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心得自在”

发布时间:2021-03-17

“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逮得己利。尽诸有结。
心得自在。”
粗相:‘皆是阿罗汉’这是叹德,赞叹阿罗汉的功德。 罗汉是梵语,也是和比丘一样有三种意思。比丘就是阿罗汉 的因,阿罗汉又是比丘的果。一、应供:在因地时,比丘是 乞士。故在果地时,阿罗汉是应供,即是人间的人与天上的 人应当供养的。也叫‘供应’即是去供养其他的比丘。 在佛住 世时,一切比丘都要供佛,但是有一次,佛就变成一个道人 转供养一切的比丘,故叫‘供应’。二、杀贼:杀无明贼、烦 贼、眼耳鼻舌身意六贼。阿罗汉把这些贼全部消灭杀尽了。 不但杀‘贼’也杀‘不贼’为何‘不贼’也杀?因为那些小乘人认 为不是贼的,但在佛菩萨看来也都是贼, 故也要杀‘不贼’三、 无生:证到四果阿罗汉,就悟了无生法忍。在三千大千世界 里,不见有少法生,也不见有少法灭。这种境界是说不出、 讲不来的,但只可忍受于心,所以叫无生法忍。
阿罗汉有
四个阶级:初果、二果、三果与四果。初果阿罗汉又叫须陀 洹果,是罗汉的初步。证得初果的罗汉,生死还未了,故叫 见道位。须陀洹是梵语,译为‘入流入圣人的法性流,逆凡 夫的六尘流。六尘即是色、声、香、味、触、法。色尘:证 得初果之人不入六尘,他有一种定力,无论再好的美色当前, 他也不动心。声尘:一般人喜好听悦耳的音乐歌曲。但是证 得初果的人,无论善恶好坏是非声音,他都不动摇,不为声 所转,而能转声尘。香尘:人喜欢闻香味,但嗅著臭味则
起厌恶心,有
个欢喜与厌恶,即是有爱憎心,起爱憎心就被 香尘所转。味尘:平常人吃到好滋味,则大吃特吃。但一到 不好的滋味,就不喜欢吃,这又是被味尘所转。触尘:平凡 人贪著触觉,乃至贪恋不舍男女之间的情爱,贪著触摸华丽 细滑的金银宝饰物质。这都是没有看破,不能转触尘。法尘: 执著于种种的法,这即是法尘。初果阿罗汉全不被以上六尘 转。若有人说他自己证果或得道开悟,要试验他是否真实 的,就给他做一样最美味的食品,另外再做一样最难吃的。 看他选择那一样?但不可让他知道你在试验他,他若是知道 了,就专门吃难吃的东西,也是被香味尘所转。这即是矫揉 造作,带副假面具来骗人。因为不被味尘所转,是一点分别 选择也没有的,好的坏的一起吃,这才可以证明修行人有一 点功夫。所以证到初果的圣人是必须有证据的,不是谁都可 以说自己已证果开悟了。二果阿罗汉又叫斯陀含果,斯陀含 是梵语,译为‘一来’,假如不再向前修行,则还要一生天上, 二来人间,故二果是一来果。初果则还要受七番生死。三果 阿罗汉叫阿那含果,也是梵语,译为‘不来’不再来欲界受生 死了。初果是见道位,二果三果是修道位,四果阿罗汉是无 学位,不需要再学习,了尽生死。但四果只断了‘分段生 而‘变易生死’还未了。现略释这两种生死:一、分段生死:每 都各自有一份身形,其身形皆有分别,其寿命皆有分限。 二、变易生死:在心念里,前念灭,后念生,后念灭,后后 念又生,念念生灭迁变不止。菩萨已了断变易生死。证到四 果阿罗汉的人,他的神通变化是不可思议的,微妙难言的境 界。他有五眼六通,又可踊身到虚空中走路、翻觔斗。他可
以身上出火,身下出水;上边出水,下边出火。总之,在
空里他可以有十八变神通。因为四果阿罗汉有神通的关系, 所以在佛教里就列为四圣之一:佛、菩萨、缘觉、声闻。从 前有位罗汉,带著新收的徒弟去游玩,他这个徒弟一路上背 著衣单行李,而想:‘行菩萨道是最无上的,我一定要发心修 菩萨道,来度一切众生。’徒弟这么一想,罗汉立刻就知道。
‘啊!’他想:‘徒弟现在发菩萨心了,而我只是个罗汉,我应 该来背著行李。’于是就把徒弟所背的行李全都自己来背著。 走了一段路,徒弟又想:‘舍利弗刚行菩萨道,就有人向他化 眼睛,挖出左眼,人家反而不要,还说不对,说要的是右眼。 唉!菩萨道真是难行难忍,我还是不要修菩萨道好,还是去 修阿罗汉法,做个自了汉算了。’罗汉师父又即刻知道徒弟的 心念已从大退小,故把行李全都交还徒弟背著。这徒弟背著 行李没多久,又发起菩萨心来,罗汉知道,又把行李接过来 著。这么一接一给,把徒弟弄得莫名其妙。徒弟问道:’师 父!您一会要背,一会又交给我,现在您又拿回去背,这不 是很麻烦吗?’罗汉答道:’一路上你先发菩萨心,回小向大, 所以行李应由我行罗汉法的人背。
过一阵子,你又回大向小,
不修菩萨道而想罗汉法,所以行李应交由你背。现在你又发 起大心,这些行李又应该我来背。’徒弟听了之后,知道自己 的师父是真有来历的,于是他就发大菩提心,行菩萨道。在 阿难尊者结集经藏的时候,因他还未证得四果,没有得到漏 尽通。结集经藏的人,大家开会讲明只能证得四果阿罗汉的 人才可以参加。而阿难只证到三果地位,所以大家不让他进 去。他站在门外焦急万分的想:’怎么办?所有佛所说的经典,

我都记得。但现在只因我未证得四果,而不能参加结集经藏 法会,这怎么办?’就在这一著急结集经藏法会之下,
他即刻
证得四果阿罗汉。于是他喊道:‘我现在已证得四果了,你们 可以开门让我进来了吧!’里面的大罗汉们就说:‘你若证得四 果,又何必要开门才进得来呢?从钥匙孔就可以钻进来嘛!
' 阿难一听,想:‘对啊!何必要开门呢?’于是他就运用神通从 钥匙孔钻到里面去。所以证得阿罗汉果的人,进出是不需要 开门的。若有人说已证果,但要开门才可以进得来,就可知 道那人是打大妄语,说假话。证得四果阿罗汉才能够诸漏已 尽,烦恼就是漏,有八万四千种烦恼,就有八万四千种漏。
生出烦恼即是向下漏,名有漏,漏到欲界、色界、无色界里 去。所有一切的毛病、欲念心、贪恋美味、悦音、洋房、汽 车等等,都叫漏。你所喜爱贪著的,或放不下的,都叫漏。 所有的恶习气怪毛病,如喜欢抽烟、喝酒、赌博、找女人,
这都叫漏。女人喜欢找男人也一样是漏,女人每月都有月经 来,所以女人漏得更多。男女放不下淫欲心,这叫最大的漏。 我们人的身体就叫有漏身,眼、耳、鼻、口、大小便处都叫 漏。明白的讲,你心里打妄想,保持不住自己的精气神,这 就叫漏。这些漏就好像瓶子的底有洞孔,装多少水就漏掉多 少,做了多少功德就漏多少。诸漏是太多了,数也数不尽, 其实还不只八万四千种。 可是阿罗汉诸漏已尽, ‘已尽’不是说 已经漏完;而是已经完全没有漏了。 不是说漏完了,就叫尽; 而是根本已没有漏, 根本就不漏了,这才叫’漏尽’所以大家
看经文要特别
清楚明了这个意思。漏尽通就是诸漏已尽,要 证到四果的罗汉才能得到。现在这些万二千大罗汉们,都是 诸漏已尽,没有一点习气毛病的圣人。这些大阿罗汉们,因 为都已得到漏尽通,所以无复烦恼。‘无复’即是不会再有的意 思。他们所作已毕,不受后有。生死已了,所以无烦恼。烦 恼究竟有多少呢?有八万四千那么多,八万四千种是太多了, 故把它们总括起来即是无明。无明生出所有的烦恼,分类成 三种,就是贪、嗔、痴三毒。这三毒把所有人的佛性都遮盖 住。我们从无始到现在,所以还未成佛的原因,就因有这三 种烦恼。三毒把人毒得醉生梦死,总也不能返本还原,恢复 本来的真面目。但是若修三无漏学一一戒、定、慧,就可以 灭除这三毒,恢复清净。戒:就是止恶防非,对治贪心。贪 心就是贪而无厌,不知满足。野心大的当政者总想吞并掠夺 别国的土地资产。贪婪的人则常希望世界所有的物质都归为 己有。有了贪心就会生出邪念。为何会生出贪心?就是因为 不懂得戒。戒是止恶防非,叫你不要妄贪。你能守持戒律, 就可以战胜这个贪心。定:就是有定力。没有定力就会起嗔 心,看人看事都觉得不顺眼。 若没有旁人,则看自己不顺眼, 而发起自己的脾气。有某某人不但对自己发脾气,甚至还打 起自己来,给了左颊一巴掌,又怕右颊会吃醋,所以又给右 送上一巴掌。‘吃醋’是中国古代一个有趣的公案。唐朝有个 皇帝,在他属下有个怕老婆怕得很厉害的大臣。这大臣每次 若晚回家,他太太就要他跪在床前,直到她的准许,他才敢 站起来。这大臣白日见到皇帝则要叩头,晚间回去晚了,又 要跪太太。大臣因为和皇帝很要好, 于是就把情形告诉皇帝,
皇帝立刻说他有办法。第二天,下一道圣旨召见大
臣的太太 到宫内,皇帝就对她说:’你的丈夫既没有与其他的女人乱搞, 也没有做错事,只是晚回家而已,你为什么要他在床前罚跪 呢?这是极不对的。你若以后能不再管他,我就赦你无罪, 但你若以后仍那么严厉的管他,我就要赐你死,你必须喝下 我手上所拿的这一碗毒药水。’你猜她怎么说?她说:’好! 喝了它。我宁愿死,也要管著他。’于是就拿起毒药水一口气 喝下,可是喝完之后并没有死,只觉得肚里酸溜溜的。原来 不是毒药水,而是一碗醋。皇帝故意说醋为毒药,就是要试 她敢不敢喝,没想到这女人勇气十足,她宁可毒死了,也不 愿意不管丈夫。所以由此以后,中国就留下这一则公案说是
‘喝醋’或‘吃醋’,意思就是太太很严厉不放松的管著丈夫。那 那个大脾气的人为何要打自己呢?他就是没有定力,所以 看人看事看己都觉得讨厌不顺眼。 所以要修定,一有了定力, 则不起嗔恚心,而能够降服嗔魔。慧:为何愚痴?就是没有 智慧,一天到晚打妄想,把心支配得不能休息。就因为没有 智慧,所以对任何事都认不清楚,糊涂颠倒。有智慧的人,
‘事来则应,事去则静。’什么事情来了,就应付它,都能迎刃 解,得心应手。事情去了,就叫自己的心休息,而不支配 它去做身体的奴隶。 我再告诉你们一句真话:
’这个愚痴是什
么?就是智慧。’那么你说:’你又把我讲糊涂了,假若愚痴就 是智慧,智慧就是愚痴,那为何还要学智慧,而铲除愚痴呢?’ 你不要把我这个说法混杂了,我说这愚痴的本体就可以变成 智慧,不是说离开这愚痴而另外去找智慧。这个智慧本来就
在愚痴里边的,但你不会用它。你
若会用它,它就是智慧, 不会用就是愚痴。譬如,定也就是嗔,嗔也就是定。你想得 到定力,将这个嗔就可以变成定力。你真想要持戒,就在 上也就会变成戒,而不是向外去寻找的。这些都是在你的自 性里,你会用它就是戒定慧,不会用就是贪嗔痴。妙理即在 此,你不明白也就在此。这些阿罗汉们因为诸漏已尽,无复 烦恼,所以逮得己利。我们为什么不能得到自己的利益呢? 就因为随得随失,即有即丢。怎样才叫真正得到自己的利益? 就是真明白,得到真实智慧,证到阿罗汉果,自己觉悟了而 又利益自己。慧:为何愚痴?就是没有智慧,一天到晚打妄 想,把心支配得不能休息。就因为没有智慧,所以对任何事 都认不清楚,糊涂颠倒。有智慧的人,’事来则应,事去则静。' 什么事情来了,就应付它,都能迎刃而解,得心应手。事情 去了,就叫自己的心休息,而不支配它去做身体的奴隶。我 再告诉你们一句真话:‘这个愚痴是什么?就是智慧。’那么你 说:‘你又把我讲糊涂了,假若愚痴就是智慧,智慧就是愚痴, 那为何还要学智慧,而铲除愚痴呢?’你不要把我这个说法混 杂了,我说这愚痴的本体就可以变成智慧,不是说离开这 痴而另外去找智慧。这个智慧本来就在愚痴里边的,但你不 会用它。你若会用它,它就是智慧,不会用就是愚痴。譬如, 定也就是嗔,嗔也就是定。你想得到定力,将这个嗔就可以 变成定力。你真想要持戒,就在贪上也就会变成戒,而不是 向外去寻找的。这些都是在你的自性里,你会用它就是戒定 慧,不会用就是贪嗔痴。妙理即在此,你不明白也就在此。
这些阿罗汉们因为诸漏已尽,无复烦恼,所以逮得己利。我
们为什么不
能得到自己的利益呢?就因为随得随失,即有即 丢。怎样才叫真正得到自己的利益?就是真明白,得到真实 智慧,证到阿罗汉果,自己觉悟了而又利益自己。’心得自在 这些大阿罗汉们心里快乐无边,逍遥自在。好像观自在菩萨 一天到晚坐著打坐,非常快乐无比,毫无一丝烦恼,心真正
得到自在、智慧。这里快乐是内里真正的自在,而不是外表 故意矫揉造作的来大声嘻嘻哈哈。你不要以为一天到晚嘻嘻 哈哈地就是快乐,那反而是烦恼颠倒呢!为什么?你见到你 所喜欢的事情,就被其所转动,自己没有定力,而哈哈狂笑 起来,这有什么真正的快乐?没有的!细相:“皆是阿罗汉。 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心得自在。” 就是说空间和时间一万二千自性众生化现一万二千大比丘 证得四果罗汉。 他们五漏与所有烦恼已经圆满, 超出三界外, 不在五行中,已经心得解脱,清净自在。等佛印证成就。例 如:我讲一个自己的故事我对一名徒弟说:“笑对人生 。”“我笑不出来啊!师父,我的一生只有苦。”一个弟子 呐喊着“救救我吧 ”佛经言:“佛不度众生,自度。《自觉
觉他,觉行圆满》”现在,有很多人压力很大,活得很累,过 得很不快乐。其实,人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会有很多 烦恼,痛苦与快乐, 这都取决于你的内心。 “人不是战胜痛苦 的强者, 更不是向痛苦屈服的弱者。 ”再重的担子,笑着也是 挑,哭着也是挑。莫不如笑着挑。再不顺的生活,笑着撑过 去了,就是一顺百顺了。有很多烦恼和痛苦是很不容易解决
的,但是,只要你肯换种角度、换个心态,你就会有另外
番光景。所以,当我们遇到苦难挫折时,不妨把暂时的困难 当作黎明前的黑暗。只要以积极的心态去观察、去思考,你 就会发现, 事实远没有想像中的那样糟糕。 换个角度去观察,
世界会更美好!生活的快乐与否,完全决定于个人对人、事、 物的看法角度。佛陀说的不变,是宇宙的变化规律不变。你 的心态决定了你的修行高度。你认为自己贫穷,并且无可救 药,那么你的一生将会在穷困潦倒中度过;你认为贫穷是可 以改变的,你将会积极、主动地面对贫困。心态决定我们的 生活,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面对人生的
烦恼与挫折,最重要的是摆正自己的心态,积极面对一切。 再苦再累,也要保持发自内心的笑。发自内心的笑。会让你 的人生会更美好! 没有苦难,我们会骄傲;没有挫折,
成功不再有法的喜悦;没有沧桑,我们不会有同情心;没有 同情心,我们又怎么现慈悲心哪?不要幻想生活总是那么圆 满,人生的四季不可能只有春天。每个人的一生都注定要经 历沟沟坎坎,品尝苦涩与无奈,经历挫折与失败。
因此,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生活如果都是两点一线般的顺 利,就会没有修行与不修行的精进。只有酸甜苦辣咸五味俱 全才是生活的全部,也就是精进般若波罗蜜。只有悲喜哀痛 七情六欲全部经历才算是完整的人生……
所以,我们要事
在当下,微笑着面对生活,不要抱怨生活给了你太多的磨难; 不要抱怨生活中有太多的曲折;不要抱怨生活中存在的不公,
这些都是因果的示
现。当你走过世间的繁华与喧嚣,阅尽世 事,你会幡然明白:人生不会太圆满,圆满的是苦中有乐, 乐中带苦。再苦也要笑对人生!微细相:偈言:
空而不空是非空,一家堵死万家通,大愿哪有回头箭,众生 父母慈悲中。

“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心得自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