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下

发布时间:2022-11-10 20:49:31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 识记文言词语 躬:亲自,自身。 闻达:闻名显达。
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卑:身份低下。鄙:见识短浅。与今义不同。 猥(wěi):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枉屈:屈尊就卑。 顾:拜访,探望。 感激:感奋激发。
驱驰:驱车追赶。这里是奔走效劳的意思。
后值倾覆:后来遇到兵败。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追击刘备,在当阳长坂大败刘军诸葛亮奉命出使东吴联合孙权打败曹操于赤壁才转危为安遇到倾覆:指兵败。
尔来:自那时以来。
临崩寄臣以大事:刘备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诸葛亮,并且对刘禅说: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临:将要。
夙夜忧叹:早晚/整天担忧叹息。夙:清晨。夙夜:早晚。忧:忧愁焦虑。 不效:未能奏效,不成功。
不毛:不生长草木。这里指贫瘠、未开垦的地方。 奖:劝勉,鼓励。 庶:希望。 竭:竭尽。
驽()钝: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驽:劣马,走不快的马,指才能低劣。钝:刀刃不锋利,指头脑不灵活,做事迟钝。
攘(rǎng)除:排除,铲除。
所以:用来……的。(区别于前面的“所以”)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职责本分。

斟酌:考虑,权衡。
斟酌损益:斟情情理、考虑得失。比喻做事要掌握分寸。损:减少。益:增加 2. 参考译文
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而感奋激发,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急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讲解:
第六段述身世,讲经历,以使陛下明白创业之艰难,同时表达自己愿竭忠尽智来报先帝知遇之恩以“兴汉室”的决心。第七段叙述受命以来的心情及所采取的措施,以表作者忠心不二,尽心尽责辅佐陛下,以“报先帝”“忠陛下”的真挚感情。
受命以来……深入不毛这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今天应该怎样认识? 明确:这句话概括了作者受命以来的心情和行动,说明他时刻以报先帝为念,深感使命沉重,不敢顾惜自己,努力做好北定中原的准备工作。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 识记文言词语 托:委托,交给。 效:这里是功效的意思。
不效,则治臣之罪:没有成效就治我的罪。 告:祭告。
兴德之言:发扬圣德的话。 慢:怠慢,疏忽,指不尽职。
彰其咎:揭示他们的过失。彰:公布。咎:过失,罪。
咨诹(zōu)善道:询问(治国的)好办法。诹(zōu):询问。

察纳:认识采纳。察:明察。 雅言:正确合理的言论。 当:在……时候。 临:面对。 涕:眼泪。 零:落下。
不知所言: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这是表示自己可能失言。

2. 参考译文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讲解:
这一段总结全文,提出要求,对,承讨贼兴复之效;对贤臣,扬兴德之言后主,行自谋之宜。各方面的职责分明,要求明确,此情恳切,表达了诚挚的希望,显示了作者对自己和对朝廷诸臣的严格要求。最后十二个字,再一次流露出出师前复杂的心情和对刘氏父子的深情。 (二)探究内容
1. 诸葛亮用什么来鼓励刘禅?
明确:诸葛亮用忠臣志士为了报答先帝的殊遇而勤勉不懈,舍身忘我地效忠职守的事实来鼓励刘禅,要他看到蜀国具有忠臣竭力、志上效命这个好条件。 2. 诸葛亮写这篇表文的主要用意(主旨)是什么?
明确:主要用意是希望后主亲贤臣,远小人。其理由是:1开张圣听”“严明赏罚是对刘禅亲小人而言;(2)在人事安排上,为刘禅创造了亲贤臣的条件,强调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3)亲贤远佞思想是贯穿全篇的。结尾部分,要刘禅听取贤臣的兴德之言
本文以恳切的言辞劝告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开张圣听、赏罚分明、亲贤远佞,修明政治,从而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先主感恩图报的一片深情。
3. 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1)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
①反复提及刘备的遗言、遗德遗诏,在文章的重要环节无不提及先帝,处处从
先帝说起,时时提先帝遗训。全文仅600多字,先后13处提及先帝。其作用是勉励刘禅先帝之遗德深追先帝遗诏,以完成先帝未竟大业。
②从自身的经历、体验和感情谈起,以自己忘身忧国的一腔忠贞来作为对后主的激励。 ③处处为陛下的帝业、威望、声誉着想。
由于上面三个特点,使本文达到了忠言不逆耳,辞切见情深的艺术效果,使刘禅再昏庸糊涂也当欣然听取,甘愿采纳。
2)语言朴素无华,字斟句酌。 陆游云: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 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 有所广益/精益求精 日而待/不计其数
B. 不求闻达/知书达 由是感激/实事求是
C. 夙夜忧叹/忧心如焚 庶竭驽钝/尽心竭
D. 察纳雅言/温文尔雅 临表涕零/涕泪交流

2. 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翻译: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使军队上下团结和睦,品行高低不同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
理解:请葛亮之所以推荐向宠是因为向宠人品好,军事才干突出,深得刘备赞誉。 【乙】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翻译:先帝在世的时候,常常跟我谈论起这些事情,都会为桓帝、灵帝二位君主深深叹息,并对他们感到痛心和遗憾。
理解:刘备痛心和遗憾的原因是桓、灵二帝亲近小人,疏远贤臣,造成了东汉的衰败灭亡。
【丙】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后来遇到兵败,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重任,在危难关头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理解:诸葛亮于倾覆时接受任务,是为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和临终托付大事的恩情。 3. 为国尽忠是中华传统美德。请你根据上文和下面的两则【链接材料】,概括说明为国尽忠在诸葛亮、魏征、岳飞身上分别是如何体现的。
【链接材料一】
太宗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太宗尝劳之曰: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其年,迁尚书左丞。
(节选自《旧唐书·魏征传》)
【链接材料二】
当激厉士卒北逾沙漠尽屠夷种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朝廷无虞主上奠枕,余之愿也。
(节选自岳飞《五岳祠盟记》
注:①[太宗]李世民,唐代皇帝。②[征]魏征,唐初政治家。③[雅]平日,向来。④[劳]慰劳。⑤[嗣]随后,接下来。⑥[二圣]指被金兵俘虏北去的宋徽宗和宋钦宗 [虞]优處,忧患。 ⑧[奠枕]安枕。 ⑨[余]指岳飞。

参考答案:
1. C 解析:A. 益:好处、益处/更加。计:计算;B. 达:显达/懂得。是:代词/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D. 雅:正确/文雅。涕:眼泪/鼻涕。C. 忧:忧愁焦虑。竭:竭尽。
2. 解析:甲句翻译应是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自找到他们的位置,丙句翻译应是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
受任务,在危急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3.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道为报先帝遗愿,已经评定南方并即将北伐,以便早日铲除奸雄回复汉朝基业此外他还用恳切的话语劝勉陛下亲贤臣远小人论述至情至理,体现他心系国家命运,对国事鞠躬尽瘁,直言进谏,耿直不讳的精神。
在《旧唐书·魏征传》中提到魏征刚直不阿,治国有方,为君主上书的谏言多达200则,可见对国事的用心负责。
岳飞则是表达了消灭蛮夷,平定动乱局势以安君主的一片忠心,由此可见他始终把为国尽忠放在第一要位。
【解析】《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伐魏临行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链接材料一中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写出魏征刚直不阿,治国有方,为君主上书的谏言多达200余则,可见对国事的用心负责。
材料二中当激厉士卒,功期再战,北逾沙漠,喋血虏廷,尽屠夷种,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朝廷无虞,主上奠枕,余之愿也,写出岳飞则是表达了消灭蛮夷,平定动乱局势以安君主的一片忠心,可见岳飞始终把为国尽忠放在第一要位。 【参考译文】
材料一:唐太宗刚刚即位的时候,励精图治处理政事。他多次把魏征叫到卧室里,向他咨询为政得失。魏征一向很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性格又耿直,没有什么能让他屈服的。太宗和他商讨事情,总是欣然采纳接受(他的意见)。魏征也很庆幸遇到了了解自己的君主,就殚精竭虑为他所用,知道的事情全都说出来。太宗曾经慰劳他说:“你所陈说的意见建议,前后有两百多件,如果你不是极其忠诚地为了国家,怎么能做到这样呢?”那一年,魏征被提拔为尚书左丞。
此后还应激励士兵,往北越过沙漠,直杀金国朝廷,灭绝金人种族。迎接二圣归返京城,收取原有国土上的版图;朝廷无忧,皇上安枕,就是我的心愿啊。


(答题时间:30分钟)
一、课外阅读。
预浩造塔
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人怪而问之,浩曰: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其用心之精盖如此。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预都料为法。有《木经》三卷行于世。
世传浩惟一女,年十余岁。每卧则交手于胸为结构状,如此逾年,撰成《木经》三卷,今行于世者是也。
1. 这篇短文记叙了什么内容?
2. 人怪而问之中的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3. 每卧则交手于胸为结构状这个细节说明了什么?
4. 找出文中表明预浩对当时产生很大影响的句子。

二、思考探究。
5. 结合《出师表》,谈谈你对诸葛亮的看法。



1. 都料匠预浩高超的建筑技术。
2. 引出预浩的一番解释,显示出预浩建筑思想的高明。
3. 说明预浩在建筑方面的成就不是天赋的、偶然的,而是他平素持之以恒地潜心钻研的结果。
4. 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预都料为法。有《木经》三卷行于世。 【参考译文】
开宝寺塔是在汴京各塔中最高的一座它的建造和设计都很精巧是都料匠(职务名)预浩主持建造的。塔刚建成,看上去塔身不正向西北方向倾斜。有人奇怪并问他,预浩说:“京城这个地方平坦没有山,多吹西北风,不到一百年,就会把它吹正了。”他考虑周到,达到了这种地步!宋朝开国以来,(像这样的,著名、专家级的)木工就这一人罢了,到现在木工都依然以预浩为榜样。预浩著有《木经》三卷流传于世。另外一种传言说预浩只有一十几岁每当睡觉时都把手交叉于胸前做出像结构的样子如此过了一年撰写成《木经》三卷,就是现在流传在世上的(这部书)。 5.1)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
诸葛亮追随刘备二十多年,一方面是感恩图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初辅刘备时,刘备的地位尚未巩固。他竭忠尽智,终于使蜀汉地位渐趋安定。公元223年刘备临终时,把刘禅托付给他,并要刘禅事之如父。诸葛亮也一心希望刘禅成功,并无丝毫恃功自大的意思,他对刘备父子,真是一片至诚。
他的图报就是以贯彻他的政治主张为最终目的的。二十多年来,他辛勤创建西蜀,还要进一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所以在适当时机,准备出师,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2)《出师表》中的深厚感情。
正因为诸葛亮对刘备父子有如此深厚的感情,所以他把完成国事看成是自己的责任。他在给刘禅的表中,不但通过形势的分析,在理论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并且作出具体安排,而且还通过自叙身世,在感情上表达自己报先帝”“忠陛下的意愿。刘禅是君,但是无能,诸葛亮受刘备之托来辅佐刘禅,是老臣,是长辈,但地位又是臣。所以诸葛亮对刘禅上表,既是臣对君的陈说,又是长辈对受托照顾的人的殷切期望。为了能使刘禅感动,不但导之以理,而且动之以情。在语气上既恭敬,又恳切,充满谆谆嘱咐的意思。《出师表》之所以有这么强烈的感情色彩,也是由他们君臣关系与众不同所决定的。
3)区别历史事实中的诸葛亮和传说中的诸葛亮。
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有政治远见,能对复杂的形势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规律,定出方针。他在政治上的措施是赏罚严明,恩威并施。他如开发生产、发明新武器等,都有它的历史价值。他还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如《戒子》《戒外甥》等,主张修身养德,志向高远,这些精神,多可借鉴。

传说中的诸葛亮,已被作为智慧的化身。但在他身上附加的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是不能当做史实来看的。


《出师表》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