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白诗中的历史人物

发布时间:2023-11-13 05:00:04

浅析李白诗中的历史人物李白主要生活在玄宗和肃宗两朝,经历了大唐帝国的繁盛和危机战乱。他的思想儒道相糅,狭义纵横兼有,十分驳杂,而以“安社稷”“济苍生”“功成身退”为其政治理想。他为之奋斗了一生,然他虽有政治抱负,却不愿由科举出仕,而是想效法管仲,张良,诸葛亮献其策,立奇功,一举而为帝王辅弼。当然期间确有见效,但最终现实的黑暗使他理想幻灭,封建礼教等级制度的束缚使他窒息,他渴望个性的自由和解放,于是采取狂放不羁的生活态度来挣脱桎梏、争取自由。而他诗中尤爱用典,出现的历史大师往往就是他的生活写照。具体从李白诗中典型历史人物来看其思想,列举一些常在他诗中出现的人如下:尧舜:李白沿袭儒家传统,将尧舜视为模范君主和圣人。但是,李白由于轻功名而轻尧舜。在《怀仙歌》中李白说“一鹤东飞过沧海,放心散漫知何在。仙人浩歌望我来,应攀玉树长相待。尧舜之事不足惊,自馀嚣嚣直可轻。巨獒莫载三山去,我欲蓬莱顶上行。诗人在诗中明确表明自己向往神仙生活,厌倦喧嚣的现实社会的思想。全诗分为两段前四句叙述行迹,写自己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驾鹤飞过沧海仙岛,遇见仙人等待自己。后四句诉说愿望。即使世俗称颂的尧舜盛世,他也不放在眼里,而一心只向往神仙世界。由此可见,李白虽视尧舜视为模范君主和圣人,但自己并不十分喜欢。吕尚:李白以吕尚与周文王君适遇合而自明已志。
《行路难》“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欲渡”“将登”不得,只好归隐(垂钓碧溪),却又不愿弃世(日边有梦)。济世不得,弃世又不能这就难了!正是这种无法解决的矛盾,既显出诗人积极的人生理想,同时也表明了他对现实的绝望。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象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孔子:“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孔子谥号文宣王)李白对孔子的推崇是始终一贯的,然而同情远过于推崇,将孔子视为生不逢时的异代同调与知己。孔子安天下的宏志,独立的思想和独立的意志,尤其是孔子追求一生却不为世用的悲剧命运,都从挫折一生的李白得到了发自灵魂深处的回应。这种回应,越到暮年就越发的清晰与强烈。艰难困苦中的李白,特别感到着孔子的亲切。当他一页页翻开自己与孔子的命运之书把玩审视的时候,一个发现让他怵目惊心:他们都怀着非凡的用世之心和治世之才,都争得了与最高统治者对话的机会,又都一生被最高统治者所拒绝,最终都各自回到了自我——两个性格迥异的天才,在相距一千多年的时空里,命运却有着惊人的重合。李白的绝笔之作《临路歌》

浅析李白诗中的历史人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