚更多智慧和力量,助力我们在追梦之路上攻克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在新时代不断成就新作为。

实干是最好的语言

李洪兴

2019030405:5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翻开一位全国政协委员的履职记录本,写得满满当当。事不在大,在于实。他表示,做好履职工作,就要将参政议政融入日常工作中,精准建言献策,解决实际问题。实干当头,代表委员们履职尽责一直在路上。

  好成绩都是干出来的。犹记去年两会上的声音:不断推动减税降费”“治理校外托管班乱象”“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一年来,众多减税降费措施推出、中小学课后服务普遍开展、616万套棚改开工超额完成目标正是有诺必践、掷地有声的实干担当,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时代的气质与风貌,是由实干定义的。樱桃好吃树难栽,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这样一股子干劲儿。

善于学习,永葆本色

刘强

2019030408:26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为即将出版发行的第五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作序强调,善于学习,就是善于进步。党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发展都告诉我们,没有全党大学习,没有干部大培训,就没有事业大发展。

  对党员干部来讲,学习首先要是政治上的学习。强化政治学习,提高政治站位是履职尽责的前提和基础,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党章明确的党员义务。然而,在现实中也不乏个别党员干部拿工作忙说事、用没时间搪塞,想方设法逃避学习、敷衍学习。细究背后的原因,有的是态度不端正,对学习重视不够、抓得不紧,满足于浅尝辄止、浮光掠影;有的是推崇临阵磨枪不快也光,挖空心思地找窍门、抄捷径,不求学深悟透、只求得过且过。这些反映出来的学风问题,本质上还是形式主义在作祟,体现出个别人党性弱化、学习退化,不仅让学习流于形式、效果大打折扣,而且败坏党的优良学风作风,损害党员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古人云,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重视学习、端正学风,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历来都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曾言,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无论戎马倥偬、转战大江南北,还是日理万机、处理内政外交,他一有空闲便会醉心于读书学习之中。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也因此成为毛泽东同志热爱学习的写照。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村下乡插队期间,经常带一箱子书下乡,在煤油灯下看砖头一样厚的书有时吃饭也拿着书”……见贤思齐焉,对今天的党员干部来说,又有什么理由和借口去逃避或是敷衍学习。

  思想上认识清楚还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付诸行动,达到知行合一。不论是何种学习,最终还是要落到增强实践本领上来。比如,对党中央有关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的学习,是读一读文件就扔到一边,还是真正俯下身子、挽起裤腿到乡村地头去看一看,效果自然不一样。再如,对待基层群众的各类诉求,是照本宣科、从文字到文字找答案,还是真正到群众中听真话、摸实情,群众的态度肯定大不同。

  进入新时代,就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很多急难险重工作需要党员干部挺身而出、攻坚克难。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当把学习当成政治责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学习自觉、夯实理论根基、增强做事本领,以时不我待、勇立潮头的胆识气概和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担当,不断学习,敢于实践,在奋斗中锤炼自我,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坚持知行合一 主动担当作为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重要讲话

本报评论员

2019030406: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干部敢于担当作为,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

  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坚持知行合一、真抓实干,做实干家。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了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对于干部成长的重要性,勉励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席话,为干部正心修身树立了重要准则,为干事创业指明了行动方向。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面对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肩负繁重的执政使命,我们要加强理论学习,紧密结合新时代新实践,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多思多想、学深悟透,真正弄清楚创新理论的源泉是什么、实践基础是什么、战略考量是什么。我们强调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落脚点应该在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学懂弄通做实,落脚点在做实。创新理论学习得怎么样,掌握得如何,要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在担当作为中得到体现。

  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就要真抓实干、做实干家。广大干部要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做疾风劲草、当烈火真金。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举战国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务的例子,就是警示领导干部要加强实践锻炼、真刀真枪打拼。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在一个岗位工作,千万不能心浮气躁,要稳得住、沉得下,学真本领,练真功夫,把火热的实践作为最好的课堂,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在难事急事的经历中经受摔打。

  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就要敢于负责、勇于担当。能否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最能看出一个干部的党性和作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打好三大攻坚战,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等等,都需要担当,都需要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实践告诉我们,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为官避事平生耻,越是艰险越向前,要用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新时代需要干部奋斗,需要干部主动担当作为。加强政治训练、党性锻炼,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做到既有宽肩膀,又有铁肩膀,既政治过硬,又本领高强,广大干部就一定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我们就一定能建设一支忠实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适应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经得起风浪考验,数量充足、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

中国制度的优越性

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2019030406:0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内容提要:中国制度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权利、代表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意愿。中国制度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经过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而来,能够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不断作出改革调整,具有强大的自我完善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下简称中国制度)的优势。那么,中国制度优势源自何处?这一制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体现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这是中国制度具有强大优势的重要根源。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制度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集中体现了中国制度的价值追求。中国制度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是保障人民权利、代表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意愿的制度,因而具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主体作用,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才会有不竭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79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90万亿元,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8%上升到超过15%,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这彰显了中国制度的优势。正是由于中国制度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能够调动和激发最广大人民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社会创造活力才得以竞相迸发,创新源泉才会充分涌流,才能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

  代表人民根本利益。判断一种制度优劣,关键要看其为谁服务、为谁谋利。坚持人民立场,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价值取向的制度,才能得到人民认同和支持。中国制度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中国制度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保障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促进实现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有机平衡,因而得到最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能够汇聚近14亿中国人民的磅礴伟力。

  促进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制度能够有效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拥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到2.8万元,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我国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4亿人,贫困发生率下降94.4个百分点,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事实证明,中国制度能够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有力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进。

  内生性演化的制度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过去和现在一直生长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之中,未来要继续茁壮成长,也必须深深扎根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国制度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经过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而来。所以,中国制度与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现实国情相符合,有根、有源、有生命力。

  符合我国历史传承。任何一种制度都有其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中国制度是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确立的,也是在继承我们党民主革命时期探索的制度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确立的制度基础上形成的。例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都建立在历史传承的基础上,实现了制度发展的无缝衔接,确保了制度的稳定性、连续性和权威性。

  符合我国文化传统。任何一个国家的制度都带有本民族文化的烙印。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进程中积淀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优秀文化传统,为中国制度奠定了坚实文化根基。例如,中国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既契合我国中央集权、多民族大一统的文化传统,又体现现代政治文明发展成果。正因为如此,中国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能够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力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正如习近平同志所强调的,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

  符合我国现实国情。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就在于这一制度是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制度,必须与这个国家的现实国情相适应。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我国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度建设必须立足于这一基本国情,既不能超越阶段,也不能落伍于时代。中国制度把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初级阶段的现实要求有机统一起来,既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又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既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又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符合我国现实国情,因而能够极大地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极大地激发社会活力,极大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具有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制度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充分证明了中国制度的优势,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制度能够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不断作出改革调整,具有强大的自我完善能力。

  先进科学的制度。制度能够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得益于制度设计的先进性、科学性。中国制度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具有鲜明中国特色,遵循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制度建设规律,是先进的、科学的制度。作为一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它为在坚持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前提下改革完善各项体制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发挥制度优势提供了有力保障。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改革创新的制度。时代在发展、环境在变化,社会问题也在不断产生,因而制度优势不是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的。只有顺应时代潮流,勇于改革创新,才能始终保持制度优势。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制度不断发展、日臻完善,展现出强大的自我完善能力。这种自我完善能力主要源自改革创新。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制度完善也永无止境。中国制度是改革创新的结果,也处在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结合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推进制度创新,努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让中国制度更具优势。

  开放包容的制度。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中国制度具有开放包容的特征。它以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态度吸收借鉴古今中外制度文明成果,避免其他制度的弊端和局限性,不断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新的重大课题,具有先进性、优越性。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我们的制度将一天天完善起来,它将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实践证明,中国制度既扎根中国大地,又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吸收借鉴其他制度文明成果,并伴随实践发展而不断改革创新、发展完善,日益成熟、日益定型,其优越性也必将日益彰显。

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

华东方

2019030406:0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深刻的经济转型和社会变革,但雷锋精神焕发着永恒的魅力,激励人们无私奉献、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习近平同志指出,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更多时代楷模。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深刻的经济转型和社会变革,但雷锋精神焕发着永恒的魅力,激励人们无私奉献、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雷锋在普通的岗位上,在平凡的工作中,在平静的生活里,一件事一件事去做,一个任务一个任务去完成,一点一滴去奉献。雷锋精神是奉献精神。奉献精神是革命战争年代流血牺牲精神的延续和发展,但它是不受年代、环境、背景等条件制约的。也就是说,学雷锋是不需要条件的,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岗位都可以学雷锋。只要你想、你有心、你愿意,从身边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随时随地都可以作奉献。

  雷锋和雷锋精神的出现,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雷锋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英雄模范,具有时代特点和教育意义,具有鲜明的历史转型时期的导向价值。

  雷锋和雷锋精神的出现,使英雄模范的成长进入了良性循环。雷锋是通过学习黄继光、董存瑞等英雄成长起来的,英雄就是雷锋前进的引路人,而后来的许多英雄又是通过学习雷锋成长起来、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的。王杰、欧阳海生前都是学习雷锋的典范。他们平时认真学习雷锋,具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觉悟。因此,在关键时刻,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为了抢救国家的财产,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成为人民英雄。学习雷锋是学习他生存的价值、活着的方式和意义。自己活着就是为了让他人生活得更美好,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的人生模式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但又是很难做到的,需要付出终生的努力。

  雷锋和雷锋精神的出现,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习近平同志指出,雷锋、郭明义、罗阳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要充分发挥各方面英模人物的榜样作用,大力激发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在新时代,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雷锋精神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彩,培育出郭明义、孙茂芳、庄仕华等当代雷锋和众多时代楷模”“道德模范

  56年前,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今天,习近平同志全面深刻阐述了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雷锋精神生生不息,在中国大地开花结果、世代相传。

读懂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的内在逻辑

2019030408:4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在这样的关键年份,国际社会期待从两会中读懂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的内在逻辑,从中国理念、中国智慧中探寻破解时代难题的信心与启示

  注重高质量发展的中国能否继续充当全球经济的引擎”“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将怎样继续为全球发展贡献力量”“中国还将释放哪些扩大开放的积极信号,推动全球化进程”……随着中国迎来两会时间,国际上这样的关注越来越多。对于研究中国的国际人士而言,通过中国全国两会探寻中国发展走向、感知中国与世界关系变化的风向标,已然成为一年一度的必修课

  2019年两会的全球热效应是什么?答案蕴含在中国发展的大数据里。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90万亿元人民币,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近14亿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近9亿劳动力、7亿多就业人员……庞大的体量、广阔的市场、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以及强大的生产力,让中国经济底气十足,韧性十足,中国因此成为世界眼中最具魅力的投资热土。有英国专家认为中国不仅经济体量变得足够大,其经济生态系统的联系也足够强大。中国美国商会近日发布的《2019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显示,62%的会员企业视中国为其近期全球投资计划的重中之重。

  没有人想错过中国的发展,因为这里总能诞生奇迹。一位曾常驻北京的巴西记者感叹,在和中国频繁接触的14年中,她看到的是其他国家100年才能取得的发展。一名在不同时期多次造访中国的西班牙国际象棋讲师感慨,上世纪90年代,即使是科幻作家也无法预测汽车在中国的这种爆炸式增长,中国的技术、社会和教育转型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所有国家中最快的。从这些外国人的视角,人们能够还原出中国发展波澜壮阔的真实图景。两会新闻中心首次实现5G信号全覆盖,引发外媒广泛热议;嫦娥四号抵达月球背面让德国《世界报》惊叹中国正让世界见识到历史上最伟大的复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政策论坛网站一篇文章指出,无论是在清洁技术、智能制造、金融科技,还是在信息和通信等行业,中国都在推动全球创新。关注中国的理由,不仅在于亮眼的中国成就,更在于中国紧紧把握发展的总钥匙,驰而不息地走向美好未来。

  用国际比较的视野更能感受到中国成功故事的厚重分量。环顾当今世界,西方民主模式失灵的现象频频进入人们视野——民粹主义抬头、选票政治困顿、党派对立极化、政治格局碎片化……面对这些不断涌现的治理危机征候,即便在西方社会,也有很多人感到需要从新的维度寻觅对策。目光投向东方,透过中国全国两会窗口,领略中国智慧,可以获得新启迪。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中国展现出的强大施政能力和驾驭发展大局的领导力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坦桑尼亚执政党革命党书记处书记坡勒坡勒最近接受采访时就强调,中国在治国理政方面有很多做法值得学习,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不断实现人民的诉求和愿望,中国今天所取得的成就也正得益于人民的支持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在这样的关键年份,国际社会期待从两会中读懂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的内在逻辑,从中国理念、中国智慧中探寻破解时代难题的信心与启示。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

杜秀岚

2019030406:0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分享到:

 

  《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适应统一战线政治引领、凝心聚力的新任务新要求,必将推进社会主义学院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新时代,统一战线政治引领、凝心聚力的任务光荣而繁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要求,为巩固和发展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党对社会主义学院的领导、推进社会主义学院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颁发了《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第一部由党中央制定的关于社会主义学院工作的党内法规,为做好新时代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明确职责定位。社会主义学院的创办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紧密相关,其发展也离不开统一战线各领域成员特别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支持。同时,社会主义学院也是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实践体现。《条例》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社会主义学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治学院,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是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的主阵地,是开展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部门,是党和国家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5明确了社会主义学院的职责,使社会主义学院的定位更加科学准确,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进一步发挥主体作用、支持社会主义学院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

  拓展文化功能。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增强统一战线凝聚力的重要纽带。《条例》注重吸收社会主义学院办学的历史经验和创新探索,突出大统战”“大文化双重视角下以文化共识促进政治共识的教育培训理念,提出以政治共识教育为核心、以文化认同教育为基础、以能力素质培养为重点,规定经批准的社会主义学院可以加挂中华文化学院牌子,并组织开展中华文化的教育、研究和对外交流,打造中华文化特色学科。这有利于社会主义学院以中华文化学院名义探索开展海外文化统战工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有力文化支持。

  规范教学形式。社会主义学院工作要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统一战线工作发展相适应,认准新定位、强化新共识、发挥新功能,着力探索创新新时代统一战线的教育培训机制、内容和形式,更好凝聚新的统战群体、协调新的多元诉求。《条例》立足新时代任务要求和未来事业发展,明确规定社会主义学院的教学布局和班次学制,并就落实联合办学、开放办学提出了具体要求。《条例》规定进修班、培训班、专题研讨班和国情研修班等班次类型,有利于实现统一战线领域教育培训全覆盖。同时,明确社会主义学院班次分为主体班次和委托班次,并规定社会主义学院可以根据新时代统一战线形势任务发展需要开设新的班次,拓宽了培训范围。在学制方面,提出社会主义学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各类班次的学制,为学院灵活办学提供了政策空间。这就明确了统一战线教育培训工作的努力方向,使社会主义学院的教学形式更加定型化、制度化,必将进一步提升统一战线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作者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副部长、宁夏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

2019年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之宏大主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