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发布时间:2019-01-17 06:43:50

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篇一:课题实施方案范例
  课题实施方案
  五、课题的可行性分析与措施
  1、本课题研究侧重于课堂教学实践,在师资、生源、设施等方面无特殊要求,具有较强的普遍性和针对性,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参加本课题研究的人员,有长期奋战在教育第一线的老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充分认识到数学教学作用和地位,能较快地与新课程实验相结合,找到最佳结合点。有年富力强的青年教师,他们有丰富的知识,容易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策略,容易找准新课程改革的实验目标,积极推动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研究,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深化素质教育。
  2、建立定期听课、评课制度,加强课堂案例分析研究。课题组根据课题进展情况,对课题进行分工,广泛开展研究;建立课题组教师理论学习制度,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每月相互进行听课,要求每位成员要结合课题研究的内容针对性的进行评课和分析,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交流,分析,特别要重视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深入分析,对其产生过程、解决问题途径、学生学习方法、态度的评价深入研究,从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改进,优化数学的教育教学。
  3、加强有关资料的积累、收集工作。课题组在实施课题研究过程中,要重视学后感、教后感、观后感和反思教学过程的随笔。加强教研组建设,采取教研组内教研、评议措施。图书馆和学校英特网等渠道将为课题组成员收集各种相关信息提供方便。整理和收集好原始素材,便于为以后出成果奠定扎实的素材基础。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069月至20077
  筹建课题组,确定课题组成员,课题开题动员,撰写开题报告。确定课题研究方案,确定本课题在课题组成员中的分工,设计研究方案、确定研究内容,申报立项,开题论证。 理论学习:系统学习相关教科研理论,搜集相关资料,展开理论研讨,对各研究人员着手设计研究计划,完成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工作:学习材料,培训骨干,形成方案。
  2、探索实施阶段:20077月至20087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中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论证,根据实验方案,调整数学学科教学,开展实验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撰写实验研究报告。进行各类数据、资料的搜集、整理。按要求进行研究,完善研究方案和调整研究人员,进行中期评估和阶段性成果展示等。
  3、第二轮实验阶段:20088月~20097
  4、总结阶段:20097月至20107
  通过本阶段实验,总结研究经验,评估研究成果,形成充满活力的教育教学模式,形成优秀的教师群体,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使全体学生全面生动地主动和谐地得到发展。进行新课程改革下的英语教学观摩活动,请专家鉴定成果,进行成果汇总、论文汇编,举办结题鉴定会、完善课题研究项目等并加强与其他兄弟学校的交流。
  七、预期成果形式:论文、研究报告
  八、研究人员的安排
  本课题主要研究人员的分工,具体如下:
  1、负责人:
  蔡文雄数学组副组长、海口市市级骨干教师 、一级教师负责课题的管理、研究和实施 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和经费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一)总体目的:
  1、探索在广域网环境下,研究型教学模式在学生学 习活动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和途径。
  2、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研究型教学模式对学生 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方式、学习效率以及综合素质方面的影响。
  3、络环境下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在教师角色转换中所起的作用。
  (二)具体目的:
  1、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养
  成科学的思想方法,正确的对科学和道德等方面的评价能力;
  2、发展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通过主动探究的实践活动,获取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情感体验,
  培养学生主动求知、乐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4、促进学生通过研究实践活动,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
  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开放性环境中获取、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的能力,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能力表达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
  5、培养老师的科学研究精神,转变老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使老师变为教学科
  研的专家。
  三、实验假设
  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广域网的网络环境基础上,采用研究型教学能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促使老师实现角色转变,由一个单纯的教书先生向科研型教师转变。
  四、研究变量与对象:
  1、自变量:广域网环境下的研究型教学模式
  2、因变量: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素质的提升。老师角色的转变。
  3、相关变量:实验学校教师的素质,学校网络环境,生源情况。
  4、研究对象:高一、高二实验班学生
  每学年的第一学期从高一、高二两个年级中各随机抽取两个班,然后再随机确定实验班与对照班。
  其余平行班均为该年级两个实验班的对比班。
  5、干扰变量界定与控制
  被试:所有受试学生对实验均处于盲点,确保其在常态下学习;实验班采用研究型教学模式,而对比班采用平常的教学模式;实验班与对照班在每一学年度的一、二学期之间对调互换,以避免实验期望效应。
  教师:选择学历、资历、能力等基本相近的教师承担实验,并随着实验班与对照班在每一学年度的一、二学期之间的对调互换,也相应互换为实验教师或对照班教师,以抵消教师之间的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环境:确保教室环境、教学时间等环境条件的相对一致性,避免实验环境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五、行动研究内容:面对存在的问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我们将探究研究型教学模式在我校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方法、作用。以利指导我校今后的教学,从而真正实现以科研促教学。
  1、进一步认识到利用广域网(校园网、因特网)开展的研究型教学在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学生要通过网络来查询他们需要的资料,并且要学会查找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归纳信息,培养他们利用网络的能力。
  2、专门的课题研究小组,利用几年的时间,通过不同学科、在选定的班级里开展研究型教学的实验,探索基于广域网的环境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实践经验,探究研究型教学在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过程中的原理、方法和途径。
  3、通过开展研究型教学的实践,把我校的校园网建设成为师生开展工作与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成为师生从外界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窗口,使之真正成为我校开展各类教学的一个活动平台。
  4、明确教师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根据学生特点,设计和创设各种方法、活动形式,使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并且做到环环相扣,保证学生学会研究型学习,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5、通过亲身的经历,努力转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教书这种单一的角色,实现由教师科研专家的转变,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6、教师通过观察、座谈、调研、活动结果和作品分析等形式,评价和反思广域网环境下的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成效,与此同时,学生通过这些结果的分析,锻炼归纳能力、表述能力和自我的评价能力。
  如下图:
  7、行动研究过程中的原则:
  (1)把基于广域网环境下的研究型教学模式研究行动计划付诸行动,这是行动研究的核心步骤。我们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解决教育实践中的模式、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利用推行研究型教学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转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
  (2)在这个具体的实施阶段,行动研究中的行动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具有更大的情境性和实践性。因此,教师既要严格按照原定的计划进行实践,又要充分考虑现实的变化因素,要有弹性,根据实际情况做些必要的调整。但对调整要做好必要的记录,说明调整的理由。如果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原先制定的计划对现实条件的分析不充分甚至有误,我们有必要重新修订计划。
  (3)认识研究型教学的作用、任务、原则,探索研究型教学实践的基本特点。
  (4) 在指导学生研究型教学的实践中,教师需要把握研究型教学的科学性、严谨性、综合性,并在行动实施中自觉地表现出来。
  (5)在探索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以期达到最佳的实验效果。具体步骤为:
  动员培训阶级-----对学生阐明研究型学习的意义,研究的课题,请相关老师作有关的讲座,培养学生搜集信息、选择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为研究型教学实践提供必要的条件。
  学生寻找、确定研究目标------学生可根据教师布置的课题,结合自己的兴趣与爱好,选取有一定意义、有一定价值的目标为研究的方向。
  搜集整理材料----以研究目标为内容,通过网络手段搜索与目标相关资料,通过理性分析,从纷繁复杂材料中选取有用的信息为主题服务
  得出结论------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对材料的整理分析,并加以归纳总结,最后得到自己的结论。
  发布结论------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将自己的结论对外发布,以与老师或同学交流,根据反馈回来的信息,再经过修订,得到最后的结论。
  8、对行动研究实验的观察:
  (1)课题组的研究教师要对实施(行动)的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收集有关资料,以便及时地对计划实施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最终对本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作出比较全面、深入的分析。具体的方法有:
  ——观察。对实施的过程、学生的反映等情况进行观察。
  ——访谈与问卷。对象可能包括一般的社会人士、有关专家、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先拟一个提纲——选一两个进行试验性的访谈——修订提纲——大面积的访谈。问卷是获得比较客观的、数量化的材料的重要手段。
  ——个人资料收集与记录。个人资料有两大类:学生的个人资料(家庭背景、简历、以往成绩表现、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和教师本人的个人资料(教师有意识地记录自己从事教学工作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适时地分析这些材料,往往能够对自己的实践有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鼓励学生参与到行动研究过程中来,并把自己在这一过程中的体验表述出来,不但对行动研究的进行具有积极意义,而且也可以收集到许多有价值的资料,有利于全面分析研究结果。
  (2)本课题研究将忠实地执行这些方法,特别是鼓励学生参与到行动研究过程中,鼓励他们积极撰写参加主题性学习的感受,并提出一定意见。当然,除这些方法之外,我们还将大量使用文献调查研究法。
  (3)老师应当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记录和积累自己的教历,主要内容可以包括:自己对某主题研究活动的设计,实施的情况,教育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观察与分析,通过分析提出可能解决方案。
  9、行动研究实验的调整——根据行动研究,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收集了相关数据之后,对原先的计划、实施进行必要的总结、反省或必要的调整。这需要建立在对行动研究评价的基础上。
  对行动计划和行动实施效果的评价。要检测行动计划确定的准确性和行动实施的效果性,必须对行动结果进行评价。为了有效地评价行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表中的几个方面来看:
  对行动研究实验的反思,我们从以下6个方面来进行:
  (1)据实施的进展情况,时时反思我们提出来的问题是否确定,原因分析是否得当,如果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我们必须立即商讨,看是否要重新界定问题,并且充实原有的计划。
  (2)在实施的过程中,检验我们制定的行动计划是否明确、具体、有操作性?是否能有效地针对解决所提出来的问题?
  (3)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有没有按照行动研究计划和实施行动指南来进行?有没有按照观测实施效果的方法来记录或收集有关的数据?
  (4)分析本行动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有理有据地对待研究成果。
  所谓信度是指研究的可靠性,指的是研究的方法、条件和结果是否可以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换句话说,如果别人也用这样的行动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法,是否可能得到一样或大致的结果?
  内在信度是指在给定的相同条件下,资料收集、分析和解释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如果使用多个人收集资料,内在信度的问题便是:收集人之间能达成一致吗?如果对教师行为进行研究,使用课堂观察方法收集资料,内在信度的问题便是:两个或更多的观察者在看待同一教师的表现时,能达成一致的意见吗?如果缺乏内在的信度,资料仅是收集者的一个函数,即随观察者眼光不同,观察的结果不同,这就不能反映真实发生的情况。
  外在信度涉及的是一个独立的研究者能否在相同或相似的背景下重复研究。如果研究是可靠的,一个使用相同方法、相同条件的研究者应得到与先前研究相同的结果。
  所谓效度是指结论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内在效度)和结论的普遍性(外在效度)。具体言之:
  内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
  外在效度是指研究成果能被推广到其他总体条件、时间和背景中的程度,亦即研究成果的推广价值程度。
  (5)资料的分析与解释是否恰当?
  (6)反思的结果将作为进一步执行或修正行动研究计划的反馈信息,以使行动研究更加切合问题的实质,提高计划的周密性和实施的效果性。这样看来,在行动研究中,计划——实施——反思,是不断循环的,在循环中不断完善,不断解决问题,提高实践质量
  六、研究方法
  鉴于本项研究内容多,跨度大,综合性和实践性强,需采取多种研究方法,主要有:
  1、文献法
  2、问卷调查法
  3、理论研究法
  4、比较研究法
  篇二:课题实施方案例文
  初中历史新课程中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张家国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和谐教育就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社会发展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育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使受教育者在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和谐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全面发展的要求。
  2、寻求初中历史新课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策略是适应新一轮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是关注人的发展,重视学生的发展为课程改革的最高利益,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的生活与经验,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权利,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和谐发展的机会。
  3、初中历史新课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临沂市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在临沂市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中明确指出,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课堂教学改革,制定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全员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自主发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与效率。
  4、提出初中历史新课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研究是提升我本人教改理念和教改能力的需要。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目前初中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横向的、与同学之间的沟通,学习能力普遍不强。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教学观,努力实现教的方式与学的方式的和谐统一
  2、实行新课程以来,教师为中心的倾向仍然存在,历史教师要用 "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服务的理念",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兴趣、学习个性出发来创设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等的和谐。
  3、旧的义务教育课程,片面强调知识授受,不注重分析、理解、动手等综合能力及实际能力的培养,与社会生活严重脱节,历史教师要尽量争取从单一的课堂回归到生活的和谐。
  总之,我个人设想通过课题研究,实现从整齐划一到注重学生的个性与创新;从知识本位的灌输到学生主动学习;从选拔评价到以评价促发展等方面做理念性的变革。寓教于乐、寓教于玩,让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在求知的同时全面和谐发展。
  三、理论依据
  (1)马列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和关于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的教育思想。
  (2 苏霍姆林斯基的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理论。他认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就是把丰富的精神生活、纯洁的道德、健全的体格和谐结合在一起的新人,是高尚的思想信念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融为一体的人,是把对社会的需求和为社会劳动和谐统一起来的人。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实施全面和谐发展教育,
  (3)现代教学论、教育论、管理理论等。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和谐,强调内化的过程,达到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四、课题的研究目的
  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充分、生动活泼的发展,实现历史学科教育的整体优化,有效地实现素质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健康身心,卓越智能,高尚品格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五、研究内容
  1、研究历史学科与其它学科课程之间的和谐
  2、研究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关系的和谐关系。
  3、研究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方式与教师引导助学的方式的和谐统一。4、研究历史课程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和谐发展。
  5、研究学生本人德、智、体、美、劳诸个方面的和谐发展。
  六、研究方法
  调查法:对当前我校历史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现状进行调查、评估和研究。比较法:通过对历史教学中各研究对象及同一研究对象的横向、纵向比较,得出实验成效的研究。
  个案研究法:实时监控学生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七、研究的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打牢基础。
  2、主体性原则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树立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观念,立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化教与学的过程,使每个学生都能运用科学的方法主动学习,自主创新学习。建立生生和谐,师生和谐关系。建立平等交流的平台,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
  3、个性化原则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指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4、趣味性原则
  增强教学中的趣味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以求学生有趣更和谐,和谐更有趣。
  八、研究的具体策略及保障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己思想素质。
  认真学习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习中央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提高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研究能力。
  (二)优化教学过程,探索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模式,创设多层次多角度的学习活动。
  (三)力求历史学科教学与社会的发展同步。
  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贴近现实生活,在教育教学上及时渗透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与生活、时代发展密切相关的新事物、新现象、新技术、新动态。
  (四)增强对课程的整合能力。
  找准学科结合点和切入点。结合点是历史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结合点,抓住了这个点,互相独立的学科就成为了整体;切入点是生活知识与课本知识相渗透相融合的切入点,抓住了这一点,就使静态的书本知识,变为动态的知识。 (五)改进评价方法。
  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建立相适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六) 及时对资料认真分析,对研究工作进行阶段总结。 争取上级领导和学校领导的指导和帮助。
  九、 研究的范围与对象
  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年级的全体学生;本校全体历史学科教师;语文、政治、地理三个学科的部分教师、部分学生家长。
  十、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
  200611—20071月,确立研究课题,拟订课题研究方案,完成课题方案的设计论证。调查学情、教情、家情等;学习有关和谐教育的理论,转变观念;明确要求、掌握方法。为开题做好充分准备。
  2 实施阶段:
  20071—20086月,从过渡实施到全面实施,实现研究的各项目标。从历史学科到语文、政治、地理等其他学科;从学生到老师再到家长;从智育到德育再到体、美、劳;从历史课堂到社会生活。分层实施,逐步深入,形成课题研究特色。
  3 总结阶段:
  20086—200812月,结题鉴定。总结经验、编辑研究成果专集,完成研究报告。向学校展示研究成果。整理研究材料,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接受课题鉴定组的终期评估鉴定
  十一、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及成果的呈现形式:
  (一)预期成果:
  1、确立促使初中历史新课程中学生和谐发展的策略:
  使学生学习方式得到有效的转变,建立融洽、合作、尊爱的师生感情,形成良好的学习动力系统; 使学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与教师形成良好的教学思维、教学节奏,课堂学习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得到明显增强;使学生在家庭和社会关系中能够自我协调与恰当处理;使学生热爱学校与学习生活,把学习作为乐事。
  2、探索并总结初中历史新课程中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研究教育教学改革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流程。更好地贯彻落实临沂市新一轮初中历史知新课、复习课、讲评课教学程序。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推动历史教研组的教科研工作,形成科研的氛围,提高教育教学研究的水平。
  (二)预期成果呈现形式:研究报告、论文、典型课例。
  中学生英语学习习惯养成研究
  实施方案
  篇三:课题研究方案的基本格式和内容要求
  课题研究方案的基本格式和内容要求
  一、撰写题目
  1、课题选题要从大处着眼——从时代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高度审视教育教学工作;选题还要从小处入手——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选课题。
  2、题目中最好要明确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重点内容。比如: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研究的对象是低年级学生,研究的内容主要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二、研究背景(也称问题的提出)
  此部分可写三部分的内容,可分小节但不必标出小点。
  1、改革形势。主要写新课程改革在这方面的有关要求,时代的发展需要等。
  2、现实意义。主要写在这方面的一些现状,比如存在问题等,让别人感觉是有研究的必要。
  3、已有基础。写写先期学校等在这方面已做的一些工作或尝试,在课题研究方面有哪些经验,开展本课题有多少人力的优势等。
  三、理论思考
  本部分也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概念界定。
  概念界定一般紧扣关键词,从大到小来进行。还以《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为例,它应该界定以下概念:(1)习惯;(2)学习习惯;我们研究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哪些(3)理论假设:我们期望通过怎样的途径,怎么做,从而培养学生怎样的学习习惯。
  2、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一般分别从教师、学生、学校的角度去考虑,一般的学科课题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综合性校级课题须包括四方面内容。例如《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是学科课题,我们设立以下目标:
  (1)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出一套适合培养我校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和方法。
  (2)改变我校低年级学生的不良行为,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书写、专心听讲、积极动 脑、预习作业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每位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实践、探究、反思,探索出一套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经验,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课程实施水平。:
  目标的第一项一般都是探索出一套怎样的途径和策略,第二项是学生目标,第三项是教师目标,即通过本课题研究在学生、教师层面要达到怎样的要求。
  3、问题分析或研究原则
  研究中要注意什么,遵循哪些原则等。
  四、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主要是课题要研究哪些方面的内容,一般从现状调查,目标制定,策略研究几方面考虑,策略研究要提出一些具体的研究思路和设想。
  例如:
  1、当前儿童学习状况的调查研究。
  2、儿童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目标的研究。
  3、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
  (1)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2)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环境和氛围对孩子学习生活的促进作用。
  (3)加强家校合作,争取家庭的积极配合。
  (4)加强个体指导,帮助孩子克服学习障碍,矫正不良习惯。
  五、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调查研究、行动研究、个案研究、案例研究等。
  文献研究法:是指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需要,通过查阅文献来获得相关资料,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所要研究的问题,找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从中发现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是课题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几乎所有的课题,都要先进行文献研究。包括学习理论,参考资料,借鉴已有经验等。
  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
  六、保障措施(综合性课题写)
  主要是时间、资金、场地、人员等
  七、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一般安排时间(2——3年)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一般为1——3个月)主要选择课题,学习理论,建立组织,开展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制定具体的培养目标,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具体研究阶段(一般为一年半或两年半)主要围绕课题研究目标,依据实施方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改革和创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炼思想,分析存在问题,进一步发现问题。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实施方案,不断调整、完善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一般为一个月)认真总结研究结果,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推广发扬、认真分析存在问题,明确今后研究的方向和目标、认真分析研究过程,进一步掌握研究方法,不断提高研究能力。
  八、研究组织
  组长:具体工作
  副组长:具体工作
  组员:具体工作
  来自:我心﹡﹡﹡飞扬﹡﹡﹡ > 《我的图书馆》

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