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书法和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发布时间:2020-08-12 01:24:12

论书法和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论书法和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文史纵横

论书法和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李艳秋

(陕西教育学院艺术设计系,西安710054)

【摘要】华夏汉字文化在数千年的延革中形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独特的既实用又饱涵tO-特质的符号.它的传承和创新

是当代书法,书法艺术家,工作者与学者面临研究,探讨的具有论理意义课题的新学科.书法艺术创作及创新应以传统文化

艺术为基础,以民族艺术欣'赏>--j惯为前题,以自然,生活为源泉,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文化精神的精品力作.

【关键词】书法;书法艺术;传统继承;创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J2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1002—7408(2007)11—0142一O3 华夏汉字文化自祖先"伏羲画八朴,而文字兴"始,[1】lI轩

辕氏造字以设教",嘲又"圣人作《易》立象以尽意.意,先天,书 之本也.象,后天,书之用也".嘲书,文字,便成了人们思想意

识互通交流的实用型工具.它随着历史阶段的延续,其视觉

艺术形态逐步表现出来,且越发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独 树一帜的视觉艺术体系.它饱涵了诸类艺术的特质.虽然,它 纯粹由点线组合构成,用黑白视觉效果却体现了变化无极, 天人合一,和谐统一的"大干世界".

中国艺术重道,一阴一阳,(一黑一白)谓之道.道,对书

法来讲,就是对书法艺术形而上的概括.书法,书法艺术作

品,不管是古人遗墨或是后人书迹,它都传递了思想精神,传 承了美妙的艺术魅力,给人以精神振奋及力量的鼓舞.这种

无形动力生成于它美的表相及其质地神采,韵率的和谐.

对它研究评论不管有多么深奥,它所表达的却是一个创造

美,传播美的基本宗者.爱美之心,人人有之. 书法作为抽象而又具象的精神文化载体,所反映表达 的应该是美好和谐,积极向上的精神文明之表象.从古代, 近代,现代,当代的书家,书学大家,大师所留下的遗墨 观之,无不渗透着其时代文化文明的印迹.表达着该时代 的文明主流.也鼓舞着及影目向着后来者.在那浩翰的书法 作品中,不管是上流社会的官宦文人之作,或者是民问的 写手,无不表现着其时代的社风民意,承载着时代文化氛 围之脉象,把时代精神总脉传至后人.

汉字的书写,运用的长期交流,形成了书写法则.这 个法则在传统书法的书写上是最讲求笔法,讲求技法,讲 法度,讲求结构,讲气韵的文化符号.早在魏晋时期对书 法的审美与品藻习惯就已有"神,"情","气","韵" 批评.五代梁?荆浩在《笔法记》中讲道"凡笔有四势,谓 筋肉骨气.笔绝而断谓之筋,起伏成实谓之肉,生死刚正 谓之骨,迹画不败谓之气."笔法(笔势,笔意),技法 (字法,章法),即指符合传统规范的毛笔使用方法,法度. 也称用笔方法,体现着严谨的基本书写规则.这种具有基 本要求的法则及审美的内在规定性,表达了使用驾驭毛笔 所显现出来的特性与形质.合乎书法用笔,合乎书法审美 的书写技巧,才是好的笔法.灵动的笔法运用与把握,以 及充满情感才艺的书写才算形而上的笔法展示.南朝?谢赫 《古画品录》中所讲"六法"第一就是"气韵".这里虽指 中国绘画,但"字画本自同工,字贵写,画亦贵写."所 以,"气韵"同样是由书者的精神内质表达出来的"可默 会而不可名言"的抽象视觉审美的感受.

书法书写方式,表达形式的发展进化为书法艺术.只 所以称为艺术,它具有独立,强烈视觉冲激的外在形质, 具有抒情达意的精神意象,内质学养,意识,气质的外化.

书法艺术是以最纯粹,最玄妙的线条为依托,书写情感意 趣,书写着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与体察.清?刘熙载《书 概》中说"书当造乎自然","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 心行."此说,充分体现了书法艺术和中国书法之精神.当 代绘画大师吴冠中先生说"形式美感来源于生活","画意 与文思都源于自然与人间的启示."

书法,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在汉字文化领域一直 在弓l起和牵动着众多文化人,学者,研究者,评论家,书 法工作者等的广泛关注.上古文化,古代文化,商周文化, 汉隋文化,唐宋文化,元明清文化,直至近,现代文化, 无不遵循着,紧随着时代文脉的发展而展开,前行.特别 是自晋,唐之后,元宋明及至清代都相继出现了标新立异, 个性独俱的代表人物和一代书风.如晋王羲之,王献之父 子,初唐四杰,中唐颜真卿或后者柳公权,宋代米芾,苏 轼,元代赵孟黼,明文徵明,清王铎,吴昌硕……等等. 这些书学领军人物只所以能成为一代风范,被后人所仰羡, 所接受效仿,成为后人学书的范本,其根本原因是那些碑 或帖传承了美的文化精神."晋人尚意,唐人尚法"(书 概)或"晋人取韵,唐人取法,宋人取意"(临池管见) 或沈鹏《三余吟草》中分析:魏晋崇尚潇洒简约风度.宋 代崇尚禅宗的顿悟,故而导致尚韵,尚意之说.还有说

文史纵横

"明代尚态,清代尚朴"等等,凡此种种之精辟的品评,都 是从不同视角不同感识的总结.

在文化艺术界,在书法创作领域,"美与丑"的讨论 由来已久,对待它的认识与理解也千差万别.所以,在书 法艺术创作过程中就出现了反差甚大的"美","丑"作 品.深受人们欢迎,最受人们欣赏的精品力作无不蕴含着

传统风貌和个性化风格.然而,以色彩相辅陈,以墨水泼 洒或故作枯笔,或仿效儿童稚笔,把字写散,写丑,支离 破碎,信手涂沫称之谓"自然","新潮"或称之标新立异 创新者,甚至奉为弄潮者等等.这些作品和创作理念的出 现是在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的大形势下出现的不可避免的 文化负面现象.它形成的原因诸多,也较为复杂,但归根 结底是传统继承的缺失.改革开放及科技高速发展,电脑, 计算机等高科技和产品的出现,也改变,打破了传统的书 写习惯,书写工具,甚至是交流形式.书法,书法艺术的 书写,创作从根本上也受到了巨大影响.尽管如此,文化 艺术的创作主流必然还是占主导地位,坚持"二为"方向, 贯彻"双百"方针,继承传统,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书 家仍然是书界的中坚力量.书法,书法艺术在当今形势下 的继承和创新应遵循以下几点:

首先,书法,书法艺术的创新,当随时代,彰显时代 文明.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创新型国家应该是科学精神蔚 然成风的国家".这就指出了当前国家社会发展的主流.也 给文化艺术家提出了一个创新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艺术 家的职责.早在南朝时期,文艺批评家萧子显对文学艺术 就有"若无新变,不能代雄"之说(南齐书?文学传论). 这虽然是对写文章的批评,同时也显示了古人对创新的主 导思想.就书法而言,古代的各历史时期,文人墨客,才 子学人或者是民问写手,所遗留下来的书法作品无不渗透 着其时代特质.而当代的文化人,书家就应该以超乎古人 的艺德及胸怀,遵循传统艺术创作规律;以人为本,以现 代人所具有的情操去讴歌,书写现代文明,在"古为今用" 理念指导下用"笔情墨趣"之文墨精神去颂扬当代的人文 精神与文明.然而,在各种各类的专业性展事活动的出现, 随之相应的也出现了全国性的书法热.但是书法艺术创作

升温的利益化倾向,引向以展事为中心的名利竞争,也使 某些书法艺术走向庸俗的经济利益化,产生了世事的浮躁, 使今人远离了古调.在这样的心态境况下去创作或称创新, 是不会有打动人心的好作品出现的.

其次,书法,书法艺术的创作,创新要以书法本体的 艺术精髓为宗旨.以法度自然为依托,充分发挥"写字者, 写志也"(书概)的书家创作本领,把书法艺术创新推向 一

个新高度."反朴归真"是书法艺术创作所追求的目标 之一."反朴归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老子名 着《道德经》,在哲学上的一个中心观念,"道法自然"的 具体体现.即创作者以自然为本,以平和心境,以率真笔 墨意趣去书写怀抱.淋漓尽致地去表现,去抒发对自然万 物,人情世故的情感,使之"宇宙在手,万化由心". 古人作书是最讲求"气韵"和"笔法"的.南潮?谢赫 在《品画》序中提出绘画之"六法"."六法"的提出作为 魏晋南北朝时期对绘画批评纲领性理论,是绘画发展的自 然的历史成果,它对绘画艺术,以至文化艺术的创作起到 了一定指导意义.《六法》第一法就是"气韵",第二是 "骨法用笔",这便直接指出了艺术的创作精髓."气韵" 是人的内在精神.清?沈宗骞《芥舟学画编-取势》认为气 韵是"贯乎"万物之问"生气",即万物所呈现的"话动之 趣.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对象内在的本质特征,内在生命等.沈 宗骞又说"笔格之高下,亦如人品","笔墨虽出于手,实根于 心".这说明作者创作,艺术表现技巧和思想,世界观有着直 接关系.作品中的"气韵"不仅表现着作品所表达情感内在本 质,内在生命;而且也是作者"人品"的表现.

其三,书法,书法艺术的创作,创新向纯艺术性过渡. 随着大众书写习惯,书写方式由传统向现代新兴书写形式

的革命性转变,书写形式的革新促进了书法,书法艺术的 艺术化进程.书法的纯艺术化大趋势必然到来.书法艺术 必然进入创新的新时期.书法艺术如何引领社会文明发展 潮流,紧扣时代旋律,适应民众审美情趣,以作品打动人, 鼓舞人,教育人.只所以教育人,它比传统不同之处是它 作为一种艺术载体,并具有特殊的装饰功能,它的内容内 涵也极其广阔.诗词名言,惊句联语等等都可以用书法作 品去表现;当观者欣赏作品的同时,便给于人们以精神上 激励,起到寓教于教作用.从而艺术效果和应有的社会职 能发挥到淋漓尽致.书法,书法艺术的创新同绘画一样, 甚而在某种程度和意义上更难以表现艺术的特质.这就是 中国传统书法的每个汉字,实质是一个体态,法度森严, 构架完美的个体画图.

当今研究书学学者陈方既先生对书法创作讲道:"严 格遵循天地之道,进行文字书写,以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挥 运完成形象创造,从而展示人的主观能动性而有书法之实, 这是充分体现民族文化精神的书法."当代书法的创作进入 以展览为中心的现代艺术展示机制,促进了书法创作新阶 段,呈现多元化发展势态.格调纷呈的艺术模式的存在和 发展,是要经受历史考验和民众的审视.最终,最有生命 力的应该是浸润着强烈民族文化精神,表现着民族审美情 趣,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精神力作才能永恒长存.囱 参考文献:

[1][清]周星莲.1晦池意见[H].

[2][唐]张怀瑾.书断[H].

[3][清]刘熙载.书概[H].

!:!丝四

论书法和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