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发布时间:

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专题

【方法指导】
“描述和阐释事物”在考试时往往是题目的具体要求和任务。描述事物的能力主要表现在观察的细致、全面,表达的准确、简洁;而阐释事物的能力则在准确表达的同时,又表现为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理性思维的水平。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实际上就是指能通过思维过程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并使用简明、准确的政治学科术语予以叙述。
1.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这主要针对图表型主观题、或者材料内容比较抽象、离学生实际有点远的主观题而言的。这些题目的设问大多为“材料体现了哪些经济、政治现象或道理”“根据上述材料反映的经济、政治信息如何理解或看待这一现象或问题”等。这样的题目或者因看不透材料而表述不准确,或者是只留在表面性的陈述上,不能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来描述或阐述事物而失分。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深入分析现象背后隐藏的实质性问题,不能仅仅进行简单的总结性、类性、表面性表述,更要运用教材理论进行表述。
2.能够利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理解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1)历史的观点和方法在考察事物的特征时,加入时间的因素,即着眼于事物发展变化本身与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条件之间的联系,进一步认识这种变化的规律性及意义等。所谓辩证的观点和方法,是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不能孤立地、静止地观察和分析问题。2)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现象描述的是事物的外部表现和表面特征。本质指的是事物的内在联系。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要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要学会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现象,更要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3.综合阐述或评论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对于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阐述和评论,不仅局限在某一模块的角度,还要注重政治学科中几个模块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种知识的综合,使知识体系本身得到充实和扩展,培养多角度、多侧面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从而提升学习效果。这主要指向辨析类、评价类、认识类等类型的主观题,有时也涉及影响类、图表类主观题。解答这类试题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确定问题的起点: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条件与问题情境的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第二,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关于问题结论的描述,即问题所要求的答案。第三,排除解决问题的障碍: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问题的目标状态之间的中介状态以及由起点到终点之间的必要步骤。
【经典例题】【例题】2015年天津卷)近期,“创客空间”“梦想小镇”“创业咖啡馆”等创业创新平台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在成为社会热词。材料一:2010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


补充说明:我国已成为制造业大国,但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偏高,技术对外依存度仍高于50%
材料二:2010-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和就业率
人数(万人)就业率(%
201063189.6
201166090.2
201268090.9
201369991.4
2014727----
补充说明: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之一。材料三国务院今年4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必须积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商事制度改革,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着力培育大众创业,众创新的新引擎,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该文件就进一步做好就业创业工作提出27意见,并明确指出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在有关创业扶持和优惠政策方面对高校毕业生给予倾斜。
1)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近期国民经济状况。2结合材料,运用就业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阐述高校毕业生创业创新的意义。【答案】
1经济总量不断增加,GDP增长率逐年下降,经济质量不高,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率略有上升,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2)创业意味着创业者自身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高校毕业生创业既能够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又能够获得生活来源,实现劳动力再生产,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和全面发展。鉴于当前国民经济形势,高校毕业生创新,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我国经济结构,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解析】本题第一问,是图表类题目,只要遵循图表类信息的做题原则,对图表信息逐一解读,然后进行语言的概括总结,不难得出答案,但要注意不能遗漏信息,图表所给信息包括小注信息都是有效信息,不能忽略;本题第二问,两块知识都非常明确,可以把本题设问分解为两个问题,就业的意义和创新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明确上述分解后,在根据教材理论,组织意义类的语言即可。1本题属于经济生活图表信息题目,此类题目基本做题准则,纵向看变化,横向看差距,同时要十分注意小注信息,防止信息遗漏。遵循上述原则,观察图表一,不难得出,2010-2014年我国经济总量不断增加,GDP增长率逐年下降;同时关注图表一小注信息,我国劳动密集型比重大,技术对外依存度高,说明我国经济的质量不高;观察图表二,不难得出,2010-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率略有上升,同时关注图表二小注信息,我国没有实现城镇失业率控制在预期目标内,说明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2)本题知识限定明确,就业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题目类型意义类,问题指

向阐述高校毕业生创业创新的意义。综合知识限定、题目类型和问题指向,第一部分,就业的知识阐述创业的意义,就等价于就业的意义,即既能够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又能够获得生活来源,实现劳动力再生产,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和全面发展,关于这一点教材有明确理论表述,学生运用难度不是很大;第二部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则侧重于高校毕业生的创新,可以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济机构优化等方面进行表述,注意语言组织要运用意义类的形式,即“有利于”【难度】较难
热点模拟
1.2015年高考安徽)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中国消费引领中国制造
近年来,伴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中国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以往“你有,我有,人人有”的跟风式消费观逐渐转变,国外的高品质产品越来越多地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话语权的愈益凸显,既对中国制造业提出了挑战,也引领中国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根据材料,分析其中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
【答案】收入水平的提高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体现了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往跟风式的消费现象逐渐转变,体现了消费者转变观念,避免盲目盲从、理性消费。消费者对中国制造业的挑战和引领,体现了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解析】体现类的解答题,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体现类”题的设问方式通常为“分析XX体现的XX道理、“分析XX是怎样体现XX道理的”“分析XX是如何做到XX(理论化)要求的”的标志性字眼。“体现类”题对考生的要求是:抽象出设问指定的材料内容所联系的理论知识,实现材料内容与相关知识的正确联结,并将其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解答这类题目可采用“定点—透联—作答”的三步解答法,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透联、作答。【难度】较难
2.2015年四川卷)“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新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解读材料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答案】中国进出口总额逐年增加,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比重较低;中国外汇储备逐年增加,且总量大。
【解析】本题属于经济生活图表类信息题,解读材料反映的经济信息,需要从两个基本层面进行思考,即遵循纵向看变化,横向看差距的原则。遵循上述原则,统一主体在不同年份上

有变化,2010-2014年期间,中国进出口总额逐年增加,中国外汇储备逐年增加,且总量大;不同主体之间看差距,中国进出口总额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比重较低,说明不同主体在进出口比重上有差距。【难度】一般
3.2015年海南卷)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要增加财政收入就应提高税率。请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辨析。
【答案】此观点有一定合理性,但不全面。在税率降低时,提高税率可以增加财政收入。但当税率超过一定限度时,会增加纳税人负担,挫伤生产经营积极性,导致税基减少,财政收入下降。增加财政收入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扩大税基。
【解析】本题属于辨析题,解答此题要掌握辨析题的解题思路,逐句分析,不遗漏任何理论分析点,正确的指出正确原因,错误的分析错误的理由并指明正确的观点。注意分析要围绕主题,不能偏离方向。本题前半句正确,分析税收和财政高收入的关系,后半句不科学,要回忆课本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找到增加财政收入的具体措施,其次考虑不同情况下提高税率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并且还要找到增加财政收入的最根本措施。【难度】一般
4.2014912日国务院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对加快物流业发展作出部署。
表:2009-2013年我国物流业发展情况年份社会物流总额(亿元)20092010201120122013
9665001254000158400017730001978000
社会物流物流业增加物流业增加值占总额增速(%值(亿元)GDP的比重(%
7.41512.39.89.5
2310027000320003500039000
6.76.96.86.86.8
2009-2013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情况

注:社会物流总量与GDP的比率是国际上比较认同的衡量一国物流业发展水平和效率的标准。当前,发达国家这一比率在8%-10%之间,全球平均水平约为11.5%指出材料反映的经济信息。
【答案】表反映了2009-2013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持续增加,且增长率维持较高水平;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持续稳定。图反映了2009-2013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不断提高,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不仅高于发达国家,而且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反映了我国物流成本高、效率低。
【解析】本题解答时需要考生认真分析图、表及注的内容,并归纳出图、表、注反映的经济

信息,准确描述和阐释图表所反映的现象。表反映了2009-2013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持续增加,且增长率维持较高水平;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持续稳定。图反映了2009-2013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不断提高,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重持续稳定,比率不仅高于发达国家,而且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反映了我国物流成本高、效率低。【难度】一般
5.2015年江苏卷)当前我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各级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妥善应对。为推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某市政府做了如下工作:◇组织有关部门,调查了本地的民生状况,获取了相关数据。
◇召开改善民生专题协商会,邀请有关专家、民主党派人士和各界群众代表参加、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
◇出台了促进创新创业、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等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在政务网上开辟专栏,接受群众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评价和意见反馈。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该市政府是如何履行职责的。
【答案】关注民生改善,坚持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积极履行了组织经济建设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或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做到了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注重意见反馈,做到了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解析】本题要求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该市政府是如何履行职责的。仔细分析设问的要求,准确把握住答题的主体,分析该市政府是如何履行职责的。从政府坚持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履行了组织经济建设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做到了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等方面分析说明。仔细结合材料,从政府为推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做的工作,问题限定从政治生活角度,把握政府主体,从政府关注民生状况、促进创新创业、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等方面体现了政府的宗旨和工作基本原则;政府推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体现政府履行组织经济建设和公共服务的基本职能。
【难度】一般
6.2015年四川卷)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随着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加快,社区组织职责不清、居民参与不充分、部分干部群众法治意识不强等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凸显,社区法治化水平亟待提高。
H市坚持与时俱进,大胆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法治思维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具体做法有:以社区党建为抓手,以党代表工作室为平台,听民意解民困,依法推动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市政府梳理相关法律法规,出台《关于深化社区治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明确社区行政工作站、居委会、社区服务机构等7类治理主体,制定社区工作清单,让社区机构的职责法定化;支持居民依法选举产生居委会、议事监督会等自治组织,按照居民自治章程管理社区事务;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进社区”活动,引导社区干部和群众自觉守法、办事依法。经过改革实践,富有活力的基层协同共治局面正在形成。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H市是如何推进社区治理法治化的。【答案】
①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社区治理。
②政府依法履职,明确社区治理主体及其工作职责,推动基层协同共治。
③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健全和完善社区群众性自治组织,推动群众有序参与。④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和干部依法办事能力。

【解析】本题需要深入解读材料后抓住行为主体,围绕“如何推进社会治理法制化”这个中心问题,阐释具体的措施和做法。阅读材料找到行为主体包括中国共产党、政府、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以及群众的法制意识和干部的依法办事能力;进一步精确定位个性为主体的知识点,进行阐述。党的做法,是在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社会治理;题中政府的做法,是政府依法履职,明确社区治理主体及其工作职责,推动基层协同公治;题中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推进社区治理法制化,就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健全和完善社区群众法制意识和干部依法办事能力;而题中各种形式的活动,就是加强法制宣传,增强群众法制意识和干部依法办事能力。【难度】较难
7.2015年浙江)祠堂是崇宗祭祖联络宗亲的场所,是祠堂文化的重要载体。W村也曾有老祠堂。祠堂文化在村民教化、乡村治理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有时也被人用来排斥外姓、干扰选举。新农村建设以来,W村把老祠堂翻修扩建成宽敞明亮的新礼堂,开展创建“文化礼堂、和美乡风”系列活动,敬先贤、诵村训、礼仪传习、普法讲座、村民一家亲、评选孝老爱亲最美家庭等。经过多年的努力,新礼堂已成为村里的文化地标。礼堂文化温润了村民关系,促进乡村治理。去年,该村被评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省级示范村。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W村成功建设礼堂文化所包含的道理。
【答案】传统文化是社会成员的精神纽带,祠堂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W村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发挥祠堂文化在人文教化、社会认同等方面的作用。传统文化具有两面性,须批判地继承,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对祠堂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留符合社会发展的内容。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对祠堂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打破了宗族界限,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解析】传统文化的特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本题第一问,对于中观角度的题目,需要对材料信息进一步加工锤炼,提取出相应理论点进行阐释。题中设问是建设礼堂文化,而材料中出现祠堂文化,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的关联,显然建设礼堂文化,要发挥祠堂文化这一传统文化的作用;但材料也有明确信息,祠堂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那就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同时材料中还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信息,显然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难度】较难
8.2015年课标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阻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上千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答案】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

抗战精神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解析】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联系材料,可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抗战精神集中体现爱国主义精神角度进行表述和阐释,要注意审题认真。在阐释二者关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联系所学知识,如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等。
【难度】一般
9.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对自己的文化充满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始终保持自己的特色,并且通过吸收外来文化,形成了多民族文化共同发展的文明形态。然而,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的今天,中国文化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冲击,要面对西方风俗习惯、价值观、宗教信仰等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中国文化在全球化下的境遇,既让我们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压力,同时又激发了我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面对全球化,中国应当保持我们的文化特色,并借鉴外来文化优势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以一种开放的姿态融入多元文化的大环境当中,尊重和理解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从而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中国文化应怎样以开放的姿态融入多元文化的大环境中。【答案】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中国文化只有以开放的姿态融入多元文化的大环境中才能激发文化创造活力,发挥对经济政治的促进作用。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中华民族对自己的文化充满自信心和自豪感,并且通过吸收外来文化,形成了多民族文化共同发展的文明形态。这启示我们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③以开放的姿态融入多元文化的大环境当中,中国必须坚持弘扬中华文化的特色,并借鉴外来文化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这样才能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这启示我们要保持特色,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中华文化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更要以开放的姿态融入多元文化的大环境中,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不断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这启示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解析】本题在描述和阐释中国文化以开放的姿态融入多元文化的大环境的措施时,要注意不能突破唯物辩证法的范围,根据材料强调的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时代背景,说明要坚持联系的观点,分析文化发展对经济政治发展的作用。根据材料强调的中国面临的文化挑战,说明我们要坚持发展的观点,对自己的文化充满自信,不断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针对材料强调保持中华文化特色,说明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针对材料强调要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说明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难度】较难
10.2015年山东卷)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的权威在于法之必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有了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但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永无止境。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只有把“纸面上的法”真正落实为“行动中的法”,才能切实推进法治国家

建设进程。
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道理。【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提供了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体现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永无止境,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具有无限性;必须把“纸上的法”落实为“行动中的法”,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解析】回答合理性的问题,也即是回答某某政策或者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这是最近几年高考频繁出现的设问方式,主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进行阐述和说明。体现类的题目需要对题中材料进行详细解读,针对每一部分信息提炼对应教材的相关理论即可。本题考查知识明确具体,即“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包括唯物论和认识论,抓住关键信息“法律的规范和引导”“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完善法律体系也永无止境”“纸面上的法”真正落实为“行动中的法”,调动运用意识的作用、认识的无限性和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等知识进行回答,实现材料与原理的有机结合。【难度】较难
11.2015年广东卷)广东某知名企业在创业之初,投资地产,走专业化经营发展道路。随着实力不断提升,该企业步入成熟期,仍以地产为核心主业,逐步向文化旅游、日用消费品、体育产业、农业、乳业、畜牧业等领域扩展,走上了多元化经营发展道路。至20146月,改企业已发展成为一个以地产为核心竞争力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总资产达4217亿元。结合材料,阐释该企业的发展历程所蕴涵的矛盾观。【答案】
①矛盾的同一性与矛盾的斗争性关系的原理/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②矛盾的普遍性(共性)与矛盾的特殊性(个性)关系的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
④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解析】本题知识限定明确,题目类型体现类,问题指向阐释该企业的发展历程所蕴含的矛盾观。解读材料,企业专业化经营与多元化经营发展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双方,二者既有统一性又有斗争性;企业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采取的经营战略不同,创业之初走专业化经营,企业步入成熟期,走上多元化经营,但每个时期都是以地产为核心,体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企业步入成熟期之后,仍以地产为核心,同时向其他领域扩展,体现主次矛盾的辩证统一;企业是一个以地产为核心竞争力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体现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统一。【难度】较难
12.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是办好大学最重要的精神资源和无形资产。某大学建校90年来,导学生在实践中收获真知,推动校园文化发展。学生通过参加“社团文化节”“青春微电影”等活动,积极秉承以“博学、至学、勤学”为主要内涵的“五五四”精神,逐渐形成了“尚诚朴、勤学问、重团结、养正气”的优良学风。学校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学生积极申报参与创新型项目,科技创新成绩斐然,文化创新蔚然成风。
多年来,该校志愿者帮扶活动多样化、常态化。学生深入农村开展义务家教、科普宣传等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广大师生的文明素养和学校声誉,同时也促进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大学生深入农村开展义务家教、科普宣传等活动,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的发展,有人据此认为,“大学生是价值的创造者,帮扶对象是价值的享受者。你如何评价这一观点?运用

生活与哲学知识说明理由。【答案】
①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大学生通过义务服务活动,满足了社会及他人的需要,同时促进了农村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满足了社会及他人的需要,同时促进了农村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创造了人生价值。②人也是价值的享受者。大学生利用学校搭建的平台和社会提供的条件去创造价值,同时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提升了自身素质,体现了大学生也是价值的享受者。③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大学生在创造价值和享受价值的统一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帮扶对象享受价值的同时也创造价值。
【解析】本题在描述和阐述的过程中,需明确的知识点是:人生价值包括贡献和索取。大学生通过义务服务活动满足了社会及他人的需要。大学生也是价值的享受者。他们通过义务服务活动奉献社会的同时提升了自身文明素养和学校声誉,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大学生和帮扶对象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用者。帮扶对象在接受帮扶的同时也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难度】一般

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