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成语的初始义与使用义

发布时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成语的初始义与使用义
作者:孙永兰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02
要:成语是熟语的一种,是汉语词汇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成语由于形式简洁而涵义丰富,具有意义的整体性、结构的凝固性和风格的典雅性,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并被广泛使用。但是,因为大多数成语历史悠久,尤其是那些来自于神话寓言、历史故事、古代诗文的成语,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或初始义淹没而不被人所知,或使用义与初始义大相径庭,致使在理解或运用时出现错误,因此有必要加以分析,澄清历史真相,促进语言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成语;误用;初始义;使用义
中图分类号:H13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2-0161-02 成语王国,千姿百态,异彩纷呈,雅俗共赏,古今同用。成语承载着丰富而厚重的人文内涵,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虽然大多数成语产生的年代久远,但其内容仍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珍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就应该正确地理解它,运用它,避免积非成是,永远保持成语旺盛的生命力。 一、歪曲史实,使成语的初始义产生错误
成语无论是来自于历史故事,还是来自于神话传说,都蕴含着特定的思想内容,也反映出古人的爱憎情感和价值取向。但有的成语在产生之初,因为受某种社会原因的影响,歪曲历史事实,传达出了错误的信息,后人也就信以为真,其实是以讹传讹。
成语叶公好龙来源于历史故事,该故事最早见于西汉刘向的《新序·杂事五》: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受刘向的影响,千百年来,叶公就成了一个表面上喜欢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并不真正喜欢的人,该成语也就明显含有贬义。甚至连正史也采用这种观点,如范晔《后汉书·崔駰传》:公爱班固而忽崔駰,此叶公之好龙也,试请见之。唐代刘知几《史通·模拟》:盖鉴识不明,嗜爱多僻,悦夫似史而憎夫真史,此子张所以致讥于鲁侯,有叶公好龙之喻也。《中华成语大词典》对叶公好龙的解释为:叶公喜爱龙,并非真意,只不过是摆摆爱好龙的样子。比喻表面上喜欢某种事物,实质上对这种事物并不了解或需要,甚至在真正面对时反而害怕。”[1] 而历史事实却并非如此。在历史上,叶公确有其人,他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原名沈诸梁,字子高,由于他才华出众,所以于公元前524年被楚平王封于叶邑(今河南省叶县),故史称叶公。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发展农业,兴修水利。他率领当地民众所修筑的东、西二陂,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之一,对叶地的经济发展起

论成语的初始义与使用义

相关推荐