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课程中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20-05-16 23:44:06

学生在课程中的重要性

一、 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生成性资源。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而学生是这个动态系统中的生命体,是充满激情和想象的群体,学生带着已有的知识、经验,带着自己的思考和兴致参与课堂,从而使课堂处于动态的不断生成的过程。教师要及时捕捉生成的教学资源,灵活运用,善于调整教学计划,适应变化了的实际,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这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草原》这篇课文。在学习完课文之后,我正要引导学生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学习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受?”时,王琦同学冷不丁地站起来提出:“老师,我发现课文中有个病句。”

正准备回答问题的同学们刷的一下把目光转向了王琦同学。我停止了提问,好奇地问道:“你说说,哪儿是个病句?”

她不好意思地皱着眉头读道:“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本来有点奇怪的我,突然笑了,眼睛一亮,呀!这是多么好的一个发现,多美的一个“病句”,多好的一份学习资源呀!孩子们幼稚的“错误”,闪烁着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于是就这一问题我让全班同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李晓婷说“是病句,理由是“看不见什么东西,就包括看不见小鸟。”江康雯说“这不是病句,是一种修辞手法?”刘杰说“听不见一点儿声音?草原真的一无所有,如果真的这样,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难道不是一点些东西?难道它们没有一声鸣叫?这不是明显的自相矛盾吗?”郭娟说“不是病句,而是意在突出、强调。”……

同学们七嘴八舌的争论着,他们已经对课文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在讨论中已经体会到老舍先生写这样几只忽飞忽落的小鸟,是为了突出草原当时的安静,否则在热闹喧嚣之中,谁还能注意到那几只小鸟呢?况且又是忽飞忽落的小鸟!接着我又举了一个例子,如:“阅览室里肃静无声,只听见大家翻书报的声音。”作者写连翻书报的声音都听得见,有效地强调了阅览室里的“静”,突出了大家专心致志看书看报的学习气氛。此句并非病句,而是运用了“舛互”修辞手法,我就把这些知识告诉了学生。

     同学们的争论就生成了新的课程资源。基于这种理念,只要我们要学会判断、学会取舍,挖掘生成的资源来优化课堂教学,就能让课堂因生成更精彩。

二、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一种课程资源来加以开发。

学习是需要体验的,严格地讲,能力不是教会的,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接受、体验、感悟、内化、迁移而逐步形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生活,就是要求把教学设计成为在生活背景下的情境化学习,其目的就是为了在学习内容和学生生活间建立关系。例如思品课《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火灾逃生常识》教学:教师分别设计了这样几个角色:119接线员、遇难被火围困的冬冬、消防员三种角色。让学生扮演冬冬,练习拨打119,把情况说清楚,谁用的时间最少,谁就报警成功;接线员要把情况准确、简明扼要地向消防员传达,消防员要迅速在指定时间内到达救人位置,做出正确判断,使“冬冬”获救,就成为一名光荣的“消防队员”。

      此环节让学生明白要快速,准确的报警。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接受、体验、感悟、内化、迁移而逐步形成的了安全防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逃生自救能力。

三、利用地方特色,丰富课程资源

我们乡村学校的儿童对农村生活和大自然十分熟悉,对四季的变化体会十分细腻。如果教师仍然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照本宣科地看图讲述或死记硬背课本,那么就会违背本课程"开放性,实效性"原则。为此,本人主要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上下功夫。首先,改变以教科书为中心的观念,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科书进行细致研究,结合当地儿童的生活实际和爱好特点灵活地使用,做到主动借助教科书的引导开发活动资源,主动设计主题活动。其次,适当地拓展、调整个别教学内容。比如“美丽的秋天”这一个单元,我们赣南地区的秋季,每当秋天来到时,各种树木纷纷褪却绿装,山区的水稻田一片金黄,天气一下子变得凉爽起来。针对季节的变化,我提前组织学生学习“我们找到秋天了”这一课程内容。该课的教学插图是依然泛着绿意的草地,十分喜人,但在我们学校四周的田园里却是“黄叶纷飞,草叶凋谢”的另一番景色。我便把观察耐旱的“杉树”这一活动引入课程设计中。带学生到的杉树林里采集杉树叶片,从树桩上数一数杉树年轮的变化,用针形的杉树叶粘拼各种有趣的图形等。对于大雁南飞、秋的凉爽、花朵凋谢等的季节特点则通过观察教学插图,说出内心的体验与感受等活动来学习。这样将教材提供的课程资源和地方特有的乡土知识结合起来,把学生自主选择活动内容的愿望变成现实,从具体的活动情景中引导学生认识了大自然丰富多彩的变化。初步养成热爱大自然,乐于进行探究的品格。最后,我还利用展示儿童作品,美化个人生活的方式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比如,“想个好办法,留住大自然的美”这一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用竹片、树叶、小草等东西拼贴一件可爱的艺术作品。我在活动结束后,让学生模仿插图上的装饰方法,给自己的小作品画出漂亮的花纹框,用彩色的丝线挂在家中,请父母一起欣赏,分享学习活动的快乐。于是教材成了启迪学生心灵,发展他们艺术天赋的工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营造和谐氛围,加强师生合作是基本的教学资源

古人云“亲其师才信其道”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出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每天给学生一脸灿烂的微笑,会让学生的身心感到愉快,智能得到发展。但实际教学中由于思品课课时较少,教师又往往带多个班级,班级大,学生多,与每个学生接触的时间相对较少,教师对学生普遍比较陌生,学生对思品课教师也很疏远,相互之间的配合缺乏默契,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思品课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所以思品课教师应有意识的走到学生中去,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多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思想动态,个性特点,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对学生多一些建议,少一些命令;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对学生的稍许进步、成绩都要及时发现并予以表扬,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和毅力,使他们体验到成功,并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关注,从而激发学习动力。同时要耐心热情地帮学生排忧解难,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让他们觉得自己的荣辱牵动着老师的心,向他们无私地奉献出真挚的爱,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中发现闪光点,挖掘他们内在的潜力,鼓励他们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帮助他们树立追求目标、激发学习的兴趣。



学生在课程中的重要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