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1714762121

《定风波》教学实录及评析

《定风波》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的一篇课文。执教老师在教学《定风波》时,思路清晰,从情境导入到初读课文,从读准字音到介绍背景,从知人论世到再读课文,从通晓词义到精读课文、合作探究,教学由点及面向纵深拓展,课堂教学结构紧凑,环环相扣。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在座的每个同学可能都会有自己的偶像,假如我们穿越千年回到北宋时期,你会发现,那时候有一个全民偶像,他就是苏东坡。很多同学可能会说:“我很熟悉苏东坡,他是一代文豪。”其实,他身上还有很多我们不太了解的地方。比如他是一位时尚达人,引领着时尚潮流:他作画,开创了中国文人画;他写字,有了流芳千古的“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他贪吃,“东坡肉”“东坡饼”都成了传统美食;他打扮,普普通通的海南竹壳帽都给他戴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坡笠”(课件出示图片:旷世奇才,全民偶像——苏东坡)【评析】以学生喜欢的“偶像”一词引出苏轼,用幽默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介绍多才多艺的苏轼,拉近了学生与作者的距离,激发了学生了解苏东坡的兴趣。
师:苏轼这样一位旷世奇才,他的人生境遇如何呢?大家请看,这是一张宋朝疆域图。苏轼生于四川眉州,在他任江苏湖州知州时,遭遇了人生中第一桩祸事——乌台诗案,因此被抓回京城,在牢里关了103天;之后被贬到湖北黄州;再之后调回京城;后来调浙江杭州,再到京城,再到安徽颍州、江苏扬州,广东的英州、惠州,最后是海南的儋州。终于遇到天下大赦,他总算可以回家了,不料却死在了路上——江苏常州。看了这张苏轼的贬谪路线图,我们会发现,他就像一枚棋子,任人摆布,身不由己。(课件出示北宋的疆域图,不断变化的箭头,显示出苏轼的贬谪路线)
【评析】在地图上动态呈现苏轼的贬谪路线,使学生对苏轼一生的坎坷和挫折有了直观的感受,为理解他旷达从容的人生态度做好了铺垫。
师:有一天,历经坎坷的苏轼走在路上,突然天降暴雨,他会怎样面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名篇《定风波》(课件出示课题“定风波”

二、读准字音,介绍背景
师:学习古诗词,要做到“三分鉴赏七分读”。朗读古诗词,我们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生:读准字音和节奏,读出感情。
师:对,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看大家预习的情况如何。生齐读课文。
师:同学们在字音和节奏方面都读得很好,但我想请同学们注意一个词,“谁怕”是念“shuí怕”还是念shéi怕”?
生:在书面语中读“shuí”,在口语中读“shéi。师:是的。那么,大家读出文中的感情了吗?生摇头。
师:我们之所以没办法把握这首词的情感,是因为还没读懂这首词。要读懂一首古诗词,我们必须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苏轼在写这首词的时候,他的处境是怎样的呢?生:作者在湖北黄州。师:他在黄州做什么?生:做团练副使。
师:团练副使相当于一个县的人民武装部副部长,是一个武官,听起来好像还不错。可实际情况又如何呢?哪位同学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苏轼在黄州的生活情况?
生:团练副使不过是个虚名。苏轼没有工资,全家有20多口人,吃饭都成问题。于是,他带领家人在城东一块荒地上开荒种东西,他还去沙湖准备买田养老。在去买田的路上下雨了,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词。
师:像这种在生活中碰到一件事情,然后从中悟出一种道理的写作手法叫做什么?生:以小见大。师:是的。就像刚刚那位同学所说的,他是一个被地方政府看管的流放官员,没有工资,食宿不保。所以,他只能去种田。大家都知道,苏轼号什么?生:东坡居士。师:对。东坡,
东边的山坡,听起来觉得十分雅致。实际上,东坡跟南坡、北坡、西坡是一样的,就是在东边的坡地上开荒。真是一把辛酸泪!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