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钢琴家》 - 谱写生命的序曲

发布时间:2019-05-02 05:11:11

电影《钢琴家》——谱写生命的序曲
作者:马彦元
来源:《戏剧之家》2016年第16

        【摘 要】电影《钢琴家》,是波兰导演波兰斯基2002年在欧洲指导拍摄完成的,描写了一个波兰犹太钢琴家在二战期间艰难生存的故事。电影以惨烈的战争为背景,凸显出强烈的生命意识,彰显了人性中最真挚的诉求。因此本文以叙事、镜头语言、音乐、主题等四个方面分析影片的独特意蕴,深刻体会电影中生命的呼唤。

        【关键词】叙事;镜头语言;音乐;主题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8-0150-01

        一、叙事

        (一)叙事角度:影片采用全知式视点的叙事视角,所谓全知叙事视角,就是作者站在自己的立场全知全能地用自己的观点叙述故事,描述人物,安排结局。”①影片从一位钢琴家的视角,观众看到了二战时期犹太人所遭受的灭族式屠杀,目睹了德国纳粹的各种残暴行为。一次又一次的生离死别刺痛了他的神经,让他在绝望中找到生命的希望,他要求的只是活下去,生存成为了他唯一的信条。正如影片的那句台词一样:活着,要比死更难。

        (二)叙事方式:影片采用顺叙的叙述手法,以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到德国投降结束,电影随着时间的推移真实地记录了钢琴家斯普尔曼在二战中的悲惨生活。如在影片开始时的华沙1939年,交代了时间地点;接下来19401031日,犹太人开始第一次迁徙;1942816日,犹太人踏上死亡的列车等一系列的时间表现出来,本片是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序逐步展开的,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还原真实情景,节奏紧凑而自然。

        (三)叙事风格:《钢琴师》以独特的冷静客观的叙述风格,并无过度的悬念和故事渲染。比如在电影里面,当德国军官闯入斯皮尔曼对面的一户人家中,其中一个残疾人不能起身,被德国人从楼上扔下去,接下来这一家人被赶下楼,在空旷的大街上逃跑就像玩具一样被射杀,从斯皮尔曼的主观镜头而看,远景的视角,他目睹了这一切,没有任何镜头推进,只是在一旁静静地植入到自己的脑海中。采用这样的叙述,把德国人的暴行呈现在观众眼前,是平淡的表达,是客观的叙述。尽管采用冷处理的叙述,但却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在平淡中彰显人性的光辉,在冷静中表达生存的欲望。

电影《钢琴家》 - 谱写生命的序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