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重庆的最后一任市长 - 杨森传奇(下)

发布时间:2018-11-01 16:00:26

民国重庆的最后一任市长——杨森传奇(下)

我就挣一毛钱民国重庆的最后一任市长杨森传奇(下)水煮重庆|司马青衫这是作者在市档案馆查到的一个资料

一位市府工作人员结婚缺钱

给当时的重庆市长杨森打报告,要借800元

杨森批示:总务处核备

意思是同意了——挺有人情味的一份报告报告原文如下:

报告11月28日于

本府秘书处窃职以婚期择定,筹备需款,嘱家汇兑,又缓不济急,俯恳

钧座体念私衷,借支八百圆,或于月薪内扣除,或俟家款到后偿还,准于二月内完清手续,需用迫切不胜企祷,谨呈秘书长李

市长杨下面书归正传

3杨森和吴佩孚

杨森和吴佩孚,二人本来毫无渊源。一个是北洋政府的主角,一个是西南偏远山区的土军阀,偏偏二人又是民国时代军阀内部少见的一对好基友。

杨森和吴佩孚牵扯上关系,还得上溯到21年。是年,刘湘率川军东征湖北,一路打到宜昌,哪怕遇到了吴佩孚的嫡系部队三师,几番大战下来,川军也毫不逊色。要知道,三师可是玉帅(吴佩孚字子玉,被称为玉帅)的起家部队,在直、奉、皖三系军阀中号称第一雄狮,打遍中原无敌手。最后吴佩孚险胜——这帮川军的战斗力也不是吹牛皮的,要不是武器太差,玉帅还真难啃下这个硬骨头。

大战期间,远在泸州的杨森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起要和素未谋面的玉帅搞好关系,于是在刘湘背后搞了个小动作,托在北京的广安同乡,给玉帅寄了一封效忠信。莫名其妙的是,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杨森居然在信里夹带了一张他的玉照——身穿猎装(不是军装)、手拿马鞭。收到效忠信和照片的吴佩孚,也居然从这张照片里,读出了杨森愿为本大帅执鞭随蹬之意,真真是妾身本无意,郎君自有情呀。从此,吴大帅就把杨森当做了自己人。

据说,玉帅的自作多情症状非常严重。秀才出身的玉帅,曾经考证出他老吴家和日本天皇是亲戚,按照辈分,他还是裕仁天皇这家伙的大伯——抗战初期,他毫不客气地以大伯身份,教训他那个远在日本的天皇侄子,要他停止侵华,当然,这侄子没有理睬来路不明的吴大伯。

第二年(22年),被吴佩孚赶回重庆的刘湘,会同杨森,和熊克武的一军打了起来(史称一、二军之战)。这当口,朱德总司令一行正好从云南逃难到重庆。没能留下朱总帮忙(详情见水煮重庆“杨森传奇上集”),刘、杨二位自然不是熊克武的对手,何况彼时熊克武手下有员骁将叫刘伯承。

几番争斗,刘湘、杨森被赶得鸡飞狗跳,熊克武很快占领重庆。刘湘躲进南岸王家沱日租界逃得性命,杨森则被刘伯承一路撵到夔门,只身脱逃,奔往宜昌——穷得口袋里只剩下一枚印章。穷困潦倒的杨森,无奈之下,跑到洛阳投靠吴佩孚混饭吃,哪晓得吴佩孚对杨森一往情深,一见光杆司令杨森,热情的玉帅当即给了一个16师番号,并封为森威将军、上将衔。在吴的支持下,杨森收拢部下,强抢了川汉铁路存在汉口银行的一百万大洋铁路款作军费,招兵买马,打回了四川,并一口气打到了成都——自此,杨森对吴佩孚可谓感恩戴德。

不过,杨森的败仗还没有打完。

25年,杨森不知好歹,发起所谓“统一之战”,妄想统一四川。四川这个泥塘,哪里是那么好统一的嘛。结果不出所料,那些被杨森妄图“统一”的四川大小军阀们,联合起来,推出刘湘为首,群殴杨森。杨森以一己之力,根本不是这些家伙们的对手,不出意外,打群架杨森打输了,被赶出四川,灰溜溜又去投靠吴佩孚。

这回,在吴佩孚的帮忙下,杨森联合刚刚还彼此打得死去活来的刘湘,一起去打占领了重庆的贵州军阀袁祖铭。半年前打杨森的时候,袁还是刘湘的同伙。当年的四川军阀们非常有人情味,今天张三和李四联合起来痛打王二麻子,但是,绝对不会把王二麻子往死里揍,因为要不了多久,李四又会和王二麻子称兄道弟,勾肩搭背一起回头打张三。

讲个杨森身上发生的真实故事,让我们看看四川军阀很幽默的人情味。

当年杨森发起统一四川之战,正打得一帆风顺,他手下王瓒绪突然临战倒戈,害得杨森大败。几年后,杨森再次被刘湘打败,躲到渠县、广安几处小地方养伤,手下一万多残兵败将衣食无着,穷到士兵们的衣服破了都没有办法补,还得去街上拿剪刀剪老百姓的长衫——连隐居广安的蒲殿俊(四川保路运动的风云人物、曾任段祺瑞政府内务部次长),身上长衫都被减去半幅。王瓒绪不忍见老领导如此狼狈,身兼盐运使的王,当即把渠江沿岸的盐业运销权交给杨森,让杨森总算有了一笔固定收入。

但是,这笔收入依然不够。到29年冬天,杨森部下竟然没有棉衣,怎么办?这时,无论是之前杨森的死对头,还是背叛了杨森的前部下,纷纷伸出大爱之手。曾经在杨手下当师长,后叛投刘湘的袍哥军阀陈兰亭率先站了出来,在11月初主动赠与老领导棉服费1万大洋。当月11日,军阀们集体商议,不能让杨森手下的大兵们冻坏了,不然今后胜之不武。于是各方商议给与3.5万大洋的补助金。陈兰亭主动再认5000大洋,刘文辉出1万、田颂尧出1万、邓锡侯出5000、刘存厚出5000——大爱无疆!在对手和叛将的主动关怀下,杨森度过了难忘又温暖的一个冬季。

话说赶跑袁祖铭后,杨森老老实实窝在万县(现在的重庆市万州区)修马路、搞建设——至今万州人对杨森印象颇为不错。

风水轮流转这句老话诚不我欺。杨森在万县,小日子本来过得挺滋润,没想到27年夏天,一个人的到来搅乱了杨森的生活——这个人就是玉帅吴佩孚。

27年春,吴佩孚在洛阳被风头正健的北伐军打得找不着北(真是找不着北,北边是玉帅最恨的冯玉祥),玉帅无奈带着一大家子人和2000多卫队,狼狈西行,投靠杨森来了。

讲义气的杨森,也不顾自己才归顺国民政府不久,毫不犹豫就接纳了玉帅一行,把玉帅“行辕”先安置在白帝城,再接到万州小住,最后,出于安全考虑,杨森把吴佩孚送到老部下范绍增驻防的大竹云雾山笠竹寺,隐于山野。

但是吴佩孚的死对头国民政府坚决要痛打死老虎,勒令杨森交出“万恶军阀”吴佩孚,耿直讲义气的杨森,硬着脖子把国民政府的命令顶了回去——没有玉帅就没有我杨森的今天,俺杨森不是忘本的人。人家玉帅都下课了,按照我们四川的规矩,双方打得再凶,只要一方认输就行,何必赶尽杀绝嘛。

于是,这事儿闹大了。

事实上,吴佩孚在川3年多,除了游山玩水,一直盯着国内政局,不停寻找东山再起的机会。但是,玉帅有一点值得表扬——再狼狈,也绝不接受外国援助。他初到白帝城,日本人就派一少将、一大佐前来拜见,表示愿出钱出军火资助玉帅,还包邮到白帝城,结果被玉帅踢了出去。

28年1月,老蒋命令把杨森一撸到底,解除本兼各职,任命他部下9师师长郭汝栋接替军长职务,郭汝栋可就没有老领导耿直,当即把部队拉了出去和老领导作对。同时,蒋煽动罗泽州(外号罗烟灰)等人包围吴住处,缴了大帅卫队的械。杨森也不是省油的灯,6月,在万州自行宣布恢复20军军长职务,于是四川就出现了两个20军。3个月后,蒋委员长看实在奈何不了杨森,只得承认既成事实,宣布杨森“免于查办”。

为了报恩,杨森拒不交出吴佩孚,还为此丢了军长职务。此事,让杨森一直洋洋自得,毕竟在那个时代,敢为了义气丢官的人,实在是少数——后来,1949年,杨森依然拒绝了解放军要他抓蒋委员长作投名状的要求。

4抗日铁军——20军

杨森这张照片有点铁血将军的感觉了杨森的20军,是一支打满了抗战八年全场的铁军。

20军正式建军于26年10月,是川军中第一支列入国民革命军序列的军队。不过,那个时候的20军,还是老川军的底子,庞杂无序。35年,国府整军,贺国光(贺也曾经担任重庆市长,水煮重庆之前也有写他)带参谋团入川主持川军裁军,川军被裁掉五分之二,杨森的20军被整编成3个师(133师、134师、135师),后驻防贵州,倒霉的是,37年,20军被缩编为两师制的乙种军(135师被撤销),而且穷得很,一个团只有4门迫击炮,一个连只有3挺轻机枪。

37年8月13日,淞沪大战爆发。

9月1日,杨森部从贵州徒步出发。10月14日在上海划归名将薛岳指挥。布防大场、陈家行附近,20军指挥部设在小南翔车站。薛岳毫不客气,第二天就把20军投入血肉磨坊——大场、陈家行一线。这地方是淞沪大战的主战场,集中了中日双方50个师的兵力。

这场战斗,20军作战时间只有区区3天。

但是,这3天,却是血肉横飞的3天。最先到达陈家行战场的是134师的804团和802团。804团第一个到,一到就二话不说往前冲,试图收复友军32师失去的陈家行阵地。一夜激战,阵地是收复了,一清点人数,一个团就剩下120多人——这一仗,打出了20军的威风。在大场一线,丢阵地的部队多,收复阵地的部队,那就屈指可数了。连蒋委员长都专门为此战给杨森打电话表扬804团向文彬团长,并奖励大洋6000元。

804团打光了,802团正好赶到。没想到的是,802团刚到,团长林相侯就中炮而亡。一天后,802团也只剩下200来人。一天一夜,杨森的两个团就被生生打成一个营。

接下来的战斗更残酷。次日133师赶到,打完仗后再一清点,133师794团某连只剩7人,整个794团仅剩40多人,也就一个排多一点。

到换防的时候,20军全军伤亡7000余人,134师师长杨汉忠负伤、旅长罗润德负伤,团长林相侯阵亡,此外全军还有22名营长负伤、280多名连排长阵亡,全军只能缩编为一个旅(399旅),仅剩5000多人。但是阵地不但没有丢失,还收复了一些丢失的阵地,当时报纸使用了“20军屹立如山”这样的标题来报道20军。

3天激战后,20军被撤到郊区掩护上海大撤退。

10月23日午夜,20军撤离前线到南京补充,杨森当即受到蒋介石接见。蒋拍板:20军打得好,第一批外械一到,优先补充。

淞沪大战战后,军委会对参战的100多个师按照战斗力进行评比,20军133师(师长是杨森侄儿杨汉域),名列第11(也有说是被评为淞沪大战最能打的5个师之一)。

由于淞沪一战表现出色,杨森的20军一下进入主力部队行列,得到优先补充,所有装备全部由军政部调拨,火力得到大大加强——其实呀,说老蒋借抗战收拾军阀异己,这话也不全对。只要你能打,老蒋还是舍得下本钱的,比如杨森的部队就是例子。蒋委员长并没有趁机把只剩下一个旅的20军撤销番号,反而强化了20军的力量。当然,你要是不听招呼,又不会打仗,被收拾也是必然——话说这种部队留着也是废物。

1937年12月,20军开到安庆整编,老蒋兑现承诺,全军步枪大部换成捷克制,每营增加一个重机枪连,每团增加一个迫击炮连,特别增加当时非常稀罕的通讯部队(连部增设通讯排)。38年1月,杨森升官了,跳过副总司令,直接被任命为27集团军总司令兼20军军长,之后积功升为战区副司令长官。

有意思的是,杨森驻守安庆期间,还指挥过一支新四军部队——驻防和县和巢湖之间的郝耀庭支队。估计是和新四军打交道期间,杨森模仿“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搞了个“四大纪律十四大注意”。但杨森后来一手泡制“平江惨案”(即活埋新四军驻平江通讯处人员及家属),和新四军算是彻底闹翻了,虽然后来他解释说是“薛岳的命令”,但是他也清楚,“共产党是不会饶我的”——这是在贵州他和胡兰畦的谈话。

这就是胡兰畦成都美女、袍哥后代、黄埔军校毕业、少将、作家 ……近代中国的传奇女性之一

插个曲,介绍一下胡兰畦。胡是个奇女子,成都大袍哥后代。她很欣赏杨森,川军内战时,曾借返乡之际,沿途帮杨森打探军情。杨森一直想娶她当小老婆,被胡坚拒。她说:袍哥的女儿不可能给人当小老婆。杨森执政贵州期间,任命她为贵州日报社长。

胡兰畦又曾和陈毅元帅山盟海誓,相互约定3年为期,如到时都未结婚就共结连理(他们是陈毅在重庆当报社编辑时认识的)。新四军内有人写诗调侃陈毅:将军为何多憔悴,半为兰畦半为茜。诗中兰畦就是指胡兰畦,茜是指陈毅夫人张茜。战争年代,胡兰畦默默赡养陈毅父母。49年,陈毅当上海市长,据说胡兰畦给陈写信想见一面,陈派副市长潘汉年出面接待。胡一生经历奇特,坐过纳粹德国的监狱、参加过苏联首次文代会、是高尔基治丧委员会成员……49年后,被打成贪污分子、胡风分子、右派。94年去世,时年93岁。

淞沪会战后,杨森部参加了武汉会战和著名的长沙会战,战功显赫,往往在关键节点起到主要作用。第三次长沙会战,他率部围歼了日军一个建制大队——这是得到日本战史承认的战果,殊为不易。此战后,酷爱战马的杨森,用缴获的日军战马专门编成了一个骑兵排。

44年夏季,长衡会战后,杨森离开部队,去贵州当省主席,他的老部队20军则交给了侄孙杨干才。

杨干才,外号杨二筒(打麻将的朋友都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杨干才两眼微鼓,我怀疑是近视眼)。这家伙确实是干才,打战非常厉害。他接过部队不久,抗战胜利,然后开打内战。20军被派往山东枣庄、沂蒙山一带“剿共”,给我人民解放军造成重大损失。47年,他以区区两个团加一个师直属队,孤军守滕县,喊出“人存阵地存,人亡阵地亡”的口号,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两个纵队(军极单位)围攻八天八夜都没有攻下来,最后只得撤离。49年,在渡江战役芜湖一战中,战败自杀。

写到这里说两句,我很反对那种动不动把敌人描写得弱不禁风加愚蠢无比,如果对手都是战五渣,打赢了他们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事实上,不但日军很能打,国军里面也有英勇善战的部队,打赢了他们,才能证明我军更能打嘛。 杨森此人,很难盖棺论定。

不算他在泸州的“尼姑太太”和贵州的“苗族皇后”,单单入了杨家门的大小老婆都有12个,但是他在成都等地又力主妇女解放,提倡妇女读书,禁止裹脚,所以成都人当时挖苦他:杨军长,提倡妇女要解放,娶了几个小婆娘(杨军长是个萝莉控,喜欢泡十四、五岁的小妹妹)。

他是军阀,连年征战。但是,每到一处,他又和四川那些土军阀不同,他热衷修马路、搞体育、办教育,嗯,还有搞强拆——成都春熙路就是他强拆出来的。

在他当贵州省主席期间,大搞乡乡通公路、乡乡通电讯——贵州第一批成体系的城乡公路,就是杨森强力推进的。杨森告诉部下,我当年困居川北六县,都要搞建设,现在当省主席了,更要大搞而特搞。除了修公路搞基建,他还在贵州大办教育,建图书馆、科学馆。喜欢音乐的杨森,还把小提琴名家马思聪请到贵州任艺术馆馆长兼家庭音乐教师。

他和共产党为敌(华蓥山游击队就是他剿灭的),但是在红军长征时,被派到前线堵截的杨森,又主动给朱德写信,放了红军一马。他还在危险时候,保护过朱德、陈毅,还有越南人胡志明——1936年,杨森带领他的20军体工大队(有篮球、足球、排球等)到昆明和龙云打友谊赛,之后又跑去越南河内,秀他的体育爱好。这期间,他把被法国人追捕的胡志明等人,化装成体工队员,带出越南。胡志明在杨森家里住了两个多月,躲过风头才出去继续参加革命。

他处在一个新旧交接期间。他胸有抱负,但是又没有从旧体制挣扎出来。

他试图摆脱旧军阀的宿命。他试图在自己的防区实践自己的政治理想,可惜混乱的旧四川没有给他时间——事实上,在当年的四川,他是唯一一个有着自己执政目标的老一代军阀。

现在,关于杨森的文章的不少,但是有很多臆测,甚至有不少是打胡乱说。

最重要的,我们应该跳出用“好坏”两个字评价历史人物的愚蠢套路,比如杨森。

民国重庆的最后一任市长 - 杨森传奇(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