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如何做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

发布时间:2019-03-24 10:30:32

浅谈如何做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

重要阶段,学生接受到怎样的教育,将来就会成为怎样的人。教育,不是简单的开发智力,还包括培养品德、塑造人格、养成习惯、认识社会、建立关系等等。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和技术,而是教育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一定的法律意识。显而易见,教育部把《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强调了道德与法治对于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 那么,教好《道德与法治》课对小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才能教好《道德与法治》课呢?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教学:

一、从教材出发,转变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是就教材教教材,偏重知识传授,相对忽视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偏重于讲授一些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对实际生活中大量丰富生动的案例缺乏应有的关注;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模仿知识,而缺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新理念下的课程是开放性的。课程不仅仅指的是教材,它还包括自然、社会等资源。让学生得到发展的同时也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发展,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全面培养学生;逐步走向为学生提供新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教师必须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把学生学习、生活的小环境与社会的大环境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应用知识,在活动中不断地提升学生自我的理解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让学生能够跳出以前的漩涡。

(一)生动的引出教学主题。

1、用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兴趣;

2、用周围的新鲜事导入,贴近生活;

3、用时事导入,让学生多了解时事,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4、用问题导入,让学生产生疑问,自主解决问题;

5、用名言警句 导入,启发学生思考,合作探究。

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多读课外书,多看新闻,不断的扩大自己的视野,这样才能使课堂变得生动。

(二)多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播放声像资料鲜活、生动、真实、直观,一二年级的学生的所见的东西很少,有些东西说了以后他们根本不知道是什么,只有亲眼所见,这样就有必要让我们借助一些现代教学手段来上好一节道德与法治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选择切合教材内容的音像、图片、文字材料,让学生仿佛亲临现场,缩短距离感,如果在教学中再创设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背景音乐,妙趣的益智游戏等,把学生带进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使其会学、愿学和乐学。这样,自然而然就会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从生活出发,优化教学内容

没有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和合作探究就不是一堂好的《道德与法治》课。要想让道德与法制课真正地生动、鲜活起来,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认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注意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精神。在这个过程中关键要做好两点:首先要教师不失时机地捕捉学生灵光一现的智慧火花,并给予科学合理评价,从而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更加积极地投入课堂,强化课堂的愉悦氛围:其次要教师时刻注意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地去想象、探索和创造,哪怕是在学生出现标新立异式的观念时也不要去打击。因为学生在课堂上星星点点的智慧之花总会产生的,教师要注意发现、引导、创造。学生只有被肯定,鼓励了才能更积极的思考,发言。   

道德与法制的教学不能只是一味地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其课本中大多数知识都是可以和学生们的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比如在二年级上册的《大家排好队》这一课中,在列举那些地方要排队时,教师就可以例举学生们身边的小例子。比如:升国旗、集合集会要排队,中午在校就餐时要排队,上下楼梯要排队,放学回家要排队,让学生就身边所发生的事情去体会在排队时要注意什么。

总之,道德与法制课,需要老师多费心思,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在生活中应用,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要合理地运用情感教学,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论文 如何做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