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精神

发布时间:2012-09-26 09:06:10

(一)课标分析: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生的重大事件,了解新中国成长的道路和经历的曲折。
  本课阐述了新中国两弹一星的研制经过,显示了共和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它不仅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而且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更令中华民族骄傲的是在研制的过程中,培育和发扬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作、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是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又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开拓进取的巨大推动力量。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第一单元第二课《共和国的风雨历程》的最后一个课题。这一节的内容在本课中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新中国的成长中,有阳光,有雨雪。在这曲折的经历中,涌现出许多为社会主义建设鞠躬尽瘁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人物,他们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这就是令中华儿女荡气回肠的两弹一星精神和铁人精神
  (三)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本课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九年级五班学生,本班学生对《历史与社会》学科极为感兴趣,而且部分同学已经储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也形成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在课堂上他们喜欢思考,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
  2.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所了解的知识往往是零散的、表面的,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比较浅显;且学生知识的储备量悬殊很大。
  3.学生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仅是要掌握课本的知识点。更多的是希望获得对某一问题的分析和理解,提出自己的见解,体现自己的探究能力。
  (四)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掌握两弹一星的具体内容;两弹一星精神的具体表现,了解雷锋、焦裕禄、李四光、王进喜、钱学森等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
  2.能力目标。
  (1)通过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
  (2)讲述模范人物的事迹,感受他们的精神。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是否应该研制核武器的讨论,培养学生敢于置疑,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两弹一星精神的具体表现。
  难点:理解两弹一星精神、铁人精神,并成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六)教学方式
  本课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七)教学用具
  本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教师自制课件。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胸有成竹
  学生课前准备方案:把全班同学分为雷锋、焦裕禄、王进喜、邓稼先、钱学森、李四光小组。以及导弹、原子弹、氢弹、卫星小组,分工查阅相关资料,并推荐一名代表在课堂做小组成果汇报发言。
  【设计意图】搜集、整理资料,感受英雄事迹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课前放映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
  【导语】这首激昂的旋律,伴随着共和国几代人的成长,今天,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共和国的风雨历程中,感受两弹一星研制过程的艰辛与辉煌,品味令中华儿女荡气回肠的精神大餐。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氛围,激发学习情趣。
  (三)师生互动,环环相扣
  第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展示】原子弹、氢弹(核弹)、导弹的图片。导弹小组收集的资料。
  【出示材料】19585月,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后的第二天,毛主席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一个月后,他又强调: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核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以的。
  【思考】什么是两弹一星
  【叙述】196010月中旬,经过700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斗,在钱学森亲自参与并直接领导下,我国第一枚仿制型的东风一号导弹研制成功了。在祖国的地平线上,第一次飞起了我国自己制造的导弹!这是我国军事装备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火箭、导弹、航天事业实现了零的突破,。
  19646月,中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6610月,装有核弹头的地对地导弹试验成功。为华夏文明谱写了新的篇章。
  2.【播放】《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视频。
  【展示】原子弹小组收集的资料。
  【思考】1964101615时,一朵从西北大漠深处腾空而起的蘑菇云,震惊了世界: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震撼视觉、听觉的图片和录象,是否触动了你的心灵?你想说什么?
  【叙述】石破天惊!震撼寰宇!中国骄傲!民族自豪!
  3.【展示】氢弹小组、卫星小组收集的资料。
  【叙述】就在原子弹爆炸成功的第三年(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实验成功。
  三年之后(1970年),一曲响彻环宇的东方红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掌握这种尖端技术的国家。

 4.【转承】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39年后的同一天,20031016623分,苍茫的内蒙古草原敞开胸怀,深情地拥抱朝阳和朝阳中缓缓降落的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自己的航天员送入太空并成功返回的国家。
  【承上启下】回眸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所走过的不平凡历程,一次次托举起我们这个民族尊严与自豪的是这样一种精神:爱国、奉献,自强、创新,团结、协同。
  第二、解读两弹一星故事,感受两弹一星精神
  【课件展示】有关图片。
  【学生活动】讲述有关两弹一星的故事。
  【思考】这些故事体现了什么精神?从中你得到哪些收益?
  【师生互动】窥一斑见全貌,从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这些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我们深深感受到一种震撼灵魂的力量……
  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要理由──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
  夫妻树──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大公无私的精神
  饥餐砂砾饭,渴饮苦水浆──不畏艰险,勇于攀登,大力协同,开拓创新的精神
  酒泉烈士陵园──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
  原子弹与眼泪──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国争光的精神
  ……
  这些故事感人肺腑,这种精神永驻人间。请同学们概述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助、、勇于攀登的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科学主义的体现。
  【设计意图】从学生们精心准备的故事演讲到教师充满感情的叙述,强烈地感染和撞击学生的心灵,使他们有感要发,精神得到升华。
  【承上启下】伟大的人物,成就伟大的事业,平凡的人物创造了不平凡的人生,他们默默的奉献,造就的是惊天动地的伟业,铸就了共和国的辉煌历程!
  第三、共和国不会忘记你们
  【学生活动】由雷锋、焦裕禄、王进喜、邓稼先、钱学森、李四光小组来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思考: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对当时中国的发展有什么意义?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这种精神过时吗?
  【课件展示】有关图片
  【叙述】靠铁人精神,石油战线的工人们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战,终于结束了中国贫油的历史。两弹一星精神,不仅使我国国防实力发生了质的飞跃,而且广泛带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他们所具有的惊人毅力和勇气,显示了中华民族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自立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决心和能力。
  【设计意图】从故事中感动,在欣赏后感知,在行动中实践。
  (四)知识探究,思维拓展
  【课件展示】我们是爱好和平的国家,而核武器是杀伤力极强的武器,你认为我们有没有必要研制它?
  【学生活动】小小辩论赛。
  【总结】中国需要和平,但和平需要盾牌。邓小平同志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设计意图】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课堂思维的空间,时间给学生。
  (五)课后作业,查漏补缺
  开心词典(四选一)
  1.“两弹一星是指(  )
  A.原子弹、核弹、人造卫星  B.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
  C.导弹、核弹、人造卫星   D.氢弹、核弹、人造卫星
  2.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建立卓越功勋的科学家是(  )
  钱学森 钱三强 焦裕禄 邓稼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时间(  )
  A.1964年  B.1965年  C.1962年  D.1963
  4.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东方红1号,成为世界上第几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
  A.三  B.五  C.四  D.
  5.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共和国的成长中,出现的模范人物不包括(  )
  A.扬利伟  B.李四光  C.焦裕禄  D.雷锋
  小小史学家
  材料:20031015日,一个令所有中华儿女骄傲的日子。上午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载着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进入预定轨道,就在那一刻,浩瀚太空迎来了第一位中国人!
  请回答:
  载人飞船的名称是什么?
  中国航天第一人是谁?
  概述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的研制过程,形成的民族精神?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积累升华
  在本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发言积极、思维活跃,师生互动,建立了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较好实现了由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设想。对于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学生讨论归纳,教师着重强调,学生书写巩固,几个环节,已较好掌握和突破。并且在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归纳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华,教育的德育功能得以实现。但是由于本课补充内容较多,因此还应该注意对课堂时间的调控。

“两弹一星”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