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中国梦而脚踏实地地工作奉献.doc

发布时间:2023-03-01 06:41:56

为实现中国梦而脚踏实地地工作奉献
200年至2013年,保定学院为西部基层教育输送了近百名大学生志愿者,数人扎根新疆、西藏、贵州、重庆等地,教书育人,在西部安家(本报1月22日、2月10日报道。近日,省委教工委、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向保定学院西部支教优秀毕业生群体学习的通知》,肯定了这一当代大学生群体爱国奉献、勇担使命、自强不息的青春风采与奉献精神。
个人奉献:以青春丈量西部教育
2000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还未启动,支教者奔赴西部并不能享受特殊的财政津贴和政策扶持。保定学院的15名优秀学子,就是凭着一腔奉献精神,做出了影响一生的选择。
历史系毕业生侯朝茹当时已经考取了专升本,但当看到西部支教的橄榄枝向她挥动时,她改变了继续求学的计划。14年后,她的同学有的考取了博士,成为大学教授,有的就职于知名企业,她仍然站在三尺讲台教书育人。对此,侯朝茹坚定地说:“把青春奉献给西部教育,是我今生最好的选择。
他们放弃了在内地的求学及工作机会,同时也放弃了更舒适的生存环境。 2000届中文系毕业生辛忠起奔赴新疆前,曾立下豪言:“我要在西部丈量我的人生。”真正到了且末县,他才发现,他能丈量的,只有浩瀚无垠的茫茫沙海和长年不变的景色。回忆起刚到时的情景,辛忠起感慨万分,恶劣的自然环境让他总是嘴唇干裂,手掌全都蜕皮,饮食改变又导致肠胃出现不适症状,更令人难熬的是精神上的寂寞、对家的思念。辛忠起说,在且末县别说是工作,就是生活下去也是一种奉献,但既然选择了,就不会轻言放弃。
艰苦的环境相对容易克服,但语言不通却让很多支教者一筹莫展。202
年到西藏南木林中学任数学教师的贾振海说,学生几乎都是藏族孩子,汉语水平较差,交流很困难。他曾尝试先给汉语较好的学生讲课,再由他们翻译给其他学生,但效果不佳。于是,贾振海开始学习藏语,不到一年,他便过了语言关。“他们就像一棵棵红柳扎根西部,奉献绿荫,传播知识。”保定学院中文系主任靖志茹这样评价这群支教者。
家庭奉献:把爱情献给三尺讲台
在西部,支教者兢兢业业地经营事业,也从身边的同伴中寻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人生伴侣。很多支教的年轻人,互相鼓励,互相照顾,组成“双教师”家庭,把双份心血倾注于西部基层教育。
2003年,保定学院毕业生荀轶娜到了且末县。不习惯当地饮食,她人也消瘦下来。一次老乡聚会,看着皱眉吃饭的荀轶娜,学长朱英豪跑了好几条街为她买来两个馒头。荀轶娜说,那两个馒头她是“含着泪吃的”。从那以后,他们成为彼此的支撑,后来荀轶娜和朱英豪结了婚。
保定学院同在西藏支教的甄记兜与司会平也结成了家庭,在西藏支教的小伙岳刚娶了一位四川支教姑娘,在贵州支教的李海燕嫁给了一位贵州支教小伙……“双教师”家庭,意味着两个人都要把大部分心血奉献给学生,对爱人和孩子的关爱就少了。岳刚和妻子就把可爱的女儿送到了四川。2014年一放寒假,岳刚就和妻子去了四川,陪伴女儿。岳刚难过地说:“每天,我们去幼儿园接她时,她特别高兴。在路上走着,她隔一会儿就会抬头喊一声"爸爸妈妈",等我们应声了,她又继续牵着我们往前走。
保定学院靖志茹老师说,很多支教者都留在西部,并在那里找到了人生的另一半。他们不但为西部奉献了青春和事业,也把整个人生甚至下一代也献给了西部。

为实现中国梦而脚踏实地地工作奉献.doc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