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肓俞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发布时间:2020-06-20 18:00:53

膏肓俞穴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功效

膏肓俞穴位位置

标准定位:膏肓俞穴(简称膏肓穴)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膏肓俞穴的准确位置图

膏肓俞穴位于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一说“除脊各三寸取穴”《针灸资生经》。

取穴方法

寻找穴位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膏肓穴位于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或左右四指宽)处,肩胛骨内侧,一压即疼。

俯卧位,两手抱肘,平第四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3寸,当肩胛骨脊柱缘处取穴。

穴位解剖

膏肓俞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筋膜、斜方肌、菱形肌、第四肋间隙。有肋间动脉后支及颈横动脉降支。分布着第二、三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及肩胛背神经。皮肤由第三、四、五胸神经后支内侧支分布。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竖脊肌。

布有第二、三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及肩胛背神经;并有肋间动脉后支及颈横动脉降支通过。

膏肓穴的作用

膏肓穴意义:肓膜中的脂类物质由此外输膀胱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较干燥的湿热之气与不溶于水的膏脂。

运行规律:热气循膀胱经上行,膏脂出体表后散热降下行。

膏肓穴功效:散热排脂。膏肓俞有补肺健脾、宁心培肾、治痨益损、补虚益损、调理肺气的作用。

主治病症

膏肓俞穴主治肺、心、胸背及衰弱性疾患:如羸瘦虚损、五劳七伤、骨蒸潮热、盗汗自汗、脾胃虚弱、四肢倦怠、翻胃噎膈、久嗽痨瘵、咳血吐血、肩背痛风、痈疽发背、癫狂、不眠、健忘、梦遗失精等。

现代又多用膏肓俞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胸膜炎、神经衰弱及一切慢性虚衰性疾病等。久病体虚,常灸此穴有强壮效应。

膏肓俞主治肺痨,咳嗽,气喘,咳血,盗汗,遗精,健忘,四肢倦怠,痈疽发背等。

呼吸系统疾病:肺结核,支气管炎,哮喘;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阳痿,遗精;

其它:慢性胃炎,胃出血,神经衰弱,胸膜炎,乳腺炎,贫血。

本穴为各种慢性虚损性疾病的常用穴。

穴位配伍

膏肓俞穴配尺泽穴、肺俞穴治喘咳。

膏肓俞穴配足三里穴、膈俞穴,有健脾生血补虚的作用,主治骨蒸劳热,盗汗。

膏肓俞穴配天突穴、大椎穴,有理肺降气平喘的作用,主治咳嗽,支气管哮喘。

刺灸法

治法:寒则补之或多灸,热则泻针出气。

注意:膏盲穴对应的膀胱正经穴位为厥阴俞穴,它们的气血物质皆来自心室之外卫心包之中。厥阴俞穴的气血物质以较高温度的水湿之气为主要特征,而膏盲穴的气血物质则以干热的阳气和脂类物质为主要特征。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膏盲穴所处为外、为高,穴内环境的温度比厥阴俞穴要低,膏脂之物在厥阴俞穴的较高温度场中不会凝固,而到了本穴的较低温度场中之后则会散热冷却凝固。脂类物质在本穴的散热冷凝为本穴气血变化的主要特征,故名之为膏盲穴。

针刺方法

一般向椎体方向斜刺0.5~0.8寸。

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肩胛部放散;不可深刺,以防气胸。

艾灸方法

艾炷灸5~9壮,艾条灸10~20分钟。

膏肓穴解析

膏,膏脂、油脂也。肓,心脏与膈膜之间也。膏肓名意指膜中的脂类物质由此外输膀胱经。

穴外输膀胱经的气血物质为心脏与膈膜之间的膏脂(此膏肓由五谷精微所化),故名膏肓。(膏脂为提供心火燃烧之柴薪,在火热作用下所处为液态,今心室燃烧后气化蒸发的部分在胸腔内压的作用下随湿热之气外渗体表膀胱经,故名膏肓。)

膏肓为经穴膏肓俞之简称。见《医学入门》。

膏肓俞为经穴名(Gāohuāngshù BL43)。出《备急千金要方》。《医学入门》作膏肓。属足太阳膀胱经。膏即膏脂,肓指肓膜,在此指心下膈上的膏脂肓膜,因近于心包故被看作心包的组成部分,此穴与厥阴俞并列,故名膏肓俞。

实验研究

针刺实验性失血性贫血家兔的“膏盲”部位,可使血红蛋白增加,红细胞数上升,提前纠正贫血状态。

文献摘要

《备急千金要方》:膏肓俞无不治,主羸瘦虚损,梦中失精,上气咳逆,狂惑忘误。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发狂健忘。

《针灸聚英》:传尸骨蒸。

膏肓俞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