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之深·责之切·盼之殷

发布时间:2020-04-09 19:35:17

爱之深·责之切·盼之殷
作者:王 娟
来源:《中国教师》2007年第11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的第30个年头,为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各种报刊都刊载了与此相关的文章,同时也做了相应的采访和报导。给我印象最深刻、启发最大的是北大附中校长康健的远见卓识(参阅《南方周末》200767日第4版)。加之我参加了今年的高考阅卷工作,对高考和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又有了更深切的体会。下面,就结合自己所受的启发和阅卷期间的感悟与思索谈谈我的看法。

        

        一、高考自身有待完善

        

        毋庸置疑,高考的恢复的确给我国带来了生机、活力和希望,通过一届届高考选拔出来的人才,也大都成了支撑华夏的栋梁。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国民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都因此而有了根本的好转。因而,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的纪念文章《一扫乌云见光明》(参阅《中国教师》2007年第4期)能引起那么多人的共鸣,能代表那么多人的心声。就我个人而言,我对高考也是充满了感激之情。要没有高考这种选拔人才的机制,我就不可能从鲁西南一个普通的村庄来到首都工作和学习。既然高考于国于民于己都有很大贡献,我们似乎对高考也应该无可挑剔了。其实不尽然,感激之情不能淹没我们对高考的理性审视。而且,正是因为感激之深和关爱之切,我们才更应该正视高考自身的不足,才有责任和义务进一步完善它。

        那么,高考存在哪些问题,又如何去完善呢?北大附中校长康健以语文教育教学为例指出,本该传承民族精神的语文之所以变得如此狭隘,是因为没有从教育的发展去考虑考试,而是以考试来要求教育。康校长的观点真可谓切中肯綮,高考在当前最大的弊端就是已经超越了它的本位,由服务于教育教学、服务于学生发展的理性工具变成了凌驾于基础教育、扭曲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魔棒。对此,我相信大部分一线教师都深有同感。长此以往,祸莫大焉!

        因此,下一步高考改革必须从根本上扭转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不能让高中的各科教育围绕着高考转,而应该让高考服务于教育,遵从教育的规律,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另外,就语文学科而言,我认为无论是制定考纲还是确定考试形式和内容,还应该坚守以下几个原则:1.兼顾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明确语文在传承民族文化、铸就民族魂魄方面的作用。2.坚守通过语文教学和考试给学生打下精神底子的理念。看看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王丽研究员的《外国怎样考语文》这篇文章(参阅《中国青年报》2007613日第9版),就知道我们的高考语文还存在哪些不足。3.明确考试作为助推器和助长剂的功能,淡化其作为筛子的功能。4.改变目前这种过于繁琐和稍显机械的考试模式,抓住背诵、阅读和写作这三大核心即可。这样既便于和教师平时的教育教学紧密相连,利于学生的复习,又真正益于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的积淀和学生能力的提高。笔者认为,在150分的考卷中,默写占的比例太少(连10分都不到),应该提到20分甚至更高的分数。笔者之所以提出这种观点,主要是因为我在评阅作文的过程中发现,学生脑海中积累的知识太少,积淀的文化太薄,识见卓越者更是凤毛麟角。若从新一轮课程开始,让学生把一百多篇经典诗文和十几部经典名著(特别是《论语》)都烂熟于心,他们的人格修养、精神面貌和写作水平,都将发生质的飞跃。

爱之深·责之切·盼之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