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07:42:58

1号参赛作品

《三字经》第二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0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理清课文内容的层次。

过程与方法: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课文讲述的道理和事例,从中吸取对自己成长有益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字、词和课文内容。

2、给课文正确地划分层次。

教法学法:讲授法 展示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谁会背诵三字经?给我们大家展示一下。

2.你对三字经还有哪些了解?给大家说说。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形式众多的启蒙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相传是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编撰,后经明、清学者补充。它结构严谨,文字简练,内容丰富,而且全书均为三字韵语,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记忆。 二、互动合作

1.谁来把课文读一遍。注意订正字音。

“燕”读一声 “教”读一声 “处”读三声

2.俩人一组互相读课文,注意订正字音。

3.指名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

4.生字我们已经都认识了,字形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地方吗?

“乃”的笔顺是先写“横折折折钩”再写撇。杼不要多写一撇。琢不要忘记写点。窦是上下结构,注意把字写匀称。提起笔来把字组成词语写一遍。

三、展示交流

1.看注释,查字典理解短文内容。

①自己看注释,查字典,说说短文的内容。②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③集体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孟子的母亲为了孟子有良好的环境,曾经几次搬家,选择好的邻居居住、安家。有一次,孟子不好好学习,逃学回家,孟母十分生气地折断了织布机上的梭子,以此来教育孟子。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窦燕山掌握了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因此,他教育出的五个儿 子,都成了国家的有用之材。

2.理清课文层次,练习把课文背下来。

①指名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几方面来谈做人做事的道理的?

②集体交流,给课文划分层次。

③指导学生按照层次背诵。

以提问形式进行背诵练习,如“人生下来为什么要进行教育?

孟母是怎样教育孟子的?”“窦燕山教育成果怎么样?……”

在此基础上男女生对背,最后进行背诵比赛。

四、巩固拓展

1.谈谈你学习课文后有什么感受?

2.创编“三字经”。

孩子们,“三字经”告诉了我们很多道理,读起来也琅琅上口,真有趣!你们想不想编“三字经”?教师引导孩子打开思维,鼓励孩子创编他们感兴趣的“三字经”。

五、布置作业

继续练习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

chǔ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yān  

窦燕山,有义方,

jiào

教五子,名俱扬。

2号参赛作品

《三字经》第二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自由拼读并有感情地朗读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两句,体会《三字经》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到只有好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子女成才的深刻意义。

教学重难点:读出语言的节奏感。难点:体会原文含义,感受只有好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子女成才。

教法学法:教法 讲授法 学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故事激趣

1、同学们,我们来听一个故事,(配乐讲故事《孟母三迁》,在讲的过程中简介孟子及“子”的含义)

2、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发表见解,初步感受蕴含的深义。)

3、过渡新授: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与故事有关让我们一起翻开第二课。

二、互动合作

课件出示课文。

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2)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放《三字经》的朗读磁带。)

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名读,生评,师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三、展示交流

质疑释义。

1)同学们,真聪明!那这章《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在汇报、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小结:可见,好的教育方法和环境,对我们的成长是多么的有利啊!

四、拓展延伸

拓展升华

在生活中,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教育你的?你喜欢他们的做法吗?说说理由。

四、课外延伸。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背诵给家长听。

2、亲自查阅有关今天学的《三字经》第二章中的典故事,小组合作试着表演。

五、布置作业

背诵第二课

能讲《孟母三迁》这个故事。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zhù)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3号参赛作品

《三字经》第四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诵读《三字经》,学习《三字经》里介绍的知识,了解其中的人文故事,懂得为人处事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具展示,让学生形象的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中国传统古典文化的精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精华,让学生受到传统道德教育,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心他人。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三字经》,演绎《三字经》,领悟《三字经》的内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人生观对待中国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意识。

教法学法:

师:情景教学法,示范法。

生:讨论,交流法。

问题导入: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三字经》。

1、课前谈话:交流读过的好书和自己知道的读书名言。

2、教师小结: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读书。经常读书会使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我们学校近年来开展了“好读书 ,读好书“我读书,我快乐”、“书香校园”等一系列的读书活动。你们都读了些什么书呀?

3、指名学生回答:《西游记》《水浒传》《格林童话》……

4、教师小结:看来你们都是爱读书的孩子,古时候的孩子和你们一样喜欢读书,他们进了学堂就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5、简介《百家姓》《千字文》,引出《三字经》。

互动合作: 1.教师提问: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三字经》这部经典。《三字经》可谓是家喻户晓,上到70岁的老人,下到几岁的孩子,都能背上几句。你们会背吗?这样吧,我一句,你们一句。

2.师生接背。

3.师随机评价,简介《三字经》:

《三字经》流传到现在,已经八百多年了,版本可多了。虽然版本有所不同,但主要结构都没有改变。全书虽只有一千多个字,但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包括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道德、名人故事等各方面的信息。《三字经》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专家们对《三字经》也非常推崇,他们说〈〈三字经〉〉是“千古一奇书”,如今,《三字经》被翻译成好几个国家的文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展示交流:

二、教学《三字经》片段,讲人文故事,懂做人道理。

1、出示新课。(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走进这部奇书,读读《三字经》。)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2、出示学习要求:

1)、读一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读。

2)、议一议:你读懂哪个字?哪句话?知道哪个典故?

3)、想一想:学了这几句三字经,你们懂得了什么?

4)、说一说:你想对自己或别人说些什么?

3、按学习要求进行学习。

拓展延伸:

老师:除了《黄香温席》《孔融让梨》,你还知道关于文明礼仪的历史典故吗?

学生:《王郎卧冰》《负荆请罪》《曾子杀猪》《千里送鹅毛》等等。

师生:你还知道哪些文明礼仪常识?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1:《三字经》中“黄香温席”“孔融让梨”和“孙康映雪”等典故教育我们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多交良师益友,努力学习。学了《三字经》,我还知道:人如果没有良好的品德,连动物也不如。

学生2:“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这句话给我很深的启示。如果一个人不学礼,就无法立足于社会,因为不懂礼的话,就会容易说错话,如果懂得礼节,大家便乐意和你为友,并且尊敬你。我们现在求学,常常与老师亲近,要学老师良好的言行,功课上有疑问要请教老师,不要老师疏远。对于你志同道合的同学,要与他们和睦相处。

(学生回答不足的地方,老师补充。)

布置作业:

1 与《新三字经》作比较,请学生找出《三字经》的创作手法?

2、尝试写《三字经》。

3、背诵本篇课文。板书设计:

三字经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常读千古美文,争做少年君子

教学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近经典,读了《三字经》的一小部分内容。虽然只是一小部分,但却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三字经》真是一个丰富的宝藏,有那么多的知识,那么多的名人故事,那么多教育我们为人处事的深刻道理。正如专家评价的那样,《三字经》真是“千古一奇书”,值得我们去看,去想,去品味,去研究。我希望同学们常读千古美文,争做少年君子。

4号参赛作品

《三字经》第五课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由于现在的父母对独生子女的过度溺爱,对孩子的要求,大多是有求必应,致使孩子们不知道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道理。而孩子呢,觉得父母对自己应该有求必应,才是好父母,因此,有的孩子甚至体会不到父母的艰辛,哪怕父母节衣缩食供孩子上学,也被孩子认为是理所当然的。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我们的孩子却没有感恩之心,这就丧失了做人的最起码的道德。因此,选择《三字经》的第五课内容作为感恩教育的内容之一。

教学内容: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大体了解“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的意思,并能反复吟诵,熟记在心。

2.过程与方法:通过以读为主、以读促悟的方式来理解文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小就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习惯。知道要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去感恩、去回报我们的父母、我们的社会。

二、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知道从小就要尊老爱幼,要孝敬父母。

2.知道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去感恩、去回报我们的父母、我们的社会。

三、教学方法:

阅读法 探究法 练习法

四、问题导入:

在这几句《三字经》里,有一个《黄香温席》的故事,你们知道吗?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生讲《黄香温席》的故事,如果没有谁知道就由老师告诉你们好吗?)

黄香温席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

五、互动合作:

1、出示“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有谁会读这些句子的,请给大家读一读,好吗?(指名学生读,教大家读)

2.教读不认识的生字。(学生互相教读)

3.同桌互读,指名汇报读,全班齐读。

4.师生合作读两遍,跟师读一遍,自由练读,试着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5.小组互读,评议。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孩子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而后再与同伴交流,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读书所得。)

六、展示交流:

1、你从这些句子中读懂了什么?

2、老师说意思:

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冬天用自己的身体替父亲暖被窝。孝顺父母,这是每个儿女都应该做的。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一个人首先要懂得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要增长自己的见闻。学习更要从数数、认字做起。

(设计意图: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诵读经典文化,应该粗略地讲解大意,让他们在粗略地知其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还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诵读的效果。)

七、拓展延伸:

1.你能说说你的父母是怎样爱你的吗?

2. 指名说,同伴互相说。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说自己父母对自己的爱,引导学生感受父母对子女的慈爱,感受家人之间的深厚亲情,懂得用关爱回报父母。)

八、布置作业:

1、背诵第五课,进一步了解原文意思。

2、背诵比赛。说说自己在生活中是怎样做的。

九、板书设计:

香九龄,能温席。---------孝(首)

融四岁,能让梨。---------

知某数,学某文。---------见闻 (次)

5号参赛作品

《三字经》第二课教案设计

指导思想:

如今的人们不仅要求高品质的物质生活,更需要高品位的精神生活。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类的成长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在生活中,环境造就人才,环境也淹没才人。社会环境与一个人、特别是与青少年的成长有直接的关系。孟子后来成为大学问家,与社会环境对他的熏陶感染有很大关系。因此,选择《三字经》的第二课内容作为教育的目的。

教学内容: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本课引导学生体会含义,理解其中积极的道理,受到儒学经典熏陶,感受中华名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只是根底,长大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读出节奏及韵律。

2.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到只有好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子女成才的深刻意义。

三、教学方法:

教法:引导法 讲故事法

学法:讨论法 表演法

四、问题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吗?

2.那么,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讲一讲呢?

孟母三迁

孟子家住今天山东省邹县乡下的一个小村庄,庄外不远处是一片坟地,总有送葬出殡的人家在那里吹吹打打。孟子好学,看了以后回来就学人出殡打幡、哭丧祭拜。孟母非常担忧,小孩子从小就学这些事,将来怎么得了呢?于是决定搬家,给孟子换个环境。

  孟家迁到了庙户营(今山东邹县县城西北),这里是个大镇甸,母亲的原意是让孟子多长一些见识,开阔眼界。但这里十天赶两个集场,喧闹异常。孟子倒是兴高采烈,看了回来不是用棍子挑两块石头学卖菜,就是用木头作刀子比比划划地学杀猪。孟母觉得不对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样下去怎么能行呢?于是决定再次搬家。

这一次孟家搬到了因利渠畔(今邹县县城南关)隔壁是个学堂,周围都是读书人。孟子每天都看到上学的人举止文雅、落落大方,也学着读书演礼,孟母这才放下心来,这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十分聪明,上学以后什么东西都一学就会,慢慢就觉得学堂的课实在没有意思。有一次,孟子一连三天没有上学,早上出门说去上学,下午还准时回家,孟母以为他是放学了。三天不去学堂老师不放心,派人到家里探问,看孟子是不是病了,这下子孟母才知道儿子逃学了。下午孟子又回来了,母亲问他到哪去了?孟子回答说上学去了。孟母大怒,拿起剪子就把织布机上的经线齐着机杼给剪断了。这一下孟子害怕了,因为他们维持家计的唯一来源就是母亲织的布。孟母让他将断了的线头全部接上,几百根经线全剪断了,哪里还接得上。

  孟母于是将道理讲出来说:读书与织布一样不能截断,截断了就接续不上了。即使能接续上,但织出的布满是疙瘩,还有人要买吗?你贪玩逃学,荒废时光,怎么能学到安邦定国的本领呢?

孟子这才明白了自己的身世,他痛下决心刻苦学习,终于成为道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亚圣,这就是“子不学,断机杼”的故事。

3.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想到了什么?

4.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是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课文,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五、互动合作:

出示“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1.有哪位同学会读这些句子吗?

2.老师带读,注意学生不认识字的发音。

3.同桌互读,全班齐读。

4.老师示范读,跟师读一遍,学生自由读,读出节奏及韵律。

六、展示交流:

1.同学们真聪明!那这篇文章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老师说意思:

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儿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曾经三次搬家。有一次,孟子逃学回家,孟母气得剪断了织布机上织了一半的布,让孟子知道半途而废将一事无成。五代时,有个叫窦禹钧的人,他教育子女很有方法,五个儿子长大后都很有成就,名扬四海。

七、拓展延伸:

1.你们想知道《窦燕山----教五子》的故事吗?那就听老师来讲一讲吧!

2.在生活中,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教育你的?你喜欢他们的做法吗?说说理由。

3.假如,你的爸爸妈妈此时就在你的眼前,你想对他们说什么?(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将来都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八、作业布置:

1.背诵第二课,进一步了解原文意思。

2.回家背给爸爸妈妈听。说说自己在生活中是怎样做的。

九、板书设计:

择邻处

断机杼 教育子女 都成为声名远播的人

有义方

教学反思:

6号参赛作品

《三字经》第二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图片与磁带的帮助下,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本课内容。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1、分发挥孩子的主体地位,培养孩子主动识字的愿望,激发孩子主动识字的兴趣,让孩子愿意识字,喜欢识字,逐步形成识字能力,为今后自主识字、大量阅读打好基础。扎扎实实地落实低年级识字教学目标。

2、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中华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到只有好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子女成才的深刻意义。

教法学法:

师:引导、讲解法。

生:讨论,交流法。

问题导入:

1、故事激趣。

1)同学们,你们听过《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故事吗? 2)那么,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讲一讲呢?

3)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2、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互动合作: 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2)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

5)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看的又快又准。)

展示交流:

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听吗?(放《三字经》的朗读磁带。)

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读一生评一师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拓展延伸:

同学们,这章《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在汇报中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你们想知道《窦燕山教五子》的故事吗?那就听老师来讲一讲吧!

教师讲述比尔盖茨小时候在学校图书馆帮助整理书籍的故事,提出问题:为什么比尔的母亲没有像孟子的母亲一样坚持搬家?他们的母亲哪个更好?(其实思维:其实目的都是一样为了孩子读书、做人好。) 小结,可见,好的教育方法,对我们的成长是多么的有利啊!

在生活中,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教育你的?你喜欢他们的做法吗?说说理由。

(启示思维,当你长时间看电视时,当你早上不爱起床时,当你和小朋友生气时,当你……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做的?)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将来都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布置作业:

1、假如,你的爸爸妈妈此时就在你的眼前,你想对他说什么?想一想并且把它写下来。

2、熟读本课,试着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三字经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读读 议议 背背

7号参赛作品

《三字经---人之初》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

过程与方法:以文章内在含义指导自己的行为,为学生创设传统文化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 谈话法

四、问题导入:

教师:《三字经》是传统中国社会众多的儿童启蒙读物中最著名、最典型的一种。宋朝之后的读书人基本上由此启蒙。

《三字经》让我们懂许多礼仪之道,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学习《三字经》中第一部分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看看你平时做的哪些事和《三字经》中的一样?

五、互动合作:

多种方式诵读

(一)、静心自读;

(二)、指名接读;

(三)、齐读;

(四)理解含义

1、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知道哪一句的含义,给老师和同学们讲一讲,指名讲含义。

2、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义,提出来讨论。

重点解释“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一段。

3、老师补充《三字经》中的故事《孟母三迁》《窦燕山五子登科》,学生认真听故事,听后讨论。

(五)、再读

1、接龙读。 男生读一段,女生接一段(四句为一段)

2、学生赛读

3、师生拍手齐读。

4、让我们再来感情地读一读。

六、展示交流:

尝试背诵

1、自由背诵。自己小声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2、师生互动,考考你

1)老师考学生。老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

2)学生考老师。学生说上句,老师接下句

3、全班拍手背。

4、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过关者画上红旗)。

七、 巩固拓展: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八、作业设计:

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不仅把《三字经》背好,在生活中还要按《三字经》中说的那样做,明白教育和学习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性,做一个文明有礼、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人。

九、板书设计:

三字经----人之初

11号参赛作品

《三字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相关句子

2、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

3、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了解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增进团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内容,理解意思并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教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辞旧迎新

1人为一组,以相对拍手游戏方式,自由边拍手边诵读已学《三字经》语句。

2、全班随音乐传球诵读《三字经》。游戏规则:每人诵读一句(6个字),接过球后,起立大声诵读,然后再转身传球。

二、问题导入

同学们,都做好预习了吗?

谁来为我们讲讲《孔融让梨》的故事?

三、揭示揭题:

同学们想一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文释义:

1、讲解:(东汉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才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然后提问:(出示图片)

⑴图中谁是孔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⑵孔融最先拿梨,本来能拿到最好、最大的,可他却是怎么做的呢?

⑶他为什么要给自己选一个最小的?

⑷孔融把大梨、好梨让给了哥哥和弟弟,这说明了什么?

⑸孔融吃梨时讲谦让,爸爸的表情怎样?(课件展示插图)爸爸看到孔融这样做,心里会怎样想?他会怎样夸奖孔融?

⑹谁能学学爸爸的语气夸夸孔融?

⑺孔融受到爸爸的表扬,心里会怎样想?

⑻孔融这样做,他的哥哥会怎样想?弟弟呢?他们以后也会怎样做呢?

2、小结: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在好处和方便面前不抢先,能让人,他不仅受到了全家人的称赞,也受到了世人的赞扬。所以,千百年来,“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孔融也成为了小朋友学习的好榜样。

3、那么,我们应该向孔融学习什么呢?

四、学文晓理:

生借助拼音自读一遍

五、新授

1、出示新授语句: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2、学生试读,教师引导学生正音

3、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4、老师解释语译部分。

5、指导学生朗读经文,背诵经文

6、故事情景再现:学生表演。

六、扩展活动:

学习儿歌《谦让歌》

《谦让歌》

好儿童,要谦让,

好处、方便,我不抢,

要学孔融把梨让,

不抢先,能让人,

先别人,后自己,

人人夸我“你真棒”!

七、总结

1)朗读今日所学。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对父母、对家里的长辈、对老师。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 老师和同学们说说你的打算。

【板书设计】

黄香 孝亲

孔融 让梨

13号参赛作品

《三字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阅读《三字经》片断,学习三字经里介绍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了解其中的人文故事,懂得勤奋学习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中华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感悟经典内容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背诵《三字经》,了解《三字经》里面的内容。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互动合作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交流读过的好书和自己知道的读书名言。

一、问题导入,整体感知《三字经》

1经常读书会使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学校向我们每位同学推荐了《三字经》这部经典。《三字经》可谓是家喻户晓,上到70岁的老人,下到几岁的孩子,都能背上几句。你们会背吗?这样吧,我一句,你们一句。师生接背:

2那关于《三字经》这部书,你知道哪些呢?(作者、书的内容等)

3师随机评价,简介《三字经》:

《三字经》流传到现在,已经八百多年了,版本可多了。虽然版本有所不同,但主要结构都没有改变。全书虽只有一千多个字,但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包括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道德、名人故事等各方面的信息。《三字经》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走进这部奇书,读读《三字经》。

二、互动合作:读《三字经》,讲人文故事

1、《三字经》这本书让我们认识了很多名人,而且这些名人的故事也已经成为千古佳话。能不能告诉大家,你从《三字经里》认识了哪些人?指名学生说。

2、相信你一定知道这些人——这些句子中讲到的人你熟悉吗?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学生讲故事)

(课件)出示填空:

_____,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zhù)。(做父母的真是用心良苦啊,听了你的故事,我知道了孟子之所以能成为大学问家,跟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

_____,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这就是那个成语“五子登科”的出处呢。)

_____,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真是个有孝心的孩子,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做人准则。)

_____,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我想问问孔融,你怎么会这么做呢?能友爱兄长、友善对人,也会感受到他人的温暖的。)

3、让我们再读读他们的故事。指导读。

书可以怎样读呢?指导配乐个性化朗读。(齐读)。

4、小结:读《三字经》,让我们了解了许多名人故事,这些名人故事都是在告诉我们如何学会处事做人。相信你们读了之后,一定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三、展示交流:读《三字经》,学史地知识

《三字经》是一部奇书,不仅让我们知道了那么多名人故事,而且,我们读三字经,还可以从中读到各种各样的知识。

1、出示片断:

稻粱菽(shū),麦黍(shǔ)(jì)。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shǐ)。此六畜,人所饲。

2、这里有好多的生字,你能读准吗?自己读一读。指名读。齐读(有滋有味地读一读)读得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3、了解知识:

这段话里,藏着许多知识呢,接下来我们分两队进行PK,问题的答案都在这两段话里面,好好地读一读,读完还可以与同桌议议。

什么叫六谷?六畜?

4、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知道了这么多知识。知识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看来我们很有必要把这两段含金量极高的话背下来。

生:试背,指名背(老师学生合作背,生生合作背),齐背。(不能背的可以跟着读。)

四、拓展延伸:背诵经典

(音乐响起):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近经典,读了《三字经》的部分内容。虽然只是部分,但却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三字经》真是一个丰富的宝藏,有那么多的史地知识,那么多名人故事,那么多教育我们为人处事的深刻道理。正如专家评价的那样,《三字经》真是“千古一奇书”,值得我们去看,去想,去品味,去研究,最好能够背下来。

五、布置作业:

学了本课后,你有什么想法,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小品,可以是绘画,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

六、板书设计:

六谷:稻、粱、菽、麦、黍、稷 (食)

六畜:马、牛、羊、鸡、犬、豕 (饲)

七、教学反思:

《三字经》教学设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