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发布时间:2020-07-30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原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怜已成了白发人! 【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南宋爱国词人,号稼轩居士,山东济南人。以他壮岁旌旗拥万夫这样的豪语,抒写英雄之词,为后人留下了许多雄浑豪放、脍炙人口 的词章。尤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安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为最著名。辛弃疾是两宋词人中词作最多的作家,共有六百多首。 【背景】
此词作于作者失意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之时。辛弃疾二十一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天,辛弃疾与陈亮在铅山瓢泉会见,即第二次“鹅湖之会”。陈亮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他先后书《中兴五论》和《上孝宗皇帝书》积极主张抗战,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这次他到铅山访辛弃疾,留十日。别后辛弃疾写《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词寄给他,他和了一首;以后又用同一词牌反复唱和。这首《破阵子》大约也是作于这一时期。 【主题思想】
追忆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也表现了壮志难酬、
报国无门的悲愤。 【赏析】
上片描写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沙场上点兵时的壮盛场面。开头两句写军营里的夜与晓,“醉里挑灯看剑”一句有三层意思:“看剑”表示雄心,“挑灯”点出时间,醉里还挑灯看剑是写念念不忘报国。次句“梦回吹角连营”,写拂晓醒来时听见各个军营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上句是看,此句是闻。接下三句写兵士们的宴饮、娱乐生活和阅兵场面,词的境界逐渐伸展、扩大。“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炙是指烤牛肉。《晋书》载:王顗有牛名八百里?,常莹其蹄角,王济与王顗赌射得胜,命左右探牛心作炙。“麾”是军旗。全句的意思是:兵士们在军旗下面分吃烤熟的牛肉。“五十弦翻塞外声”,指各种乐器合奏出雄壮悲凉的军歌。古代的瑟有五十弦。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这词里的“五十弦”,当泛指合奏的各种乐器。“翻”,指演奏。“塞外声”,指雄壮悲凉的军歌。
下片写投入战斗的惊险场面:“马作的卢飞快”“的卢”,骏马名。相传三国刘备在荆州遇厄,的卢马载着他一跃三丈,越过檀溪(《三国志·先主传》引《世说》“作”,作“如”解。“弓如霹雳弦惊”,比喻射箭时弓弦的响声如雷震。“了却君王天下事”两句,描写战斗获胜,大功告成时将军意气昂扬的神情。“天下事”指收复中原。收复中原,不仅是君王的事,也是人民共同关心的大事。末句一结,却转到在南宋统治集团的压抑下,恢复祖国河山的壮志无从实现的悲愤。这一转折,使上面所写的愿望全部成为幻想,全部落空。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形、声两方面写军营生活及战前准备的句子是: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方面描写渴望驰骋沙场、英勇杀敌的战斗场面的句子: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以“ ”直抒胸臆,表达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二、赏析选择题:
1下列对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词题为“壮词”“壮”在它形象地描绘了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气、壮阔的战斗生活,道出了英雄渴望杀敌报国的一片壮心。
B“八百里”出自《世说新语》,用典贴切,描绘了秋天沙场点兵场面的辽阔、宏大与苍凉,烘托出一幅肃杀、庄严的战争画面。
C.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与之前的梦境形成鲜明对比,情感由雄壮变得悲壮,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和悲愤跃然纸上。
D.全词虚实结合,首尾写实,“梦回吹角连营”一句即写梦境,激情直泻,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常规写法,凸显艺术上的独创。
2、对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醉里挑灯看剑”塑造了一个怀才不遇的壮士形象,你看他以酒浇愁,醉眼朦胧中还不忘把灯挑亮,仔细端详手中报国乐杀敌的宝剑。
B.“梦回”和“八百里”二句写大片军营,绵延八百里,处处炊烟烤着牛肉,极言战斗场面的宏大。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写战斗的速战速决,表现出所向披靡。 D.“可怜白发生”与前面九句形成极大的反差,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我们深沉地感受到词人火一般的爱国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无奈。 3、下边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人生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义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4、对《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气势磅礴,情境雄健,语言壮丽,体现了豪放派的写作风格。

B.词人从实、虚两方面来表达报国情怀,起笔“醉里挑灯看剑”通过虚写表达忧国之情。
C.上片和下片的最后一句分别描写了理想和现实中的词人自身,雄壮与悲凉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带给人心灵上的震颤。
D.词人善于化用典故入词,用“的卢”写战马,不但突出了战马飞腾的雄姿,而且有力地烘托了骑马人的勇猛。 三、 简答题
1、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2、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
3、辛弃疾说这首词是“赋壮词”,试结合词的内容,从题材或思想感情或语言风格等方面说一说其“壮”在何处。
4、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一、理解性默写
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形、声两方面写军营生活及战前准备的句子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方面描写渴望驰骋沙场、英勇杀敌的战斗场面的句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以“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直抒胸臆,表达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二、赏析选择题:
1下列对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词题为“壮词”“壮”在它形象地描绘了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气、壮阔的战斗生活,道出了英雄渴望杀敌报国的一片壮心。
B“八百里”出自《世说新语》,用典贴切,描绘了秋天沙场点兵场面的辽阔、宏大与苍凉,烘托出一幅肃杀、庄严的战争画面。
C.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与之前的梦境形成鲜明对比,情感由雄壮变得悲壮,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和悲愤跃然纸上。
D.全词虚实结合,首尾写实,“梦回吹角连营”一句即写梦境,激情直泻,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常规写法,凸显艺术上的独创。 【解析】B“八百里”指牛。
2、对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醉里挑灯看剑”塑造了一个怀才不遇的壮士形象,你看他以酒浇愁,醉眼朦胧中还不忘把灯挑亮,仔细端详手中报国乐杀敌的宝剑。
B.“梦回”和“八百里”二句写大片军营,绵延八百里,处处炊烟烤着牛肉,极言战斗场面的宏大。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写战斗的速战速决,表现出所向披靡。 D.“可怜白发生”与前面九句形成极大的反差,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我们深沉地感受到词人火一般的爱国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无奈。 【解析】B“八百里”是指牛。
3、下边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人生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义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解析】D、引用的典故有“八百里分麾下炙”和“马作的卢飞快”。其余不是。 “八百里分麾下炙”在晋朝,王顗有头犍牛,比一般的牛都要来得大,王顗十分喜欢这头牛,给他取名“八百里驳”,意思是像五色神牛一样健壮的牛,有次和王济比射箭输了,王济把牛心挖出来烤了吃.作者借用了这个典故说明军中分与的牛很珍贵,何其奢豪。马作的卢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马名。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性烈的快马。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引用“的卢”马的典故,从侧面衬托出了战斗的激烈,人物的英勇无畏。
4、对《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这首词气势磅礴,情境雄健,语言壮丽,体现了豪放派的写作风格。 B.词人从实、虚两方面来表达报国情怀,起笔“醉里挑灯看剑”通过虚写表达忧国之情。
C.上片和下片的最后一句分别描写了理想和现实中的词人自身,雄壮与悲凉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带给人心灵上的震颤。
D.词人善于化用典故入词,用“的卢”写战马,不但突出了战马飞腾的雄姿,而且有力地烘托了骑马人的勇猛。 【解析】B是“实写” 三、 简答题
1、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答: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2、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
答:通过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

3、辛弃疾说这首词是“赋壮词”,试结合词的内容,从题材或思想感情或语言风格等方面说一说其“壮”在何处。
答: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是“赋壮词”
4、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全词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