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

发布时间:2014-12-22 21:41:36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被誉为婉约词之宗。纵览李清照的词,“愁”是主旨,将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写相思离别的闺中闲愁。后期,词人经历了国破夫亡,名族的灾难和个人的不幸遭遇,给她的词作笼上了浓重的感伤色彩。国破之感,丧夫之痛,故国之思,孤寂之叹一齐喷涌而出。本文就试从这几个方面对李清照的后期词作加以分类探讨其后期词中的悲苦愁情。

关键词:李清照      后期词作      悲苦愁情

李清照(1084-1155?),山东济南人,生活在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战乱频繁的南宋初年。她是我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著有《漱玉词》。

《漱玉词》现存四十九首,几乎收录了李清照一生流传下来的词,其中大部分为抒情词,而抒写愁苦情怀的大百分之八十,在作品中直接用“愁”字的就有十五处之多。其它诸如“泪”,“愁”,“恨”等字在她的词中更是屡见不鲜。一般来讲,李清照的词以她南渡为界划分为前后期两部分。前期词中主要描写相思离别的闲愁,后期,在经历了国破夫亡及一系列灾难后,李清照一改前期词的清新明快,而是笼上了厚重的感伤气氛。她后期的词则抒写的是国破家亡的忧患之愁,以及思旧怀乡、孤寂之愁。“愁”贯穿了李清照的一生,词人把这一生的愁都寄寓在她的词作当中,以下我们就她后期的主要词作中来探析词人的悲苦愁情。

一、    国破之感

1127年金兵入侵北宋都城汴京,宋徽宗、钦宗相继被俘,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兵荒马乱之中,赵明诚与李清照先后南渡,而青州老家和大部分未能带走的书籍文物,则在“青州兵变”中化为灰烬。面对着家乡沦落敌寇之手的国破家亡的悲痛惨剧,以及盗贼四起、叛军遍野、金人虎视眈眈的严峻现实,李清照义愤填膺,她以其过人的才气和锐气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抗战愿望。

一首颇具阳刚之气的豪放之词《渔家傲》倾诉了词人的这一情感: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著,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词中的“有惊人句”,表明了女词人的自信自负,然而一个“谩”字,又把自信自负的情怀徒然引向了对摧残精英的现实社会的指控。的确,在李清照所处的那个时代,女子即便满腹经纶,语出“惊人”,那又有什么用呢?南宋朝廷腐败无能,苟安一隅,无意北伐。这残酷的现实使得词人空有爱国的热情,却报国无门。词人在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在梦中呼唤“九万里风鹏”加大威力,以便将她乘坐的“蓬舟”吹往那憧憬已久的仙山。

另一首颇有豪放气的《鹧鸪天》也抒发了词人的不平之心,以及报国无门的愁肠: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留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炉,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词中李清照所赞叹的“自是花中第一流”,是对自己才华的肯定,“梅定炉”三句也是词人非常自信的表现,而最末两句则无疑是借为桂花鸣不平,而实则为自己的怀才不遇鸣不平,抒发了自己的幽怨之情。

面对国土的沦陷,国君的逃窜,百姓生灵涂炭的境况,词人抒发了自己对朝廷懦弱的愤慨和报国无门的哀怨之后,李清照的爱国情愁更是压于心头。此时,国已不国,君已不君,让她这个无处立身的亡国之民的身心在历史的油锅里忍受着痛苦的煎熬。写下了这首《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看似平淡,实极深刻。“北人”是什么样的人呢?就是流浪之人,是亡国之民,李清照正是这其中的一个。这种“不惯”绝不是水土气候难以适应的不惯,而是一种飘零沦丧的异乡之感,是一个爱国之民无处安身的愁肠。深怀着这种漂泊沦亡感的词人起坐听雨,从这凄凉的雨声似乎听到了戎狄中流击水的呼喊……

无论是对朝廷腐败无能,偏安一隅的愤慨,还是报国无门,漂泊沦丧的哀愁,此时的李清照再也不是只停留在抒写闺中闲愁的少妇,而是上升到了家国之愁。她的哀怨太大太深似要胜过李后主那“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的愁,更超乎秦观的“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江城子》)的愁。

二、    丧夫之痛

中年丧夫,对于一个 女性来说,是何等悲痛的事情!赵明诚的去世,是李清照一生中最沉重的打击。往日的温馨甜蜜,夫妻唱和的情景换做而今孑然一人,孤苦无依的惨境。词人常常缅怀已故的丈夫,写下了包含血泪的悼亡之作,如这篇《孤雁儿》: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这是一首咏梅词,实际上是词人借咏梅而作的一首悼亡词。作者孀居后,孤苦寂寞,落落寡欢,上片的头四句就是i这种心境的写照。“笛声”一句一转,作者于凄苦中忽闻梅花三弄的笛声,看梅花竟放,情不自禁的忆起当年与赵明诚一起赏梅的情景,止不住感慨“多少春情意”,精神为之一振。接下来作者情绪立即低落下来。“疏雨”中的梅花“下千行泪”,语意双关,梅花流泪也是作者流泪。“吹箫”两句,化用典故含蓄的点明思念丈夫的题旨。结尾,作者忽发奇想,想折一枝梅寄给丈夫,可是“天上人间,没个人堪寄”,寄给谁呢?往哪里寄呢?天人永隔,生死两茫茫的哀愁诉之不尽。

另一首存疑词《浪淘沙》,《词林万选》、《全宋词》等十多种词集收作李清照的作品。全词写对往事的追念,抒发了孑然一身、孤苦伶仃的感慨。陈廷焯谓:“凄绝不忍卒读,甚为德夫(赵明诚)作乎!”(《白雨斋词话》)。

窗外五更风,吹梦无踪。画楼重上与谁同?记得玉钗斜拨火,宝篆成空。

回首紫金峰,雨润烟浓。一江春浪醉醒中。留得罗襟前曰泪,弹与征鸿。

词人五更惊醒,窗外寒风,发现连梦的踪影也难寻觅。“回首”与“记得”俱以回忆追述口吻出之,“玉钗斜拨火”乃是对归来堂中温馨生活的追忆;“回首紫金峰”则是易安逃离建康时追悼亡夫,望中泪眼但见“雨润烟浓”。“一江”句化用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意,言愁如一江春浪,流无尽时,醉中醒来俱在心头。“留得罗襟前曰泪,弹与征鸿”。乃指明城卒后悲痛欲绝,此不尽之泪非罗襟所能尽愠。往事随征鸿而去,杳无踪迹,然思念亡人泪犹在襟,只能弹与征鸿,更无人间亲人可诉。如此作结,将全词抒发的忧愁、悲哀与孤苦无依之情推向极至,真可令读者不忍卒读,为之怃然掩泣。

另一首《南歌子》,当作于赵明诚殁后的某个秋天。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 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秋夜渐深转凉,“人间帘幕垂”,家家户户都已入梦乡,而此时的抒情主人公却和衣而卧,哪里能睡得着呢?为思念已故的夫君,在暗自垂泪。起解罗衣,睹衣思人,见“莲”而生“怜”(爱怜),见“藕”而思“偶”,更是悲从中来。后三句,直抒胸臆,发现三个“旧”字,发出物是人非、情非旧时的悲凉喟叹。

在这一时期,与之生死相依,相敬如宾的丈夫赵明诚别她而去,再加上国破后饱受颠沛流离之苦,此时的李清照无异于雪上加霜,身心俱疲。国仇家恨聚集在词人的心头,痛定思痛之后,词人开始怀念破碎的家园及故土。

                 三、故国之思

在李清照的情感领域中,家国乡愁是一个碰不得的、浸满了泪水的话题。身在他乡女词人一刻也不能忘记给自己带来无穷美好回忆的北方故乡,眼前的一草一木都常常勾起她对家乡的思念。如这首《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睡觉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上片写到早春天气使人产生喜悦的心情。而下片两句忽作转折。早春又是乍暖还寒时节,小睡起来,微寒侵肤,刚才插到鬓上的梅花也已枯萎。此人不说心情的转变,只用天气的轻寒和梅花的凋残,暗示其意识流程。一定是乡心又被春天拨动,故国那些美好春天的回忆又从记忆中泛起。发出“故乡何处是?”的悲呼。故乡虽在而河山易主,欲归不能,只有在醉里梦里,才能片刻摆脱沉重的乡愁。词人没有说自己如何沉溺于但愿长醉不复醒的醉梦中,只说醉卧时所烧的沉香早已炉灭香消,而词人还宿醒未解。而醉醒时乡思的凄苦,尽与言外而见。

李清照竭力想摆脱悲苦意绪的缠绕,但是,故国之思铭心刻骨,她尽量寻找机会解脱自我,但还是无法掩饰内心的愁绪。如《蝶恋花》: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每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这是一首伤春伤离之作,伤春伤离的背后渗透着故国之思。“永夜”就是长夜漫漫,这是失眠者揪心揪肺的痛苦感受。词人在此漫漫长夜,或者因故国之思而难以入眠,或者睡眠中仍然念念不忘故国江山,在梦中多次归去。“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是醒来以后的失落与惆怅。醒来后时光之凄苦难耐,已尽在不言中。下片中词人笔锋一转,语意似乎转向欢快:“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岂知结尾两句语意再转:“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词人为何而醉?“春老”与“人老”词人的伤春伤离意绪,至此也含蓄的说出,照应了开篇所烘托出来的低靡之状态、忧郁之情绪。读完整首词,我们可体会到词人身在异乡,有家难归,触景生情,发故国之思,叹春之难留,哀人之将老,心头的思想愁绪挥之不去。

另一首李清照的词中也同样在貌似平静的叙述中抒发了词人的故国之思。如《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每到秋来,寒日萧萧,梧桐夜霜,仇恨依旧。这秋日严霜肃杀的萧条景象,已经包含着无限的悲苦凄凉意味,引发“悲哉秋之为气”的深沉感慨。词人寻找种种消遣以排解内心的愁苦,然而梦中醒来,心头无限凄凉更叫人不堪忍受。下片引用典故,借仲宣作《登楼赋》,抒发了滞留他乡,怀才不遇之情,表达了自己因环境所迫,有家归不得的凄凉,含蓄的透出作者浓重的乡愁。

家国乡愁背后的悲愁还渗透在这两首词中。《添字采桑子》中“窗前谁种芭蕉树?”借吟咏芭蕉抒发了怀恋故国、故土之幽情。词人将自己的情注入芭蕉的形象之中,极其形象地表现了她对中原故土、家乡故土的缠绵不断地思念和怀念。下片中“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词人夜晚听雨打芭蕉声,处于苦苦的思念之中,越思越悲,越想越愁,结句,更是抒发了“北人”流落他乡对故国深深怀念的悲愁。

还有《南歌子》中“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透露了词人那绵长、深沉、无处不在的乡愁。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李清照后期词中到处弥漫着她浓浓的乡愁,对于这样一个爱国的女词人,这样的家国乡愁几乎占据了她后半生的整个情感。而在这家国乡愁之中更蕴含了她晚年人生载不动的苍凉悲愁。

                 四、孤寂之叹

女词人历经沧桑,饱经忧患,整个身心彻底崩溃,她感到心灰意冷,发出几乎绝望的叹息。如这首《临江仙》: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 。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数,人客建安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在动乱岁月里,李清照颠沛流离,作客异乡,年老无依,当春归大地之时,触景生情,写下这首《临江仙》抒发感旧伤今的悲凄之情。

幽深封闭的庭院,楼阁,映照出词人内心的苦闷,春虽归,人却客居他乡,身心俱老了,词人一唱三叹,哀痛至深。而下片,作者直抒胸臆,对生活悲观失望,对过去所感兴趣的已再也引不起兴致了。此处,我们哪里还能找到当年那位荡着秋千,“薄汗轻衣透”的清纯少女的影子?

再来看这首《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合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