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管负责精彩,老天自有安排

发布时间:

你只管负责精彩,老天自有安排

本书是古龙散文和评论文章的结集,但是,你不能单纯的把古龙当做一个散文家去看待,无法绕开古龙在武侠小说历史上的地位去进行评述。这本书我断断续续看了快一个星期,因为……开头真的很令人捉急,我指的是第一部分多少往事和第二部分台北的小吃,当时真的是看的想弃书。因为多少往事里古龙谈到的很多朋友,现在早已被雨打风吹去,我都不知道他是搞毛的,我看他的八卦有意思嘛?第二部分台北的小吃,其实大家以前早都讨论过金庸懂食,古龙善饮,看金庸在小说里展现的对饮食文化的巧思,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比如说段誉在“琴韵小筑”中品尝到的阿朱和阿碧的清雅小吃,再比如黄蓉做给洪七公的什么“玉笛谁家听落梅”“二十四桥明月夜”“好逑汤”等等,更是令人食指大动。相比起来古龙就朴实的多,基本上就是烧鸡配馒头,不过早年间逃课的时候看《七种武器》之霸王枪里丁喜和王大小姐在老山东的小店里吃的“白白的,热气腾腾的馒头加卤鸡”着实还是诱惑了我,不过当我饱暖之时,再看古龙笔下的台北小吃,还是馒头加卤鸡那个路数,就确实不够吸引了。所以,建议所有翻开本书的筒子,从第三部分古龙的武侠世界开始阅读,那么你的观感会完全不同!吐槽完毕,下面开始进入正题。===================我是正文的分割线
==================大家都知道,古龙这一生活的都非常随性,不但生活中如此,对待他的作品,也是如此。不然也不会栽培一个拼凑抄袭他文章的丁情了。在他看来,朋友美酒佳人才是最重要的,情义比什么都重要。至于他的小说和其他文章,不过是拿来换酒作乐的“五花马、千金裘”罢了,都是身外之物。所以在他生前,他恐怕也不会想到,自己酒后信笔写的几千字的豆腐块文章,几十年后居然有有心人翻遍故纸堆给一一搜罗来呈现在读者面前。相比起来,胡适就有觉悟多了,他早知道作为一个名人根本毫无隐私可言(当然也可能是受到了徐志摩死后日记争夺战的启发),所以他很清楚在日记里什么能写,什么不能写。当然这种谨慎对我们读者不是什么好事——人前人后都是大师样,木有意思啊!金庸大概也是这个路数的。所以这么一比,我就能原谅古龙在这个散文集里屡屡抄袭自己的语句(大概是自己也觉得很得意吧),同一个段子都引用好几次的行为。因为他把一个真实的自己袒露在所有人的面前了。昨天跟一个损友讨论起古龙,他就说,很喜欢古龙这个人,但是创作生涯后期有些粗制滥造找人捉刀的文,真是不忍卒读。他说:“其实我读古龙,每次想到丫写书完全是为了喝酒,泡妞。就释然了。”所以,明知道这是一本换酒文的合集,还要跳脚大骂古龙不厚道,这就说不过去了。看这本书,是需要去芜存菁的,精华就在第三和第五部分,不是古龙死忠粉,仅仅想了
解他创作思想和武侠观的人,请看这两部分就好。昨天和损友谈古龙,他认为要是古龙生在这个时代,在起点上都没人买他的VIP,因为他只有个意境可读了。当年金庸和古龙可以并提,现在金庸还值得一读再读,可是古龙却似乎落后于时代了。他这么说的时候,我突然想起当年葛红兵对于巴金的攻击(注意,是攻击不是抨击),他说巴金的文字不忍卒读,而且公然在上课的时候给学生们朗读他故意选取的巴金书中的段落博人一笑,似乎他这么做就可以证明巴金不是大师了。当然如果普通读者搞不清文学价值和文学史价值的话,还情有可原,而作为文艺学教授的葛红兵还发出这样的谬论,就真的无话可说了。什么是文学价值?可以简而言之说是写得好,很好看,经得起时代变迁的考验,历久弥新的伟大作品。比如《红楼梦》《罪与罚》《约翰·克里斯多夫》之类的名著。什么是文学史价值?就复杂一些,具有文学史价值的作品或许没有流芳百世,在现在看来可能已经没有较强的现实性,但是在当时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启迪民智,开创了一个写作时代或者一种写作手法的作品,都是具有文学史价值的。比如胡适的《尝试集》,现在看来技巧稚嫩,但是不得不承认他开新诗创作之先河。没有他,可能就没有之后的戴望舒徐志摩等人。所以今天看来,也是具有文学史价值的作品。而鲁迅的《呐喊》,开创了白话文小说写作的范例,由于鲁迅本人的牛逼性,所以《呐喊》不仅有文学史
价值,同样兼顾了文学价值,现在读来也仍然是振聋发聩的好文。所以,就最低的标准来说,古龙的作品也是具有文学史价值的,至于能否兼顾文学价值成为武侠小说史上绕不开的辉煌巨制,我们大可交由时间去考验。古龙对于武侠小说的贡献,不可谓不多。实际上,古龙和金庸,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伟人。武侠小说绝不是平空冒出来的新鲜事物。古龙在书中就详细梳理了武侠小说的发展变化和困局。近现代的武侠小说,接《七侠五义》之余威,从平江不肖生到还珠楼主乃是一变,武侠小说模式基本成型;到了梁羽生的《龙虎斗京华》开始又一变,开创了新派武侠小说;到了金庸,武侠小说被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在文字的组织与文章的结构上均不输纯文学作品,成为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但是武侠小说的发展困局也由此开始,那就是大家都开始走入了金庸模式,总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经历了多番匪夷所思的奇遇成长为一代大侠,中间还收获了很多缠绵悱恻的爱情的故事。所以对于古龙来说,他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求新求变。损友说最受不了的主要是两点:1.一开场主角就是大侠啦,就是很牛逼的人了……这不能忍啊。2.所有的pk场面,全是,“全世界上只有三个人”,然后他知道只有他能击中,因为只有他,才能击中,之类的。小李飞刀开场就是全世界最快的刀。三少爷的剑开场三少爷就是全世界最牛逼的剑客……全书从头到尾写,他,不能输,只能死,因为他是最强的剑
客,最强的剑客,只能死,不能输。这话至少反复说了10几遍啊……我都看哭了。”面对他的吐槽,开始我真是想跟他一起哭,因为我以前也是先看金庸,后看古龙,也经历过这种看的想吐血的时候,可是,当结合了当时武侠小说发展的情景,再来看古龙的小说,你就会发现,他的设定,其实都是反武侠,或者说反金庸模式的。所以当年《天涯·明月·刀》在连载时被腰斩,也是因为,我们熟悉了传统的武侠小说模式,对于古龙的创新不能接受。其实古龙自己看的很清楚,如果要他按照金庸的模式去写,他也并非不能,早期作品都能看出端倪,但是他更知道的是,当年金庸模仿梁羽生写的《书剑恩仇录》,并不是他最好的作品。每个作家都有他的时代赋予的时代责任,都有他们独特的个性,说到这里,不免哀叹,如果古龙少一些随性,他的革新未必不能成功,可是他就是那么随性,有那么多的计划,正因为如此,他才是古龙。他是一个喜欢读外文小说的人,早年间也有很多译作问世。而且他在金庸的《书剑恩仇录》(初版)里看到,周仲英之幼子为了一架望远镜不慎透露出文泰来等人藏身之处,被震怒的周仲英打死的情节,实际上是化用了梅里美的一篇小说中的情节。(再版时已经改掉了这个情节,不知是否是因为古龙点出之故。)但是由于高超的写作功底将这个故事已经很完美的融合在历史大背景之下了。所以,古龙的创新思想也是借鉴了外文小说,例如《欢乐英雄》是基
于斯坦贝克的《煎饼坪》《流星·蝴蝶·剑》 参照了《教父》的开头结构,到了《萧十一郎》则直接取消了武侠小说传统的章回体结构。可以说,古龙对于创新和突破的野心是极大的。而且他还在文中追求古时诗人创作时的”意境“,什么是意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就是意境,名词的堆砌,言简意赅却让人浮想联翩,所以,他不写一个少年的来龙去脉,他只是写一个孤独的人,一个孤独的剑客。他的从前过去如何,你大可以自己去猜想。就像当年看《圆月弯刀》我就给丁鹏设计过N个不同的身份背景,你会发现,你的参与感变得更强,因为古龙给你的留白实在太多。如果没有古龙的创新,现在的武侠小说(包括奇幻和玄幻等)能不能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还很难说,现在的遗憾,可能是还没有出现一个可以与金庸、古龙比肩的作家。至于古龙是不是大师,古龙是否过时的问题,我觉得有句话正可适用:你只管负责精彩,老天自有安排。


你只管负责精彩,老天自有安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