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与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同文异样”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

统编版与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同文异样”比较研究
邹佳叡马红丽马长安
[]2019年秋季,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正式投入使用。新投入使用的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相比,在各个方面都呈现出新的亮点。以课文《荷塘月色》为例,通过新旧教材之间“同文异样”的比较,发现本篇选文在两种教材的编排上体现出了种种“异样”。出现这些“异样”的原因是培育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和以学习任务群为基本结构单位的教材编制模式。针对教材中出现的“异样”,教师要更新语文教學目标,调整教学策略,制定切实有效的评价标准。
[关键词]语文教材;“同文异样”;统编版;人教版;《荷塘月色》
[中图分类号]G6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2004-0087-060引言
2019年秋季,备受期待的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终于投入使用,北京、天津、上海、辽宁、山东和海南等6省市的高一师生们已经率先拿到了新教材。伴随着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材的问世,人们发现新教材除了封面和内部编排方式等发生明显的变化外,教材的选文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动。以目前投入使用的必修(上册)教材为例,与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1相比,其课文总篇目由13课增加为16课,并且统编版教材中还存在大量的两三篇作为一课的现象。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选文容量与人教版相比实际上是大大增加的。在这如此之大的教材容量里,既存在对人教版教材篇目的增删,也有很多人教版高中教材的篇目得以保留。在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的36篇选文中,

与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重合的有13篇,包括《沁园春·长沙》《劝学》《荷塘月色》等经典篇目。通过比较这13篇相同选文发现,虽然这13篇文章得以保留,但是其具体要求以及编排方式等与人教版教材相比均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即所谓的“同文异样”。“同文异样”对语文教师和语文教育研究者来说是一个极其宝贵的资源,因为统编版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之间的编写差异可以从中较为直观地体现出来,教师可以以此发现统编版教材在编写上的新思路和新理念,进而根据这些新思路和新理念来有效地改善自身的教学。《荷塘月色》作为高中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之一,一直是文学解读和教学解读的热点,此次仍将其选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足以再次证明其文学价值和教学价值。因此,以《荷塘月色》作为比较的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能够达到窥斑见豹的效果。
1同文对比,寻找差异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写的一篇散文,该文写出后不久便由当时被称为“文坛第一刊”的《小说月报》发表。文章描写了作者在苍茫的月光下,欣赏到的清华园荷塘月夜的美丽景象。其文笔细腻,意境优美,同时又委婉含蓄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被人教版和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同时收录,文章的具体内容也没有做任何删改,但是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其教材定位以及呈现方式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具体变化如表1所示)。
1.1课文定位及呈现方式发生变化
人教版语文教材中,《荷塘月色》是一篇精读课文;而在统编版教材中,其定位为自读课文。两版教材的课文呈现方式和同单元课文的安排也有较大“异样”。首先,就课文的呈现方式来说,人教版将《荷塘月色》单独作为一课,统编版则将其与《故都的秋》一起作为一课;其次,人教版中,与《荷塘月色》同一单元的选文有《故都的秋》和《囚绿记》,皆为现当代的散文名篇;而在统编版教材中,与《荷塘月色》同单元的选文则为

《故都的秋》、《我与地坛》(节选)、《赤壁赋》以及《登泰山记》等,既有古代散文,也有现代散文。
1.2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在课后删去了课后习题,增加了“学习提示”部分人教版教材中,《荷塘月色》课后设置了“研讨与练习”(即课后习题),共有3题,涉及课文的基本内容、作者的心境转化、课文的语言特色以及对朱自清散文的特点进行讨论等方面,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显示出一定的层次性与梯度性;统编版教材中,《荷塘月色》的课后则将“研讨与练习”部分删去,取而代之的是“学习提示”,在“学习提示”中涉及到了本课的学习内容、学习路径与学习方法,如“阅读《荷塘月色》,应该多朗读,边读边沉浸到月色清淡、荷香缕缕的意境中去,品味那种优雅、朦胧、幽静之美……学习时要关注文章的语言艺术……《荷塘月色》善用叠词,语言朴素典雅、准确传神……”[1]
1.3所属的单元组织发生变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采取的是分类组织专题方式的编排。所谓分类组织专题方式,即把教材内容分为几大板块,各大板块之间泾渭分明、相对独立,有的也具有一定的呼应关系,如人教版必修教材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以及“名著导读”等板块[2]。其中,“阅读鉴赏”板块按照文体分为4个单元,每个单元按照人文主题为线索进行组织。《荷塘月色》即属于“阅读鉴赏”板块,单元的人文主题为“情趣与理趣”。而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则打破了这种教材编制模式,采用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两条线索来组织单元。《荷塘月色》所处单元的人文主题为“自然情怀”(这样的主题词在教材中并未明确标示出来,而是通过单元导语进行描述)[3],此单元所属的学习任务群为“文学阅读与写作”。
1.4所属单元的导语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

在《荷塘月色》所处的这一单元的单元导语中,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阐明了此单元选文的类型、写作特色以及学习方法等,主要集中于语文知识素养方面;而统编版教材则简要介绍了该单元的人文主题、5篇选文的基本情况以及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既包括语文知识素养,又包括人文素养。
1.5统编版教材在单元末新增了与选文相关的“单元学习任务”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荷塘月色》这一选文所处的单元末没有其他内容,而是直接过渡到下一单元;而在统编版教材中,《荷塘月色》所处的单元末,出现了“单元学习任务”部分,其中涉及到一些与《荷塘月色》有关的学习任务。
1.6统编版教材新增了与课文有关的写作指导部分
人教版教材中有关于写作练习的指导,即“表达交流”板块。但是该板块单独成为一个系统,内容集中,与课文所处的“阅读鉴赏”板块呈平行关系,并且写作任务没有明确指向《荷塘月色》的部分;统编版语文教材中,写作系统与阅读系统由分离走向了相对融合。在该单元“单元学习任务”的末尾增加了一段指导写作的补白文字,名为“如何做到情景交融”,其写作主题与本单元学习任务相契合,并且還结合《荷塘月色》,对一些的相关写作技巧进行了解读。
2“同文异样”现象出现的原因
“同文异样”现象在统编版和人教版教材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探寻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助于教师快速理解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编写思路和特点,更好地使用统编版教材。总体来说,教材编制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所以,探寻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出现“异样”的原因,要紧紧围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新理念和新思想。
2.1培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的理念,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4个方面。可以说,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将会成为未来我国语文教育的新追求。
语文核心素养在本质上属于语文课程目标,是学生学习的预期结果,与三维目标相比,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高度的整合性和概括性[4]。同时,语文核心素养也不是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的,并在学生的个体言语经验发展中得以实现[5],强调学生在真实言语情境中的实践活动。因此,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处处体现着这4个方面素养的整合以及对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基本素养的强化。
例如,人教版强调选文的类型、写作特色以及学习方法等语文知识素养方面的要求。而统编版教材中,《荷塘月色》所属单元的单元导语中既包括知识和思维素养,又包括审美和文化等人文素养。同时,统编版语文教材选文《荷塘月色》的课后还删去了以语文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为主要人物的课后习题,新增了“学习提示”部分。新增的“学习提示”部分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阅读,指出了学习《荷塘月色》的重点和难点,并对课文的写作手法以及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了提示和点拨,整个“学习提示”部分强调语言的积累和言语的运用,从不同的方面来强化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基本素养。统编版教材中新增的“单元学习任务”部分也体现出对这一基本素养的强化,该部分的第一个学习任务中出现了直接与《荷塘月色》有关的问题。
平时你是否留意过身边的自然景物?哪些景物曾经激起你心灵的涟漪,引发你对生命的感悟?本单元的写景抒情散文,都表现了作者眼中的自然美,表现了他们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阅读这些文章,完成下列人物。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和《我与地坛》描写的是同一个城市的景物,呈现出多姿多样的美。选取你认为最精彩的段落,反复朗读,细加品味,写一段评点文字[1]
首先,这个任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生活中真实的、有意义的语文学习情境,即“你是否留意过身边的自然景物”,这是绝大部分学生都有过的生活经验,便于同课文的内容相联系。其次,要求学生反复朗读精彩的段落,并细加品味,这强调了语言的建构性。最后,一段点评文字的书写要求,则落实到了对语言的运用。总之,这一学习任务很好地落实了要在真实的、有意义的语言学习情境中培育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素养的要求。
2.2以学习任务群为基本结构单位的教材架构
学习任务群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目前分为必修(上、下)和选择性必修(上、中、下),共5册,而撑起5册教材的正是18个语文学习任务群,这18个语文学习任务群取代了人教版语文教材以板块和单元为基本单位的教材编制模式,建构起了一种全新的教材编制模式。
学习任务群吸纳了“项目学习”(Project-basedLearningPBL)的观点,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资源,并由若干学习项目组成[6]。统编版教材打破了受文体制约的以单元为基本结构的教材编制模式,创新了单元的内部组织形式,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重构了学习任务群(单元)内的选文标准,将主题、写法以及内容等作为任务群选文的标准,使之呈现出综合性的特点,与学生真实的阅读生活更加贴近。并且,这种综合性不仅体现在文体的整合上,还体现在学习任务群内部将一些具有共同特点的选文进一步聚合,形成了“群文教学”模式。但是这种综合性并不代表语文学习任务群内选文的呈现方式或内部各个部分之间是一种无序的状态,它的内部结构仍然具有一定的严谨性和逻辑性。这种严谨

性和逻辑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识以一种结构化的方式呈现;二是要求学生注意积累、梳理相关知识,自己将知识结构化[7]
以《荷塘月色》为例。该课文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是一篇精读课文,同单元的其它课文分别为《故都的秋》和《囚绿记》。该单元以“情理与情趣”这一人文主题为线索进行组织,所选的3篇课文皆为现代写景状物类散文,这样的课文编排方式固然呈现出一定的人文性和序列性,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培养和思想的提高,但是也脱离了学生真实的阅读情境,不利于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提高,违背了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基本特点。而在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荷塘月色》所属的学习任务群为“文学阅读与写作”,其立德树人指向(人文主题)为“自然情怀”。这种采用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双线组织单元的方式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学习任务群)与人文性(人文主题)统一的特点。而与《荷塘月色》同属于该学习任务群的课文有《故都的秋》《我与地坛》(节选)、《赤壁赋》和《登泰山记》,既有现代文,又有文言文。统编版教材将《故都的秋》与《荷塘月色》进行了聚合,组成了一个“群文”单位,这就相应地会将课文分为精读和自读两种类型。这种文言文和现代文兼具的选文方式,整合了学习资源,更符合学生真实的阅读情境。另外,“文学阅读与写作”这一学习任务群的定位还将人教版教材中的“阅读鉴赏”“表达交流”等板块进行了融合,面向学生真实的语文生活世界,强调读写并重。
3基于“同文异样”现象的教学建议
教材的“同文异样”现象本质上体现的是两种不同教学理念和教学指导思想。因此,教师在使用统编版教材时应改变传统的教材使用观念和方法,根据新教材的理念和指导思想进行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以及教学评价标准的转变。
3.1更新语文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语文教学活动的合理、有效与否,关键就要看教学目标设置是否科学合理。通常意义上,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情况[8]。在统编版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比较的视域下,教材所适应的学生的起点能力和发展阶段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文章探究《荷塘月色》教学目标的更新,仅基于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材的角度来进行讨论。
首先,新课标带来《荷塘月色》教学目标设计理念的更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理念,其本质上属于语文课程目标,是学生学习的预期结果。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突破三维目标观念的限制,以语文核心素养的理念为导向,理解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着重从语言、思维、审美以及文化4个要素设计教学目标。4个要素之间是由外向内、渐趋内化的层级关系,可分而述之,也可融合表述[9]。故关于《荷塘月色》的教学目标可以从语言、思维、审美及文化4个方面进行设计。
其次,结合统编版高中語文教材制定教学目标。语文核心素养作为课程目标,它反映的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语文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而《荷塘月色》的教学目标则是课时目标,它反映的是学生学习过课文后所达到的预期结果。因此,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还存在着一段距离,语文核心素养所提供的是一种教学目标设计的维度和导向,而如何将语文核心素养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还需要借助教材。教材是课程的载体,教材中的教学目标具有具体性和操作性,是课程标准中目标的落实[10]。因此,设计《荷塘月色》的教学目标,还要根据教材的编制特点和教师对该文本的解读。首先,从教材编制的特点角度看,《荷塘月色》是一篇自读课文,所属的学习任务群为“文学阅读与写作”主题为“自然情怀”。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依据该学习任务群的特点。其次,在文本方面,教师的解读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的编制体系以及学情的特点,不能作毫无边际的、无意义的解读。

综上所述,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和统编版教材,可以将《荷塘月色》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3个方面:1准确找出文中描写景色的语句,理解课文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2划出文中使用了动词、叠词、通感、比喻等手法的句子,品读课文朴素典雅、充满诗意的语言,获得对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提升对自然美的感悟能力;3)尝试根据课文的精彩段落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
3.2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11]。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荷塘月色》的教材定位以及教学目标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其教学策略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首先,要创设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语言运用情境指言语交际环境,即“与具体的言语交际行为密切联系的、同言语交际过程相始终的、对言语交际活动有重要影响的条件和背景。在语文教学中主要包括情景语境、虚拟语境、上下文语境、社会文化语境和认知语境”[12]。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编制以培育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旨归,强调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在个体言语经验的发展中实现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帮助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实践和运用的情境。创设的情境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真实的、富有趣味的学习任务来引领学生在情境中的学习。
其次,要整合任务群的学习资源。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打破以往单篇教学的模式,实现了任务群内学习资源的整合,具有情境性和整合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当立足于整个学习任务群,促进任务群内部的有效联动,可以适当采用一些专题阅读、比较阅读、群文阅读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荷塘月色》所属的学习任务群为“文学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写作便成为了该任务群学习的两条路径。另外,该任务群的人文主题为“自然情怀”,同单元的其他课文皆为写景抒情散文,并且《荷塘月色》与《故都的秋》一起构成了一个小的群文单位。因此,教师在创设语言运用情境时,可以结合同一任务群内的其它课文设计一个如何“写景抒情”的写作主题,情境的任务是学生之间分工合作,将《荷塘月色》与任务群内的其它课文进行比较,交流并仔细分析作者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这些景物的描写体现了哪些民族的审美心理和文化特点,他们在写作时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然后,依据分析的结果,请学生基于自身的生活经验,寻找身边的景物,写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同学之间相互展示、修改,交流写作心得。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该起到指导作用,做好问题设计、制定阅读计划、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引导学生讨论,等等。
3.3制定切实有效的评价标准
新课标和新教材带来了全新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理念,这导致《荷塘月色》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面对这些转变,教师必须制定切实有效的教学标准。
在新课程和新教材的背景下,语文教学的旨归是为了培育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而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则扮演了培育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凭借作用。因此,教师在制定评价标准的时候便可以确立两个维度:第一个是内容维度,即评价的内容主要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4个方面的达成情况;第二个维度是形式维度,《荷塘月色》在统编版教材中所属的学习任务群为“文学阅读与写作”,这就说明阅读与写作是该任务群学习的主要方式,即该任务群是要通过文学的阅读与写作的方式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也指出了评价可以以阅读和写作两个形式展开。
因此,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荷塘月色》评价标准的制定主要可以以考察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为内容,且从阅读和写作两个形式进行展开。从阅读角度来说,

阅读是一种信息的输入,阅读《荷塘月色》,语言方面,学生要能在阅读中培育良好的语感,对课文中通感、比喻等修辞手法,以及叠词、动词的使用效果有一个清晰的把握;思维方面,在阅读中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荷塘、月色的形象,运用想象和联想,体会到作者心绪随景物发生的变化;审美方面,学生要能在阅读中沉浸到那种“月色清淡、荷香缕缕的意境中去,品味到那些优雅、朦胧、幽静之美”,形成散文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化方面,通过课文的反复阅读,体会到语言文字中所渗透的自然之美,激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感悟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形成的文人情怀和审美心理。从写作的角度来说,写作是一种输出,指向更高层次的目标,学生要能在散文的写作中做到情景交融;能直观地、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用批判性的思维和眼光审视、反思自己的作品;写作的散文能够表达出自己的审美体验,语言文字的表达具有一定的美感;最后,散文要体现民族文化元素,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参与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4结束语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以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旨归,以学习任务群为基本建构单位,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思想。从“同文异样”现象寻找教学的出路仅仅是把握这些理念和思想的一个角度,后续更多统编版教材的问世,将会为研究者和教师的教学研究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更多元化的解读角度,也将会为一线语文教学提供更多建设性的意见。
参考文献
[1]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11.
[2]孙慧玲.我国高中语文教材编制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3]王本华.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特点与亮点[J].语文教学通讯,201925):9-13.[4]何更生.基于目标导向教学论培育语文核心素养[J].语文建设,20182230-33.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5.
[6]王宁,巢宗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91.
[7]孔凡成.语文学习任务群特点初探[J].语文建设,20193):19-22.
[8]王旭明,冯渊,龙祖胜,等.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语文建设,201422):4-18.
[9]张秋玲,等.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高中语文[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91.
[10胡定荣.教材分析:要素、关系和组织原理[J].课程[WW]·[WW]教材[WW]·[WW]教法,20132):17-22.
[11]和学新.教学策略的概念、结构及其运用[J].教育研究,200012):54-58.[12]孔凡成.“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释[J].语文教学通讯,201831):24-27.


统编版与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同文异样”比较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