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孔子说的话

发布时间:2019-01-17 06:14:42

论语中孔子说的话

  篇一:论语名句

  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名句

  1、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2、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为政》

  孔子说:管理国家要以身做则。如同北极星,安然不动而众星绕之。

  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孔子说:以政令来管理,以刑法来约束,百姓虽不敢犯罪,但不以犯罪为耻;以道德来引导,以礼法来约束,百姓不仅遵纪守法,而且引以为荣。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7、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8、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为政》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就象大车、小车没有车轴,怎么能启动?

  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里仁》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10、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wū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公冶长》 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这个人,责备还有什么用呢?孔子说:起初我对于人,是听了他说的话便相信了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讲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在宰予这里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11、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公冶长》

  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12、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长》

  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

  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13、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也。《公冶长》

  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

  14、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雍也》 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15、子贡曰:如有博施shì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16、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誓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雍也》 孔子会见了风流大美人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说:如果我做什么不正当的事,让上天谴责我吧!让上天谴责我吧!

  17、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

  1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fěi不发,举一隅yǔ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注释】悱():想说却说不出来。隅:角落。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19、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

  孔子说:我不是天生就有学问的,只是个喜欢读书、勤奋敏捷地追求知识的人。

  20、叶shè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

  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21、子曰: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22、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

  孔子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来了。

  23、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孔子说:君子总是胸怀宽广,小人总是忧愁悲伤。

  24、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子罕》【注释】 太宰:官名。

  太宰问子贡:老师是圣人吗?为什么如此多才多艺?子贡说:老天本来就要他成为圣人,又要他多才多艺。孔子听说后,说:太宰了解我吗?我小时候生活艰难,所以会干一些粗活。贵族会有这么多技艺吗?不会有的。

  25、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男子汉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2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27、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

  子路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起来呢?冉有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说有父兄健在\\\',冉求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听到了就行动起来\\\'。我被弄糊涂了,敢再问个明白。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

  28、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注释】复:实现。

  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29、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颜渊》

  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齐景公说:讲得好呀!如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虽然有粮食,我能吃得上吗?

  30、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颜渊》

  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

  31、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

  孔子说: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32、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卫灵公》

  子贡问怎样实行仁德。孔子说: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事奉大夫中的那些贤者,与士人中的仁者交朋友。

  33、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

  孔子说:君子只怕自己没有才能,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

  3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35、子曰:有教无类。《卫灵公》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

  36、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有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

  孔子说:有益的交友有三种,有害的交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同惯于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37、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

  38、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yú),咏而归。《先进》

  暮春三月,已经穿上了春天的衣服,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

  附《论语》导读以外名言:

  1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2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3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多次。孔子听到了,说:考虑两次也就行了。

  4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考虑那职位上的事。” 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与此相反。

  6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7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说:花言巧语就败坏人的德行,小事情不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8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孔子说:主张不同,不互相商议。

  9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孔子说:只有女子和小人是难以教养的,亲近他们,他们就会无礼,疏远他们,他们就会报怨。

  10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曾子对他说:鸟快死了,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快死了,他说的话是善意的。

  篇二:第3课孔子和论语

  第3课孔子和《论语》

  学习任务Learning task

  1、用英语朗读课文Read the text in English

  2、看汉字写拼音(Read Chinese characters

  1)孔子2)春秋时代 3)《论语》

  4)礼 5)仁

  3、看拼音写汉字

  1)xuesheng2si xiang jia3)jiaoyujia

  4)bu chi xia wen

  4、问答题Question and answer questions

  1)孔子生活在什么时代?What time does Kong Zi live?

  2)孔子是哪个国家的人?What native is Kong Zi?

  3)孔子的学生有多少?How many pupils are there in Kong Zi?

  4、写出孔子关于教育的两句话Write Kong Zi about education.

  篇三:论语300讲全集

  《论语三百讲》

  傅佩荣

  第1讲崭新的开始

  孔子,公元前551年到公元前479年。这个年代称之为轴心时代,人类的理性、人文的思想整个得到展开,而在中国,老子的道家和孔子的儒家,对整个中国历史的影响跟中国人心灵的塑造更是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孔子年轻的时候,家里面贫困卑微,在社会上没有什么地位,所以他是一个从平凡的人生走出伟大的结局。孔子的特色就是好学,他知道自己只能念书到15岁,那叫做乡村的教育。所以孔子到处请教各方面的专家,结果他能够集大成,把别人所学的加以精益求精,不断发展,成为当时有名的博学之人。

  孔子了解了中国文化发展关键的原因何在,所以他五十而知天命,在礼坏乐崩的乱世,他希望重新建立价值观的基础,那就是让每一个人都受教育,启发他内在真诚的心意。任何一种行为,一定要由内而发,它才有道德价值,否则只是外在应付别人而已,不管你做多少都改变不了自己,而人生最可贵的就是要改造自己,改善自己,把个人的成就跟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所以儒家的思想非常重视人的社会责任,因为没有人可以离开社会而成就自己。 学论语,春天的时候开始,年轻的时候开始。

  孔子思想的特色:

  温和的理性主义;

  深刻的人道情怀;

  乐观的人生理想。

  第2讲学而时习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篇》

  【译】孔子说,你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在适当的时机去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也觉得快乐吗?别人不了解你,而你并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

  学习的内容:五经”“六艺

  五经就是《诗经》、《书经》、《礼经》、《乐经》跟《易经》这五本经典,《六艺》是六种生活技能,包括礼跟乐、射箭、驾马车,还有书写跟计算。

  学会这些才能安身立命。

  学习的方法:学思并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你光学习不去思考,毫无效果。考完试就忘了,要不然就觉得说没有心得,你很难有什么特别的理解,要是光思考而不学习,那你所想的只有生活经验的范围,你没有系统的知识,那也没什么用,只会陷于迷惑。

  学习的目的:培养德行

  颜回最好学:不迁恕,不二过。都是与德行有关

  人是有情绪的,有时候高兴、有时候难过,这是因为看到你的处境如何、心得如何,这种情绪是很自然的。儒家的思想,他不反对你有情绪,但是你要做情绪管理,提高你的情商,让自己在各种情绪出现的时候发而皆中节,恰到好处就没有问题了。《论语》的《学而第一》的第一章就出现了很多,有关你如何自己要求自己学习,它的内容、方法跟目的如何,一定要先掌握住。交朋友的时候可以让你带来快乐,因为大家志同道合。同时在社会上跟别人来往,如果暂时别人不了解你,受委屈了。因为社会上往往是需要各种表现,别人才会欣赏你。儒家所说的君子往往是先自我要求,他不急着表现,他认为说我如果有能力的话呢,时机到

  了,别人自然会欣赏我的才华,给我机会。

  第3讲君子务本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论语学而第一》

  【译】有子说:如果一个人孝顺父母顺从兄长,就很少会去犯上;一个人不喜欢犯上,反而去作乱的几乎没有。君子要善于抓住根本,根本抓住了许多问题就解决了,而孝顺和顺从就是仁的根本。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论语里仁第四》

  人之道:人应该走怎样的道!受到好的教育,你就应该知道人应该怎样过好这一生, 儒家强调从根本开始教育

  在《论语先进篇》里面有一段资料,孔子的学生分为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德行科: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科:宰我以及子贡;

  政事科:冉有跟子路;

  文学科:子游、子夏。

  《论语》内容分类:

  孔子自己说的话;

  孔子跟第一流学生的对话;

  孔子与第二流以下的学生对话;

  孔子学生说的话。

  第4讲巧言令色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第一》

  【译】孔子说:说话美妙动听,表情讨好热络的,这种人很少有真诚的心意。

  重点在,首次出现。

  孔子思想核心:承礼仪,启仁

  在礼坏乐崩的时代,当外界的礼乐不再能够成为行为规范的时候,不再能够分辨善恶是非让你照着去做的时候,你只有设法由真诚引发内在的力量。孔子说,巧言令色很少有真诚的心意,他说很少有,不是完全没有。我们就要在这个地方设法提醒自己不妨巧言令色,但是一定要有真诚的心意。表达我对别人的尊重,如果你到任何地方都板着脸,说话都是有一句没一句的,那别人看到你也就觉得很严肃,保持距离。

  孔子不停的教人择善,人生变化无常,总会有很多选择,我们选什么,当然是择善了,但总会有错误,之前错了,那么之后的选择应凝补回来

  人生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你每一次都选对的话,人生越来越充实圆满,你如果选错的话,恐怕就要用以后的正确选择来弥补前面做错的事情。在今天这个社会上,巧言令色有时候表示对别人的尊重,羞耻心怎么来的,把个人跟团体比较,如果你达不到团体的标准就觉得很丢脸,很可耻。儒家思想希望你能够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人,应该达到什么样的基本要求,绝不能低于社会的要求标准,你只有比它更高,而比它更高的话,能够带来内在的快乐。否则的话,你光说你不能够没有羞耻心,但你有羞耻心之后,别人不称赞你也没什么乐趣。 5讲三省吾身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第一》

  【译】曾子说,我每天好几次这样省察自己,为别人办事没有尽心尽力吗?与朋友来往没有信守承诺吗?传授学生道理没有印证练习吗?

  在古代代表多数,

  此处的就是学而时习之的

  第一段是为人谋,代表替别人做事。譬如我做官,上面有领导;我做事,上面有老板。那么我就要问自己,有没有尽心尽力?这个字代表尽心尽力,我们称为尽忠,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拿人钱财,与人消灾。

  第二个,是跟朋友交往有没有守信用呢?在儒家里面很强调守信,比如我今天跟你约一件事,将来时间到的时候我就要做到。但是由于从现在答应你到将来实现诺言的时候有一个时间上的落差,这中间可能发生任何事。发生一件事情之后,我以前答应你的事情隔了这段时间去实现的时候不见得恰当。

  正常情况,说话应该算话,但是环境变了之后,是否是真正的诚信?

  第三个,传不习乎。曾参后来是有名的老师,教出很多弟子,有些成就的,所以他的传不习乎是说,我当老师,我教给学生的,自己有没有去实践呢?

  人活在世界上很容易主观,什么事情都认为我对的,而没有注意到跟别人相互之间的关系,也没有考虑到别人的立场或是别人的肯定。儒家思想的特色就在于说我一个个人不能离开人群,在儒家里面没有关起门来的贤人。你要做贤人,你要做君子,就要打开门跟别人来往。在家里面,与父母兄弟姐妹;到外面,与朋友,与你工作的老板、同事们都要交往,与天下人都有来往的机会。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

  ——《孟子离娄上》

  你做任何事只要做不通,都要先问问我自己有没有问题,而不是说先问别人怎么搞的,别人怎么有什么故意阻拦或者其他的问题。

  当发现自己没有问题的时候,再去找别人的问题

  这是曾参的话,不是孔子的话。

  第6讲余力学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第一》

  【译】孔子说:青少年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书本知识。

  不只是青少年,青少年也会长大,为人父母——要普遍关怀别人

  仁:自古以来都是教育子女做好人,做好事,为什么只有孔子成为了一个学派,因为它是一个体系

  人在社会,要学会这些道德要求,你会感觉到说那我守规矩,修德行善不是比较吃亏吗?所以儒家的思想很强调,你修德行善会有内在的快乐,否则你只看外表的话,会觉得谁好像比较照规矩来。在许多方面会比较不太顺利的样子,这其实是一种选择的问题,是长期的考虑。 君子之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 ——《孟子尽心上》

  时雨:及时雨,学习最困难,最迷惑的时候指点一下

  他自己都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

  ——《论语述而第七》

  孔子认为教育应该是全人教育,就是完整的人的教育。

  第一种是人格教育,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都是一种与人相处自我要求能替别人设想。人格教育必须自我要求,由内而发,绝不能说是只是被动而已,所以讲道德的问题关系就非常得明确了。

  道德,主动和被动是有天渊之别的

  第二种是人才教育

  是用之于外,你在社会上是个人才,你可以服务社会,有所贡献,但是人才,它是特殊的一种条件,有某种专长就可以了。

  第三个是人文教育

  就看你怎么样利用休闲的时间,如何调节自己的生命,让它感觉到生命,很有次序,然后也能够和谐,不断地成长发展。

  第7讲君子原则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孔子说,君子言行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多方学习就会流于固陋,以忠信为做人处事的原则,不与志趣不相似的人交往,有了过错不怕去改正。

  学习儒家它的后果是在内不在外,就算你今天照孔子的说法去做,考试不一定会考得好点,不一定会顺利地升官发财。所以儒家一定要保证我这样做之后,合乎一个做人的要求,我应该有快乐由内而发。学习儒家一定要体验,问问自己内心是不是觉得更为坦荡,更为快乐。如果说你做的时候,内心也不觉得快乐,代表你是勉强去做的,你照孔子的方式来做的话,不一定有这些成就。

  不如:不相似

  但是你一定要很清楚地知道,内心的快乐是来自于你做到了人性的要求,而这种要求是普遍的,自有人类以来不管东方、西方、古代、现代都是人,而只要是人的话,你只要做到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然后做到孔子说的要求犯了过错去改正。会不会快乐,这需要体验,我们可以从小地方做起,有小的毛病,改正之后就会发现,别人对我们也比较尊重了,我们对自己也比较肯定,慢慢地再往大的方向走,这是我们学习的一种比较具体的方法。

  人最难的就是改过,过错与性格有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孟子:一天偷一个变一月偷一个

  第8讲慎终追远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论语学而第一》

  【译】曾子说,丧礼能慎重,祭祀能虔诚,社会风气就会趋于淳厚了。

  :就是生命的终点。

  孟子曰: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

  ——《孟子离娄下》

  是指远祖,民德就是指老百姓的社会风气。

  不忘本,饮水思源

  民德归厚:此处的德是中性的词

  中国人对于家的观念跟西方不同,西方比较重视个体,他把自己的生命当作一个主要的考虑焦点,父母生我只是偶然的机缘,我自己要负责自己的生命。而中国人会把这个家当作单位,像在《易经》里面,坤卦就提到一句话,他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他把一个家庭从开始到现在,如果经常做好事,后代子孙就会有喜庆,等于是说你就有很多福报,那如果说这个家族一路下来做很多坏事的话,他的子孙恐怕就倒霉了,会有遭殃的事情。当然这种观念是比较浮泛,因为我们知道真正行善避恶的主体还是个人,但是个人跟个人之间还是有他的特殊的关联,像一个家就是一个单位,在这一方面来说的话,西方跟中国各有特色,家庭是一个群体组成的,它有血缘关系,很多时候我们也要注意家庭是好的,但

  是你不要忽略掉他的个性。如果做父母的都能了解这一点,他对孩子的个性就比较能尊重,做孩子的都能了解这一点,他就能够也尊重父母亲。一大家人在一起的时候,需要的是互相忍让。

  中国过分重视家庭、关系、人情,往往忽略了法律、

  人权,个体发展,西方世界过分重视个人则更可怕,往往变成孤独一人

  希腊人讲如果一个人不讲城邦,他就是一个白痴。

  人应该来自家庭,进入社会,最后又要回归家庭。

  父母、子女相互理解

  第9讲礼之用和为贵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学而第一》

  【译】有子说,礼在应用的时候以形成和谐最为可贵,古代帝王的治国作风就以这一点最为完美。无论小事大事都要依循礼的规定,遇到有些地方行不通时,如果只知为了和谐而求和谐,没有以礼来节制的话,恐怕还是成不了事的。

  礼代表区分,乐代表和谐

  有秩序才能有和谐,真正的和谐是有秩序的。不能为了追求和谐而和谐,追究和谐首先要守礼。在现代来说是守法,合乎道义,有正当性

  美:合理想,值得欣赏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论语学而第一》

  【译】有子说,与人约信要尽量合乎道义,说话才能实践;谦恭待人尽量合乎礼节,就会避开耻辱;施恩于人而不失去原有的爱心,这样就值得尊敬了。

  :开始做好事,我有爱心,久了之后就失去爱心了,变成例行公事了!

  第10讲敏于事慎于言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孔子说,一个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住不求安适,办事勤快而说话谨慎,主动向志行高尚的人请求教导指正,这样可以称得上是好学的人了。

  一个人多追求物质欲望,就少了时间去学习了

  做到三点,孔子就认为你好学了,这显示的是一种特殊模式,好学的目的是要改善自己。 三人行必有我师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贤思齐

  不要只看到别人眼中的小草,而忽略自己眼中的大梁

  ——《圣经新约》

  意思是我们自己的毛病,因为自己太过于主观看不清楚,而看到别人有毛病的时候就念念不忘。

  儒家的好学含义非常丰富,它可以概括成为我们做人处事的原则,也就是要自我要求。好学不是为了显示给别人看的,是为了让自己长进的,所以我们好学的目的是要改善自己,让自己生命趋于完美。

  第11讲切磋琢磨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贫而乐道,富而好礼

  【译】子贡请教说一个人,贫穷而不谄媚,富有而不骄傲,这样的人表现如何?孔子说还可

论语中孔子说的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