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学院化学系十二五

发布时间:2012-02-21 14:25:34

河西学院化学系十二五发展规划

二○一○年十月

十二五”时期将是我们积极应对教育改革和发展新挑战的五年,是学校“转型、提升、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综合办学实力的重要时期。编制好“十二五”规划是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成果的具体体现,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载体。编制“十二五”发展规划是学院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举措,对促进学院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十一五”期间发展状况

(一)主要成绩和经验

化学系是河西学院首批实现本科招生的六个专业之一,也是学校的优势学科之一。化学系下设四个教研室: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科学,其中有机化学为校级重点学科。一个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目前本科按照化学教育、应用化学两个专业方向培养。

1.学科专业结构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化学系通过认真调研,在充分分析市场需求和实际就业率等情况后,积极挖掘专业优势和特色,明确了专业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并以此为依据加强专业建设,不断充实提高现有本科专业教学水平,进一步做好有机化学重点学科建设工作。此外,化学系积极论证确定2006年申报第二个本科专业——应用化学专业,经专家评审通过,在2007年应用化学专业开始招生,当年招生43名学生。

2.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化学系有一支整体力量较强的师资队伍,“十一五”期间通过引进、培养,现有教职工34人,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4名,讲师14名,博士5名(含在读博士),硕士19名(含在读硕士),高级实验师1名,实验师4名。25名专职教师中,高职所占的专职教师比例为36%,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17人,占专职教师68%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专职教师76%高职称、高学历教师无论是在学科建设、申报各级课题还是高水平学术及教学示范上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实验条件明显改善。实验室现有800元以上仪器设备622台件(已入账),价值593.5万元,现有面积1550 m22009年化学实验室被甘肃省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目前承担着河西学院化学、生物、农学、作物学等学科近2000人的化学实验教学工作,涉及化学、生物科学、应用化学、生物工程、种子科学与工程、园艺和科学教育七个本科专业和三个高职专业。化学系针对实验场地严重不足的事实,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比较好地完成了化学、生物、农学各系七个专业的实验教学任务。

4.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化学系通过座谈和校外专家咨询等方式,较大幅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是应用化学专业分设三个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方向。根据《甘肃省关于进一步调整高等学校专业布局 加强专业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开设化学制药方向,精细化工方向,辅以煤化工、材料科学基础等选修课程。明确提出了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重创新的人才培养思路。化学系有校级重点课程九门,其中七门为校级精品课程,四门为甘肃省精品课程。针对个别课程建设与实际教学的联系不很紧密的现状,有效发挥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的作用。大力推广使用以多媒体、数字化为核心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加多媒体教室数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平台,进而满足教学需要。

5.科研水平逐步提升。化学系教师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密切注意各自领域的前沿信息,结合实际,选准方向,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积极争取科研课题,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我系教师与张掖市西龙热电有限公司签订了《玉米秸杆生产糖醛》项目合作协议,与张掖市大弓农化有限公司签订了《4-叔丁基氯苯的双硝化反应技术》合作协议,校地合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十一五”期间,承担省、重点实验室等项目19项;发表学术论文73篇,其中有17篇被SCI收录;获省、地厅级科研、教学成果奖17项,校级奖11项。

6.加强学风建设,努力提高实践能力化学系坚持开展“向李灿院士学习”活动,坚持“以名师带教风、以教风促学风、以学风抓班风、以班风建系风”的工作理念。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学风,考试过关率达到98%以上,考研人数逐年增加,06年有5人考取研究生;07年有8人考取研究生,占毕业生总人数的9%08年有16人考取研究生,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5.09%09年有33人考取研究生,占毕业生总人数的22.45%2010年有41人考取研究生,占毕业生总人数的24.85%;学生作品16项获甘肃省“挑战杯”二、三等奖; 20076月获得甘肃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 20079月获得甘肃省优秀暑期社会实践团队,2008年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被评为甘肃省优秀团队,集体被学校评为“优秀组织奖”,20086月获得甘肃省五四红旗团总支等省级奖;2006年、2008年化学系被评为“学生工作先进集体”,2008年评为“精神文明先进集体”; 2009年评为“五四红旗团总支”、“优秀学生分会”等校级奖。在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中,化学系学生几乎囊括学校全部奖项,学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二)主要问题

过去的五年是学校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的五年。但作为一所省属本科院校,学校的基础仍然比较薄弱,离合格本科院校的标准仍有较大差距,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1.办学思想与社会发展距离较大。高等教育大众化,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我们的教育思想观念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意识还需进一步确立。对于不同专业的要求和不同学生的兴趣未能适当给予区别对待,不能完全给予学生科研个性培养和发挥的空间,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与社会需求有距离,导致学生就业能力的不足。

2.学科专业建设任务艰巨,师资队伍建设需加强。学科专业结构还不够合理,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不明显,对开展科研、服务社会、吸引高层次人才和吸引生源的聚合力还不强。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和知识结构还需进一步提高和改进化学工程专业教师及双师型教师缺乏。

3.办学资金紧缺,实验室硬件建设、设备仪器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实践教学亟待加强,教学资源的丰富赶不上教学改革的要求。合理的资源占有和利用需要教学改革举措的支持。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化学实验室每年承担的实验教学工作量已由2001年的8000人学时数增加至6万人学时数,造成了实验仪器设备难以满足实验教学正常需求的客观事实。目前,实验室部分仪器设备每天运行近13小时,可供使用的仪器设备已接近使用极限,仪器设备80%以上的完好率及95%以上的更新率难以得到保证。而且在质量与性能上也存在着老化现象。河西学院目前800元以上仪器设备总值2808万元,生均设备值为3070元,与教育部合格本科评估所规定的生均5000元有很大差距。因而增加仪器设备已是确保本科实验教学有序进行的先决条件。

4.学生思想教育需进一步探讨。在社会大环境下,如何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规范行为,使学生成为精神文明的示范,需要多方面和多层次的研讨。

二、“十二五”期间发展面临的形势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都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十二五”期间是学校“提升、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期,学校发展面临着一个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明年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启动实施的第一年,也是国家、省、市重视支持甘肃和甘肃教育发展的重要一年。能不能紧紧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关键就要通过科学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使在更高层次上把握发展机遇、理清工作思路、破解改革难题、突破发展瓶颈,使校系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三、“十二五”期间发展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我系“十二五”时期工作以科学发展、统筹协调为基本原则,主动适应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求,把我系的发展壮大作为今后的长期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以教育部和学校一系列改革措施为基础,结合系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升、转型、发展为主题,以培育人才为根本,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为重点,以增强特色和创建品牌为目标,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强化管理为保障,顺利实现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和学科专业转型。创造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加基本条件建设,促进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化学人才。充分发挥学科结构优势,通过产学研结合、校地校企校所合作,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应用性发展方向的转型,进一步优化巩固教师教育类专业优势,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共同发展的局面。以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基础,形成优良的教风、学风、系风、校风,努力把化学系建成具有较高水平的名牌教学系。

(二)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化学系以学科专业转型、师资转型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突破重点,加快教师转型培养,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加大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及化工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以保障顺利完成转型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以项目研究为组合,凭借学科建设的研究平台,拓展学科研究空间和学科建设的视角,实现科研重点由重复跟随型向技术服务型和技术创新转型,切入甘肃省的现实经济,不断强化为甘肃省的社会经济特别是地方经济发展中重大问题的解决提供具有特色的专业服务。以科研促进和推动教学,不断实施教学改革,提升办学层次,积极与外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不断完善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教育的人才培养由知识复合型向研究创新型转变,使培养的人才更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规范方位管理,完善和落实学科建设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切实落实学科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经过5年的努力,把化学专业建成在省内同类院校一流、在全省高校有一定知名度和一定特色的专业。

(三)基本原则

化学系在“十二五”期间,建设发展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原则;二是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三是坚持迎评促建,重在建设的原则;四是坚持改革创新,求真务实的原则。

四、“十二五”期间发展的主要任务与具体指标

1.人才培养。按照“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强化实践、突出能力、注重创新,体现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教育理念,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主要以师范教育为主转变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

全面修订和完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实施本科专业学分制,加强人文和科学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实现“三个结合”,即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个性发展与共性提高结合,构建由基础教育平台课程、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和专业方向模块课程群组成的课程体系。加大实践类课程开设比例,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30%。进一步扩大开放实验项目的申请与管理,参加开放实验项目的学生比率要逐年增加,争取达到80%以上。增大化学专业的实验课时数,力争理论课时与实验课时比例为1:1。增加提高型、研究创新型实验比例,将一些成熟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项目。切实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2.学科专业建设。做为地方性高等院校,学科专业建设是转型的关键点。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在做强化学教育专业的同时,加快工科专业建设,加强重点和特色学科专业建设,逐步从以化学教育为主转向以化学化工专业为主完善和修订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该专业于2011年顺利通过学士学位授权专业评审。通过考察、调研不断凝炼学科专业方向,把拓宽专业口径与灵活设置专业方向有机结合,使我系专业结构更趋合理、更适应社会需求。2011论证申报化学工程与工艺新专业,2012年计划开始招生。同时继续建设有机化学校级重点学科,将有机化学校级重点学科建设成为拥有较强师资,良好办学条件与科研实力,一流管理水平和一定社会贡献度的学科,带动化学专业办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争取五年间,将有机化学校级重点学科建成省级重点学科

继续发挥优势,加强化学专业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稳定本科教育,适时发展研究生教育,为化学硕士点申报做好必要的前期工作。

3.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也是转型的关键点。为推动学科专业转型,我系将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核心,以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为重点,按照“数量保证、结构合理、素质过硬、整体优化”的方针,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原则。建设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知识结构合理的思想政治觉悟高、教学科研水平高、业务工作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在教学改革中取得突出成绩,教学效果好,学生评价优秀的教师。通过培训、课程进修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及教师转型,通过加强学术梯队建设,优化教学科研力量组合,凝炼学科方向,培育创新团队,提高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的能力。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地方特色文化和经济研究。迅速向材料、合成、环境等科学领域发展和渗透,给化学赋予新的内容和生命力。

计划到2015年,化学专业拥有教授8名,副教授10名;具有博士学位的师占专业教师比率的20%以上,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比例高于80%重点培养1-2名在全省有较大影响的学科带头人,选拔培养35名年龄在45岁以下、有明显学术优势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骨干。校级学科带头人达到23名,中青年骨干教师达到5名。选送2-3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十二五”期间通过内培外引,重点加强化工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双师型教师培训,青年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大于40%,计划每年外派至少2名教师。

硕士点申报工作是学科建设的一部分,是师资建设的需要,也是科研工作的需要。5年内加强研究生导师的推荐工作,挂靠省内其它高校或科研机构,积极遴选条件较好、科研水平较高的教师兼职研究生导师。逐步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研究方向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全面提升化学专业办学层次。做好有机化学方向或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申报工作,力争五年内申报并取得授予权。

“十二五”期间争取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获省级教学团队立项。培养校级教学名师2名、省级教学名师1名。

4.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对学科专业顺利转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推动力。因此,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也是化学系“十二五”期间重点工作。

实践教学是化学学科学习的基础,突出我系办学特色,逐步完善我人才培养模式,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使我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更广泛地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在积极发展现已的化学教育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基础上,积极申报化学工程与工艺新专业,为保证新专业顺利申报招生。在学校大力支持下,以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为依据,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线,以满足专业教学计划需求为前提,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建设规划,加快实验室及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在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建设,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整合和利用好现有资源,形成“实验教学与科研成果转化相结合、与地方经济建设相结合、与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全面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使实验教学中心真正成为实践环境好,教学科研服务功能齐全的实验室和实习实训中心的功能作用。到2015年中心实验室面积增大1倍,达到4500平方米。争取学校支持,计划投入实践教学设备费300万元以上,用于化学学科和专业建设。通过添置和更新部分仪器设备,争取保证仪器设备80%以上的完好率及95%以上的更新率,确保基础教学实验一人一组。增加实验学时数,努力使理论课时与实验课时比例为1:1,切实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扩大开放实验项目的申请与管理,参加开放实验项目的学生比率到2013年达到80%以上。计划2011-2012年进行化学实验楼改造和维修。经过五年努力,争取把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成甘肃省同层次高校中具有显著特色的实验示范中心,对本省不同层次高校实验教学和地方经济建设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特别是工科实习基地建设,根据互惠双赢的原则,遴选和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到2015年,应用化学专业拥有23个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

5精品课程建设。以精品课程为重点建设,努力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进一步建设好《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实验》、《化学教学论》和《物理化学》四门省级精品课程,扶植其他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程建设,力争五年内再建设1门省级精品课程。

通过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编制5-8门课程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辅助教学专业课程与专业选修课达到70%以上。2门专业课程或专业选修课程采用双语教学。

改革考试方式,实施考教分离,4门省级精品课程逐步建成试题库,计划已立项的《无机化学》精品课程试题库2012年结题,其它校级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逐步开始试题库建设

6.科学研究。充分发挥科研在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中的支撑作用,积极开展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广开科研立项渠道,多渠道争取科研经费。积极整合科研力量,形成科研团队,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坚持走出去的方针,积极参与省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通过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在创建新专业、改造老专业、培养人才、实践基地建设、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寻找结合点和突破口,以服务求支持,在合作中谋发展。积极与国内高校开展多层次、多方面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每年邀请2-3国内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为培养人才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争取五年内在国家级项目上实现零的突破,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横向课题5项;校级以上教学科研立项10项以上,省级教学立项3项。至2015年,在研的纵横向科研经费50万元以上;鉴定项目5项;全系教师年均公开发表论文总数不少于15篇,其中核心期刊不少于9篇、SCI论文3篇以上,发明专利有所突破。力争5年内获得省部级奖励3项,地厅级奖励4项以上,校级奖励5以上

7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逐步完善本科教学计划,使本系学生在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基本素质及创新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提高。逐步压缩过时、陈旧的课程内容,增加适应新时期学科发展需要的新内容、新课程。本系教学将逐步实现“两段式”培养模式:在一至二年级,全系学生使用相同的培养方案,学习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三至四年级则根据不同的专业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在教学方法上,鼓励大胆创新,提倡加强师生互动,新老学生间的互动,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修第二学位;鼓励对科学研究有兴趣的学生自主进行科研活动,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逐步试验以优秀高年级学生作为带头人的讨论小组式学习法,提高他们独立学习、相互协作的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

8招生工作统筹兼顾办学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关系,当前应适当控制化学专业招生规模,加强专业内涵建设。至2015年,应用化学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两个非师范专业招生人数超过化学教育专业,化学系在校生规模保持在800人左右。

9.服务与管理。服务与管理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以教学实验中心为主的科研和教学公共服务平台,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坚持民主办学的宗旨,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各类人员和谐的协作关系,树立不同工作岗位的人才观,激励教职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创新积极性。

10.党建团学工作。坚持按照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先进性具体标准严格要求,做到党风廉政建设常抓不懈,树立领导班子集体在群众心目中的威信和良好形象,群众满意度测评≥98%。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各项指标达到规定要求,每年发展党员率≥10%

坚持以思想教育为核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学风建设为主线,以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为目标,加强学生管理和服务创新,建立公平、公正的学生素质评价和激励机制。学生参加省级以上竞赛获奖率达到学校平均水平;学生年底缴费率≥95%学生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逐年提高5%学生计算机二级通过率≥50%学生普通话通过率在80.5%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毕业生普通话通过率≥99%。学生板书通过率≥95%学生考研率在22%的基础上稳中有升,到2015年≥35%学生违纪率下降,违纪率≤5%学生考试不及格率≤10%学生安全事故率≤1%毕业生就业率保持稳中有升,力争年底就业率85%

五、“十二五”期间发展的保障措施

1.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从政治上保证工作落实

全面加强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略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从政治上保证和监督发展规划的落实。

2.加强班子思想建设,从思想上保证工作落实

加强班子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形成一个团结务实、奋发进取、廉洁自律的领导核心,从思想上确保工作落实。

3.加强民主,从制度上保证工作落实

畅通教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渠道,做到事事有法可依,件件有章可循,减少一事一议,防止独断专职。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学生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和档案管理制度等等,通过建章立制,强化科学管理,激活工作运行机制,提高工作效率,规范教育教学行为,从制度上保证工作目标落实。

4.加强全方位管理,防止漏洞,从机制上保证工作落实

努力加强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行政管理以及学生管理,提高服务意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强化管理,从机制上保证工作落实。

5.精心组织、责任到人,从具体措施上保证工作落实

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将每年度各项工作任务、目标责任分解到人头,定期检查进展情况,确保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6.加强硬件建设,从办学条件保证工作落实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加强专业建设的投入,包括硬件投入和软件投入,特别是对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同时包括课程建设、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投入,发挥有限资金的投入效益,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办学实力,确保学科专业顺利转型。

7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各项工作

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加强管理制度的改革,创建教师、教辅和服务管理三支队伍和谐共事的氛围,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协同发展,最大限度的发挥全体教职工的能动性作用,促进化学系各项工作的又好又快发展。

、组织领导

长:吴冬青

副组长:王永生、靳

员:徐新建、林敏、金淑萍、任雪峰、佟永纯、陈进、杨自嵘

化学系

河西学院化学系十二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