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发布时间:2020-09-16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唐代诗人李白被称为诗仙,是我国诗坛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以浪漫主义风格闻名于世。李白在唐朝已经享有盛名,贺知章读了他的《蜀道难》后,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诗人,称为“谪仙”。他的诗作当时“集无定卷,家家有之”,成为中华诗坛第一人。李白的诗保存至今的有九百余首,内容广泛,体裁多样。诗的风格豪放,气势磅礴,许多诗“惊风雨,泣鬼神”,成为妇孺皆知,朗朗上口的名篇。李白的诗在艺术方面的显著特点是想象神奇,变化无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形成了飘逸的风格。诗中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给人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所以人们称他为“诗仙”。 诗仙”是李白在世时人们送给他的雅号。据李白《对酒忆贺监》诗前小序记载,李白初来京都长安,拜见诗坛名宿贺知章,将其诗作《蜀道难》奉上。贺知章读罢,惊讶不已,称李白为“谪仙人”,意为天上下凡的“仙人”。且邀请李白来酒店畅饮,解下所佩带的金龟作为沽酒之资。杜甫在诗《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中写道:“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宋代诗论家严羽撰《沧浪诗话》云:“人言太白仙才,长吉(李贺鬼才,不然。太白天仙之词,长吉鬼仙之词年。”明代诗词大家杨慎的《升庵诗话》则说:“李白神于诗。杜甫圣于诗。”后世评诗家冠于李白的“仙”与“神”,均因其诗而得,遂使李白“诗仙”的雅号广为流传 其实,李白被人视为“谪仙”,与他生平行事、性格、才情都有密联系。李白思想比较复杂,他自幼读书就涉猎极广,兼收并蓄,所谓“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长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二首其二,但对李白影响最大的是道家和道教思想。早年在四川漫游时,他就到处结交道士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当时极有声誉的道


士司马承桢到李白后,称赞他“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对李白的器宇风度十分嘉许。 李白的性格是浪漫的,他具有任侠精神。他不仅横剑走马,出入通都大邑,而且举止豪放,轻财乐施,甚至到了挥金如土的地步,出蜀不久,东游吴越时“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他与朋友吴指南游楚,吴不幸病死于洞庭,李白抚尸大哭。大约那时洞庭一带还是很荒凉的,老虎来了,李白坚守不动。老虎走了,他将朋友权且葬下,后又返回旧地,起出朋友骨殖,就着湖水洗净,背着这骨殖走了很远的路,为朋友重新选择了葬地。 李白还好饮酒,在长安与贺知章等人被称为“饮中八仙”,杜甫《饮中八仙歌》曾歌咏他纵酒豪饮的狂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在痛饮狂歌之时,借助酒力量,主观上产生一种放浪形骸、飘然欲仙的精神状态,客观上,则给人以无拘无束、洒脱豪放的印象。 “谪仙”的称号,又与李白的浪漫主义创作风格有着极大的关系。他诗中的意象往往是超越现实的。他“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让想像神游,将历史、神话传说、梦境、幻觉和人物故事、自然景象组合起来,捕捉表象上看来似乎没有逻辑的意象,构成神异、奇特、可奇可愕的图画。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描写一连串瑰丽变幼的梦境,已令人惊骇不已,但诗人并未就此止住,而是进一步引出诗仙的世界,寄托诗人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了他浪漫主义的非凡想象力。这类意象在李白的诗中不胜枚举。 李白浪漫主义风格的另一表现是善于大胆的夸张。如他用“白发三千丈”比喻无限的愁思,用“燕山雪花大如席”形容北方的奇寒,用“一风三日吹倒山”表现狂飚怒吼、洪涛涌起的雄奇景象,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绘珠溅玉迸的飞瀑。他将极



普通的事物,真可谓化腐朽为神奇,手法高妙。李白那求仙寻道、轻财仗义、纵酒狂歌的言行和充满浪漫主义的想象的作品,都给人一种飘逸如仙的感觉,因此,后人称他为“诗仙”。也就是名实相符了。 从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 来看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是李白对其诗歌雄奇豪放的自我描述. 诗成泣鬼神”则是杜甫对李白诗歌风格及艺术魅力的高度评价。 “笔落惊风雨,
浪漫主义发展流程: 神话——屈原(庄子——李白——李贺(梦境——苏轼(幻想夸张——陆游(梦境——辛弃疾——高启——龚自珍——郭沫若。 强烈的浪漫主义是李白诗歌最突出的风格,浪漫主义有以下三个特征: 1、不重视如实地描绘现实,侧重于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2、侧重于描写大自然的奇景和以幻想出现的人物,带有浓厚的虚构和幻想色彩。 3、偏重于抒发强烈的主观情感。 这些特征在李白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反映。 (浓厚的主观色彩 李白诗歌个性鲜明,感情强烈,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和非凡的艺术形象 的每一首诗作都能让人感觉到诗人的形象在其中,“我”字的频频出现,处处留下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某些诗抒发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扶摇直上九万里。” “大鹏一日同风起, “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



(丰富奇特的想象 广泛采用夸张、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又借助幻想或神仙传说构成浪漫主义雄奇的艺术境界。 夸张、比喻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幻想: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下来”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清新明快的语言 李白诗歌主导风格是豪放飘逸,同时又有清新明快的一面。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朝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等。 再如:“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他写有大量的乐府诗,几乎占全部诗歌的四分之一,是唐代写乐府诗最多的诗人。他最擅长的七言歌行,其渊源本起自乐府;而用为唐代乐府的绝句也正是李白所运用自如的。这一切都说明李白的诗具有接近于歌谣的特点。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乐府古题《长干行》 (豪放飘逸的风格


五、李白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李白诗歌是继承屈原之后我国积极浪漫主义的新高峰,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 2、李白以其诗歌创作理论和实践扫清了六朝的形式主义诗风。 3、李白通过学习乐府民歌和建安以来优秀诗人的艺术技巧。使古典诗歌的内容和形式都得
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韩愈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到了创造性的发展,

诗圣”的令名,是经过八百年的沉淀而来被称为“诗圣”,其内涵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他的完美人格、醇厚的伦理风范;一是指他精深的诗歌造诣、承前启后的诗坛地位。 “诗圣”的得名,要到明朝才正式成名。明朝中期,武宗之时,白沙学派的盟主陈献章,在《随笔》之六中曰:“子美诗之圣,尧夫更别传。后来操翰者,二妙少能兼。”陈献章在当时的明朝诗坛地位很高,他的评价,正式给杜甫以“诗圣”之尊,从此,“诗圣”杜甫算是正式称名。不过若论把杜甫尊为诗中圣人的观点,则早在唐宋间就有了。 首先对杜甫创作进行全面的评价并推许为最高地位的是唐代的元稹;他在为杜甫所写的墓志铭中曾道:“... 苟以为能所不能,无可无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在这方面又推进一步的是宋代的秦观。他在《韩愈论》中把杜甫和孔子相比:“... 杜子美之与诗,实积众家之长,适其时而已。...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呜呼,杜氏...亦集诗文之大成者欤。”“集大成”是古代儒家评价孔子对我国过带文化所作的总结整理之功的赞语,这是所谓的圣人的事业。秦观虽然还没称孔子为诗圣,但已把杜甫比为诗坛上的集大成者了。


由此可见,杜甫,“诗圣:令名的的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经过漫长的积淀,选择,最后被确认。杜甫,笃信儒学,把济世苍生作为自己的信条,孜孜不倦,终其一生。儒家信奉“达者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杜甫只信奉“兼济天下”。由于杜甫有着艰难困苦的仕途经历,一直活跃于社会的底层,在他的诗歌中,心系苍生之疾苦,朝廷之危难,直陈时弊,体察民情,即事名篇,有着深沉的忧患意识。关于杜甫诗歌的特色和艺术成就,文学史上多有论述,我就不详细解说了。总之,杜甫,不愧为“诗圣” 之令誉。 第二,杜甫是个爱国的人。“爱国”与“忧国”显然不同。杜甫生活的时代正是唐王朝由极盛转入衰败的关键时期。安史之乱造成之后百年的大动荡,国家屡屡被推向破亡的风头浪尖,因此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大量的爱国诗人,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但杜甫与其他人的最大区别在于,他不仅仅在诗作中嗟叹“国将不国”,发出些呻吟,更是立下雄心壮志,渴望驰骋疆场,为复兴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他借戍边将士之口说“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功名图骐驎,战骨当速朽”“ 男儿死无时”(《前出塞九首》他向他的朋友大声疾呼,希望他们能同自己一起“济时肯杀身”(《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奉送严公入朝十韵》。他更勉励即将奔赴沙场的朋友“猛将宜尝胆,龙泉必在腰”(《寄董卿嘉荣十韵》。杜甫这些充满爱国热情的诗歌对后世起到了巨大激励作用。 在后代,每当中华民族遭受危难的的时候,杜甫的诗歌就会成为全民族的精神食粮。北宋即将亡国的时候,爱国名将宗泽因为朝廷掣肘,没有机会渡过黄河去抵抗金兵,临终时念念不忘的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诗句。指挥中国历史上那场惊心动魄的“东京保卫战”的李纲,在敌军围城的紧要关头,亲笔题写杜诗分赠亲友,以表示自己誓与城亡的决心。最著名的例子是文天祥。他在被蒙古人抓到燕京之后,在



监狱里关了三年。三年中,他始终不屈,坚持着民族气节,最后从容就义。是什么东西支撑着他,他在《正气歌》中说,“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这本书,首先就是一部杜诗。文天祥在狱中写下了二百首《集杜诗》,把杜甫的原句重新组合成一首首五言绝句,以此作为自己民族气节的一个核心内涵。甚至到了现代,当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到重庆、成都时,许多因战争而背井离乡的人首先想到的便是杜甫那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的诗句,最能表达当时人们的心情。 第三,杜甫是一个非常重视修身养性的人。他一生得到的追求就是成为一个“儒”。他被人们称为“诗圣”,这个概念是宋代人首先提出来的,认为他是个“集大成者”。任何一个传统文人都清楚这四个字代表什么,因为这是孟子对孔子的称呼。孟子说,“圣人”是“人伦之至”(《孟子?离娄上》,这个称谓可非同一般。但是,杜甫一生都没有奢求自己能成为什么“圣”,他一生为之自豪的是自己的儒生身份。有人作过统计,他的诗歌中“儒”字共出现过45次,除了一次是指“侏儒”以外,其余44次都是指“儒家”。他自称“儒”、“老儒”(“干戈送老儒”,《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甚至用从来都是讽刺意味的“腐儒”二字自况。我们不能否认他的一生中曾经有过对儒家思想的动摇,因为他在《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中曾说“山中儒生旧相识,但话宿昔伤怀抱”,同山中一位儒生朋友一起嗟叹自己的怀抱没有机会实现。但是,杜甫最可贵的就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也没有改变自己思想的核心。直到临终前在洞庭湖上漂荡时,他仍然可以自豪地称自己是“天地一腐儒”。综合他的一生来看,他真正符合孔子“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的要求。 杜甫是一个积极入世的人。他不像李白那样看到政坛的黑暗便云游天下不再过问政事。他在各地漂泊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盼望着能得到为君王效力的机会。他早年自称“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


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话说得颇有些骄傲意味。就是这样一个踌躇满志的人,却是一生不得意,最终落得“长安苦寒谁独悲,杜陵野老骨欲折。„„饥卧动即向一旬,敝裘何啻联百结。君不见空墙日色晚,此老无声泪垂血”(《投简成、华两县诸子》的下场。但是,他的“入世”,更多的是表现在他以平民的身份,以自己的道德为榜样去影响其他人。中国历史上仁人志士不少,但大多数都是在国家危亡的时候“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类型,唯有杜甫以“少陵野老”“杜陵布衣”的平民身份出现在那张长长的名单上。在这一点看来,杜甫更像被孔子盛赞的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换个角度看,无论在何种境遇下都坚持自己的理想并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的杜甫,甚至比屡屡发出“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和“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论语?子罕》这样牢骚的孔子更胜一筹。儒家向来宣扬“内生外王”的思想,认为好的政治家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这就是所谓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普通人过平凡的一生,只要能实现道德人格的完善,就称得上“圣人”。孟子本来就承认“人皆可以为尧舜”,发展到王阳明时代此话已经演变成了“满街都是圣人”,因为人性本善,人人都可以达到道德高尚的程度。但可惜的是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绝大多数人都已经失去了本色。这样看来,杜甫这样的人在世界上能够存在实在是难能可贵,因此,他能被称为“诗圣”。这个“圣”字更注重的是他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水准。 李白和杜甫的诗歌比较: 中国诗史上有给诗人起“浑名称谓”的习惯。往往以一个“浑名”或“别称” 去概括人们



对这位诗人特征的认识,除李白诗仙、杜甫诗圣之外,其他如诗鬼李贺、诗神白居易(苏轼亦曾被称此号。刘禹锡被白居易称为“诗豪”;王昌龄、王维曾被人称为“诗天子”;贾岛、释无可被称为“诗奴”;孟郊被称为“诗囚”;晚唐罗邺被称为“诗虎”。此外,还有诗癖、诗魔、诗妖等怪称。 后世敬仰的“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是我国唐代的两位著名的诗人,他们为后人留下
,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抱负,想为国家、为皇了许多不朽的诗歌 。作为封建社会的文人墨客
帝尽心尽力。因此他们都有满腔的爱国热情。对国家有一份炽热的感情,国家强盛时那种欢喜、自豪感在他们笔下流露;但国家处于忧患时 ,他们又忧心忡 。他们反对唐统治者 的穷兵黩武 。反对分裂战争。如李白的《古风渡泸及五月》、杜甫的《兵 车行》都是抨击 唐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李白的《奔亡道中》五首和杜甫的《北征》、《三吏》、《三别》都是对安史之乱的痛斥。他们想为国家尽一份力 ,但是他们在仕途 中又不得志。李、杜二人结下“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游的友谊,他们的诗歌在思想上有一致性。但由于他 们生活的时代 、家庭对他们的影响不同。生活的经历各异,所以在其艺术形式上也有所不同。 一、 诗歌创作方法上的不同 创作方法是作者根据一定的观念和原则塑造艺术形象的方法 。现实主义和浪 主义是文学史上两种主要的 创作方法 。李 白以浪漫 主义为主 ,杜甫以现 实主义为主。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是 以丰富的想象 ,大胆的夸张 ,火热 的激情来描绘生活 图画。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是对生活 的真实描写,如实反映生活,因此也 叫“写实主义”。 杜甫采用不 同的形式来抨 击这社会 的不公。李 白用 浪漫主 对朝廷 的腐败。李 白、



义手法通过梦游 的方式 ,抒写了他对山水名 区的喜爱 ,对仙界 的向往 表现其鄙弃世俗,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他心情 白。“我欲 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渡镜湖月”,他可以“脚着谢公屐 (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诗人大胆 的夸张 ,丰富的想象 ,骑着白鹿游山玩水 ,与神仙 驾着鸾车一起游玩 ,这 是何等 自在 (又怎能使其委屈地伺候 些权 贵呢 !杜甫十年长安政治生活结束后 ,由京城 回奉先 ,写下 了一篇记述自身遭遇和旅途见 闻的诗篇 。诗 以“忧黎元”为核心 (抨击最高统治集团政 的腐败 ,聚敛 的残酷 (把贫富不均的社会问题概括在“朱门酒肉臭 ,路有 冻死骨”这十字当中。“穷年忧 黎元 ,叹息肠 内热 。取笑同学翁 ,浩歌弥激 。非 无江海志 ,潇洒送 日月。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诗人想辅助皇帝,为国尽力,但得不到皇帝的重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老妻离异县 El隔风雪。谁能久不顾 ?庶往共饥渴。入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吾宁舍一 。里巷犹 呜咽 。所愧 为人 ,无食致 夭折 ”。诗人 用鲜明的对 比,写 出富贵之家酒 肉臭 ,贫穷之家饿死儿女的不公现象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主要 表现在 其大胆 的夸张,丰富 的想象上。“自发三千丈,缘愁 似个长, 山雪 花大 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他的《蜀道难》、《怨别离》、《梁甫吟》等都是诗人 运用 神话传说 和幻 想形式来表现其 思想感情 的典型事例 。杜甫长期和劳动人 民生活在一起 ,他的《三吏》、《三别》、《北征》、《自京赴奉先咏怀>、《哀江头》等诗都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并逐渐攀上现实主 的高峰。 、诗歌风格的上不同 所谓 “风格”就是指作品的整个风貌和格 调的基本特点 ,是 反映一个 家从他的一系列作 品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性 (是作 家成熟的标志。李
白、



杜甫在他们 的诗歌创作 中都形成 了特有 的风格。李 白的诗歌主导风格是飘逸俊美 ,杜 甫诗歌的主导风格
是沉郁顿挫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 :“子 美不能为 白之飘 ,太 白不 能为子美之沉郁 。”
李白、杜甫诗歌主导风格 的表现之一是在语言方面的不 同。太 白诗 歌是 自然朴素 ,所咏之物 口而出 ,不加雕饰 。子美诗歌语 言力求锤炼 ,加以推敲。一个是 “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 ”,一个是“为人 性僻耽佳 ,语 惊人死不休”。如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 ,一 杯一杯又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 ,明朝有意抱琴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清 ”,他
自然 的语言脱 口而 ,毫无雕饰之处 。“蜀道难 ,蜀道难 ,难于上青天”(《蜀道 难》,“大道如青 ,我独不 得出”(《行路难 ,“我本 狂人 ,风 歌笑孑L丘”(《庐 山谣 寄卢侍御虚舟》。这种毫无遮饰的情 ,大胆的表露 。构成 自豪放 纵逸 的特 ,也 是他 “清水 出芙蓉 (天然 去雕饰 ”的语言的具体 表现 杜甫是 “读书破万卷,下笔 如有神 ”。他吸取古人的 长处 ,继承他们 良传统 ,有人说过杜诗 “无一字无来处 ”(他力求诗句的表达效果达到最 境界。他说过“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之所以被称为“诗圣”“诗史 ”就是他 能通过语 言把 民族矛盾 以劳动人 民的苦难表达出来 并且诗歌的艺术性很强。如“朱 门酒 肉臭 ,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咏怀》,“云雷屯不已,艰难路更蹋”(《观水涨 ,“废 邑狐狸语 ,空村虎豹 争”,“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北征》。写下这些诗句杜甫的心情是多么地悲痛啊。


李白诗歌气势豪迈。他以“大鹏一日同风起”的气势写下 了许多不 朽的诗 。他笔下的黄河景象十分的壮观“黄河西来决 昆仑 ,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君不
西岳睁嵘何壮哉 !黄河如丝天际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 回”(《将进酒》,“
,黄河万里触 山动 ,洪波喷流射东海,三 峰却 立如欲摧 ,翠崔丹谷 高掌开”(《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他的蜀道之险 ,“蜀道难 ,难于上青天”,他的天姥 之高 ,“天姥连天 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 ,对此欲倒东南倾 ”,他 的“一风三 日吹到山,白浪高于瓦官阁”。李白诗中的长江、黄河 、蜀山、天姥都是那么地雄伟壮观 ,气势都是那么地豪放。 杜甫诗 歌气势雄浑。在他的笔下山水都是悲 、凉、寒的。如“五更鼓 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阁夜》,“大声吹地砖,高浪蹴天浮”(<江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蓝水远从千涧落 ,玉山高并两封寒”(<九日蓝田崔氏庄,在他的笔下花鸟会伤感,“国破山河在 ,城 春草木深 。感时 花溅泪 ,恨别鸟惊 心”《春望》 白诗歌飘逸俊美,杜甫诗歌沉郁顿挫 ,他们 风格 不同还表现在对 同一事物描写流露的感情 不同( 待它们的心境也不一样 。对 山、对水 、对月、对 、对友情 (他们的风格迥异同是登岳 阳、游洞庭 ,李白是“铲却君山好 。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 ,醉刹洞庭秋”((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杜甫是“昔 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 日夜浮。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一个是豪言壮语 ,把君山铲却 ,让洞庭水不 受阻碍地 :另一个是感慨流涕 ,家人飘零 ,战争未息 ,国与家 皆不稳 。对此痛哭流涕。一个是飘逸豪放 ;一个是沉郁低沉。


月是诗 人经常吟咏的对象之一 。李 白对月有 一种特殊的感情 。月是他 己,他笔下的月常是一轮高挂的明月。李 自在 回忆 小时侯见月的情景时写下 “小 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他在游玩时总有月来陪伴 ,游秋浦白箭坡时 ,高兴得 “天借一明月 。飞来 碧云端 ”(<游秋浦白箭坡二首>,他泛舟沔 州城南 湖时 ,也深喜 “当时秋月好 ,不减武昌都”(<泛沔州城南湖 郎官湖》,他游洞庭 ,醉心于“湖心泛月归”(<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天上那轮明月总能给诗人带来兴奋(他愿
与月相对 ,与月徘徊 ,“花闻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他能够“欲上青天揽明月”( 他是“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 杜甫笔下的月又别有一番风味。他笔下的月是思家之月 ,他望月怀人。“今 郫州月 ,闺中只独坐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笔下月是凄凉的是寒冷的(“夜 深经战场,寒月照 白骨《北 ”( 征》,寒冷 的月照 着这 白骨 (气氛如此凄凉 ,这是令人伤感 的月。他笔下 的月是哀愁的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 疾愁”,他 笔下的月是 孤单的 ,“片云天共 ,永夜月同孤 。落 日心犹壮,秋风病 欲苏 ”。 同是诗人笔下的月亮。一个使人快乐 ,一 个使人悲伤 :一个是 明月 当空 ,一个 是一弯新 ;一个 是陪伴诗人的知己。一个是引起诗人思家 之物 。对此月亮 ,两人 的心境不同,因此表现的诗风也不同。 、诗歌意象上的不同 意象是一种“表意之象 ”,一种象征性 的形象。意象可分为写实意象 、浪漫意象和象征 意象 。李 白诗歌表现 的意象是浪漫的 ,杜甫诗歌表现 的意象是写实。浪漫意象是选择了按理想化原则塑造意象 的艺术表达方式
。运用夸张变



、驰骋想象 以求理想的完美表达 。写实意象的艺术表达方式是按事物本来的样子塑造意象。 李白诗歌的浪漫意象在诗中充分表现出来。惊人的想象力,大胆的夸张 ,这 些表现手法的运用使他 的诗歌特别富有诗意。“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山能懂他 的心情;“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月能替他遣愁解闷。蜀道的艰险
扪参历井仰协息”来 形容 ;北方的严寒他用“燕山雪花大如席 ”来形容;己的他用“
愁思他用 “白发三千丈 ”来形容:瀑布的雄伟壮观他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 落九天 ”来形容,这些众所周知的句子,表明了诗人的想象何等丰富,夸张运用的恰到好处 ,也是其 浪漫主义 的完美表达。 杜甫是按照生活本身来塑造形象。在他 的笔下是“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朱门鸟雀 噪。归客 千里至”这些花鸟都成为心烦意恼之物了。“渭水 秦山得见否,人今罢病虎纵横”。这里的山水不再是 “相看两不厌”而是令人伤感的。对战争的描绘对社会的批判是直接的 。李白可 以上天“俯视 洛阳川,茫 茫走胡兵”,而杜甫却是“边庭 流血成海水 ,古来白骨无人收”。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害,杜甫按生活的本来面貌融人他的诗歌当中(按照生活的本来塑造意象。 “李杜文章在。光焰 万丈长”这是韩愈对他俩 的评价 。李 白、杜甫诗歌思 上有着一 致性 ,他们 同样 爱祖国 、爱人 民。关心 国家的命运 。关心人民的疾 苦。但 他们采用不同的创作方法,追 求的诗歌风格不同 (诗歌表现 的意象也不同。一个是浪漫主义诗人 。一个是现实主义诗人。李白诗风飘逸俊美 ,杜甫诗风沉郁顿挫。一个表 现的是浪漫意象 ,一个表现的是写实意象 。我们不能不为我们文学史上同时出现的这两位伟 大的诗人 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