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教学反思(共7篇)

发布时间:2016-08-20 11:02:01

篇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人们往往认为数学教学仅仅是公式公理的解说与运用, 其实不然, 数学课堂也有其自身特的魅力, 以下是我平时教学中的一点经验体会。

一、明确数学思想, 构建数学思维

随着教育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的提升以及各个学科间的知识渗透更加深入和普遍, 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是 要学 会数 思想, 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对于教师来说, 他不仅要能“做”, 而且需要教会学生去“做”,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而且更应该有对数学学科的整体理解从而构建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

二、尊重学生的思想, 理解个体差异

以往教育观点老是忽视学生的认知情感,把学生当作承受知识的容器, 不断增加新知识,同时又要巩固旧知识, 导致新旧积压, 新的学不好, 旧的学不扎实。同时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 同样的一块地里的庄稼也有高低之分, 学生也是如此, 作为教师, 不仅要善于播种施肥, 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学生, 给每个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和发展的动力, 不能顾此失彼,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三、应用心理战术, 从教入手

所谓从教入手, 最重要的就是课堂导入, 因为导入新课不仅是新的教学活动的开始, 也是对旧的教学活动的总结和概括, 好的导入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兴趣盎然, 对新知识的渴望也更高, 教学活动当然就进行的更加顺畅。

1.矛盾激趣

矛盾即问题, 思维始于疑问, 在教学中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有趣的故事, 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在教授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 一位教师讲了一个小故事: 德国的“数学王子”高斯, 读小学时, 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题 1+2+3+?+100=? , 老师刚读完题目, 高斯就在他的小黑板上写出了答案 5050, 而其他同学还在一个数一个数挨个相加呢。那么, 高斯怎么会算的这么快呢?正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 老师引出了要讲的等差数列求和方法的内容。

2.重点、难点设疑

教材中有些内容既枯燥乏味, 又艰涩难懂。如数列的极限概念及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的概念既抽象, 又是难点。为了更好地讲解本课内容, 一位教师在教学时插入了一段“关于分牛传说析疑”的故事。传说古代印度有一位老人, 临终前留下遗嘱, 要把 19 头牛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总数的 1/2, 老二分总数的 1/4, 老三分总数的 1/5。按印度的教规, 牛被视为神灵, 不能宰杀, 只能整头分, 先人的遗嘱更必须无条件遵从。老人死后, 三兄弟为分牛一事而绞尽脑汁,却计无所出, 最后决定诉诸官府。官府一筹莫展, 便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 一推了之。邻村智叟知道了, 说“:这好办!我有一头牛借给你们。这样, 总共就有 20

头牛。老大分 1/2 可得 10; 老二分 1/4 可得 5 ; 老三分 1/5 可得 4 头你等三人共分去 19 头牛, 剩下的一头牛再还我!”真是妙极了!不过, 后来人们在钦佩之余总带有一丝疑问。老大似乎只该分 9.5 , 最后他怎么竟得了 10 头呢?这样,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也给教师的导入新课创造了良好的时机, 无形之中将学生带入自己设计的教学情境之中。另外教学中也要重视教学的延续性, 一堂课的好坏不仅仅体现再前奏合过程, 结尾也同样重要, 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升华阶段。

曲尽而意存, 课完而回味无穷。在一堂课结束时, 根据知识的系统性, 承上启下地提出新的问题, 一方面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又可以激发起学生新的求知欲望, 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我国章回体小说就常用这种妙趣夺人的心理设计, 每当故事发展到高潮, 事物的矛盾冲突激化到顶点的时候, 读者急切地盼望故事的结局, 作者却以“欲知后事如何, 且听下回分解”结尾, 迫使读者不得不继续读下去!课堂教学如此, 则二者必有异曲同工之妙。

课堂教学作为一门无形的艺术, 有其自身的发挥空间, 如何把握住学生的心理与知识内容的特点, 才是万变不离其“宗”, 只要教师用心, 科学地将教育教学规律应用于现实的教学之中, 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里, 感受知识与人文的魅力, 课堂教学必将焕发迷人的色彩。

四、理性与感性叠加, 完善学生的情知模式

言传身教不只是传递知识和技能, 其实更重要的是一种人文的关怀, 情感的共鸣, 传递者站在经验的基础上使学习者感受以往失败的挫折感, 同时也有

成功的成就感, 这样的教育才更加有真实性, 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进入到理想的情景中, 品尝人生的酸甜苦辣, 再失败与成功中崛起, 再理性与感性中升华。

不管是数学教学还是其他学科, 我们的教学都不能仅仅停留在已有的基础之上, 认识教育的新规律并适时地将其应用于实际的教学中, 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更有成效, 教育的投入才能真正变为学生的成就, 古人云, 学而时习之,做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理当为了教学而学习新的理论知识, 当然也要时“思”之。

篇二: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中学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肩负着自身的历史重任,对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素质意义重大。在数学教学中,如何面向二十一世纪,培养和提高中学生数学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数学素质作一探讨。

一、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重视数学意识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要义即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数学要面向全体,就是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在对大多数学生进行教学的同时,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达到基本要求,并且尽可能的提高。而现代教学要求以人为本,对“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进行有机结合,立足学生主体,实施因材施教,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有区别有针对地进行教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得,既能“吃得了”,又能“吃得饱”,让每个学生的数学素质都能得到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差生”转化、中等生优化、优生深化发展的目标,这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应及时利用课堂不断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使他们形成科学的数学观。只有这样,才能使所有学生喜欢数学,酷爱数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觉地做学习的主人翁。久而久之,学生的

数学意识增强了,他们会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来处理各种现实问题,也会把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上去似乎与数学无关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比如学习函数时与商品销售相联系,培养学生用函数的思想观点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数学中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基本数学能力之一,也是数学素质的核心。高考改革内容强调:“继续发挥数学等基础学科的作用,强调基础性、通用性、工具性,将考查重点放在思考和推理上。”因此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师的一大根本任务。数学教学中应重视知识的形成和发现过程。在教材中许多概念的形成,公式、定理等的发现过程往往没有详细完整给出,只是完美的结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深研教材、精心设计、重新组织教学内容,教学中应改变驾轻就熟的“题型+方法”的教学方式,让启发式教学进入数学教学活动,克服学生思维的被动性,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引导他们去思考、创造,让他们在创造中学习,在发现中获取,在成功中升华。

三、加强思想方法的教学,教会学生猜想,培养创新能力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与精髓,是核心,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它比知识更具有普通适用性。学生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就能更快捷地获取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知识,并能终身受益。中学数学涉及到的思想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技巧型(如特殊、一般、消元、换元、降次、配方、待定系数法等)、逻辑型(如类比、归纳、分析、综合、演绎、反证法等)、宏观型(如函数与

方程、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归纳猜想、整体化归、数学模型等)。高考改革内容也强调:更加注重能力的考查,在此基础上考察与高中水平相适应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突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进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猜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牛顿早就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先猜后证——这是大多数的发现之道”。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忽视实验猜想等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觉得数学枯燥、乏趣、难学。教师要教会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进行猜想;进而再有严密数学证明。这样“既教猜想,又教证明”,激励学生猜想欲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也是生动、活泼,并富有哲理的一门学科。只有敢于猜想、大胆假设,才能促进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促使思维打破常规,产生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理论,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深远意义。

四、重视数学应用,积极开展数学建模,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教材中对于数学联系并应用实际也给予充分的注意。”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却恰恰忽视了这一点,造成一个直接的结果是:学生缺乏应用数学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首先让教师进行应用数学方面的培训,开展应用数学的研究;其次,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深入实行

调查,进行数学建模活动。在高考中出现的实际应用题,都是经过人工改造,抽象概括过的问题,这对数学建模活动有所不同,数学建模中必须自己提出问题,并进行抽象概括,比解应用题更复杂,更富创造性。我们的数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继续深造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世界,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因此,积极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可大幅度地提高解应用问题能力。

五、注重心理指导,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现代心理学认为:心理是人的一切行为活动的背景,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影响他的行为动力、行为方式以及直接影响制约着他们行为的有效性。心理素质己成为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核心部分。所以中学数学素质教育决不可忽视心理教育。中学数学心理教育可以从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两方面来实施。在心理认知过程中重点加强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活动进行自我体验、观察和调节,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解决“教会学生如何学习”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情感意志过程中,主要是在认知过程基础上,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对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数学审美教育,以及数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用中的教育,使学生产生需要,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进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不畏困难,勇于攀登的顽强意志。在个性品质方面,要认真贯彻教学大纲中的个性品质培养,紧紧围绕培养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进行教学,针对学生个性差异

进行因材施教,使学生树立正确信念、理想和世界观,形成日趋稳定地能力和性格。中学数学心理教育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教师备课时要充分挖掘心理教育因素,有心理教育的意识,以渗透和小专题讲座形式,适时适度适量地进行心理教育。

总之,加强中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培养他们“爱学”态度、“乐学”的情绪、“会学”技巧、“自学”的能力,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的必然。我们深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素质教育必将结出丰硕的成果。

篇三: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验的正式启动,为新一轮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教师的发展指明了道路,时代呼唤的是研究型、学者型甚至是专家型的教师,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现代教学教育理论,从教学理念、学习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实习与探究等方面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将其上升到理性思考,把理论与实践真正结合起来,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

关键词:新课程 教学 理念 探究 反思

不同时代的社会对教育的不同要求就会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不同。然而,一直以来,教师只有选择“怎样教”的权利而没有选择“教什么”的权利,教师考虑的是怎样将国家规定的课程有效地教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机械的“照本宣科”,对着文本宣读,承担的是“扬声器”式的角色。单行线的、就范式的和接受式的单向传递知识是教师传统教学的特点。因此,在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数学教学应从那些方面进行反思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 教学理念上反思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

生探究学习,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必须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做到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正确认识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奋斗。

二、学习过程上反思

课堂教学应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接受-记忆-模仿转化为探索-研究-创新,从而实现由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向培养学生学习的教育观转变,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这种反思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方法上反思

长期以来,教学内容的安排多以知识的逻辑为主线,忽视了教育的逻辑和接受的逻辑,即教材中的章节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学的单元,教材内容先后顺序无一变动地成为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授课方式基本上是“满堂灌”,灌知识,灌方法,鲜有师生互动,更谈

不上激活体悟、启迪智慧、开拓潜能。我们不能不反思,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否符合现代教育思想?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关注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四、教学过程上的反思

教学过程反思包括课前预习中的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 课前预习中的反思主要是:(1)对新的课程改革,如何突破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方法,应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改进教法,优化教法。(2)教学情境设计是否符合实际(学生的实际、教材的实际、生活生产的实际等),是否有利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解决问题。(3)对所选材料要“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取其长处,去其糟粕,避免差错。

课中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它是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主动地调整教学方案、教学策略,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和高质。具体要反思:教学行为是否明确;教学活动是否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能否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地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能否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堂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等。

教然后知不足,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

处,一节课留下些许遗憾在所难免。记得有人说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其实,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课后可在创设情境、课堂氛围、学生思维、板书设计、课件应用等方面做出反思。课后反思可作为以后教学的借鉴和参考。相信只要我们不懈地努力,认真研究和解决好以上问题,教学业务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课程改革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五、数学实习和探究中反思

数学实习和探究是数学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数学实习和探究重在让学生动手实践,尝试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创造的激情,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的科学精神;重在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重在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要成为学生实习和探究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引导和帮助而不是代替学生发现和提出研究课题,特别应该鼓励和帮助学生独立地发现和提出问题;组织和鼓励学生组成课题组,合作解决问题;指导和帮助学生养成查阅相关的参考书籍和资料、在计算机网络上查找和印证资料的习惯。

总之,数学教学中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断总结,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才能与时俱进。愿我们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紧跟时代的步伐。

篇四:高一年级数学教师教学反思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

2010-2011学年马上就要过去,回顾这一学年的教学,我有一种沉重的感觉,有些学生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问数学问题的同学有所减少。成绩拔尖的同学并不是很多,是什么原因造成呢?这些让我想了很久,心中有一点想法:

一、 初,高中教材间的过渡存在间隙

首先,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如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定义更是如此,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一般都是用公理的形式直接给出,而回避了证明;其次,初中教材的知识传授内容坡度较缓,直观性强,而高中教材内容较多,每节课容量都远大于初中数学,如高一教材必修1第一章就是集合、映射等近世代数知识,紧接着就是函数的问题,其中函数单调性的证明又是一个难点,此外在函数中,又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它们又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图象。另外必修2立体几何想象空间又大,学习有一定难度.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要求又高,高一新生学起来相当困难。我认为这些都是高一数学成绩大面积下降的客观原因。

二、高一新生普遍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

三、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数学学

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他们上课注意听讲,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课堂上满足于听,没有做笔记的习惯,缺乏积极思维;遇到难题不是动脑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或者是看答案的解题过程,感觉听了或看了就记住了,其实不然,如果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懒惰心理,就不想去独立

思考题了,刚开始时不想思考难题,发展到最后估计连简单题都不想思考了。此外,学生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的能力,还有些学生考上了高中后,认为可以松口气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上述情况都影响了高中阶段的正常学习。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要想大面积提高高一数学成绩,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高一教师要研究初中大纲和教材并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

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生的学习习惯。摸清三个底(初中知识体系,初中教师授课特点,学生状况)的前提下,根据高一教材和大纲,制订出相当的教学计划,确定应采取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应该做到,高一要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要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 教学时注意形象、直观。如讲映射时可举“某班50名学生安排到50张单人桌上的分配方法”等直观例子,为引人映射概念创造阶梯。由于新高一学生缺乏严格的论证能力,所以证明函数单调性时可进行系列训练,开始时可搞模仿性的证明。要增加学生到黑板上演练的次数,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此外,章节考试难度不能大。通过上述方法,降低教材难度,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正常教学。

二.对学生严格要求,打好基础,使其养成好的学习方法

开学第一节课,教师就应对学习的重点环节提出具体、可行要求。如做到课前预习,并找出问题;上课时除了认真听讲外,还要注意在课本上做标注(笔记),并且听课时要动脑、动笔、动口,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只记结论,提高课堂听课效率;课下在做作业之前应该先花上1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新讲的知识看一遍,加强对新知识的印象和理解;最后做作业要规范化,独立完成,及时订正错题等等。此外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弊病,并指导学生改正。最后,我认为教师还应向学生介绍高中数学的特点,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这里,重点是会听课和合理安排时间。提倡学生进行章节总结,把知识串成线,做到书由厚读薄,又由薄变厚。另外还可以召开学习方法交流会,让好的学习方法成为全体学生的共同财富。

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贵在持之以恒,因为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一方面需教师的指导,另一方面也靠老师的强求,使之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让它成为学生的习惯。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这不但是高中阶段学习上的需要,还会使学生受益终生。

2011515

篇五:高中数学教学反思案例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案例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45分钟的学习效率,首先要对新课标和新教材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这样才能将知识系统化。注意知识前后的联系,形成知识框架,其次要了解学生的现状和认知结构,了解学生此阶段的知识水平,以便因材施教,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实施高中新课程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不但要加强双基而且要提高智力,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特别是自学,尤其是在课堂上,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1.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目标,即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把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备课时要依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要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堂课都要有教学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教学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适当地还可以插入与此类知识有关的笑话,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尤其是在选择例题时,例题最好是呈阶梯式展现,我在准备一堂课时,通常是将一节或一章的题目先做完,再针对本节的知识内容选择相关题目,往往每节课都涉及好几种题型。

3.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显著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从而把原来45分钟的内容在35分钟中就加以解决,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投影仪,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 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可能的话教学可以自编电脑课件,借助电脑来生动形象地展示所教内容,如讲授正弦曲线、余弦曲线的图形、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可以用电脑来演示。

4.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在一堂课上,有时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5.关爱学生,及时鼓励 高中新课程的宗旨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加以总结,适当给予鼓励,并处理好课堂的偶发事件,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6.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在一堂课中,教师尽量少讲,让学生多动手,动脑操作,刚毕业那会,每次上看到学生一道题目往往要思考很久才能探究出答案,我就有点心急,每次都忍不住在他们即将做出答案的时候将方法告诉他们。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学生的思维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库,学生往往会想出我意想不到的好方法来。

7.切实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众所周知近年来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教师没有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就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浮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不少学生说现在的试题量过大,他们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可见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中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8.渗透教学思想方法,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转化的思想,类比归纳与类比联想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等。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渗透在中学数学教材的条章节之中。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恰当在讲解与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备 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篇六:新自主互动性课堂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自主互动性课堂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新课程对于学生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如何处理好新课改下数学的教与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也成为当今数学教师的重要责任。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充分认识新课改下教材发生的变化

1.新教材结构体系发生了变化

变化不仅在知识性、趣味性甚至在印刷版面上都做了有益的探索,如增加了名人科学家的知识背景简介、阅读材料、插图等新内容,使学生开阔视野,贴近生活,理论联系实际,还增加了不少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2.新教材对原有的数学知识体系进行调整

对原有的繁难问题进行了删减,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分散处理。新教材最重要的编写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能动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本质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创新。

3.新教材重视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教材就知识讲解分为“问题提出、抽象概括、分析理解、思考交流”。因此,首先,教师要更新观念,教学设计时刻突出一个“变”字,这也是教学中最为关键之处,教学方法要不断创新,突出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方法上,教师提出问题允许学生质疑,不唯书本,不唯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其次,要重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不仅以其生动、直观、形象、新颖的特征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数学背景,如讲授正弦曲线、余弦曲线的图形、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可以用多媒体来演示,同时能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提高讲解效率。在教学中,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来完成,教学时省时省力。通过教学方法的“变”,使学生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个性得到发展,思维品质得到优化,达到会学习的目的。

二、充分突出课堂知识重点、化解难点是教学的重要内容

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留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如讲解《椭圆》第一课时,其教学的重点是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难点是椭圆方程的化简。教师可从太阳、地球、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谈到圆的直观图、圆萝卜的切片、阳光下圆盘在地面上的影子等等,让学生对椭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为了强调椭圆的定义,教师事先准备好一根细线及两根钉子,在给出椭圆在数学上的严格定义之前,教师先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细线的长度),再让两名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在黑板上画一个椭圆。画好后,教师再请刚才两名学生按同样的要求作图。学生通过观察两次作图的过程,总结出经验和教训,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得出椭圆的严格的定义。这样,学生对这一定义就会有深刻的了解。

在进一步求标准方程时,学生容易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化简出现了麻烦。这时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化简含有根号的式子时,我们通常有什么方法?学生回答:可以两边平方。教师问:是直接平方好还是恰当整理后再平方?学生通过实践,发现对于这个方程,直接平方不利于化简,而整理后再平方,最后能得到圆满的结果。这样,椭圆方程的化简这一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同时也解决了以后将要遇到的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时的化简问题。所以在一堂课上,教师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有利于重点突出、难点化解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三、充分关注学生课堂表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要精选例题,关键是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能让学生也参与进来。教师应腾出十来分钟时间或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做做练习或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解答学生的提问,以进一步强化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若课堂内容相对轻松,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出适当的要求,为下一次课做准备。

众所周知,近年来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直接把公式、定理、推论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理的过程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教师没有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就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肤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不少学生说:现在的试题量过大,他们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

由此可见,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中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反思,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新课程理念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引领角色,学生才是主角。只有学生充分“动”起来,我们的课堂才能“活”起来,数学课堂教学才会有声有色,新课程教学才得以体现。

王云寿 2012.7

篇七:浅议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浅议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15

摘要:教学反思就是指高中数学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上升到理性思考,跟上课改时代步伐的必要手段。关于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反思,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总结,从高中数学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高中数学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高中数学教师要反思对学生的学习方法,高中数学教师要反思对小组的合作学习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教学反思;教学观念;学习方法;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5-0054-02

教学反思就是指高中数学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上升到理性思考,跟上课改时代步伐的必要手段。古语说“吾日三省吾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新课标的颁布,为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改革指明了道路。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新课改的各项要求,并多学习积累一些现代教学教育理论,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笔者从事高中数学教学中,总结了如下几点得失:

一、高中数学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

新课改首先要求教师要突破陈旧教学理念的束缚,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对于高中数学教师来说,作为新课改推行的主体,就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高中数学教师要摒弃那种陈旧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放弃那种陈旧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要重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响应新课改的要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要与学生尽力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互动和交流,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二、高中数学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作为教师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高中数学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及时、自主的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教学过程不但是教师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同样也是师生之间相互交往、共同发展和交流互动的过程。高中数学教师首先要认清楚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要认识到师生是我与你的关系,而并非是人与物的关系,要吧教学看做是一个与学生相互接纳与理解的对话的过程,要与学生形成一个特殊的学习共同体,鼓励学生一起参与教学的过程,并与之进行精神的交融与心灵的沟通。在教学的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表现,并依据学生表现的各种信息进行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计划,不断的依据学生的思路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补充与组织,以保证自己的教学过程沿着一条最佳的路线运行,从而取得高效高质的教学效果。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活跃度并不能够代表合理的教学设计,也不等于学生的思维活跃。高中数学教师要反思自己是否具有单纯的为活动而活动是教学倾向,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对所有学生都适用,还要反思如何吸引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要围绕教学的目标设计教学的流程,并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能力进行教学的设计,教学要能够积极有效的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充分保持课堂的活力与张力。

三、高中数学教师要反思对学生的学习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成功与否、效果如何完全取决于学生学习的效率与成果,而学习方法又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许多同学由于学习方法比较适合,因此成绩比较好,成绩好会带给学生成功的体验与感受,进而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加他们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他们学习的愿望,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成绩越来越好,而能力也越来越高。而有些学生则是由于学习不得法导致成绩不理想,对于这些学生,如果数学教师不能够及时的帮助学生改进学习的方法,学生会由于虽然努力了,但是成绩依旧较差的原因导致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降低,甚至失去兴趣,导致学习而造成恶性的循环,成绩愈来愈差。而最佳的做法莫过于高中数学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发现学生学不得法的情况,及时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改进,帮助学生迅速的针对学习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使学生保持一种积极的思想,把成绩提升上来,避免出现恶性的循环。由此不难看出思想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反思的重要性。

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反思自己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关注,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具体的状况,要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思想的动态,并作为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改进的依据。同时高中数学教师还要注重课堂教学与课余知道相结合,要把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法相结合,要努力使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相结合,还要把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起来,通过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提高教学效率来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四、高中数学教师要反思对小组的合作学习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有个性地学习,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教学方式,虽然效果比较明显,但是实践过程中,却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高中数学教师进行反思。首先,一些教师盲目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缺少实质的合作,只是一种形式。对此,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注重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要依据教学内容与实践情况采用教学方式,而不能够盲目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其次,针对合作人员的效率问题,高中数学教师要进行优化搭配,使学生能够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再次,对于学生由于交流问题导致的合作效率低下,高中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

综上所述,教学反思是高中数学教师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是一种有效促进教师成长,提高教学效率的方式。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进行反思,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进自己的教学过程,教会学生适合的学习方法,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与素养,提高自身身心修养与学识。高中数学教师要善于反思,并通过反思使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教育教学理念与时俱进,从而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全面开展素质教育。

高中数学课教学反思(共7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