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天下情怀

发布时间:2019-08-06 20:55:57

家国情怀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天下情怀
作者:林德田
来源:《历史教学·中学版》2017年第09

        新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的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家国情怀旨在通过高中歷史教育,引导学生探究历史并形成具有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的精神品质。其基本内涵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①这与中华民族的乡土观念、家国一体、民族自强、精忠报国、和谐共存、天下为公等传统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是相互契合的。近几年,作为高中历史教学风向标的历史高考全国卷,在考查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时也较多涉及家国情怀。如2012年全国卷第30题关于晚清状元张謇为发展民族经济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而投身实业的壮举题;2015年全国I卷第26题有关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的海上保护神妈祖和妇幼保护神临水夫人等民间崇拜得到朝廷认可题;2016年新课标全国甲卷第27题关于清乾隆年间福建各地族谱中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骤然增多的原因探讨题;2016年全国丙卷第30题关于1932年出产的一款抗敌牌火柴上的图案表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题。这些题目从个人追求与国家振兴、民间信仰与国家稳定、宗族寻根与祖国统一、广告宣传与抗日救亡等方面入题,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当然,在理解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教育内涵的时候,万万不可狭隘地理解家国,认为只有两个层次,其实还应有第三个层次,那就是天下。古人常把家国天下作为一个词来理解,并赋予了个人抱负、集体寄托、民族理想和公民憧憬的内涵,在云及人生追求齐家、治国、平天下时也是三个层次一气呵成。当然,从古至今,人们对天下的理解是不尽相同的。早期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说的天下,视国政所及之处为天下;后来知道中国之外还有四夷,天下也就包含了夷狄戎蛮;到了明清时期,认识到天下除了中国之外还有万国,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世界,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世界。新课标在阐述家国情怀的培养目标时首先提出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具有家国情怀,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③而后进一步提出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由此看来,新课标中有关家国情怀的外延显然是扩展至整个世界的,广义上的家国情怀从本质上来说应该是天下情怀,体现了中国的世界、世界的中国”①的理念,也符合我国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总体要求。近年来,历史高考全国卷在世界史考查方面,体现开放性国际视野并契合我国现今治国理念方略和价值追求的题目并不鲜见。比如,2015年全国乙卷第35题,世界银行20世纪80年代大量增加新兴独立国家贷款项目,与我国现阶段大力推进的一带一路亚投行等共谋世界发展的倡议相映衬;再如,2015年全国乙卷第32题,古罗马正义女神蒙蔽双眼、高擎天秤、手握利剑的塑像,体现的是罗马法追求文明、公正、法治的精神,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呼应。所以,从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相互关系和育人终极目标来看,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拥有天下的情怀。只有这样,才能让高中历史教育在提高公民意识、建设幸福家庭、增强民族凝聚力、培育社会责任感、拓展国际视野、树立世界意识等方面发挥出应有的教育价值。下面仅就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教育中培养天下情怀的内容取向谈几点看法。

家国情怀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天下情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