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史的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8-08-28 10:43:46

创业史的读书笔记

  创业史的读书笔记  柳青的长篇小说《创业史》以梁三老汉父辈创业的故事开篇,又以梁三老汉解放后经历互助合作的风风雨雨终于走上集体化道路,遵循起承转合的路数。
  《创业史》描述了1953年春秋之间,陕西农村下保乡蛤蟆滩农民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经历。故事发生的背景正是农村所有制发生重大变革的历史时期,贫苦的农民在土改中分得土地,经过战后的休养生息,农村出现新的贫富分化的苗头,同时也出现了农业生产互助组形式。实际上,作为一个农村生产组织形式,互助组并不是解放后才有,历史上农民就有自发的互耕、共耕和犁牛互助等合作形式,共产党在根据地吸取这种来自民间的互助生产方式或经济组织形式,这是农民业合作化运动的最初阶段。《创业史》的叙述从这里开始,它讲述的不仅是一个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早期故事,还揭示了合作化的未来——将土地转向公有的集体化趋势,并由此构成作品矛盾的聚焦点。
  梁三老汉一家三代人的创业经历,发生在20世纪农业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陕西渭河流域。梁三老汉的父亲是地主“最讲信用”的佃户,他凭着力气,在他们落脚的草棚屋旁盖起了三间房,给梁三娶了媳妇。父亲把创业的希望留给了儿子,但时运不济,梁三经几番创业未成。解放后,梁三老汉分得土地,创业的目标有可能实现了,但他也老了,只好把创业的希望寄托给儿子梁生宝身上,一心要有属于自己的“三合头”瓦房院。然而,在依旧生活在原有方寸之间的老农看来,生活
  的现实如此差强人意,创业的梦想不断的加剧他与儿子的矛盾。让梁三老汉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儿子为什么不和他一条心?难道这就是当年收养梁生宝母子的结果吗?
  梁三老汉虽然不属于正面英雄形象之列,但却具有巨大的社会意义和特有的艺术价值。作品对土改后农村阶级斗争和生活面貌揭示的广度和深度,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这个形象的完成。而从艺术上来说,梁三老汉也正是第一部中充分地完成了的,具有完整独立意义的形象。
  梁三老汉那些发家有望的农民,单门独院地坐着发家梦,毕竟底子太薄,很难逃脱破产命运。这就为小说中的合作化运动何以得到农民的支持埋下伏笔。由这些生活化的情景连缀下来,作品结局便显得水到渠成,顺理成章,而不像宣传手册一般枯燥无味。小说的描写与故事情节同时展开,梁生宝的互助与农村各种自发势力的矛盾构成小说的主要线索,这条线索连带出对不同人物和事件的描写。作品的结局也是邪不压正,大团圆式的,无论姚世杰的美人计,还是郭世富与互助组的公开竞争,他们在与梁生宝、欢喜等农村积极分子的较量中终于败北。经过将近一年的奋斗,梁生宝的互助组成功了,粮食平均亩产是单干户产量的一倍,除留足口粮外,还向国家出售余粮五十石,这是单干时人们无法想象的。在事实面前梁三老汉也不得不承认儿子的事业,积极支持他的工作。这时,梁生宝已成为全区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灯塔农业社的社长。作品结尾写道:“梁三老汉提了一斤豆油,庄严地走庄稼人群。一辈子生活的奴隶,现在终于带着生活
  主人的神气了。他知道蛤蟆滩以后的事儿不会少的,但最替儿子担心害怕时期已经过去了。”
  世代受人欺辱的农民,终于在农业合作运动中感受到人的尊严。梁三老汉的命运给作品主题以最合乎人性化的证明。
  创业史的读书笔记  作家柳青扎根农村十四年创作的这部《创业史》,为我们展现了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蛤蟆滩——一个西北小村落的世态炎凉。书中用颇具乡土气息的文字和跌宕起伏的情节叙述了梁生宝带领下的村民们时而艰苦、时而进步的乡村经济生活和丰富的情感世界,很好地诠释了扉页的乡谚——创业难……
  我认为,阅读此书对于我们了解历史有很大的意义:
  首先,这本小说让我们在故事中循序渐进地了解了土改和合作化建设的农村历史。它使历史不再是教科书上枯燥的理论,而成为跳动的故事,生动形象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增加了历史学习的趣味性和真实性,使得历史变得通俗易懂。
  其次,我们可以在蛤蟆滩的故事中以小见大,窥探农村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整个中国乡村的变迁。书中的情节是真实的,细节是有代表性的。在题序里梁三老汉教育宝娃“穷人家低人一等”的庄稼人生活哲学第一课中,我们看到万千贫农在土改前受的压迫和叹息;在梁生宝初任互助组长备受争议中,我们看到建国初期落后农民对中共的怀疑;在改霞奋不顾身打下解除婚约一仗的坚定中,我们看到新婚姻法对人民带来的思想冲击和可喜的思想解放;在姚世杰对农民分地借粮却孤立富农的抱怨中,我们同时看到某些落后富农的封建思想残余和政策的不完善引起的农民冲突;在郭振山在社会主义事业和自家小院的农活之间的摇摆中,我们看到信念欠坚定的共产党员是广泛存在的;在王瞎子听了“社会主义”的一笑而过中,我们看到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仍面临艰难挑战……这样的情节还有很多很多,它们串联在一起,看似细小,实则深刻。
  看了柳青呈现的乡村创业史,我产生了这样的看法:
  虽然小说较为真实地展现了党的领导下蛤蟆滩农业经济建设的进步和种种风土人情,但其叙述还是局限在较为红色的基调。书中将主人公梁生宝描写成为一个为了互助组事业几乎对自家利益做到了全面牺牲的大无畏形象,书中也多次写到他看到乡亲们受苦而内心难过绞痛。此外,书中在描写梁生宝和上级领导的对话时,更是夸张似政府文件一样的政治宣传。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说的真实性,读者仿佛看到了时下电视荧幕上的红色剧集,也不禁疑问,农民阶级在改造时期的热情到底有多高?共产党员的忠诚度是否真实?
  此外,全书从流浪的梁三老汉的新生活开始,全面介绍了蛤蟆滩的农民在互助组、合作社的建设过程中经历的曲曲折折和创业历程,这引起我对农民阶级的深深同情。他们身上那种抗拒剥削、与恶势力坚决斗争、为了家庭和幸福勤劳肯干的可贵精神和孝顺和睦的淳朴品质触痛了我。古语说的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革命让老百姓承受了太多。我很喜欢题序中作者的那句话,以此作为结尾,表达我对历史上广大农民的崇敬和祝福: “灾难把他们撮合起来,灾难使他们更和美。”
  

创业史的读书笔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